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孙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约有177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其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孙姓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其中最多的是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
1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6-57
2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1-52
3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6-7
4 “治未病”与骨质疏松症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317-319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10年回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8-712,732
6 单“∞”贴胸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54-2655
7 巨大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58-60
8 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广东医学2008,29(6)-1046-1047
9 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4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8,40(5)-73-74
10 飞燕式背伸肌锻炼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慢性腰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207-1208
11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96-499
12 局麻下摇摆牵引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及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广东医学2008,29(3)-460-462
13 林定坤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8,40(2)-7-9
14 薄智云腹针疗法治疗腰腿痛经验总结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30-31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探讨 广东医学2008(1)-166-166
16 OBIF棒内固定治疗家兔股骨髁骨折的实验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786-790
17 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 广东医学2007,28(10)-1646-1647
18 薄氏腹针结合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48-49
19 平衡针配合孙式手法治疗落枕48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8)-50-51
20 OBIF可吸收材料植入对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河北医药2007,29(6)-542-544
21 孙氏手法合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7)-53-54
22 孙氏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6)-7-8
2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新中医2007,39(5)-38-39
24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治疗临床文献的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4)-34-37
25 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65-367
26 孙氏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5)-8-9
27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5-16
28 张力带内固定+爱克曼线修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18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6)-63-64
29 23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特点与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61-2562
30 试论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的切入点 新中医2006,38(11)-4-5
31 参麦液关节腔内注射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6,18(10)-9-10
32 旋转手法结合五籽散外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 陕西中医2006,27(10)-1278-1280
33 三仁汤治疗脊柱病术后湿阻发热的临床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5-1046
34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广东医学2006,27(4)-476-477
35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运用 广东医学2006,27(4)-494-495
36 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广东医学2006,27(1)-66-67
37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影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15-18
3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虚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21-24
39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39-1142
40 药浴、早期功能锻炼配合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按摩与导引2005,21(9)-32-33
41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68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5)-33-34
42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广东医学2005,26(10)-1391-1392
43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3-2074
