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存在着过于简短隐晦的缺点,如隐公八年的一条记事中只记下一个“螟”字,最长的条也只有47个字,仅具纲目,不细叙史实过程,使人弄不清史实的因果关系,只有读了传注它的著作,才能了解它的内容含义。但总的说来,《春秋》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史学及史传文学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古代文学史、思想史、经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的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春秋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经学中无论讲哪一派,都还要从孔子删定“六经”说起。因此《春秋》在这些学术领域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春秋》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是它对我国古代书面表达语言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它与散文写作讲求文辞简洁、含蓄蕴藉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世代传习,人们在学习、研究《春秋》的同时,也学习和继承了它的语言特点和行文笔法。对后世史传文学亦有较深远的影响。
词目春秋拼音chūn qiū英译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基本解释1.一年,四季。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几度风雨,几度春秋。2.年龄。尊公,方今春秋几何?3.中国时代名,即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4.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1]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详细解释词义1.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晋·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郭小川《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范仲淹《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8.古编年史的通称: 周 之《春秋》,燕 之《春秋》等。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锢,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9.春秋 、 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因此有成语“皮里阳秋”、“皮里春秋”。11.时代名:孔子 《春秋》记事,从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春秋之末,羣经方备。” 唐韩愈进士策问》:“ 春秋之时,百有馀国。”内涵1王力先生指出,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了。2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600个春播秋收。古代历史学家认为历史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而每个事件都有其原因和结果,一事件的起因常常是另一事件的结果,所以事件的起因相当于春播,事件的结果相当于秋收;像本年度收获的种子是下一年春天播种的种子那样,本年度发生的某一事件的结果也可以是次年一个事件的起因。所以中国古代学者倾向于把历史叫做“春秋”。有时也代指人的寿终年龄,如春秋几何。3 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4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公元前770年~476年这个时期。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史《春秋》,为东周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据史家推算,鲁国史书《春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左传》记载史事较《春秋》明备,下续至哀公二十七(公元前468)年终,共二百五十五年。以上年代再加上周平王东迁时期,则共有三百零三年。又郭沫若认为春秋时代应自周平王迁雒邑之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齐国田氏已实际掌握了齐国的权力为止,共计294年历史。此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5 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一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6 古代史书的通称,有时也可引申出一种文笔,即“春秋笔法”。
1年岁;光阴。他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
2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3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例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十分浓厚。
4《春秋》: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
5古代史书的通称。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例句: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扩展资料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既然已经杀掉了他(关其思),就没必要再用对人的谦称--“子”了 。
参考资料 春秋
意思是:既可指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变化无穷,也可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世事沧桑,世事,指的是人世间的事情,沧桑,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事沧桑,是一种对人生、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感慨,既可指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变化无穷;也可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沧桑,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一般都是感慨很久以来发生的人事如果说某某和某某昨天离别了,今天看不到了,但是两人分手一天了,时间短暂,就不可以使用世事沧桑来形容了。
世事沧桑——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意思是说:虽然世事沧桑但是心中的志向是坚定的不会改变,仍胸怀祖国的山岳湖海,向往自由,最初的梦想还是在翱翔,没有改变。
扩展资料:
世事沧桑中的沧桑,来自中国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 。关于沧桑,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