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短松冈”是什么意思?

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短松冈”是什么意思?,第1张

短松冈指的是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2、赏析

整首诗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全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如果你和一个人相处时感到很舒服和放松,这通常是个好现象,说明你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感和信任度。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方也有完全相同的感觉。这可能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对方的性格特征。如果对方是一个比较内向露骨的人,TA在表达上可能不如你主动和直白。所以即使也觉得和你相处很放松,但在言语和行为上不一定能表现得如你那么明显。2 双方的熟悉程度。你们才刚开始接触不久,对方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去感受和适应,并不如你那么快就能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熟悉需要时间的积累。3 其他心理因素。像对方身上发生的其他事件, itself 的心情状态, Surroundings 的影响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A和你在一起时的放松感。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4 表达上的差异。有的人在表达上比较直接,有的人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这会导致你感觉到的放松程度超过或低于对方实际的感受。这只是交流方式的差异,不代表内心真实的感觉。5 对这段关系的理解。如果你将这段关系理解为普通朋友或暧昧对象的话,你感到放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对方并不完全这么理解,就可能不会有如你一般的放松感。这需要更多的沟通来调整双方的理解和期望。所以,和一个人相处舒服并不绝对意味着对方也有同样的感觉,许多其他因素也同样发挥作用。如果想要确认对方的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去询问和沟通。表达自己,也理解对方,这能有效避免由于误解产生的问题,让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相处的放松感觉很主观,真正重要的还是要打通表达,建立在双方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说起松柏大家应该都熟悉,它是一种极具顽强的植物,而且不管风吹日晒,永远屹立不倒。然而,每种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象征意义,松柏也是如此。那么, 松柏的象征意义 是什么呢 它有哪些种类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松柏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松柏是常绿乔木植物,喜温、抗寒,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的南部及华东地区,常被用于园林作观赏的树种。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松树怀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它顽强,所以常用来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

松柏的枝傲骨峥嵘,而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在《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很多诗人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所以, 松柏的象征意义 是什么象征着坚贞不屈。

二、松柏有哪些种类

1、华山松

华山松又名为白松、五须松。华山松比较能耐寒,在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性都强。树形高大、针叶苍翠、球果累累,但对土壤的水分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和瘠薄,更不耐盐碱和排水不良。

2、马尾松

马尾松又名青松、枞松,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适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比较不耐过低的温度;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喜酸性和微酸的土壤;生长快、寿命长。

3、油松

油松又名短叶松、黑松,这是适应性最佳的一种松种,它不仅耐寒,而且抗旱能力强;能耐零下25℃的低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不甚严格;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不耐盐碱性土壤;而且油松还能防风固沙,起着一种保护的作用。

4、雪松

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松、喜马拉雅雪松,树形挺拔高大、雄伟壮丽,是十分珍贵的松树树种,而且也是名贵的使用材树和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因为雪松是亚热带树种,所以它适宜在温暖湿润性气候下良好生长。

编辑小结:以上就是对 松柏的象征意义 是什么以及松柏有哪些种类的介绍。其实,松柏的种类不止上面的四种,还有 其他 的一些品种,只是这四种是众多树种中较名贵的。通过对上面内容的认知,相必对松柏有了些许的了解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 导语《黄山奇松》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我们曾经领略过桂林的山水,感受它山奇水秀的特点;我们也曾到过大兴安岭,来感受到“目及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特点。今天,我带你们来到黄山,欣赏这里的奇松。你们将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评析:首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电脑上播放黄山的风光,播放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进行对比——把黄山奇松与桂林、大兴安岭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黄山风光的同时便会迫不及待地想,到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教师紧紧地抓住了思考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评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并交流各组的学习心得,即如何才能更好地记住生字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充分肯定了合作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来谈一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仪环节中,教师完全防开以往的你教我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去读,去学,去感悟,去质疑。)

 生:我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生:我知道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生:我知道黄山松中有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评析:学生畅谈他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所明白的课文内容,其发言的欲 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训练了他们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

 黄山松“奇”在哪里?

