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在形式上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朴素,口语化。他的诗朴素而不简陋,博大与单纯、厚重与优美并存,根本原因在于其感情的深沉、真挚与博大。
朴素,是艾青诗歌创作中一直十分重视的因素,他说:“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摒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他的诗歌实践并坚守朴素的文风,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正是这看似浅白的词汇,蕴含了深沉博大的情感和丰厚的内涵,这是难以达到的效果和高度。
《他死在第二次》是一首叙事长诗,塑造了一个受伤康复后第二次投入战斗直至死亡的战士形象。这首诗不是以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取得效应,而是朴素的语言,深层地剖解了兵士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以及对战争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他为了中国的解放战争,为了从敌人手里夺回祖国的命运,为了能带给人们自由与幸福的神圣的战争,第二次勇敢的挺进在浩大庄严的队列中,把自己的热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表达了对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不惜牺牲生命的兵士的赞颂。
该诗虽是长篇叙事诗,但章与章的衔接很自然,毫无断裂的感觉,全诗的语言都是采用朴素而流畅的口语,没有一个陈旧的死的文字,都是作者创作这首诗时自然地创造出来的,它们只适合这首诗的情韵,或只是这首诗的一次性语言,它们是一种沉沉的悲壮的绝不可大声喧哗的庄严的感情。
第一章开始得十分自然,情境真切,有沉沉地凝聚着的一层悲壮的氛围:“然而他的血,从他的臂上渗透了绷沙布,依然一滴一滴地淋滴在祖国的冬季的路上。就在当天晚上,朝向和他的舁床相反的方向,那比以前更大十倍的庄严的行列,以万人的脚步,擦去了他的血滴所留下的紫红的斑迹。”战争悲惨的场面之中充满了坚定而壮烈的情绪,一个兵士受伤或战亡,更多的人汇入了民族解放战争庄严的不断壮大的行列,使这首诗的精神内涵更阔大。
“一个兵士,在自己的祖国解放的战争没有结束之前,这两种制服是他生命的旗帜,这样的旗帜应该激剧地飘动在被践踏的祖国的土地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把生命置之度外,把为国献身当作神圣的光荣的使命,这也是诗人的永远的坚定的理想与追求。“把生命交给了战争,死在河畔!死在旷野!冷露凝冻了我们的胸膛,尸体腐烂在野草丛里,多少年代了,人类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土地,又用土地养育了自己的生命,谁能逃避着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为这而死,又有什么不应该呢?”平实的语言揭示了兵士的心理活动和对战争、生命意义的思考、感悟,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价值的一些思考:为了无数的未来者,能比自己生活得更幸福。
“在那夹着青草的泥土,覆盖了他的尸体之后,他所遗留给世界的,是无数的星布在荒原上的可怜的土堆中的一个,在那些土堆上,人们是从来不标出死者的名字的,即使标出了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无名英雄的坟墓,一个为民族解放而战死的兵士的坟墓,是星布在荒原上的无数可伶土堆中的一个。
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死在第二次的普通兵士的光辉形象,道出了无数可歌可泣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英雄事迹,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兵士和有志之士,平凡而伟大的爱国情操,凝聚成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巨大洪流,激励着世人向着黎明奋勇前行。情感真挚感人,敬意油然而生。
我们看到艾青的诗,并不单靠情感取胜,艾青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对于民族、人类的爱,对人的朴素情怀的感动,以一种独特的美的形式来呈现与表达。他的诗情和诗形,都显示着一个纯粹的诗人对于人类刻骨铭心的爱,对民族命运的深挚关怀。
深厚博大的思想,真挚的情感,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现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的诗,以朴素美、形象美,情感美、情怀美的诗美标准成为中国新诗的典范,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影响着后代的诗文标准和艺术创作。 2020614
“越朴素的东西,越抵达本质。”
这句话做何解?我有些懵。但是我却有一种直觉,要想破解这句话,还得从“朴素”一词下手。
“朴素”一词,我们听得比较多,见得也比较多,然而“朴素”究竟为何意呢?这个还得我们从源头上去探究。
“朴素”一词出自《庄子·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里“朴”指专一,“素”指纯粹,所以“朴素”简而言之就是指专一纯粹。
这里搞清楚了“朴素”一词的意思,那么最开头的那句话就好解释了,比如:
越朴素的情感,就越接近真情实感,因为虚情假意的人永远不会让人感觉到他的朴素,而只有真正朴素的人才能以一颗专一纯粹的人对待他人,因为他们对别人好绝不是带有目的性的。
同样的,越朴素的生活,就越容易使一个人心安。很多人感觉心力憔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生活还不够朴素——他们的欲望太多了,目的性太强了。还好,梭罗在他《瓦尔登湖》中记录了朴素生活的样子,虽然他的生活我们可能达不到,但是有时我们心中想想也足以给我们安慰吧。
越朴素的……,越……
关于上面句式的扩充,我们永远都说不完,因为世界很大,人生很长,我们随时都可能扩充这句话,使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使自己的思想更加趋于成熟。
所谓朴素的爱,可能我们大多数人认为。
爱就是物质加情感。但是,可能还有一种爱,被我们遗忘了。那就是同甘共苦!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都是一方对另外一方无微不至的付出,结果。最后要么苦了自己。要么被无情的背叛。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为什么当初还要相濡以沫。除非人没有感情。已经相濡以沫,难道就不会心痛吗?
