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它是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生品德认识起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性,教育性是渗透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各种形态中的。一个优化的校园总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人直接地完整地捕捉到,但确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人置身这环境,就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吸引和改造你。校园文化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应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
一、所谓硬环境,指的是静态的物、景舒适、优美、安静、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这种陶冶、规范作用时间久远,影响巨大而深刻,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灌输更为有效。优美、整洁、文明的校园对教育对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陶冶美的人格。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挖掘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点,通过创造性地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联想,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情、意、行交互影响作用的过程。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源泉,它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科学真理;情感是学生认同传统道德的媒介,学生只有对校园文化在感情上认同,产生共鸣,才可能主动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认识。可以利用教学、长廊、橱窗、院墙等空白处,张贴、悬挂校训、校风、校纪、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如张贴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毛泽东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画像及少年赖宁扑山火的画像等。当学生看到这些语句及画面时,一定会刺激到学生的感官,不时触发学生的种种激情和向往,消除懒惰、冷淡、忌妒等心理障碍,解除精神上的压抑和消极状态,并与自己的行为做比较,引起丰富的联想,在情感的激发下,不断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愉悦中接受教育。
(二)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信息,使学生在自尊中,无意中受到教育。正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作出意志努力才能获得有关的系统知识,校园文化则通过利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机制来摄取有关的教育经验,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蕴藏的巨大的心理潜能,使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拓展了信息刺激的容量。在校园中,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在这些信息的作用下,人脑的潜能会不断被开发出来。如设计黑板报、墙报、少先队队报、手抄报等,尤其是黑板报,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诸如利用中华之子、:科学家的童年等栏目为学生展现成功者的足迹,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利用板报中的学习广角、知识博览、新科技成果展等知识性栏目,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知识修养;利用创作园地、小作家摇篮等栏目展示学生作品,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利用点将台、小测验、聪明屋等参与性较强的栏目,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调动起他们的求知热情;利用光荣榜、小辣椒、表扬与批评等栏目,对学生中的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进行科学分析,扶正驱邪,形成良好的班风;利用一日新闻、每周一个好消息、改革新貌窗口、闻新要闻等栏目,紧跟时代步伐,宣传社会新闻,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让学生们的心与祖国的脉捕一起跳动。还可以写一些小笑话、民族文化、心理卫生等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定期把自己的作用或作品自由展示在规定的板面,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他们展示自我才能的心理需求,发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和自豪感。要给学生办报、阅读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办报、阅读、默默地接受启迪。校园文化就是这样,与正规课程不同,不是直接分明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默默中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政治的、文化知识的、性别角色的等,经过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传授给学生,寓教于无雹无息中,论道而不说教,没有明显地强制性,教育的痕被淡化,这样的学习是自觉自愿的,是容易接受的。学生不必作出意志努力,在无声无息中、在自尊中、无间避就能产生爱国、爱民族传统文化等心理。
二、所谓软环境就是指人际关系、风气等把这些关系风气转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通过集体教育、情境感染、榜样示范、意志训练等手段,深化课堂道德认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静态的校园文化变为动态的校园文化。首先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晨会等形式,有的放矢,把静态的校园文化变为动态的校园文化。在集会上让学生说说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给自己的启示或感想,谈谈看了队报后的想法。让静态的画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时时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时时进行说服教育,特别是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庄严的国旗下讲话这个特定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最易受到震撼、感染。再次,通过少先队的锥鹰行动,创设情景,设计药方,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手拉手活动中,特意将外向型的学生与内向型的学生结对,使内向型的学生在好友的感染下,向外向型转化,克服内向型个性缺陷。在小制作、小发明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渗透耐挫折教育,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教育学生相信自己,不怕失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大胆进取的吕格,命名学生懂得不能轻易否定自我,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潜力。在火炬争章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学生自评、组评,使学生自我检查,改变不良习惯。这样,从课上到课下,从室内到室外,逐步把静态的校园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校园文化。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难驾驭的。教师,要热爱孩子,做到爱生如爱子,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孩子,当代著名教育家、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要关心孩子,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真诚地爱护、尊重学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条件;要了解孩子,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知,即了解,这是教师取得成功的保证。师生可以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可以像家长与孩子一样一起玩游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可敬又亲,才会向老师吐露心声,老师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老师、同学讲讲兴趣爱好、亲身经历,拉近师生情感;通过广泛的师生交往,师生间建立一起一咱民主、平等、友好的关系,学生从情感上对教育者产生信赖,就能主动动接受教育。其次,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举行各种少先队主题活动。通过我看人际关系演讲赛,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谈嫉妒辩论赛,使队员把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通过我能行主题队会,使学生在具体情景的感染下,深刻理解我能行包含的人生哲理,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在巨大挫折面前该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这些有针对性的队会不仅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在动态校园文化建设中,老师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的景点。要注重开发活景点,使活的景点发挥特有的作用。首先,重视教职员工的垂范作用,师范师范,学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学生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教师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能。学生的向师性是尽人皆知的,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必须要由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师来培养。教师的言行、仪表和作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要使学生爱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受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品德,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教师应有的规范,特别是在价值观、人生观等较为丰富的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行不言之教。其次,注意在学生中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和人物,去感染、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容易学生所接受。培植典型人物树立道德楷模,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三好学生的评选就是树立榜样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导向作用。在评选过程中必须坚持德的标准,不能完全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尺度,切实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典型人物确实起到模范带着作用,并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和优良传统。校园文化中优良的班风、校风占有重要的地位,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学校的道德气氛和集体舆论等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要想达到理想的校风。必须先抓班风。可通过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双管齐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班风。如建立班级日志,班级日志实际上就是班务日记,即对学生当天在校内情况的记录。大致可以设以下栏目:日期、天气、应到人数、缺勤人数、上课情况,班级一天的活动等,由班主任批阅。教师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指导制定出班级管理的规划和制度,凡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说变外部要求为自我约束。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哪位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表扬,都不希望在班级日志上看到自己不光彩的记录。为此,每位学生都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再如实施文明班级达标考核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把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礼仪要求和卫生要求作为考核内容。并对考核作如实的记录,按周或按月进行统计,对于考核成绩好的班级,学校授予文明班级示范牌。在活动中,学生们会用集体荣誉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都为争创文明班级而努力。良好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有了良好的班风,就不难形成良好的校风,为了形成更好的校风,应当在校园中建立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舆论、风气,在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良好的风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一定的有自己特色的传统。不断保持这种传统,利用这一传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如办传统展室,创办校歌,在传统仪式中进行传统活动,当新生入学时,通过参观校园,了解校史和学校的光荣传统,为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从而为进一步的教育创造条件。
总之,作为学校,应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调动学校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从校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影响,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铺平道路,为学生提供、设计一个良好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
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喜欢还是憎恨,爱好还是厌恶,拥护还是反对,这些情感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时,就会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去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如果学生对此表现冷漠,没有引起情感变化,他们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时,要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