44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5,37(10)-64-65
45 邓晋丰治疗退行性颈腰痛用药特点初探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80-881
46 石仰山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杂志2005,46(9)-664-665
47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4)-444-445
48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初步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758-761
49 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按摩与导引2005,21(8)-29-30
50 从虚论治颈性眩晕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1)-977-978
51 邓晋丰教授以通法治疗腰腿痛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5,37(6)-13-14
52 参麦液对早期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NO、TGF-β1表达的影响 中国骨伤2005,18(3)-142-143
53 石仰山教授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药导报2005,11(2)-8-8,22
54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
55 关节腔内注射参麦液对膝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4,16(4)-37-37
56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7)-795-797
57 负重可活动半月板TACK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2)-804-806
58 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60例 中国骨伤2003,16(3)-154-154
59 骶管封闭结合药油盆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8-49
60 改良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结节骨折 中医正骨2002,14(1)-27-28
61 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药学报2002,30(5)-42-43
62 运动疗法对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的防治 广东医学2002,23(9)-947-948
63 腰椎管狭窄征术后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51-53
64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新中医2001,33(1)-29-29
65 牵引推按法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广东医学2001,22(5)-444-445
66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4)-372-374
67 多方位床边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80-80
68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油膏治疗跟痛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7)-55-56
69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汕膏治疗跟痛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4)-316-317
70 严重撕脱性断臂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129-130
近日阅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针灸推拿分册》,下面分享对我有启发的3则医案。
孙森田医案1则
滋阴降火安神镇静针刺治疗癫狂病
病史:略
西医诊断:躁狂症
中医诊断:癫狂病,证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安神镇静。
处方: 百会、情感区、腹一区、安眠(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照海(双)、太冲(双)。
操作:百会、情感区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法,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腹一区针刺时要求与皮肤表面呈15°平刺入腧穴,切勿伤及内脏,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不提插,得气为度。诸穴得气后使用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嘱百会、情感区长时间留针,达8小时
疗4次,一疗程痊愈。
按:静坐不能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自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又难以描述清楚。本案治疗,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健脑宁神。情感区位于印堂穴直上,入前发际处向后平刺10 15寸深,目内眦直上平行于该针两旁各一穴,均向后平刺10 15寸深,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的关系而选取的头穴,其相当于大脑额叶的额极部,能够对精神障碍性疾病起到很好的调节及治疗作用,以达开窍醒神之功。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百会穴、情感区针刺的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孙老在临床中常常按照大脑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关系选择相应的头穴治疗,他认为应用针刺的方法在头皮表面投影处选穴,必须经过特殊的手法操作才能使其刺激信号作用于相应的大脑区域而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所以,没有一定的刺激量是达不到针刺效果的。因此,要求施术者必须认真按规定的时间捻转再配以提插手法,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刺激时间、刺激频率加刺激强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刺激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腹一区出自孙老独创的“孙氏腹针疗法”(尚未公开发表),与薄氏腹针疗法不同,孙氏腹针疗法是把腹部划分为十个穴区。腹一区位于剑突下05寸处为第一穴,在该穴旁开05寸处各选一穴共三穴,同时从三穴向下平刺15寸深,稍加捻转,得气为度,该穴区治疗情感障碍、抑郁、焦虑、失眠以及精神方面的各种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在神志病的治疗方面,孙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大脑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的关系,提出应用“调神益智法”治疗,主方选取百会、印堂、情感区及“腹一区”,同时辨证配伍选穴治疗,如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阴跷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心悸怔忡加内关;失眠健忘加安眠;狂躁易怒加太冲;心烦不宁加三阴交等,穴位选择不拘泥于常法,临床疗效卓著。
