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夏感》教案三篇,第1张

#教案# 导语《夏感》是当代散文家梁衡的散文名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是描写夏天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初中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生命的“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火热的夏天已与我们挥手告别,但我们对她的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吧。我很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抱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主宰(zǎi):统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荡漾的样子。

 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大屏幕显示如下,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三遍,一次比一次的声音大)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老师提问:历来文人不喜欢赞美的夏季,作者为什么说是“黄金”的季节?是不是在印刷的时候印错了?应该是“金黄”而不是“黄金”?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是印错了,也可能有学生说没有印错,到底是不是印错了,或者作者为什么认为是黄金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一同感受作者笔下的夏季吧)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5、组织学生课堂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表明夏天来临的景象:蝉儿、麦浪、热风………

 (2)、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五)、主旨探究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屏幕显示如下)

 齐读:“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两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记录,整理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大屏幕显示如下)

 思考:

 (1)、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2)、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3)、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大屏幕显示如下)

 (1)、因为夏天意味着农民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2)、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3)、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天,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

 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明确: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4)、学生齐读第四小节,再次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问:

 ①通过学习你们现在还认为是把“金黄”印成“黄金”了吗?

 ②作者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黄金一样的珍贵呢?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勤劳的品质这几个方面思考。)(大屏显示如下)

 (黄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六)、语句赏析

 学生在明确作者赞美夏天的意图后,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赏析和朗读语句,体味作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大屏幕显示如下)

 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句中“泛泡、冒气、沸腾、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说明:1、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或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一句朗读的时候要通过先改动句式再对前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加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该句蕴涵了农民的急切的心情,读出急切的感觉来,在个别朗读之后可再进行集体朗读。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加深体会。

 2、要鼓励学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来,可不必严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说。对于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明显的错误加以纠正,但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发言且言之有理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发言精彩的学生,则要加以表扬并带动学生鼓掌,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课堂气氛的激活。)

 (七)、课外延伸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夏季的鉴赏和思考延伸至课外。(大屏幕显示如下)

 作者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仿照例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为,如,如,。

 冬之色为,如,如,。

 提示:

 1、冷和热分别是绿和赤带给人的感觉,而绿和赤又分别是春和秋的颜色;

 2、碧波和夕阳体现了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四季都有;

 3、嫩竹与红叶同样分别体现绿和赤的颜色,但两者又分别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两句话的最后部分都体现的是季节颜色带给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业

 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

 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

 我的感言:

 (十)欣赏课文朗读和画面

 播放老师的配乐朗读并配有相应的画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美。

 板书设计

 紧张夏之景喜爱夏天

 夏

 热烈夏之色赞美夏天

 感

 急促夏之律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六、本课的亮点与教师个人的教学专长

 亮点:本文描写了夏季的景象,表现出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教学专长:在从教二十多年里,我总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失,及时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爱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诀。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感知课文

 (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总括全文对下文有提领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热爱、情有独钟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探究写法: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1)第二段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

 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课堂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

 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板书设计:夏感

 梁衡

 总括紧张、热烈、急促(提领)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辞、感官)

 写景夏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对比)

 夏之旋律劳作辛苦、紧张忙碌(烘托)

 抒情大声赞美(对比、欲扬先抑)

 七、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夏天的特点。

 ②赏析稳重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③学习对比的写作技巧和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

 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夏天独特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过程

 时光恰如流水,偷偷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此刻,放眼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回想起那些夏日情景:火热的骄阳、裹着热气的风、令人烦躁的蝉声……都已渐行渐远,成为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梁衡的《夏感》,去重温那夏日的记忆与诗情。

 二、课前预习

 1字词正音释义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的样子黛色dài青黑色

 主宰zǎi主管,统治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澹澹dàndàn水波等荡漾状迸发bèng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匍匐púfú爬行的样子苦涩sè

 2课外搜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成语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情感。

 2本文的标题是“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标题的含义。

 明确:夏,夏天。感,就是感觉、感情、感想、感悟、感动、感染等。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或感想,或者是夏天的某些特点感动感染了我们的某种情怀。

