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呢?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呢?,第1张

1、意蕴分类

(1)历史意蕴;白鹿原,伊里亚特》恢弘巨著,再现了希腊与特洛伊的战争场景

文学艺术所反映是整体的社会生活,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再具体点,可以分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教育的、工业的、农业的、军事的等诸多方面。纵向上,生活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表层是现象,深层是本质。而文学艺术反映的生活则具有整体性。如《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悲剧这一轴心,展现的是封建家族内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场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的生活相交织的画卷;同时,《红楼梦》所呈现出来的又是活生生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如一个个青年女子的悲惨命运——鸳鸯悬梁、晴雯屈死、林黛玉焚稿归天……然而,就在这表层的生活现象中,却又透露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达到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的有机统一。卢卡契说:“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与本质,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哲学意蕴: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月光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你的视角观察,你是主体,月光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以别人的角度观察别人是主体,你是客体起到装饰作用。所以,人物、事物在世间的位置,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参照体系,反映了了作者的一种辩证思维,在这样的辩证中也包含了对人生有时无法主导的被动感的感叹。读了这首诗使我不禁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是否我正在装饰别人的风景呢?是否有个人站在高处看着我成为他的风景呢?如果是那样,如果我的悲欢离合也可以点缀别人的生活,即使我不知道点缀了谁的生活,但至少我知道在我背后也有一道可以让我幸福的风景。虽然我不知道这道风景是怎样的,虽然我很好奇,但我不回头,也不探寻,因为我不想破坏那个人眼中的风景。赞同16| 评论

(3)审美意蕴: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审美是人的情感由自然状态进入自觉状态的重要路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审美的焦点。审美对象可以是自然、社会、人、艺术、文化等等,而艺术中的美最为集中,艺术美感也是最强烈而鲜明的。研究人类情感世界,不能不从艺术谈起。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人学,研究的是人类情感世界的客观规律;艺术家总是在寻找情感爆发的精彩瞬间和情感体现的最佳质料和形式,把作品凝固为情感媒介、情感通道、情感导火索,构成人类精神的外化景观。艺术家“缘情以作文”,我们可以“披文以入情”,进入艺术家的精神天地,感受到他曾感知的一切,达到同情的理解。艺术是情感的标本,在艺术中情感的种类特征典型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混沌的感性世界一一厘清,因此,艺术审美可成为对人类情感世界的认知路径。

艺术有认知功能,并指向最高认识目标,这在西方文化系统中是普遍观点。西方古代艺术理论中强调艺术对理式的回忆(柏拉图),古典艺术理论的总结形态中强调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当代艺术理论中强调艺术是真理的呈现(海德格尔),等等,都偏重于强调艺术表现与理性认知的目标一致,形式迥异。这种从认识论视角看待艺术的观念,与中国文化系统中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艺术重神韵轻形体,重写意轻写实,对自然和社会的表现都以主观体验为主,如果艺术有认知功能的话,那就是对情感世界的认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本于人情”论、“言志抒情”论、“缘情而发”论、“别有情趣”论,等等,强调艺术区别于理性认知的独特性,在目标、方法、结果上都别具一格自成一路,这使中国古典艺术在感性世界中发展出神、妙、逸、韵、趣等高超品味,也使其挣脱理性束缚的同时,固步自封,不能借助长足发展的理性之力而在感性世界中开天辟地,只在混沌的精神自然界中陶然忘我。于是艺术或流于文人精神品位的玄妙而逸笔草草,未形成宏大的艺术系统,或流于实用艺术的精巧雅致,精神含量不足。

艺术如果失去了认知功能,成为个人怡情养性的游戏之作,或点缀日常生活、美化日常生活的工具,就是失业状态的休闲艺术,慵懒优雅而无聊;艺术不朝向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的真理,而是为一时一地的伦理偏见和政治野心御用,成为教化宣传工具,这是入错行的艺术,矫情虚饰,劳而少功。而艺术若与科学认知高度一致,也易成为拙劣的自然摹本,肤浅的概念图解,发挥不出自身优势。

