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作者李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望江南(作者李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第1张

望江南》两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题解:

这两首词为后主亡国归宋之作,前篇追念昔时故国繁盛景象,后篇抒发今日亡国凄清境况。《望江南》原名《谢秋娘》,乃唐李德裕谢秋娘所作。白居易作词调根据词末句“能不忆江南”改名《忆江南》,温庭筠又易其名作《望江南》,李煜词中《望江南》、《望江梅》为同一词调。本调正体为单调二十七字,至宋始有双调。李煜两首《望江南》风格和内容接近,因此有人认为这两首词实属两个联章。

句解: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开篇直抒胸臆,“多少恨!”下笔突兀,令人不觉一惊,“昨夜梦魂中”词人满腔悲恨都源自昨夜梦一场。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仿佛昨日还在上苑中游玩,游园盛景分明还历历在目:南唐上苑,繁花似锦,凤舆鸾架,车盖相连,前后连绵数里,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啊。“还似”引出梦境,“车如流水马如龙” 为唐苏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中原句,出自《后汉书·皇后记》“马后诏: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主完全袭用,一字不改,却也妥帖自然,不着痕迹。

花月正春风。

春风和煦,月明如水,如此花好月圆之夜,大家游兴甚酣,又怎忍马上散去呢?“花月”、“春风”间着一“正”字,不仅道出时值游玩的黄金季节,而且暗示此时亦是游人兴致淋漓的时刻。一句景语结词,无形中又将游乐推向高潮。全词至此嘎然而止。读者心中的期待在这个陡然收煞的结尾中突然落空。回归开篇,原来起句中作者用力道出的恨竟隐藏于这样一片繁华景色中。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断脸复横颐,写眼泪纵横交流貌,颐,指脸颊。此句与前首起句看似形式相同,其实结构大有不同,前首恨由梦生,而“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完全从正面刻画描写,无尽的泪水纵横交流于脸颊,“复”字更加突出泪水连绵不绝的样子。词人极度伤心无处排遣,惟有日日以泪洗面。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凤笙,相传萧史、弄玉夫妇吹萧,萧声引动凤,后人便以“凤”字形容笙萧,比喻笙萧之美好。心中的痛楚能够向谁诉说呢,和着眼泪不说也罢,凤萧声声,如怨如诉,留泪伤情之时还是不要吹的好,这样只能令心中的悲痛愈发加重。“莫将”、“休向”看似告戒他人的语气,实则是词人自己警戒自己。

肠断更无疑。

若真是要和泪说,泪时吹,那定是断肠无疑的啊!词人心中不住地劝慰自己,可是真的能说服么?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道:“‘断肠’一句,承上说明心中悲哀,更见人间欢乐,于己无分,而苟延残喘,亦无多日,真伤心垂绝之音也”。

评解:

第一首词忆旧,全篇着眼于一个字“恨”,用“多少恨”引领全篇,从“还似”以下皆言梦境,不着力写恨之如何,尽言昔日之欢乐热闹,于是今日的痛苦凄凉,自不待言。末句以景结词,梦境就此收束,似乎预示等待词人的,是梦醒后加倍的痛楚,词顿时由字面的鲜亮,跌入余音的无尽深沉之中。

第二首同样写悲痛,笔法完全不同,词人直接由泪入手,极尽描摹,断脸横颐,俨然在目。随后却作劝慰语,心事不必再说,凤笙不必再吹,无穷难言之隐,直欲含泪而吞。“断肠”一句,直截了当,词人终于将极度悲痛失声倾诉。刘永济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提道:“昔人谓后主亡国后之词,乃以血写成者,言其语语真切,出自肺腑之言也。”实乃贴切。

望江南: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作者金德淑(生卒年不详),南宋宫人,曾和王清惠同奉宫中。

作这首词时,宋亡已有十年,说它是一首送别词,还不如说它是写给亡宋的一篇挽词。金淑德曾是南宋的宫人,宋亡后和宋皇帝、皇后王妃一道被俘北上,如今十年已过,友人汪元量得以南归,词人感慨之余作了此词,以作为其送行时的赠词。

春天就像睡着了,如今又醒了,点明又一个春天来了,燕山上的白雪未化,白雪积满万里长之上,就如同披上了孝带。词人虽写春天来临,但笔墨却着重写积雪,这与词人心境有关,那皑皑白雪就如积在词人心中的亡国之痛,久久不能融化,而那长城之上的孝带寄托着词人对亡宋的哀思。起笔造境,沉痛万分。最后两句写元大都城内的灯光已是将尽未尽,阑珊几盏,稀疏冷落的灯火,突出了夜色浓浓,一股暗淡凄寂的气氛生发了出来,此时的词人独立长久站立于玉楼之上,想着南方故土,不变的是那颗不灭的爱国丹心,全词到此也戛然而止。这首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第一是境界重、拙、大。主题写哀悼亡国,此之谓重;其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其内容包括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此之谓大。第二是具有高度象征性。词为悼南宋而作,所以词人用的雪山、缟带、玉楼这些意象,无不为哀悼国亡之最好象征。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恨,是清醒后突然奔涌,冲破困土涌出的彻骨的疼痛,是始因昨夜旧梦点点哀愁

旧游,曾经车如流水,马如龙愈是美丽,愈是难过,只因那已过只因那是一个梦

花月,目及之处,蔓延满眼芳华

春风,却终于吹醒

先大悲,后极喜

以乐表哀,以哀写乐

(自己写的)

先怨恨,后欣喜,再大悲恸地一唱三折、曲委纡回的动态心灵历程从而,令人寻味不尽、感慨不已(此句除外)

望江南: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作者金德淑(生卒年不详),南宋宫人,曾和王清惠同奉宫中。

作这首词时,宋亡已有十年,说它是一首送别词,还不如说它是写给亡宋的一篇挽词。金淑德曾是南宋的宫人,宋亡后和宋皇帝、皇后王妃一道被俘北上,如今十年已过,友人汪元量得以南归,词人感慨之余作了此词,以作为其送行时的赠词。

春天就像睡着了,如今又醒了,点明又一个春天来了,燕山上的白雪未化,白雪积满万里长之上,就如同披上了孝带。词人虽写春天来临,但笔墨却着重写积雪,这与词人心境有关,那皑皑白雪就如积在词人心中的亡国之痛,久久不能融化,而那长城之上的孝带寄托着词人对亡宋的哀思。起笔造境,沉痛万分。最后两句写元大都城内的灯光已是将尽未尽,阑珊几盏,稀疏冷落的灯火,突出了夜色浓浓,一股暗淡凄寂的气氛生发了出来,此时的词人独立长久站立于玉楼之上,想着南方故土,不变的是那颗不灭的爱国丹心,全词到此也戛然而止。这首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第一是境界重、拙、大。主题写哀悼亡国,此之谓重;其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其内容包括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此之谓大。第二是具有高度象征性。词为悼南宋而作,所以词人用的雪山、缟带、玉楼这些意象,无不为哀悼国亡之最好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1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