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曲都有哪些?

中国十大名曲都有哪些?,第1张

高山流水

琴曲《高山流水》,见于先秦《列子》一书,《吕氏春秋》亦有此传说。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现存曲谱为初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其解题为:“《高山》《流水》二曲本为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流水》还见于《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澄鉴堂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三十余部琴谱。《神奇秘谱》、《风宣玄品》所收为不分段的,其余所收均为分段。

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增加了许多滚拂手法,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其曲谱载于《天闻阁琴谱》中。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

关于《流水》之意境,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于《天闻阁琴谱》中云:“起首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和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现代琴家管平湖弹奏此曲,为此曲弹奏之经典。

广陵散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夕阳萧鼓

《夕阳萧鼓》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分七段:1、独占鳌头 2、风摆荷花 3、一轮明月 4、玉版参禅 5、铁策板声 6、道院琴声 7、东皋鹤鸣 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起部:(一)《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十七拍的“八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原《八板》的旋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润饰,运用“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音响效果独物有趣,使花簇的旋律充满活力。

承部:(二)《风摆荷花》、(三)《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在高音区上活动,表现情绪较为热烈。

转部:(四)《玉版参禅》、(五)《铁策板声》、(六)《道院琴声》在这三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的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其二是运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道院琴声》,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生命活力。

合部:(七)《东皋鹤鸣》。是本部的动力性再现,在尾部作了扩大,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音乐气氛异常热烈。

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作品,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相传此曲为东晋桓伊所作。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他曾经与东晋名将谢玄一起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符坚的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尤其善于吹笛。(现在的箫,古代称笛)有一次王徽之(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路上偶尔遇见桓伊,因为仰慕其大名,便请他吹奏一曲。桓伊为人非常谦逊,虽然当时他已经很有地位,和王徽之又素不相识,他仍然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一支曲子,这首乐曲据传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

所以称作《梅花三弄》,一则是因为乐曲内容是表现梅花的;二则是由于音乐中有一个相同的曲调在不同的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这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曲式手法,曾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这便是梅花三弄的曲名由来。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平沙落雁

琵琶曲《平沙落雁》的乐谱最早见於华秋苹在一八一八年编的《琵琶谱》

,它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共分三卷,卷上收直棣王君锡传谱西板十二曲,大曲《十面埋伏》 ,附杂板一曲。

《平沙落雁》一曲即编入卷上”乐曲为六十八板体。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斯谱》中也收入了此曲,但他己将乐曲结构扩充至七段,有《雁阵横空》 、

《霜天雁叫》等小标题。一至四段曲调脱胎於华氏谱,五至七段为华氏谱所无。

乐曲描写了候鸟迁飞时在高空飞翔的情景,其中第二段《霜天雁叫》左手指法用拉弦、空子弦作为固定衬音,表现于法新颖别致。在平湖派的乐曲中,此曲在平淡中出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意境深邃。浦东派将《海青孥天鹅》称作《平沙落雁》

,故也有人将前者称为《小平沙》,后者称为《大平沙》。

目前的演奏是根据琵琶艺术大师,平湖派代表性的传人杨大钧先生的演奏谱而进行演奏的。杨大钧先生在四十年代向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朱荇青先生学得此曲,朱荇青先生与杨大钧先生两人的诗昼造诣很深,常将诗昼等姊妹艺术的表述方法与琵琶演奏相结合,因此在琵琶演奏上经常将武曲文弹,以文为主,讲究神韵,趣味高雅,意境深邃。这是平湖派的重要特色。杨大钧先生在处理《霜天雁叫》一节时,使用自由节奏,尤其是最后几段,具有丰富的诗意。刘德海先生认为,在学习平湖派《平沙落雁》时,必须恢复下出轮的演奏技法,这在琵琶演奏技法的继承上将会有新的突破。要演奏好这首乐曲,关键是立意,要以“雁”拟人,含以清苦艰辛,才能得曲意之妙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