美学作为艺术哲学,不仅提供艺术标准,也指示着艺术发展方向。人类情感世界在艺术建筑师的手下赫然崛起,在美学家的精神探索中拓疆统驭,在大众审美文化中发展壮大。目前,要突破艺术领域混乱、美学领域低迷的僵局,首先要从“美学”回到“感性学”。

由于翻译的原因,美学的领地被缩小了,从西方的“感性学”(Aesthetic),到日本的“美妙学”,再到中国的“美学”,格局渐减,气势日消。美学不仅是关于美(多数人理解美就是优美,事实上优美只是多种美学风格中的层次较低的一种)的学科,它是与理性世界对应的感性世界的产物,这是鲍姆嘉通创立这门学科的初衷:“感性学”,而这与情感哲学的研究对象更接近,不过情感哲学更重视情感本身的规律的研究,“美学”更重视情感表现形式的研究。情感与它的表现形式的关系类似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情感这种精神存在远比它的反映形式丰富,但未经表达的情感是混沌的精神自然界,亘古长存寂寞无声;已经表达并在普遍表达中显现了它的存在的是人类的情感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普遍感知,并在我们的情感实践中逐步发展。而那些有意识地研究情感世界的客观规律的活动构成人文学科的基础,在情感表现活动中形成完善的典型的表达形态的就是艺术,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统觉艺术等等,人类的各个感官对应的感觉系统在它发展的高级阶段都可能形成它的艺术形式,即使如味觉、嗅觉、触觉、性觉等被认为是低级感觉的领域,也能在精神世界的相互渗透彼此促进的发展中进化出靠近精神高级层面的情感形式,并形成独特鲜明的艺术系统。

人的感官和感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不断人化,人类在改造和创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打开一个辉煌的精神天地,在创造一个明晰的理性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混沌的感性世界。一次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形成了认识领域的不断突破,而一次次从理性回到感性,形成审美领域的不断创新。成熟的艺术是自觉理性返照感性世界的产物,并以完善的形式显现了它的精神成就。

艺术是精神发展的一支,在知情意三向度中偏向情感,在感性理性二阶段中偏向感性,同时它又是具有综合和超越性质的一支,不像理性那么傲慢意志那么固执,它是灵活而平易的,可借助知性趋于真理,渗透意志朝向至善,超越感性理性的鸿沟达到直觉的洞察,也可迅速吸收和反映时代精神精华,不知不觉中移人情性导引大众,因此,艺术可以成为精神系统中最活跃的分子,最有效的反抗者,不像科学那样釜底抽薪破坏旧世界,大刀阔斧建筑新精神体系,而是悬置理想,映照现实的局限,嬉笑怒骂间蚀解旧体系根基,闲书俚曲中描出新世界蓝图。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会格外重视文艺领域的动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些精神高峰是理性的产物,精英文化的丰碑,对一般文化水准的大众来说高山仰止,直接影响有限,而文学艺术这些情感领域的巨浪潜流却与大众息息相通,可由理论跨入实践,也可能由批判的武器转为武器的批判。

由情感世界、知性世界、意志世界构成的精神世界,是艺术世界的本体界,其中情感世界更是艺术世界的主要基础和直接根源。在传统精神文化体系中,艺术活动是情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的和最高的形式。在现代精神文化体系中,其他学科纷纷参与到对情感世界的认知、开发、改造的行列,大大拓展了情感疆域,也促进了艺术的普及化、生活化和泛化。现代艺术不再局限于艺术家创造的完整而封闭的艺术作品,而是成为创造与欣赏、生产与接受的流程中开放的文本系统,可在阐释中延伸,在欣赏中再创造,在接受中演变,在改编复制中产生新形态。当代艺术更泛化为一种感受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审美态度观照,小便器也可成为艺术作品(杜桑的《泉》),它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以审美心境去作为,裸奔也要跻身行为艺术;艺术家成为命名者,艺术成为一种习俗,观念艺术在挤压情感艺术和形式艺术。甚至,艺术泛化到没有边界,不需要艺术家创造或指认,只要超脱于自己的生存之上来观照,生活就是美,艺术即经验。如杜威所言“任何实际活动,假如它们是完整的,[美学研究网http://wwwaestheticscomcn]并且是在自身冲动的驱动下得到实现的话,都将具有审美性质。”(P42,美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最精深的哲学与科学的探索和最雄心勃勃的工业或政治事业,当它们的不同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经验时,就具有了审美的性质。”(P59,同上)

