《波德莱尔诗全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波德莱尔诗全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第1张

《波德莱尔诗全集》([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o5mZ4p27uxWU0yqFeCdFQ

密码:8dl6

书名:波德莱尔诗全集

作者:[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胡小跃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03

页数:492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诗人,波德莱尔真实地度过了他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一生。幸福与悲哀、成功与失败、热情与冷漠、强大与软弱在他身上汇成了一部交响曲,使其遍尝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他对家庭对社会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独,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堕落。然而,波德莱尔具有非凡的意志和惊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集人类的智慧和超凡的灵光于一体,顽强而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并把内心的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大搏斗、大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道路,揭开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他既是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现代主义的第一位诗人。

作者简介: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六岁丧父,七岁母亲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一层阴郁的暗影,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他生活漂泊无定,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时成绩优异,但不守纪律,后被开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览群书,生活浪荡,以至贫困潦倒,他决心以诗歌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来完成至深的欲念与想望。他认为,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创作出一种抛弃浪漫主义纵情吟叹的诗歌,使之成为对人的悲剧命运的抒情体。

波德莱尔 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可以说,《恶之花》是一部对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也就是进行反抗的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败的记录。

波德莱尔 除诗集《恶之花》外,还著有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浪漫主义艺术》,散文诗集《人工天国》和《巴黎的忧郁》。他还致力于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波德莱尔 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Yangtze NormalUniversity 第 28卷 Vo1.28 第 6期 No.6 2012年 6月 June 2012

课程目标:概念 、功能及其分类研究

孙泽文 ,左 菊

(1.荆楚理工学院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荆门 448000;2.荆楚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体现了课程开发与 教学设计 中的教育价值。其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和评价功能。课程目标的分类国外主要有布鲁姆等学者的课程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国内有传统的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 “三维目标”分类法

[关键词] 课程目标;概念;功能;分类理论

f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4—3652(2012)06—0056—04

课程目标是教学运作的方向和灵魂.也 是课程 价值理性的集中体现。自从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以来,虽有不少学者对课程 目标系统的研究一直未曾 中断,但对其涵义、功能及其分类理论的认识至今还 没有达成共识。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无论对彰显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还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 控制力,增强针对 性和实效性,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设计者 对所设计的课程的总体理

解,也是课程本身价值得以 实现的要求。这种理解和要求就是通过对课程目标的 宏观描述来表达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技能、 情感和应用四个方面。认知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原理 和规律,理解 和思维能力;技 能方面包括行为、习 惯、运动及交际能力;情感方面包括思想 、观点和信 念,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应用包括应用认知、技 能、情感三个方面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

题的各种 能力。课程目标与课程的关系往往是泛化的、导向性 的,渗透在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各个方面。课程 目标体现了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 的基本要求,以及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体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从课程目标 到教学目标是一个从概括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的不 断转化、呈现和丰富的过程。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制定主体不同。课程目标是由国 家及课程专家等制定的.偏重于国家与社会的控制, 反映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它往往指静态的属于制度 层面的课程要求;而教学 目标则是实践层面的。既包 括教师给学生制定的目标,也包括学 生为自己设计的 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与具体化,是师 生课堂教学活动要达到的要求。课程目标主要由教 育工作者尤其是由教师来完成。

二 课程目标的功能

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首要环节。课 程目标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说来,课程 目标 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导向功能

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方向,使师生的整个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并能与 教育目的对接。例如,课程与教学 内容的确定和组 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课程与教学的 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与媒体的使用、教 学时数的安排等等,都要依据课程目标来确定。课程 目标能够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促成学习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来,也便于教师对课 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自觉控制。因此,课程目标被 课程学者称为课程活动的 “第一要素”。

(二 )激励功能

目标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的期待,也能给个体带来为实现某种期待而聚精会神、克难奋进、抵制干扰的精神动力。课程与教学目标同样也具有这种激励功能。在教学开始时,向学习者明确陈述具体目标,能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欲

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目标所体现的个体需要,必须与学习者的内部需要保持一致。当目标明确之后。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和需求之间形成的差距就会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就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自觉性、 积极性的源泉,能激励学习者知难而进,探索未知实现认知平衡。