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名《淮阳平楚》,琵琶独奏是根据楚汉之争编写的乐曲,音乐扣人心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一定的写实性。全曲时间是6分36秒,由三个大部分十个小段组成。

第一部分,大战前的准备。第一段名为《列营》,乐曲以琵琶有力的扫弦、佛弦开始,表现了点兵擂鼓,单单这几秒钟强烈的表现力也激起了我的气势了。第二段《吹打》,琵琶被五指迅速弹弦,音乐持续不断,犹如军号吹笛。接着的第三段《点将》是三段结尾部分的反复,战前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了。第四第五段分别是排阵和〈走队〉,两段的音乐基本相似,音调稍微简练了,速度也是先慢再渐渐转快,一起一伏,紧紧相扣。士气再一次增强。

第二部分开始了,第六段〈埋伏〉,音乐是〈列营〉中骨干音调为核心,加合若干的起伏,眼前就像汉军出四方迅速将楚军团团围住。第七段〈鸡鸣山小战〉了,音乐还是慢起渐快,气息逐步急促,且琵琶弹奏的“切切”声响,便如短兵相接了,发出兵器相击的响声。从〈埋伏〉到〈小战〉音律连贯,一气呵成。接着〈九里山大战〉开始了,弹奏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多种技法快速弹奏,铁骑纵横、金戈铁马,呼号震天的激烈战斗场面就这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忽然,一声凄楚的萧声掩盖了战斗,这就是楚歌。紧接着琵琶回到了简单反复的音调,只听那单骑孤踢声远远的里去,这便是第九段〈项王败阵〉了。直到一记短划的强音戛然而止,霸王〈乌江自刎〉了,天还没有亮

总的来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反映古代重大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时间、典型环境,在描写楚汉相争这一历史特定背景时,选择了最有代表意义的垓下决战的场面,在表现垓下大战中又突出了呐喊,形成全曲高潮,完成了对汉军这一进攻者、追击者、胜利者生龙活虎的形象塑造,成功地展现出古代战场上激烈壮观的场景。

笛子的演奏需要全方位把握乐曲,不放过音乐的一个细节。要学会设计每乐段,使演奏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真正地做到将乐曲演奏达到“活”的目的,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的理解

拿到一首陌生的曲谱,先不需要急着拿起来就去吹。首先要对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大环境和思想感情方面琢磨一番。一首乐曲的每个音符中都凝聚着作曲者的思想内容,笛子演奏者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音符。如俞逊发和瞿春泉所作的笛子独奏曲《汇流》。首先要知道它描写的是现在山水的曲子,《汇流》这首曲子整体给人清新明朗、色彩绚丽,与古代描写山水曲子古朴幽静有这很大的区别。整首曲子可以分为五部分:(1)描写瀑布一泻千丈的壮观景象;(2)描写山河壮丽的景观;(3)形象地描绘滴水成渠;(4)描写山河林间鸟语花香;(5)再现汇流奔腾的场景。演奏中运用C调曲笛和F调小梆笛排笛形式来演奏,使得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奏时的表达才可能越具感染力。另外,一个笛子演奏者的文学修养的深浅,也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知识丰富、学识渊博、视野开阔,也是笛子演奏时更好地表达音乐感情。

二、乐曲风格的把握

一些笛子演奏者吹奏出的音色相当漂亮,演奏技巧也很娴熟,但当演奏北派曲和南派曲时,将南方曲的柔美变成了北方曲的粗犷,使得两种乐派的融合磨消了各自的个性。造成这种原因,说明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并没能很好地对作品的地区差异、派别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演奏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演奏者若想细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必须事先对乐曲风格上进行分析了解。

如演奏《五梆子》、《黄莺亮翅》、《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扬鞭催马运粮忙》这类北方风格的乐曲时,要注意乐曲的“音乐气质”与音色上的“音色特性”。北方曲子中的技巧,以用梆笛演奏的剁音、花舌音、滑音、颤音、腹震音、飞指等演奏技法,极大发挥了梆笛吹奏北派曲子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突出阳刚。

