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哪些影响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哪些影响,第1张

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

扩展资料:

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

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 

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

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

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

参考资料:

音乐(抽象艺术)_

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指出音乐中的声音,是由情感生发出来的。

   虽然,情感不是音乐所专有的,而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但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这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一,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当然也来源于生活。但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像美术、戏剧和小说 那样,显示出具体的生活图景和人物、事件,而是仅仅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贝多芬:“感受多于音画”。 

   第二,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因为是从作为生活依据的具体情景事件中提升出来的,它就不再是具体的感受,不再是与具体人和事直接联系起来的喜怒哀乐和爱怨等等,而是更加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就是说,音乐中表现的某种情感不是别的、特定的,而是这种情感本身。

   也因为如此,音乐表现情感是直接的。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说:“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是“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

   第三,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当代波兰音乐理论家丽莎说:“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逻辑因素让位于感情因素,居于次要地位。”这就是说,在音乐欣赏中,感情因素多于理性因素。音乐对于欣赏者心灵的感染是直接的,无需借助于推理,也无需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情感体验带有更为直接的、个人的性质。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点,与音乐相结合的歌词常常以第一人称来表述,不仅演唱者而且欣赏者都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就欣赏者来说,这种心理与对于文学或戏剧的形象所产生的同情、反感等是不同的。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只有文学中的抒情诗接近于这种情况。音乐欣赏的这种特点,使音乐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强烈的影响。

   当然,欣赏音乐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如马克思所说要有“音乐的耳朵”。特别是对于非通俗的交响乐等样式,更需要了解有关的形式结构、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等等,以至有关的背景情况,并且能够懂得乐曲的行进过程,才能收到较好的欣赏效果

音乐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并应用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实际上就是我们利用音乐与情感微妙的关系。音乐对情感催化的应用不仅是在音乐范围,而且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音乐中的应用

圣桑的管弦乐作品《动物狂欢节》,没有任何歌词,只有作品标题,但是依靠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塑造音乐形象。通过对音乐形象的表达。使听众可以清楚地辨别出狮子、大象、小鸟、天鹅的不同形象特点。

(二)生活中的应用

其实音乐与情感理论的衍生建立在长期的应用基础上,从古至今,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音乐的催化。

在健身房中,背景音乐常常是快速、激烈的摇滚乐,这也是利用了快速的音乐会调动人体的多巴胺分泌,这种多巴胺就像人体的兴奋剂,人的身体会更加精力充沛,枯燥的锻炼也变得不那么枯燥,健身效率也会随着音乐的速度增加而增加,从而大大提升了锻炼的质量。

而在咖啡厅里,我们最常听见的是慢速舒缓的轻音乐或是爵士音乐,大多数来咖啡厅的顾客都是为放松身心或者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谈事情,这样舒缓的音乐充分迎合了其心理需求,商家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催化了顾客的情感从而渲染了环境氛围。

春节一定会用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五声调式配以欢快的旋律才能让人感受到中国节的气息;人来人往的商业街店门口必须放一些引人注目的活力音乐才能成功引起顾客注意;各种各样的游戏音乐也都在衬托人的情绪变化。这些都是音乐催化情感的应用。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表现情感,它就是情感变化而催生的产物;同时它可以抽象情感,它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的潜在心理需求服务,它可以否定一些情感,引导情感,同时音乐也在引领我们的心理变化[4]。它也传播情感,好的情感催化可以制造出好的情感假象引导人正确看待事物。此外,音乐对情感的催化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随着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接触音乐形式更加便捷,低俗的音乐也在危害着听众的身心健康,有碍民族团结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文化引导使命,重视音乐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杜绝其带来的危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4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