(三 )聚合功能 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生态系统,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在课程与教学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课程目标在整个课程组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 位,对其他要素具有统整、支配和协调作用。一般而言,合理清晰的课程目标能使课程与教学活动不偏离 主线,聚合各方面教学资源,自觉围绕目标,优化系统的结构 (内容结构和方法结构),充分发挥各要素各自的功能,发挥出整体效能。反之,课程目标偏颇模糊,课程与教学就可能像一盘散沙,尽管各个要素都发挥出了自己功能,也难以使系统形成合力,无法产生综合效应。

(四)评价功能

课程评价是师生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课程目标一旦确定,就成了测评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

这种测度必须参照课程目标在行为与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状况进行比较和考量,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标准。课程目标既有宏 观的一般要

求.又有具体操作性指标,可以帮助教师确定适当的评价标准,编制科学合理的试卷,准确地评价和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性措施,实施补偿性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目标功能的价值 取向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课程目标已从外在赋予制度 化、工具化功能,逐渐向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要求的内在功能转变。课程目标的本质功能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身学习体验的增加。是学习过程的规范和调控.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课堂教学变革的依据。

三 课程目标的分类

20世纪,许多课程专家学者和心理学家,都对课程领域中的目标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分类体系。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分类就有多种多 样。在此,选择国外几种影响较大的体系加以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做以解析。

(一 )布鲁姆等学者的课程目标分类 20世纪 50至 60年代 ,布鲁姆及其合作者克拉斯沃尔、哈罗等人在泰勒的行为目标理论的基础上,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他们将课程目标分为三大领 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这种目标分类 理论对指导当代课程与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认知领域。布卢姆是以学习 t2,理学为依据 ,将 这个领域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划分为六个亚 类,即知识 、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知识 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而理解这一能力水平超过了单纯的记忆。运用是较高水平的理解,而分析 是比运用更高的智慧水平。综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是评价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这种分类是一 个层级系统,后一层学习任 务的开展以前一层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符合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认知规律。在认知领域学习的这六个层次中。除第一个层次主要 是对语言信息的简短记忆外,后续的五个层次都是加工知识的方式 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课程目标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2.情感领域。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 ,在 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依据价值内化的 程度将情感领域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五级——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

3.动作技能领域。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和哈罗 ,于1972年发表了动作技能 目标分类的专著。事实上,这个领域出现了好几种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辛普逊的分类更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这里介绍的是辛普森的分类。她

为将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七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 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对课程目标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根据习得 的能力倾向性的改变——学习结果,把课程目标分为 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 后,能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这种习得能力表现 为能在需要时把获得的这些信息表达出来。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 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慧技能的学习与言语信息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关注学 会如何做某些理智的事情,后者主要关注知道某些事 情或某些特征。智慧技能包括四个亚类——辨别、概 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对 身参与到学习中的各种心理机制的调节和控制。具体 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身体运动、动手操作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

5.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况。

(三)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运用心理学原理对课程与教学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后,提出了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无意义的观点。并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可以理解为奥氏的课程目标分类。

1.抽象符号学习。这种学习类型是学习个别抽象符号的意义,将抽象符号与事物联结。并能以抽象符号代表事物。

为将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七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 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对课程目标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根据习得 的能力倾向性的改变——学习结果,把课程目标分为 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 后,能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这种习得能力表现 为能在需要时把获得的这些信息表达出来。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 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慧技能的学习与言语信息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关注学 会如何做某些理智的事情,后者主要关注知道某些事 情或某些特征。智慧技能包括四个亚类——辨别、概 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对 身参与到学习中的各种心理机制的调节和控制。具体 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身体运动、动手操作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

5.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况。

(三)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运用心理学原理对课程与教学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后,提出了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无意义的观点。并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可以理解为奥氏的课程目标分类。

1.抽象符号学习。这种学习类型是学习个别抽象符号的意义,将抽象符号与事物联结。并能以抽象符号代表事物。

2.概念学习。这种学习类型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为特征,是人类 高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

3.命题学习。这种学习类型是以句子的形式来阐释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念性命题,只表示两个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另一类是概念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4.发现学习。这种学习类型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 结果并人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既包含了其他一些较高层次学习类型,如应用、解决问题和创造等学习,也可在前面所提的三种较低层次的意义学习类型中发生。