南派曲子的演奏如《中花六板》、《行街四合》、《四合如意》、《云庆》、《慢六板》、《慢三六》、《三六》、《欢乐歌》等8首传统曲目(俗称“八大名曲”)和《鹧鸪飞》、《南韵》、《行云流水》、《幽兰逢春》等一些现代创作曲目,演奏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江南丝竹叠、打、震、颤的演奏技巧。表现江南丝竹有花、细、轻、小、活、雅的风格,要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突出轻巧秀丽。

三、韵味的把握与表现

要把握住曲子的韵味首先要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指的是内心体验,而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感知程度,抽象且又深刻,可以称其为“意”。“意”虽抽象但不是虚设的空中楼阁,演奏的“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理解“意”。“意”的抒发由“技”而来,反过来又指导“技”的发挥。笛子演奏中要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乐曲的艺术意境,音乐不是单纯的背诵音符,要表达出能够打动人心的韵味来,关键是很透彻的体会“意”所要表达的境界。

在音乐的表现上要重视想象力。演奏前需将乐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变成头脑中一幅幅的生动画面,并做到身临其境。如果将一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想象得很具体,那么表达时便会真实生动。想象力丰富的演奏者可以很快地进入音乐的境界,与音乐形象融为一体,这样便能情真意切。演奏者想象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是长期生活、学习与情感的积累。艺术修养就在这些积累不断提升,积累越多,灵感也就越多。一个好的笛子演奏者,应随时随地用眼睛和耳朵去收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内涵。

四、音色的运用

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演奏时需贴切地表现乐曲的情绪。作为演奏者除了使笛子具有美妙的音色外,还要能驾驭将各种音色随时变化的能力。一般说来,表现高兴欢乐的情绪,音色须明亮而有光彩;表现仇恨、愤怒的情绪时,音色要粗犷有力,音坚实;表现神秘、阴暗气氛时,音色应暗淡、淡远、飘渺些;表现气势宏伟、感情强烈的乐句时,音量宜放大,音色洪亮,强调力度;表现抒情的乐曲时,音色须柔和深情,有层次感。笛子演奏一部作品时,要注意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

五、艺术处理

当演奏者对乐曲有了真情实感后,下面就得对乐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如乐曲速度、力度、音量、伴奏等。这种设想不是盲目的或随心所欲的,乐曲的结构、曲式、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以及节奏等给演奏者在艺术处理上提供了依据,也是演奏者内在情绪走向的依据,演奏者依据这些条件找到全曲情绪的高潮点及乐曲的层次。

六、演奏时还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

(1)层次感,层次感是什么实质上,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音量上的对比。对比性强,层次感明显,感染力就会强;

(2)同一段乐曲的重复,这种重复必须有一定地对比,力度上、情感上都应有很巧妙地变化,其作用来深化主题;

(3)对乐句处理,在处理最忌讳平铺直叙,乐句即使再短小也有音乐的情绪在里面,也是最能突出乐曲线条美的地方;

(4)音乐铺垫的艺术,这种处理手法很常见。当需要表达一个某个特定的情绪时,必须在之前就埋下伏笔。所谓: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切不可在吹奏时忽强忽弱,要有个明确的情绪铺垫。

笛子十大名曲:姑苏行、梅花三弄、妆台秋思、幽兰逢春、春到湘江、喜相逢、鹧鸪飞、黄莺亮翅、小放牛、扬鞭催马运粮忙。

1、小放牛

这段旋律带者浓厚的民间色彩,充份表现年青人的天真活泼情绪。《小放牛》的版本很多,演奏的乐器亦各异,很多戏曲也会采用作为唱腔,这个版本是刘森改编,单纯不复杂,较重视乐曲的韵味。

2、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3、姑苏行

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波兰著名音乐家________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波兰民族风格,他的音乐被比作“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2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聂耳是________、________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他的________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中国的传统七声音阶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种结构形态。