要么爱,就至死不渝。要么就单身一辈子。
爱,不是算计。我理解的爱情:我可以不完美、可以没那么懂事、可以有小脾气、可以像小孩子一样,等等,而你,依然可以包容我、宠爱我、保护我……这样算朴素了,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真实而温暖。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该定义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各位朋友珍爱那个搞学术的他/她,并时刻监督对方好好说人话!
简单来说,爱情就是在清醒的状态下愿意为对方奉献一切。
爱的荷尔蒙让人癫狂、神经错乱、幼稚、丧失理智。承诺是指恋爱关系中的责任心以及是否有长期维护恋爱关系的准备。这里主要考虑的品质是忠诚,花花世界,诱惑无处不在,没有忠诚的守卫,爱情只会在激情的怂恿下短暂地盛开,然后转瞬即逝、支离破碎。
现在的爱情只分两种,朴素和金钱,越来越多的人只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爱的爱情,所以往往会选择不去金钱的爱情,这也许就是导致很多情侣会分开的原因吧,人们常说:你看那女孩当初什么都不求,最后也没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些都是会影响热恋中情侣心里发生变化的原因,朴素的爱情?
也许不多,但是也会存在,只是我自以为很少,也许就是,喜欢只是一种期望,期望自己真的会遇到吧,谁都希望平平淡淡,可是平平淡淡的前提都是维持生活。我也有期望啊,所以喜欢归属不是爱情吧!
我们对于爱情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希望它浪漫唯美一点,有的人希望它能够让我们开心快乐一点,也有的人希望它能平淡长久一点。我们对于爱情的不同要求和期望,也就在爱情的过程中慢慢地体现了出来。
可能我们的爱情,它并不是很浪漫,但是它却朴实和长久,因为爱情到后来都是平淡的,所以朴实的爱情会持续得更为长久。
我见过一对夫妻,他们是特别平凡的,为什么说他们平凡呢,因为他们做着一样特别普通的工作,他们夫妻俩每天开着一辆有点破烂的三轮车,然后在大街上吆喝着,收破烂了,收废品了,收纸板了,然后每天到夜晚了,就会有满满的一车收获。
大概每天十点的时候,夫妻俩就开着车回家了,丈夫在前面开车,妻子坐在三轮车后面,面带笑容,唱着他们熟悉的山歌,伴随着歌声,车子慢慢的驶入了深深的小巷。
我观察了他们很久,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值得让我思考的问题。他们虽然平凡,每天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他们却非常快乐,日子也是很满足很快活,他们夫妻俩已经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年了,虽然日子过得很普通,但是他们的感情却非常好。他们不像我们现在的情侣那样,在过节日的时候,还会浪漫的收到玫瑰和惊喜,他们只有每天日复一日的劳动,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日子真的一点儿也不浪漫。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却特别的舒服,他们每天都在三轮车上吃饭,哪怕是啃馒头,老两口都是有说有笑的,绝对不会抱怨对方,他们就这样平淡的过了三十年。
所以,不要怀疑一个女人能够陪你吃苦的心,但千万不要让她持续的吃苦哦!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和本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归园田居·其二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没有人生来占据道德高地,法律人更非天然的卫道士,清平公正、铁面无私,每一位成熟的法律人,之所以能让其书写的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无愧于己,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明理明德的“法感情”也是法律人所应有之本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故事里面,我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这个故事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在我困难时克服一切困难。我知道马克思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我想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做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而不是不惜流亡海外也要完成旷世巨作《资本论》。这足以见他坚强的决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