(四)我国课程目标分类的理论探索

我国对课程目标的研究并不深人.在相 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对其目标的阐述是在 “教学任务”的标 题下进行的。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学者在 借鉴布鲁姆和加涅的有关课程目标分类研究的基础 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分类的方法。

1.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1)三分法。在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教育界尤为注重“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了一种以“双基”为核心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在“双基”的基础上,增添了“基本能力”,形成了“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的“三基”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系。

(2)四分法。仿照布卢姆等人的课程与教学目 标分类理论,将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简单 应用、综合运用四部分。识记,能正确地表述所学的 知识、原理、规则、概念等;理解,能说出所学知识 的区别和联系;简单应用,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并 能解决一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综合运用,能将所学 的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并能解决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五分法。根据 “五育”的组成,把课程与 教学目标划分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 教育五个部分。并确立每个部分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新课程的 “三维”课程目标。教育部 2001年 6 月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针对课程 与教学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提出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它作为时下课程目标的 分类框架,对各门学科的目标分类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指的是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性质经验的概括,包 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技能指对知识和动作掌握的 熟练程度,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技能的学 习可分为模仿、学会、熟练几个不同阶段。它们属于 结果性目标,说明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也就是 前面所说的行为目标。

知识的学习水平分三级。①了解水平,包括再认和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②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③应用水 平,包括在新 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 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技能的掌握也分三种水平。①模仿水平,包括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 模拟、修改等;②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 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⑧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技能 ,理 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 。

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课 程与教学活 动中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培养学生的技 能,两者不能偏颇。从学科教学的总体上说, “知识 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 始终(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目标是新一轮 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种创新。它是指使学

习者在获得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与探究的方 法,形成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 的是让学生学会 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一种课程目标,是对传统 教学片面追求 “结 论”而遮蔽 “过程 ”的一种 反思和矫正,它着 眼于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给学 习者带来 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以及实践的机会。

“过程与方法”在课程目标结构体系中属于基础 性的动态支持系统,是

一 种程序性目标.具有 历时性 的特点。其功能在于揭示 “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 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习者在获 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提高智力水平。这样。学习不再是 机械地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而是要懂得为什 么是这 样,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中的情感包括学 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内心的丰富体验。课 程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而且指科 学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情感与态度一旦产生 就有一贯性,成为性格、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 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影响。而个性是人们心理行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外界刺激的方向、强度及效果。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 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和 道德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 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课程中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习者内心 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是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属于人的意识范畴。 其中情感、态度属于社会心理领域.而价值观则属于 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情感决定并形成态 度,而态度体现情感 。情感和态度更是价值观形成的 基础,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就难以形成科

学的 价值观 价值观一旦形成,也会影响人的态度和情 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它们对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调控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三维 目标。在理念上是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而 在具体实践中却是前后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作为一个经验获得的过程,课程 与教学无疑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活动。在这种综合的、整体的活动过程中 “三维目标”才能得到多方面 表现和发展.从 而克服单纯注重对知识的简单记忆、 重复和机械训练的偏向,体现学习者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时代对基础性学 习能力、发展 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性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运忠,鄢家利.大学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及评价机 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刘梅梅,陈云奔.教学目标的演进与流变——近十年 来我国教学目标研究的历程及现实走向探析lJ1.教学

研究,2006,(7).

[3张天宝,孙华丽.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研究的新进 展[J].中国冶金教育,2005,(1).

『4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1—82.

[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 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 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0.

[6]杨钦芬.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与整合策略[J].教育 学术月刊,2008,(7).