5中国传统五声音阶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作品完成于1959年。

7舒伯特是_______著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交响曲,尤为令人称道的是他毕业还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________创作的,为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

9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原名为________,是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01934年,旅居欧洲的俄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还是上海国立音专学生的贺绿汀应征写下的钢琴独奏曲________,一举夺得头奖。

11________是儿童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12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半音的律制,称为________。

13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________独奏曲。

14民歌就是民间歌曲,大致可分为劳动号子、________、小调等三种类型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5笛子独奏曲________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了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

16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是“交响乐之父”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________于1781年创作的。

17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祖国各地,举国上下齐欢腾。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________。

18黄自,江苏川沙人。毕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其主要音乐作品有:清唱剧________、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等。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1小字组a至小字一组d之间共包含几个半音( )

A五个 B四个

C三个 D二个

2下列不属于冼星海黄河组曲的是( )

A《黄河船夫区》 B《黄水谣》

C《黄河》 D《黄河颂》

3下列不是柴可夫斯基的舞曲的是( )

A《十月——秋之歌》 B《四小天鹅》

C《睡美人》 D《黑桃皇后》

4京胡、京二胡、( )被成为京剧三大件。

A阮 B琵琶

C月琴 D柳琴

5挪威杰出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是( )

A《在山妖的洞窟中》 B《阿尼特拉舞曲》

C《奥赛之死》 D《晨景》

6在乐谱中,“”这个记号的意义是( )

A从头反复 B从此处开始反复

C从记号处开始反复 D反复结束句

7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 )

A《碣石调·幽兰》 B《广陵散》

C《高山流水》 D《梅花三弄》

8《剪羊毛》是哪个国家的儿童歌曲( )

A澳大利亚 B意大利

C波兰 D德国

9《静夜思》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大诗人( )的同名思乡抒情诗谱写的歌曲。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骆宾王

10程云、彭修文改编的曲《阿细跳月》,是一首反映云南( )人民幸福生活的乐曲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章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984262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苗族 B彝族

C土家族 D侗族

11西洋铜管乐器,音色嘹亮辉煌,善于表现雄壮有力的音乐情绪,还能吹奏优美如歌的旋律的乐器是( )

A长号 B小号

C圆号 D管子

12《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什么拍子的歌曲( )

A3/8拍子 B6/8拍子

C2/4拍子 D4/4拍子

13《太阳一出照四方》是一首流传于哪个省中部地区的小调( )

A四川 B贵州

C湖南 D江西

14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根据民间音乐《倒八板》改编而成,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耍龙舟的热烈场面,其作者是谁( )

A冼星海 B聂耳

C贺绿汀 D黄自

15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引子中采用了哪一首歌曲的音调为素材( )

A《国际歌》 B《东方红》

C《太阳出来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6《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是哪一部歌剧的选曲( )

A《江姐》 B《白毛女》

C《刘胡兰》 D《洪湖赤卫队》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20分)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均为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 )

2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军队进行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

3在音乐中用各种时值的休止符表示没有声音的时间,简谱中用“0”表示。( )

4低音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 )

5单音程转位后构成的一定是复音程。( )

6管弦乐曲《四小天鹅舞曲》选自舞剧《天鹅湖》,通俗易懂、流传广泛。( )

73/8拍子与6/8拍子都是单拍子。( )

8《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伴奏下跳着优美的圆舞曲。( )

9《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优秀代表作。( )

10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圆号为主奏乐器的。( )

11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创作的《玩具兵进行曲》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管弦乐曲。( )

12手风琴独奏曲《我为祖国守大桥》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 )

13《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西藏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 )

14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音乐表演方式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 )

15《凤阳花鼓》是流传于福建、广东等地的一种民间歌舞曲。( )

16《我爱你,中国》是**《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7《渔舟唱晚》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扬琴独奏曲。( )

18《法国民谣变奏曲》是奥地利杰出的音乐家莫扎特旅居巴黎时写作的钢琴曲。( )

