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戏剧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以表演为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通过多样的表演形式再现故事的情节,供观众阅读和欣赏。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多属性,其中戏剧情境理论对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因此,对于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而言,应发挥其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影响作用。
关键词: 戏剧情境 社会认知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近年来,随着相关学前教育法案的提出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大院校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幼儿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而幼儿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亲社会行为则主要表现在社会认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变化,我认为戏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领域,利用戏剧本身的情境性对学前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而这种影响则可以通过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
一、戏剧的情境性对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
戏剧是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戏剧的主题、思想、情感、意蕴等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情境形式表达出来。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认知受到情境的制约,而动作可作为心理活动外在表现的手段,这些都是以情境为前提条件的。戏剧的情境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矛盾冲突相联系在一起,通过情境更好地展现戏剧的主题思想。
3—6岁的幼儿正处在快速成长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智力还是记忆、思维的能力水平都比较低下,而且身体的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思维能力也有待完善,同时对社会的感知与认知能力不足。幼儿的性别、年龄阶段中所存在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每一个幼儿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表现出不同的认知水平。
比如说,有的幼儿天生对音乐有感觉,当他感知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时会迅速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幼儿却对色彩有感觉,当他看到不同色调的颜色时情绪会产生波动。针对戏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而言,幼儿对主题内容积极鲜明、健康向上的戏剧作品能够接受和理解,而此类作品中的一些合理的因素也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呈现给幼儿那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认知及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戏剧作品,幼儿可以通过有声有色、富于情节变化的表演直观感受理解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各种矛盾冲突,幼儿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喜欢剧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某一情节时,他会表现出一种亲切的、积极的一种状态;而讨厌某一场景、某一幕等,他会将自己融入该戏剧情境中,体会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戏剧的思想感情被幼儿所体会与接受,逐步融入幼儿的有意识记忆中。由此认为,戏剧的情境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
二、戏剧的情境性对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积极影响
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幼儿期亲子关系的培养,以及同伴关系之间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的情境性可表现在不同人物形象间的相互影响,即通过戏剧的矛盾冲突展现剧中的人物形象,简单的结构、浅显的语言、鲜明的动作则可表现出戏剧的情境性。结构典型明了,情节生动引人,可使幼儿始终沉浸其中;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动作性与趣味性,在表现戏剧情境冲突时更加形象生动,利于捕捉与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对于幼儿的教育中可充分利用戏剧的情境性这一特点。
幼儿期的亲子关系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最早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早期的亲子体验对幼儿日后的发展无论是社会认知还是人际交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戏剧面向的对象是广大群众,于父母而言,则可汲取戏剧中合适的因素,将其融入自己对幼儿的教育中。
例如,通过含有教育意义的戏剧情境的发展,父母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良好的适合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父母可为其做榜样,在规定的情境下让幼儿在父母的指导过程中学习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促进社会性行为的习得与发展。幼儿通过观看富有情趣的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戏剧,会从中获得积极的因素。如:戏剧中展现小朋友听妈妈的话,放弃不合理的要求,自觉接受妈妈的教育这一情境,当幼儿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情境时,便会回忆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当时的情境,会有听妈妈的话,放弃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接受妈妈的教育的倾向,通过这样的情境教育,可逐渐深入幼儿的意识记忆,建立幼儿与父母间的和谐关系,在生活中,促进幼儿期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戏剧的情境性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积极影响
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显现出深刻而有意蕴的能够激发人兴趣的情境,而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亦有其引人入胜的情境旨趣,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异刺激更为关注。当戏剧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会把眼光定位在戏剧上,因而会很快地融入情境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常常发生在自由的活动时间,而同伴关系是表现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幼儿自由活动时,他们的交往对象往往倾向于同伴,同伴间的能力与兴趣接近,而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则如权威与服从,这使得幼儿与同伴更容易发生亲社会行为。
戏剧的情境性可以为幼儿创设环境条件,当看到戏剧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时,幼儿也会产生需要同伴的倾向。鲜明的戏剧主题,不仅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幼儿合理地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戏剧情境性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积极影响。