 (评析:由于班里的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此时教师也在软片上写出这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并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阅读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强化读的训练,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风光。

 1、质疑导入

 师:刚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亲自体验一回。

 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软片——学生提出的自学感悟)

 (评析: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简单的一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这在照顾中、后进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全体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再次细读,从而感悟文章更深层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如《新大纲》里所要求的,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具体任务落实到了学生身上。)

 3、汇报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4、自主解决问题,引导理解难点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诶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再次观赏三大名松的不同特点,慢慢引导理解。这里教师利用了各种教学设备,充分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于身临其境中化解了难点。)

 5、教师范读第二段

 6、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7、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介绍黄山的三大奇松。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位、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而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多样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要求:背诵。)

 四、抒发情感,让趣延伸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如唱唱歌、画幅画、写首诗

 (评析:教师已在整节课中创设了自由学习的情境,电化教学的应用,让学生流连于黄山的奇松,因此这一环节的安排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之情。)

 五、小结

 师:我们一起游览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真不愧是三大名松啊!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2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评析: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评析: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评析:学生自读自悟,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 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评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3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4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5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 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中风是中医病名。

中风是中医病名,是指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受到某种诱因刺激之后所患上的脑部病变。

青松古诗表达诗人对青松的什么之情

歌颂了青松的顽强不折不挠的精神,并且借喻于己身表达了自己也同样具有青松一样百折不挠的品质

青松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松的什么之情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青松的古诗

栽松二首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僧院松

唐曹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

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

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涧松

唐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严郑公阶下新松

唐杜甫

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

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征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赤松

唐皎然

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

何处羽人长洗药,残花无数逐流泉。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高松

唐李商隐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栽松

唐刘得仁

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取从山顶崄,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

唐李山甫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题小松

唐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小松歌

唐李咸用

幽人不喜凡草生,秋锄㔉得寒青青。庭闲土瘦根脚狞,

风摇雨拂精神醒。短影月斜不满尺,清声细入鸣蛩翼。

天人戏剪苍龙髯,参差簇在瑶阶侧。金精水鬼欺不得,

长与东皇逞颜色。劲节暂因君子移,贞心不为麻中直。

唐廖匡图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

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唐卢士衡

云外千寻好性灵,伴杉陪柏事孤贞。

招呼暑气终无分,应和凉风别有声。

细雨洒时花旋落,道人食处叶重生。

如逢郢匠垂搜采,为栋为梁力不轻。

唐陆肱

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衰松

唐孟郊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古松

唐齐己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小松

唐齐己

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

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老松

唐孙鲂

郁郁复苍苍,秋风韵更长。空心应有□,老叶不知霜。

子落生深涧,阴清背夕阳。如逢东岱雨,犹得覆秦王。

唐王睿

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

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

唐唐彦谦

托根蟠泰华,倚干蚀莓苔。

谁云山泽间,而无梁栋材

小松

唐王建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唐翁承赞

倚涧临溪自屈蟠,雪花销尽藓花干。

幽枝好折为谈柄,入手方知有岁寒。

唐无可

枝干怪鳞皴,烟梢出涧新。屈盘高极目,苍翠远惊人。

待鹤移阴过,听风落子频。青青寒木外,自与九霄邻。

唐修睦

细韵飕飕入骨凉,影兼巢鹤过高墙。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唐徐夤

涧底青松不染尘,未逢良匠竞谁分。

龙盘劲节岩前见,鹤唳翠梢天上闻。

大厦可营谁择木,女萝相附欲凌云。

皇王自有增封日,修竹徒劳号此君。

唐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

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松树

唐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华山孤松

唐张蠙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何得无心拒雪霜。

山中松

唐张鼎

枝耸碧云端,根侵藓壁盘。几经良匠顾,犹作散材看。

雪积花开少,风多子落干。空存后凋色,岁晚出林峦。

小松

唐章孝标

爪叶鳞条龙不盘,梳风幕翠一庭寒。

莫言只是人长短,须作浮云向上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表达诗人什么志向

表达诗人对于前途或者志向始终如一、坚韧不拔、不折不挠的可贵品质

赞美青松的古诗

陈毅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舜俞(宋)