当艺术突破了艺人行业和艺术作品标准的局限,美学也突破了学科的局限和“美”的观念的局限。现代美学从美的本质的研究转向美感心理和审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拓展精神领土的过程。艺术美学重点由艺

一、选准角度,深入开掘

赏析小说作品的内涵,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等不同角度切入。从人物角度去挖掘作品内涵,则应探究作者所塑造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从情节角度去挖掘作品内涵,则应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矛盾冲突,通过比较其叙述笔墨的详略繁简的布局,来思考作者如此设计故事情节的意图,进而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蕴涵;从环境角度去挖掘作品内涵,则要细读文本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研究这样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所具有的作用。有些小说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之外,还有对主题的隐喻与暗示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揣摩其核心景物意象的含意来探寻作品的深层寓意。有些小说作品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人物生存与故事发生的特定社会、时代的背景,我们可以联系该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特点来追溯小说作品的丰富内涵。

二、立足文本,具体分析

赏析小说作品的内涵,应立足文本整体进行具体分析,而非盲人摸象,偏执一词。立足文本,具体分析,是要求我们在阅读小说作品时,要胸有全局,整体感知,深入细致地阅读领会,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探究人物形象塑造的意图,不可仅仅关注主要人物,同时要考虑作品中次要人物的刻画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梳理故事情节的结构关系时,要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诸要素贯通起来分析,既要牢牢抓住作品中的重要矛盾冲突来破译人物形象的性格密码;又要紧紧揪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来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赏析环境描写的功能,既要读懂文本中直接的、集中的景物或场面描写文字,看出它对揭示人物内心、推动情节发展、隐喻小说主题倾向的作用;又要捕捉住散落在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文字中的那些暗示特定时代背景的细枝末节,从中窥探出作品的时代意义。

三、规范表述,简明扼要

赏析小说作品的内涵,应根据题干的设问角度与答问要求而规范表述,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度解读而使答案文字累赘冗繁。赏析小说作品内涵类试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以下诸种类型:

⒈通过研究小说的标题,来探析作品的内涵。如: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分析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可以从标题与故事情节结构、与人物形象性格、与主题思想表达、与作者写作意图等的关系的分析中去破解。

为何以“审丑”为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一是写法的审丑,一是绘画的审丑,一是人的“丑”。从写法看,是一语双关,或讽刺;从绘画看,是一种绘画流派;从老人看,是外貌丑陋,做人体丑事,但为孙子付出心灵;从小臭儿看,嫌弃爷爷,是不孝,是忘恩负义,是丑。

⒉通过研究小说的结构,来探析作品的内涵。如: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有喝过酒的巴尔堪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分析小说的结构关系与意图,探究作品的主题内涵。上述例题要求对小说的结尾进行个性化探究,可以从情节波澜起伏的角度,从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的影响和塑造的角度,从主题的表达与深化的角度,从环境设置典型性的角度,从主题的表达与深化的角度,从叙事情节合理性的角度,从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等方面,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有个性和创意的观点,并展开有理有据的分析。例如,从环境角度分析,小说这样安排结尾可以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3通过研究环境描写,来探析作品的内涵。如;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在赏读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时,要抓住作者刻意描写的关键的景物意象,抓住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主题表现的关系,从中领会作者的深意。例如上述试题题干所指的自然景物叙写,在小说节选部分《“这是你的战争!”》中主要是对“雪”与“蜡梅林”这两个景物意象的刻画(这是作者用笔较多的),作者以”雪”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式严峻,用傲雪的蜡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高洁、坚贞的品格。

4通过解读小说故事,来探析作品的内涵。如;

第9节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此类题型,必须立足文本,要依据小说内容对故事的意义作合理的探究,在“结合作品”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明确的观点和有力的论据是解答此类探究型题目的两大要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8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