1通过戏剧,组织幼儿同伴间进行情境性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将戏剧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则可达到更佳的效果。戏剧可以给幼儿提供行为上的指导。“孔融让梨”广为流传,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中可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独立地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体验谦让的含义。通过情境表演,幼儿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同伴存在的重要意义,进而促进幼儿同伴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利用戏剧情境性,唤起幼儿同伴间的共鸣。幼儿在与同伴的不断互动过程中,才会了解到他人的需要与观点,与自己的进行比较,不断改正自己行为方式中不合理的因素。加强同伴间的交流,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境活动,可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从而唤起幼儿同伴间亲社会行为的共鸣,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3创设愉悦的环境。我们应坚持幼儿快乐至上的原则,在玩中施加教育。温馨快乐的环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行为的发生。幼儿在观看符合他们的兴趣的戏剧时,会沉浸其中,享受戏剧带来的欢乐。而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能够使得幼儿感到快乐、积极的戏剧情境重现于现实生活之中,让幼儿享受那份喜悦、温暖和谐,而这种氛围有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戏剧的情境性,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积极的影响,合理利用情境,可不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汝中儿童文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6]黄云生儿童文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1-12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8]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5
[9]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3-34
[10]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
[11]岳欣云美育与幼儿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2001,(1)
[12]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特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
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悲剧最初在古希腊,是春天播种时为谢神而表演的山羊之歌,所以悲剧在希腊文中是“山羊之歌”的意思。最早的悲剧,主人公在命运支配下是无可逃脱的,常以失败和灭亡而告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悲剧的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则表现出理想与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喜剧在古希腊,最初是秋季收获葡萄时为谢神而表演的狂欢歌舞,所以喜剧在希腊文中是“狂欢之歌”的意思。举行狂欢歌舞之时,领队者常要说些谐谑之词,引人发笑。所以喜剧的特点多以滑稽的形式来嘲笑、讽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及一定人物性格中的缺点和弱点。鲁迅说,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一般地说,喜剧的结局总是愉快的,圆满的。正剧则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量的。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它常常反映两种势力的自觉斗争,混合着悲喜成分,代表正义的一方最终取得胜利,结局是快乐的,人们就称之为正剧,或称为悲喜剧。
艺术的生活戏剧性的描述,真正的应该是它的第一个元素,也就是常说,艺术是不屈的团结。在我看来,是真正的发挥是生活的基础,是生命的意义,价值;的美丽使这生命的持久品味的艺术魅力。
什么是真实?这是一些基本素质。首先,它使观众相信。观众知道戏是假的,舞台剧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剧院是娱乐,是一个智力游戏,为什么非常高兴地接受剧院的主导地位,做一个心理“信仰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我欺骗”?究其原因,表现人生的舞台上,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出所有的关联,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此关联,并实现了这一点,你会得到一个假的犹太人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说:“比的戏剧与任何艺术更要求有针对性的言论,如果一出戏可以说服人,”事情是这个“,那么,即使它的许多不足之处,是仍然很好的展示。”如果一出戏甚至是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让观众在剧场里继续怀疑,这将是难以进入审美境界,有时会感到知识分子伤害。这是一个谈论真正的故事?二,戏剧性的真实也必须接触和情感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正理性的直接体现。但在剧场里,理性的被隐藏情绪影响观众的情绪真实。明代作家袁于令,他说:“戏剧虚假和真正的爱情。”这种“真正的爱情”经验者优先艺术家,他先兴奋自己的经验,才有可能打动观众。的戏剧的情绪是情感的理性状态,总是包含非判断。表现较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绪是后的艺术家理性的光芒照耀审美的东西,而不是自然的形式。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会不会被染上麦克白的野心,残忍的“理查三世”,“奥赛罗”的怀疑。真正的戏剧总是好。现代戏剧的人性化的描述,将超越过去的价值判断,他们的表现不一定是黑色和白色,有些作品也集中在“灰色地带”的表现缺乏正确的和错误的,仍然不缺乏理性精神。的正确和错误的一种不愉快的,只是一般的休闲娱乐,高尚的娱乐,而不是戏剧性的审美愉快。第三,真正的戏剧,但也应该有权力和强度。这股力量来自于戏剧性的真实,真理,是不是琐碎的,不起眼的,但表示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声称”(黑格尔语),或者,正如恩格斯所说,“有思想深度大,实现了历史我们可以不要求的内容。有很多的作品,深度的思想工作,但如果缺乏这样的工作太现代歌剧脊柱。
真正的事实不同,介意
实样的感觉,从客观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的认识。依靠真正不同的事实。历史的事实,依靠真正的戏剧戏剧艺术写“事实”(故事),只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不是“事实”,这个“事实”一般都没有成为现实的事实(或实际工作),以支持。鲁迅在讽刺艺术说:“从未有过的事实,但它必须是会有的真相。”艺术不能从小说分离,允许幻想,甚至恍惚鬼。写历史剧,艺术家可以自由摆动之间的历史事实小说的艺术。自由摆动,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在可能性“(莱辛语言)的性能,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的情与理的相互渗透和自由转换的艺术家的意图。我们似乎有一个沉重的事实,轻实际的倾向,如所谓的重大主题,惊讶地发现,它可以得到巨大的真实,客观的效果往往并非如此,因为考生,更多的束缚,这将是困难的真正的挖掘获得充分的自由。在过去媒体不发达的年代,戏剧,新闻写作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现在这个情况并非如此。对于观众来说,在发挥离我们越来越远时近,或远的“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束的灵魂。关闭的灵魂的艺术家和观众是很重要的。的时间距离也应该看到,它有一个更大程度的自由,创造有利条件,京剧“曹操与杨绣”,梨园戏“董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