王国才医案
健脾养心法治疗不寐
病史:略
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脾两虚。治宜健脾养心,镇静安神。
(1)推拿手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在床头,先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开始向上推至神庭,往返3 5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3 5遍,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周围做“∞”形推动,往返3 5遍,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穴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3 5遍。
最后,沿上述治疗部位用双手抹法治疗,往返3~5遍。按揉印堂、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百会、四神聪、头维、角孙、率谷、脑空等穴,扫散两侧胆经,抓拿五经,勾揉风池,拿颈项部,拿两侧肩井。顺时针方向摩腹,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掌振中脘。然后再按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患者取俯卧位,术者沿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用滚法治疗,点按脾俞、胃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肾俞等。接着用直擦法擦背部督脉,横擦肾俞、命门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2)针刺:取穴:印堂、百会、头维(双)、风池(双)、风府、曲池(双)、内关(双)、神门(双)、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双)、太冲(双)。手法以禅针法为主,不留针。每日1次。
二诊(2003年3月24日):神志清,精神好,面色如常,眼周微黑,表情自然。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夜间能睡5个小时左右,自觉神疲乏力之症较前明显好转,头痛头沉基本消失,纳可,心悸胸闷较前减轻,脘腹微胀。夜间多梦已有所减轻。治疗方案同前。
按: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心,总由心神失舍所致,但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治疗总以调其阴阳,以安心神为大法。太阳、印堂、神庭、百会、角孙、风池穴位于头部,可以疏通局部经络,调整局部气血,对不寐的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具有直接作用。摩腹、按揉中脘、足三里等穴能健脾和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擦督脉,能起到温经通络,镇静安神作用。
王国才禅针法,是将推拿的运气功法与振法的动作形式,应用到针刺手法上来,禅针法的特点是术者拇指与食、中两指握针,在运气功法状态下,运用振法的发力形式运针,捻针频率非常快(每秒8次左右),捻转幅度在180°~360°之间,可任意调控,一次操作可持续捻针数十分钟。临诊时,根据需要或补或泻,提插、捻转、飞、弹、振、摇诸法任意组合,一气呵成。禅针法持久均匀,得气率高,传导性好,刺激量可调性强,补泻手法量化组合,无痛、安全而不滞针。掌握这种手法,必须要有坚实的内功基础,同时针刺手法与推拿手法都要精通。
陈全新医案3则
1手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处方:肾俞(左)、委中(右)、大椎、手腰痛点(右)
手法:肾俞、委中以平泻法,委中穴逆时针捻针导气上行,使针感向腰部扩散;大椎平补法;针委中穴位时患者觉自右侧大腿酸麻感,虽经施行导气手法后,针感亦传不到腰部,出针后嘱患者站立,针刺手腰痛点捻针大泻法,配合腰部做侧身弯腰运动,患者经针灸后腰部疼痛稍有缓解。
二诊(2009年11月19日):患者可自行行走,不需扶持。患者诉经6次针灸治疗后腰痛缓解,可做弯腰动作,但腰部尚余隐痛。舌质淡白,苔薄白微腻,脉滑。患者经针灸后腰部疼痛缓解大半,虽为急性腰扭伤,但起因为久坐气血郁滞所致,所以疗程较一般急性腰扭伤长,取穴以肾俞交替使用,取后溪以通调督脉,余法如前。
三诊(2009年12月23日):患者精神可,行走自如。患者腰部疼痛缓解,行走如常,腰部活动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前法合度,守初诊方,仍旨原法。
按:陈老认为,急性腰扭伤在针灸临床属于常见病,临床报道有单取一穴水沟或者后溪等穴而取效者,这类腰部扭伤多属于局部一时的气血郁滞,所以经针灸疏通经络,可有立竿见影之效。而属于气血郁滞久而导致的急性腰扭伤往往不能单穴或经过几次针灸就能痊愈,这就是《素问·宣明五气篇》“久坐伤肉”病机所在,所以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宜明确判断气血郁滞的轻重而做出疗效判断。
2和气血补肝肾针灸治疗老年急性扭伤腰痛
按:本例腰痛患者属于气血不和,又兼有年老肾虚,所以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主,兼调补肝肾,取穴遵行脏腑配穴法,可取肾俞、肝俞,又因督脉所过,主治所及,调补任督,具有通调一身经气、补肝肾的作用,所以取穴用关元、气海,任脉穴位的应用具有从阴引阳的意思。局部取穴以阿是穴、关元俞为主,远端取穴取委中、委阳以通调经气。患者经两次治疗后腰痛明显缓解。
3针灸并用补肾健脾法治疗腰肌劳损
取穴:肾俞(双)、脾俞(双)、委中(双)。
刺法:陈教授以补法刺肾俞、脾俞,施术时进针得气后,反复捻针,拇指偏重向前推捻,同时持针手缓慢地将针从浅层向深层插进,轻快地将针上提。运针以轻捻转、慢按轻提为基础。运针时,使针下经气向腰部周围传导。以泻法针刺委中穴时,针尖斜向上,捻针幅度较大,拇指偏重向后拉捻。当陈教授捻针导气后,患者渐感针下有一股气自腰向双足放射,腰部酸痛感减轻。留针30分钟。
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灸双侧膈俞、关元俞。
治疗后,患者自觉腰部酸痛感减轻。于右耳的腰、肾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二诊(2007年5月22日):患者诉经针灸治疗后,夜间腰部酸痛感大减,活动腰部亦无牵掣不适,昨晚夜尿次数减少为3次。但仍有耳鸣眩晕,纳仍欠佳。乃取穴:气海俞(双)、听宫(双)、阴陵泉(双)。以补法刺气海俞;听宫穴刺以补法,进针后只以捻转手法行针,拇指偏重向前推,不提插;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阴陵泉健脾祛湿。留针30分钟。
因患者小便频数,夜尿较多,出针后陈教授以艾条温灸关元穴与中极穴,加强固摄与气化功能。嘱其回家后仍可以艾条温灸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加强疗效。
三诊(2007年5月25日):患者诉经昨日治疗后,耳鸣及眩晕症状减轻,精神改善,思食,小便次数减少,昨晚夜尿1次。察其舌脉,舌淡苔薄,脉细。陈教授认为前法合度,症续改善,取穴:百会、翳风(双)、命门、大肠俞(双)、阳陵泉(双)。百会、命门、大肠俞均以补法刺之;以平补平泻刺翳风、阳陵泉,进针后只以捻转手法行针导气,不提插。配以艾灸膈俞(双)、足三里(双)。留针30分钟。
四诊(2007年7月9日):患者喜诉经1个多月治疗后,困扰多年之腰痛消失,现步履如常,腰部活动自如,食欲增进,已无耳鸣眩晕。视之精神爽利,察其舌苔薄润,脉平,病已愈,乃除去右耳之贴压,治疗守上方再针治1周巩固疗效。嘱其平素注意避免腰部受寒,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