7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读书笔记 ————师范生读本 之前对新课程的模糊认识,通过此书,进行了深刻的系统性的认识。阅 读下来,对这本书的编排有大致的了解,是依照这样的思路编排的:为 什么要进行改革,与以往课程的区别,新课程的特点。由于此书比较理 论性,而且大多内容需系统认识,我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以概括整理所 学习到的知识,便于以后的重温与借鉴学习。 作为一名师范生,需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课程标准,同时要理解 课程结构与教材的设计呈现,为以后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我主 要阅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标准,新 教材的设计与呈现这几个章节的内容。 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贯穿这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 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 型。这本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角 度,具体阐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对这个基本理念的理解就是:追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发展,同时注重个 体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书上从以下两个层面内容阐述学生作为“整体 的人”的发展。 1、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课程过于追求学术化,专门化,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学生的 生活环境与经验阅历,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同时,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 新课程改革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 新课程首先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教学大 纲。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的学习结果作出最低、共同的要 求。比原有的教学大纲更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 创造,这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调开了方便之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提 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如现在有些教师在设计 作业时就运用到了这一目标,层次性问题。 其次, 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强度加以阐述, 承认过程本身不仅具有 手段性价值,亦具有目的性价值。当学生面对问题,花时间精力解决, 结果可能“一无所获”,但是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是具 有真实意义地,并不是一无所获的。这样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要求人们放弃对自然、社会的主宰的要求,贯彻自然、社会与自 我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整体人的发展目标。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 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 人及社会的关系, 致力于人的自然性、 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如果人能善待生命,就不会出现“女博士生因恋 爱问题而自杀”的现象。如果人能善待动物,就不会出现“清华学生用 硫酸泼向狗熊来做实验”的闹剧。……其次,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 程开发的基本资源。如作为新课程亮点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的选择与组织就围绕这三条线索。 (二) 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此基本理念就是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联系起来。 德国现象学大 师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地基础。”在 胡塞尔看来,以直观体验的世界,是有人参与其中,保持着目的、意义 和价值的世界。 回溯历史,能发现科学世界对课程内容起着主宰作用,导致科学世界与 生活世界的割裂,因此,新课程改革踏上回归生活世界的旅途,统整学 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新课程在以下两方面的改进体现此基本理念。 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意味 着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正如杜威指出:“学校必须 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学生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 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我们可从熟知的数学 课程标准发现这一特点的渗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 需的数学。”其实每个人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新课程是 向学生呈现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 2、凸现课程的综合化 以往,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分门别类的知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中难以进行整合运用。 因此, 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 强调综合性, 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 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其次, 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 合性学科”。 新课程实现了科学世界语生活世界的统整,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均 衡、和谐的发展。(三)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 此基本理念简单理解,就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 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 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 的合法身份。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1、确定新型的知识观 传统课程体系信奉客观,视知识为普遍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真 理。这也是说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意义。但是“缄默知识 像没入水中的冰山部分强有力地支撑着明确知识,使其保持生机和活 力。”(P11)因此,新课程确立新的知识观,视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 动或创造的过程,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产方式 新课程要求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 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 式”,同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开展提供 独立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方式 的独特性与个性化,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教 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教师作为引导者,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3、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外在的、预定的目标作为唯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采 取一刀切,忽视学生的实际发展。新课程力图构建具有个人发展价值的 评价方式,以保障知识生成方式的个性化。 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靠自己来主宰,个体的发展说到底是每个主体 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完善。 (四)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文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作为一种 特有的社会组织,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树立“学校共同体” 的理念。 在“学校文化”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下三方面的建立。 1、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 我国传统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集权型课程开发模式。 教育民主化是当前教 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纲要》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 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 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提出与推行,也使校本课程成为 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 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 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2、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原有的课程管理背景束缚了教师的发展,教师全然受制于课程,难以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让学校拥有合作的教师文化, 以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新课程倡导加强课程综合化, 综合课程的实施使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 须。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实施综合课程需要教 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 3、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由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 多样性, 不能照顾到学校的个性, 造成了学校的划一性。但是学校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长久而深远的。因此,营造丰富的学校环境文化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 体发展。塑造学校文化环境是体现学校个性的重要途径。 二、 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 现今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不符合学生自 身发展的需要, 为此,新课改重新确定课程目标即课程结构。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确定是对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的结果。 与以往课程目 标相比,新课程目标发生以下几点的重大转变。 1、 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以往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为国家、社会 培养接班人,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新课程目 标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对学生在自我、自然和社会交互 作用中所需要的素养进行了规定。2、 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 新课程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界定为“适应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 (二)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 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 成的关系形态。其中课程要素是指课程类型、具体科目以及科目内容。 以往课程改革比较关注课程内容的增加或减少,即教材的改编。而新课 程结构的调整主要围绕增加或减少何种课程要素, 以及确定各要素之间 的比例关系进行,如新课程增加了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价值和地位。 新课程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以下三种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新课程改变以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知识远离现实生活的状况,引导 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更注重生活,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主动参 与社会生活。 2、综合性原则 通过开发并设置学科性的综合课程,开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的 方式处理并实施分科课程的内容这三种途径完成课程综合化。 3、 选择性原则 以往的课程结构存在限定性强,灵活性弱等问题,为此,新课程结构调 整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第一,地方和学校有选择地实施国家课程;第二,在普通高 中阶段增设选修课程;第三,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一定的课程。 三、 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既是国家基础教育基础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是评价学 校、教师、学生的 一个重要依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理解国家课程标准,才能在教学中 达到国家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特点 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其 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2、 课程标准主要是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 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 要求。 3、 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教育 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4、 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 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下面说说我们必须熟悉的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 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是贯穿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主线。 其课程目标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 新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主要有以下特点:(1) 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新的数学课程中,十分强 调数学要联系学 生的日常生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到这种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2) 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得思考问题。数学除了能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 提供了某些普通 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3)提倡“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以往的数学学习过于 形式化,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在新数学课程中,强调数学课程 “要讲推理, 更要讲道理”,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 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4)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数学课程认为,合格公 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精神等,是可以通过 数学教育来培养的。 五、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在新课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使每个学生达到课 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理 解各种教材设计和呈现方式的涵义和优点, 正确地判断备选教材的适合 性。 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与呈现,实现了教材设计的转型。 1、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当教学内容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 来的时候,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和认识,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新教材 注意将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入。从新旧知识和经验的关系看,已有知识和 经验的引入常是促进新知识获得的有效手段。 因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要结合学生所出环境的状况,将学生其 他方面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 2、 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 3、 充分考虑知识的结构性和内在联系,重视学科大观念和方法,这为 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支持。 4、 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 5、 给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实际上这也为不同的学习者 提供了适应各自需要和水平的不同的探索机会, 从而使教学的安排能够 较为容易得适应个别差异。 6、 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的概括整理。可 能缺少些自己的见解思想,太过理论化,以后会通过更多地阅读,增加 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增进自己的见解思想。林燕华[1]