 3无论我们如何地感怀夏日,都离不了对夏日风情的描绘,从体裁上,本文当时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文章正文前方框里的一段话,试着从文字中搜集有用信息。

 明确:①语言特点:热情洋溢。(情感浓郁丰沛)

 ②描绘景象:大自然的景象;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③内心感受与体验。

 4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必定要抒发作者的对景物的情感,请你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或是段落。

 明确:课文第五自然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色彩、珍贵)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要“大声赞美”夏季,并称夏季是“黄金的季节”。在这种情感下,请大家集体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归纳这里面所描绘的夏日图景,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明确:①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②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③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之夏(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6在这些图画中,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简洁概括夏季的特点(调动自己的思维)在作者的感觉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问题一主要启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对夏天的感觉即是:紧张、热烈、急促。

 7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由此,你认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第一段骑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纲,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夏天的三个特点展开的。这是开门见山式开头,简短有力,直入主题,易于让读者把握本文内容。

 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作者的感觉,然后以具体的图景描绘展开,最后直接抒发情感结束全篇。

 8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范本,一起思考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从结构上看,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有条不紊。

 ②从景物描写上看,本文所选景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③从表现技法上看,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

 ④从炼字炼句上看,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动词、形容词等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9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

 写景作文须仔细,搜集景色字词句。结构采用总分总,形状色彩描精细。动静感官相结合,想象联想要得体。多用比喻和拟人,遣词造句更美丽。各类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文称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板书设计

 ①总写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②分写夏景:

 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

 ③总结夏情。大声赞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

#教案# 导语《夏感》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描绘了夏的景象,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或许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之美吧。有人评价梁衡的《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的确如此。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想像,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五、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一幅各具风韵的四季图,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夏天的优美音乐,让学生判断音乐中所描述的景物代表哪个季节。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春天的和煦,夏天的炽热,秋天的色彩,冬天的严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对四个季节的感悟也会有异。

 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关于夏天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夏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听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同时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伴随着音乐听读,并结合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以想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直观的了解,以便尽快熟悉课文。)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两遍,然后任选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

 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而用词写“话”,则是强调词语的运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①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设计意图:文章着力表现的是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生抓住这一特点,就抓住了理解全文内容的“纲”。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勾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请在文中分别勾画出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明确:作者是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四)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这些语言都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暖的红,如热血,如朝阳,散发生命之光

 夏之色是热的红,如雏菊,如艳阳,充满活力。

 夏之色为暖之红,如火焰,如太阳,贮满温暖之情。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热的绿,如绿叶,如繁林,蕴涵澎湃只请

 夏之色为热之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

 夏之色为亮的蓝,如蓝天,如夜空,展现魅力之神,

 夏之色为灿的黄,如光艳,如夏花,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夏之色为炫的黄,如黄花,如向日葵,欣欣向荣的影响;

 夏之色如凉的青,如荷叶,如山川,折射着燥热之后的思索。

 夏之色如火的青,如田野,如山川,表明,生命的至高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羽翼,如水晶蕴涵天国之美

 冬之色为寒的银,如月光,如白雪,纯洁了整个世界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冬之色为冷之灰,如枯枝,如铅云,标志着终极之后的空虚

 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冬之色为甜的白,如雪花,如树挂,掩盖了世界的美丑;

 冬之色如水的白,如瑞雪,如冰霜,蕴涵纯净之心

 冬之色如洁的白,如霜雪,如冰凌,闪烁着无私的清静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热炒热卖,仿写心中的夏,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同时也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七)结语、寄语:

 [幻灯3]

 踩着时间的脚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你,从往日充满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长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青少年。

 我看到你,正从今时勃发热情的青少年,走向坚强伟岸的成年。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触摸到了收获希望的喜悦。

 在你身上,我听到了生命成长那紧张的脚步声。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八)作业

 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附:板书设计

 紧张热烈急促

 景美赞美

 (总——分——总)

 人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1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