《松梢诗》

朽屋延暗暝,凿明快吾魄。

西墉偶面势,开牖遂生白。

兹焉玩图史,亦以置床箦。

岂能来清风,犹苦对残赫。

炎天适暵旱,永暮坐燔炙。

宾客何可处,儿女哀不获。

咨取或献诗,盖覆乃其策。

架木凑檐瓦,铺竹施苇席。

聊且纾暴酷,未足为佳适。

北山多乔松,倚天不知尺。

绸缪星日暗,戮轕鬼神宅。

栋梁尚匪材,枝叶固何益。

敢告持利斧,斩伐遵指画。

束缚如见遗,无使曲傅直。

此身得馀庇,阴德佩无斁。

李白(唐)

《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杜甫(唐)

《四松》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雕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怅拔损,得愧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刘倓(宋)

《次韵胡少瀹题梁王山蟠松诗》

长松上捎日月宫,昂霄耸壑材甚雄。

不肯甘心卧云巘,有时见梦十八公。

汗颜血指,那知大匠自有体。

斩伐丁丁,朝夕聒人幽耳聋。

岂如吾乡华顶一峰八万四千丈,下蟠夭夭矫矫奇奇怪怪之苍松。

樛枝半压鲁隐九年之大雪,雅韵曾和虞氏五弦之薰风。

八千灵椿三千桃实几番见,何况篱下黄菊江头亦叶枫。

萧梁劫火烧不死,坐阅五季鹿走天下人亡弓。

世人欲识吾家所扰真龙种,请看春雷发蛰雾滃{上雨下橘去木}云从。

礧砢蹙缩轮囷拥肿可挫不可辱,坚刚正独盘薄偃蹇受命不受封。

无用之用不器之器振古成自晚,天台道人何苦汲汲图象寄涪翁。

搜肠镂肾状出怪松赞,反言挺而茂者肥瘠贵得中,

吁嗟九原相如不可作,飘飘词赋谁摩穹。

阆风逸民自愧才力薄,北斗以南惟有四朝之老农。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表达诗人什么志向或品质

1、这是陈毅的一首诗,原文是: 青松 朝代:现代 作者:陈毅 原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具体翻译: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3、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

关于青松的古诗

《赠闾丘宿松》

作者: 李白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作者: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题流沟寺古松》

作者: 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题遗爱寺前溪松》

作者: 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

《庭松》

作者: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作者: 陆肱

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禁中春松》

作者: 陆贽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品松》

作者: 孟郊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巨灵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风雨狞,抓指爪。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

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

品松徒高高,雌鸣讵。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

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古松》

作者: 齐己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新栽松》

作者: 齐己

野僧教种法,苒苒出蓬蒿。百岁催人老,千年待尔高。

静宜兼竹石,幽合近猿猱。他日成阴后,秋风吹海涛。

《题张老松树》

作者: 宋之问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僧院松》

作者: 曹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 曹唐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松》

作者: 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涧松》

作者: 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松鹤》

作者: 戴叔伦

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

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咏南岳径松》

作者: 狄焕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

《题唐兴寺小松》

作者: 杜荀鹤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观邻老栽松》

作者: 耿

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

《戏题松树》

作者: 皎然

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画松》

作者: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松》

作者: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高松》

作者: 李商隐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题苏仙宅枯松》

作者: 李涉

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

《松》

作者: 廖匡图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

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栽松》

作者: 刘得仁

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取从山顶,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

《庙庭偃松诗》

作者: 刘禹锡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

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古诗青松的内容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古诗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这是办公室及家居常用的中堂联,其中上联错了一个字:“栽竹尽成双凤尾”

竹在民间有富贵吉祥的象征意义,双凤尾更有好事成双的意思;所以上联意思就是富贵、吉祥平安;

松树预示着长寿,松树年数久了树皮才会成龙鳞状,老龙鳞更代表了年龄大;所以下联寓意就是人健康长寿。

喜欢唐诗的人都知道,此对联的下联来自王维的诗《春日与裴迪过新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外青山明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

诗写的是和一个友人去寻访一个隐士,但没有找到。通过描写看到的景象,表达对吕逸人这真隐士的欣赏和赞叹,赞的就是隐士能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下还不易其志,坚持著书作学问,有种羡慕的情绪在里面。所以用此诗句做对联的下联,还有期盼生活安逸、天长地久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1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