文学形式是什么意思?

一种文学载体,你是通过何种文字方式或是哪种构架来完成你情感的表达,比如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上这些是文学体裁,是文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出现得最早,小说、戏剧是以后才逐步成熟起来的(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大体也是如此)

什么是文本格式

就是TXT后缀的文件

也就是记事本里写字后保存的格式文件。

excel中文本格式是什么意思

excel中将单元设置成文本格式意思就是指在excel单元格中的数值以单纯的文本形式显示不参与数值的计算(比如excel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学生的学号、序号等)。将单元设置为文本格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打开excel文件,然后点击鼠标左键拖动选择连续要设置单元格。

2右击选中的单元格然后再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或者也可以点击开始选项卡然后再点击右边的“格式”选项,再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

3点击左边选项卡下面的“文本”,然后再点击确定即可。

word中文字的格式主要指字体,单元格和什么

word中文字的格式主要指字体 ,字号, 加粗, 下划线, 效果 ,颜色 。

设置的操作步骤:

1、选中需要设置字体格式的单元格;

2、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字体命令,如图所示;

3、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对话框中,可以对字体进行各种设置,如图所示。

文本格式是什么意思

就是TXT格式,或者说就是用记事本编辑保存的文件格式。

word从文本格式输入是什么意思

1,文本格式就是纯文本,不带任何格式和的;

2,此时,就类似于在微软记事本里输入文字差不多;

打开方式的文本格式是什么意思

就是用记事本打开

word中的字符格式是指文字格式吗

通常可以这样理解。字符是指任何文字(英、汉等),也指被字符化了的图形(插入—符号)。

我们一般说的文字格式指中文文字的格式,如字形、字号、字体颜色、加粗、倾贰、下划线。。。。。

在WORD2003中,文字的格式主要指字体,()和()

字号和字体色彩

文本格式的文件格式包括哪些?

