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因为注意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它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等也越严重。
(三)、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当然,受暗示这种特点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少存在着,但水平和程度差别是较大的,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些。
(四)、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以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类精神刺激,那就是长期反覆地在生活中出现,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久。有的人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但是也有人虽然被这些不良情刺激缠绕,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当作生活斗争的乐趣,当作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他们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
(六)、康复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极大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难以察觉罢了。精神活动和过程的随意性程度以及自觉控制的水平高低,是与自控能力有关的。
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份,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这就是说,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出某种印象,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健康指标。
(八)、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身力不从心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因自觉力不从心,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为此,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份地进行社会交往,与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十分热情地倾谈并表现得十分兴奋,也可能一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就必须适应环境。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但是,人尽管有积极主动性,但终究是不能脱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
在人的一生中,这些环境条件是在变化着的,有时变动很大,人虽有主动性,但有时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仍然是无能为力的,在这时,所谓消极适应也是很重要的,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第一,伪装出来的,应该不能称之为“情感”,而应该叫做“欺骗”。
第二,为何很多人会被“欺骗”,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自身就不“单纯”。
第三,什么是“自身不单纯”呢?那就是,他们/她们在开启所谓“情感”的时候,并非出于真正的“情感”。怎么说?
1、比如,有人开启所谓的“情感”,只是因为“见色起意”,也就是说,他们/她们在意的,只是那一副“臭皮囊”,而把所谓的“情感”放在了末位。
2、比如,有人开启所谓的“情感”,只是因为“感官”,也就是说,他们/她们在意的,只是激情、满足,而把所谓的“情感”放在了末位。
3、比如,有人开启所谓的“情感”,只是因为“物欲”,也就是说,他们/她们在意的,只是钱财、物质,而把所谓的“情感”放在了末位。
第四,从“自身不单纯”出发,而向他人去索求所谓“情感”的真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缘木求鱼。
第五,减少自我的贪婪与欲求,让自心干净起来,一切自然就明朗起来,“慧眼”也就自己生成了。
第六,很多时候,很多人看似被欺骗了,其实,起因还是他们/他们起心动念时就存在内部深层次的“虚”、“假”、“伪”,只是他们/她们不自知、不愿承认、没有勇力面对而已。
自己尚且虚情假意,如何辨别别人的所谓“伪装”。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有钱人,家里装修得金碧辉煌,出门豪车代步,生活丰富多彩,但往往因此不注重家庭婚姻的经营。所以有些人婚姻并不幸福,夫妻同床异梦,缺乏沟通交流,或者干脆家外有家。
而在我们的身边,你也常会看到,平凡普通的夫妻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或许他们只是清洁工或服务员,甚至可能是蹬着三轮车一起收废品的小夫妻。但是他们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对彼此的在乎和深情的眼神,哪怕只是妻子伸手给丈夫擦擦额头的汗,都会让人羡慕他们之间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和金钱没有多大关系,你再有钱也买不来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婚姻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彼此包容,齐心协力,不离不弃!钱永远只是一种维系生活,维系婚姻的工具,应该为人所用,而不是人成为金钱的奴隶。
如果一个人心里金钱至上,把金钱当作唯一追求的梦想和目标,他的眼里除了钱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最终他也会离幸福越来越远。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当你病了能买来在病榻前护工对你的照顾,可是能买来一颗你残了,你老了依然对你不离不弃的心吗?喜欢钱,因为它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却不必过度迷恋他,因为它不是我们活着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婚姻幸福的唯一保证!
任何时候,感情都比金钱重要。问什么呢?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通连。钱戳穿了就是物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永远抵不住人之间感情的珍贵。物质是死的,人之间的感情是活的。感情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可以创造财富。人心齐泰山移,这讲的其实就是人们之间感情,精神相结合的巨大作用。丢掉了钱,可以挣回来;丢掉感情,伤害了别人的感情,所产生的副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