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甘于平淡的品性,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的词以爱国主义为基调,充满着战斗精神。在词中,他强烈要求恢复国家统一,揭露批判了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投降误国的嘴脸,他还热情歌颂抗战派人物和人民的抗金斗争。在闲暇生活中,他还抒写了有志无成的苦闷,以及农村动人的风光。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诗词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的矛盾苦闷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英雄迟暮的落寞情绪英雄无用武之地与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的矛盾重重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2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