19湖南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南各地小戏的总称,它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20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的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是一首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特点的吹打乐曲。( )

四、连线题(共10分)

1 中国 黄自 《旗正飘飘》

法国 刘锡津 《光明行》

奥地利 柴可夫斯基 《我爱你,塞北的雪》

俄国 海顿 《天鹅湖》

圣桑 《动物狂欢节》

刘天华 《时钟》

2《那不勒斯舞曲》 大提琴 柔美、圆润

《天鹅》 二胡 嘹亮辉煌

《光明行》 板胡 浑厚饱满

《红军哥哥回来了》 小号 清脆明亮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2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肖邦

2旋律 节奏 节拍 速度

3作曲 音乐 《义勇军进行曲》

4正声音阶 下徵音阶 清商音阶

5宫 商 角 徵 羽

6陈钢 何占豪

7奥地利 《魔王》 《野玫瑰》 《菩提树》 《圣母颂》

8约翰·施特劳斯

9《义勇军进行曲》

10《牧童短笛》

1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2十二平均律

13唢呐

14山歌

15《扬鞭催马运粮忙》

16海顿

17《北京喜讯到边寨》

18《长恨歌》

二、选择题

1A 解析略。

2C 解析《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河边对口曲》、《怒吼吧,黄河》。

3A 解析《十月——秋之歌》是钢琴曲。

4C 解析京剧三大件包括:京胡、月琴、京二胡。

5D 解析挪威的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乐章是《晨景》。

6C 解析略。

7A 解析略。

8A 解析《剪羊毛》属于澳大利亚的民歌。

9B 解析《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

10B 解析根据彝族民间歌舞“跳月”的素材编写创作的,表现了“阿细跳月”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11B 解析略。

12A 解析《唱支最美的歌》是一首3/8拍子,具有浓郁傣族民族风格的歌曲,赞美了夜色中站岗放哨的边防战士。

13C 解析略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4B 解析《金蛇狂舞》是1934年聂耳根据江南丝竹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明快而有力的旋律给人以强烈奔放的印象,而配以激越的锣鼓节奏,更渲染出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乐曲以《金蛇狂舞》命名,既表示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的坚强信念,也体现出一种革命乐观精神。它现已成为我国民乐演出中最受观众欢迎与熟悉的保留曲目之一。

15D 解析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6D 解析略。

三、判断题

1× 解析《智斗》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选段,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

2√ 解析略。

3√ 解析略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章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984262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4√ 解析略。

5× 解析单音程和复音程的区别在于是否超过八度。

6√ 解析略。

7× 解析3/8拍子是单拍子,而6/8拍子是复拍子。

8√ 解析略。

9√ 解析略。

10× 解析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

11√ 解析略。

12√ 解析略。

13× 解析《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

14√ 解析略。

15× 解析《凤阳花鼓》是流传于安徽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曲。

16√ 解析略2017年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

17× 解析《渔舟唱晚》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古筝独奏曲

WiseMedia

18√ 解析略。

19√ 解析略。

20× 解析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的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是一首借鉴吹打风格特点的吹打乐曲。

四、连线题

1 中国 黄自 《旗正飘飘》

中国 刘锡津 《我爱你,塞北的雪》

俄国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奥地利 海顿 《时钟》

法国 圣桑 《动物狂欢节》

中国 刘天华 《光明行》

2《那不勒斯舞曲》 小号 嘹亮辉煌

《天鹅》 大提琴 浑厚饱满

《光明行》 二胡 柔美、圆润

《红军哥哥回来了》 板胡 清脆明亮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2答案要点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种类:

1曲笛:

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笛”,是一种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的乐器,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2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

3定调笛:

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

区别:

一、特点不同:

1曲笛:

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

2梆笛:

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

3定调笛:

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

二、音调不同:

1曲笛:

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

2梆笛:

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

3定调笛:

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

扩展资料

梆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竹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2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