单纯的文本格式就是 text ,由记事本创建

常用的文档格式是doc,由 office word 创建

PDF格式的电子书,CDR、AI、ID都可以,最专业的还是Acrobat

text、doc、pdf三种格式可以互相转换

其中图像转换来的pdf,想还原出文本很困难

《她的故事》(彭怡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my8e

书名:她的故事

作者:彭怡平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3

页数:24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纯女性全彩图文书。台湾女摄影师单枪匹马游历世界,一部相机一支笔,描摹世界女性群像。下面是作者自己写的本书简介:

为什么历史是His Story?而不是Her Story?怀抱着困惑,我从台大历史系毕业;怀抱着有朝一日撰写《她的故事》(Her Story)的渴望, 来到“自由、革命与艺术”的国度──法国。留学期间,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听闻她们的故事,使我对于女性世界里种种不可思议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渴求了解女人世界的欲望,随着我在日本的游学而日趋强烈,这不仅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日本社会里对于女性种种莫名其妙的歧视与制约,也因为我开始理解到,身为女性,不少人的一生从诞生之初就是一场无望的抗争,她们的言语被封杀,她们的渴求被禁止,她们的身体也被束缚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符号里,这些使得大多数的女性时刻处在“精神分裂”的状态里,并习惯与自己多重的幻影为伍。

不过,拍摄世界女性图像的愿望却因为种种现实问题而不能不暂且搁置一旁。直到三年前,母亲因忧郁症自杀未遂,成了植物人。这个意外促使我放下一切,排除万难,加紧脚步完成这个计划!这不仅是源于对母亲的想念,也因为从母亲不快乐的一生里我了解到,母亲从来没有机会实践自己!世界上有多少女性像母亲一样强颜欢笑,为了子女、丈夫与家人而牺牲了自己?尤其在一个视“无条件的牺牲”为美德的社会里,女人的沉默是否换得社会表面的和谐?

或许是冥冥之中有神助,或许是沉睡的母亲与我心有灵犀,我竟然获得了第一笔短绌的经费,为《她的故事》系列起了头。然而,世界之大,我要如何拍出占据了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的心声呢?我不希望这一系列的女性故事流于没有血肉的学术术语的堆砌!为了拥有第一手的资料,也为了如实地传达出当代女性内心的世界,我选择了旅游文学与旅游摄影的形式。一方面因为在旅游文学与旅游摄影这两个领域里,以女性为主题的报导付之阙如;另一方面也因为女性的研究与论述多数限于性别议题,对于其它主题的研究与报导,却相对显得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期望藉由摄影与文学的角度,来介绍世界各地的女性,并且期望藉由旅游,实地见闻与接触不同国家的女性,好与自己多年来经由书本、影像、新闻以及艺术等不同媒介所了解到的女性形像,交叉比对,期望能够去除历史加诸于女性的种种偏见,找出形成这些女性形像背后的诸多原因,还原这些女性真实的面貌。

为了在世界数百个国度中筛选出各形各色的女性文化,我先以洲为单位,再从我游历的四十多个国家里筛选出种族、宗教、性别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人文风貌与经济政治条件皆异的十二个国度,期望通过这些女性的故事,不仅能够如实地呈现出当代女性的生活面貌,也能说出她们共同的希望与梦想。

无论是荷兰养老院中的独居老妇、红灯区里捍卫妓女人权的玛丽斯卡•马鸠、视婚姻是获得幸福的不二法则的俄罗斯女性、在女人隐身的国度里渴求与外面世界对话的埃及女子,或是看不到龙的娘惹文化、黑手党的女人、塞内加尔的盐田女子、终生饱受怀孕梦魇的犹太女子等等,一再使我感到,我笔下所写的、眼中看到的、镜头中记录的一个又一个“她”的故事,不仅是女人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也是全世界女性历史与情感的缩影;而透过这些女性的图像,更让我得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政治、历史、美学、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孕育出来的独特女性文化是那么多姿多彩!

期待《她的故事》不仅打开你我的眼界、丰富我们的心灵,更进而让全天下女性从此书中得到面对人生的勇气与智慧,愿女人都能不放弃梦想,拥有一个璀璨而丰富的人生。

作者简介:

关于 彭怡平

以梦想打造人生舞台

以创作实现人生梦想

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个热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专攻剧本、纪录片拍摄与**艺术的研究,对日本文化与法国文化做过深入的探索,发表专书数本与专文数篇,探讨日法文化。应邀至日本京都现代艺术Gallery Sowaka以日文举办专题演讲。应邀至法国里昂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举办摄影个展,出席台湾**专题圆桌会议。与Epson及ttoopp合作,于2009年11月底将作品以线上摄影艺廊方式永久展出。应Nikon School之邀,成为旗下第一位女性专任讲师,自2010年4月起,开办女性摄影系列课程。巴黎国际专业摄影艺廊Hautefeuille旗下长驻艺术家。结合**与美食的《Marianne的橱柜》在300多名候选者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法国Esec**学院1995年度最佳短片剧本奖。《名厨的画像》荣获1998年12月诚品选书。《巴黎•夜•爵士——Jazz Club in Paris since 1917》荣获法国2002年度艺术家奖金。《她的故事》被法国《Marie Claire》评为2006~2007年度最佳报导,书中摄影作品荣获2008年第四届TIVAC365传统摄影奖入围。

相关文字著作及摄影作品:

曾先后于法国在台协会艺廊、国际Fnac摄影艺廊、Sherton大饭店艺廊、德霖学院艺术人文中心四度举办个人摄影展,文章及摄影作品散见大陆与台港地区报纸与杂志:《联合报》《自由时报》《中国时报》《苹果日报》《OVNI》《Marie Claire》《联合文学》等;并曾为台湾的《Bazaar》《ELLE》《Cosmopolitain》《LOOK》《玫瑰人生》《法国食品协会》《中国饮食文化》,及大陆的《嘉人》(Marie Claire)、《美食与美酒》(Food & Wine)、《万象》等杂志专栏作者,亦为《**欣赏双月刊》《影响》《**双周刊》《时尚先生》《名牌》特约撰述,《世界地理杂志》《经典》特约撰述兼摄影,还在大陆《联合报副刊》《看**》《VLIFE》等杂志撰写专栏。自2002年至今已在世界各地举办数十场个人摄影作品展。

已出版的个人著作:

《隐藏的美味》(1998,商周出版 / 2004,河北教育出版社)

《名厨的画像》(1998,商周出版 / 2007,河北教育出版社)

《开麦拉美味幻想曲》(1999,时报出版 / 2004,河北教育出版社)

《我爱拉面》(2000,TO'GO生活丛书)

《红色列车》(2001,商智文化 / 2005,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黎•夜•爵士——Jazz Club in Paris since 1917》(2002,米娜贝尔 / 2005,上海辞书出版社)

《巴黎**院》(2004,米娜贝尔 / 2005,北京三联书店)

《她的故事:世界女性群像之一》(2008,远景 / 2011,中央编译出版社)

《安格尔的小提琴》(2010,远景 / 2011,中央编译出版社)

未来出版计划:

《女人的房间:世界女性群像之二》、《法国菜的故事》、《墙》。

《**艺术 : 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r3js

书名:**艺术 : 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

作者:[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译者:曾伟祯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5-7

页数:632

内容简介:

三十年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程全新修订版

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亲自推荐

上千张原始底片的放大照片

几十部**的全景式分析

百来位重要影人的经验箴言

海量文献及深入研究建议

内容简介

《**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本书内容宏广,从对**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分析方法的示范、**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的元素,说明**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看做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1947 ~ )和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 1950 ~ ),当代美国重要的**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国际**学界最多产、最伟大的教科书编撰者之一。波德维尔是“认知**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以及对**叙事学、香港**和**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目前他受聘担任法国**资料馆(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顾问一职;汤普森则是新形式主义**分析理论的****之一,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经典著作。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把微信聊天记录导出为Word或txt文档到电脑上。

1,首先把要导出微信聊天记录的iPhone手机连接到电脑上。

2,接着在电脑上安装并运行iTunes软件。

3,如果手机已经正常连接到电脑上的话,在iTunes软件左上角会看到一个小手机图标,按下图所示顺序,先点击小手机图标,将手机上的全部数据都备份到电脑上。

4,接着在电脑上安装并运行楼月免费iTunes备份管理器软件。

5,按下图所示顺序,将备份数据中的微信聊天记录数据导出到电脑上。

6,最后在电脑上安装楼月微信聊天记录导出恢复助手,在桌面上双击其图标将其打开。

7,因为有一些必要的参数必需设置,因此软件会自动弹出设置窗口,参照下图进行相应设置及点击即可。

8,左边的好友列表中显示了所有好友及群聊列表,点击任意好友或群聊后,在界面上就可以看到与其过往发生过的所有聊天内容。

9,按Ctrl+A全选与某好友的全部聊天记录(或者用鼠标拖拽选中要导出的微信聊天记录),再按快捷键Ctrl+C将其复制到剪贴板中。

10,在电脑上任意目录下,新建一个Word文档,并将其双击打开。

11,将前面复制到剪贴板中的聊天记录粘贴到Word文档中,这样,iPhone微信聊天记录就导出到了电脑上的Word文档中,有需要的话,可以删除自己不想保存的聊天记录,或者对其字体颜色,排版格式等进行修改。和平时的Word文档一样,可以点击文件菜单,将其导出为PDF格式文档,如果电脑上连接有打印机的话,也可以对其进行打印。

《眨眼之间》([美] 沃尔特·默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TTrurjnP4UO6Fl7EXMvMw

 提取码:oxjz      

书名:眨眼之间

作者:[美] 沃尔特·默奇

译者:夏彤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2-8

页数:160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

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很多议题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又是出于一种情感暗示,等等。

在新版本扩充重写的部分中,默奇总结了数字剪辑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推荐——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着迷了:连着几小时聆听沃尔特谈论生活与**,欣赏他随手抛撒的无数智慧的小碎片,就像格林童话中的汉塞尔和格蕾特尔在森林小径上留下的面包屑一样——这是迷途中的路标,也是滋润心灵成长的养分。

——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现代启示录》、《惊情四百年》导演

在我看来剪辑是**这门艺术形式的核心,本书为深入这一棘手的技艺进行了艰难的跋涉,但表述出来却极其清晰明了。沃尔特•默奇对剪辑的深刻理解让人吃惊,所有真正想了解**制作过程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美国风情画》导演

第一次见到默奇时,他趴在KEM剪辑台上睡着了,当时他为剪辑《对话》熬了一个通宵。默奇是我认识的剪辑师中唯一一个真的与胶片同床共枕的人,事实上,他深爱着每一部他参与过的影片。正是在《眨眼之间》这本书中,他透露了私密的经验与细节,字里行间记录了他对剪辑的热情。没法爱上**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妙处的。

——菲利普•考夫曼,《布拉格之恋》导演

这本小书中最宝贵的内容是默奇提供的第一手的知识与经验,读者可以从中窥见**最终得以诞生的奥秘。我想这对**领域的行家或爱好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弗莱德•齐纳曼,《正午》、《朱莉娅》、《老人与海》导演

剪辑师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阅读沃尔特•默奇的书,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却又力不从心的感慨!《眨眼之间》能让我们从中找到距离,相信它是我们剪辑同行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会为**发烧友打开另一扇窗,窥见**制作的另一个视界,帮助我们认识**,爱**!

——周新霞,中国**剪辑学会会长,北京**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剪辑师,代表作品有《荆轲刺秦王》、《潜伏》等

本书既是英美院校**专业的必选参考书,也为专业**剪辑师提供了一种超然于一般技巧解析的思考角度,既哲理又感性,从而为其他领域热爱**的众多读者一窥**剪辑的奥秘提供了一把精巧而实用的钥匙。

——夏彤,中央美术学院**系教师

作者简介:

(美)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新好莱坞运动中最为知名的音响设计师和剪辑师之一,科波拉成立的美洲西洋镜**公司的早期骨干,多次获得英国**学院、美国**学院大奖。他曾剪辑或担任混录工作的作品有《对话》、《美国风情画》、《朱莉娅》、《现代启示录》、《教父2》、《教父3》、《布拉格之恋》、《人鬼情未了》、《克鲁伯》、《英国病人》(默奇凭借此片同时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剪辑与最佳音响设计奖)、《天才雷普利》、《锅盖头》、《没有青春的青春》等,曾参与修复、重剪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

译者夏彤,毕业于北京大学,从事过地震监测、机器翻译、广告创意、国际文化交流等多项工作,自加拿大艾米利•卡尔艺术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系毕业后,作品多次参加国际**节并获大奖。2007年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系任教至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4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