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二人世界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后来有孩子了,夫妻天天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直到要离婚的地步才知道后悔了,后来也是无意间看到的挽回补习班,是苏阳团队的公众号,导师给了我很实用的方法,也很耐心开导我,服务还是比较棒的。
摘 要: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影响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途径和原则。 关键词:学生管理;情感教育;途径;原则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处于青少年的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长上还需要做情感引导,在学生管理中应该肯定其积极情感,消除其消极情感,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唤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情感基础。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分析
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师生关系越融洽,班级活动越能得到学生支持,教育内容也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搭建良好的情感桥梁,能使师生间和学生间保持相互尊重、理解的关系。反之师生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教育效果就差。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热情、细致、耐心型。通常表现为在学生工作中,对学生充满爱心、热情,能细腻、敏锐地察觉学生情感细微变化并耐心引导;二是冷漠、被动、置之不理型。通常表现为注重学生的外在表现、成绩、荣誉,忽略学生内心世界,缺乏心理沟通,师生关系淡漠;三是压制、轻蔑、放任自流型。通常表现为厌倦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情感躁动,粗暴批评指责。三种情感类型中,第一种能很好地起到情感教育作用,教师能在学生管理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后两种忽视了学生情感发展,无意中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
二、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分析
1提高学生管理者情感教育素质和能力。对学生情感教育、感化、引导,是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教育者具备各种教育技能和沟通技巧,更需要教育者具备“爱心、知心、耐心、忍心”四大情感教育能力。对学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把教育对象当成是正在成长中的鲜活的人。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世界是纯真、热烈、稚嫩、脆弱的,需要教师精心呵护。
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念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重视、引导好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平等、公平、民主地处理好每一个学生的事情,积极在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积极氛围。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得更多的是单方面的行政管理,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应该由单方面的行政管理转变成尊重学生基础上的“自觉、自我管理”,让学生在情感上自觉接受这种尊重管理。
3分层次做好学生情感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将全班学生分类管理,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情感教育工作。一是对优等生的情感教育要注重稳定和提高优等率。优等生是班级的榜样和旗帜,要采取稳定情绪的办法,扩大优生面,营造进步氛围。优等生的特点是自信中带自负,宜用暗示、含蓄、旁敲侧击的方法提醒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发展。二是对中等生情感教育要注重鼓励取得更大成绩。中等生一般占班级的70%。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宜先稳定情绪,鼓励其进步,防止掉队。应以表扬为主,触动心灵、激发潜力,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三是对后进生情感教育要做好转化工作。后进生要么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少言少语,要么就是特别能捣乱,自卑感很强。教育谈话中要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耐心做好转化工作。
三、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
1尊重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学生应该是有原则的尊重,而不是任意放纵,要对学生消极情感和不正确行为加以引导。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同时,要防止部分学生自私意识、虚荣心理、骄傲情绪等不良情绪发展。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审视,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在自我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
2信任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信任在情感因素中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充分的肯定。在教育过程中,切忌出现两种走极端的现象:对优秀学生一味信任,对后进学生一味排斥和怀疑。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信任与培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信任的作用,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3关心与严教相结合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生活加以关心、爱护,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信赖感。关心学生不等于放松要求,不等于溺爱、偏爱、包办代替。在关心他们的同时,要用严格的标准去规范他们的行为,用严格要求去督促他们进步。
4理解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青年学生的情感教育靠简单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往往需要在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探索,打开学生心扉,帮助他们愉快学习和生活。要学会理解学生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理解的态度、善意的批评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刑丽化浅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情感效应[J]咸宁学院学报,2006,(02)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是一种奠定父母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长期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情感引导式教育究竟是怎样一种教育方式呢?
所谓的 情感引导式教育 ,不是通过吼叫和威胁来迫使孩子听话,而是 指父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情感引导常见的 误区 有以下四个:1严格控制和过度放任都不对;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手段;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这也是父母们经常采用的具有短期效果的教育方式,但长远来看,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而,在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时要避免以上四个误区,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阶段性发展。、
现在借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情感引导式教育。
妈妈正在跟好朋友打电话,而孩子们在旁边来回奔跑,还发出尖锐又刺耳的叫声。这时,妈妈们通常会对孩子们大声吼到:“都给我安静下来,没看到我在打电话吗?不许再跑了,都给我出去!”这样做,确实能立竿见影,但是孩子却被吼得一愣一愣,只知道妈妈很生气,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觉得很愤怒和委屈。
那同样的场景,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看来大家今天的心情都不错嘛—— 一个个跑得跟小火车似的,屋里到处都是东西,妈妈担心你们会摔倒。而且,妈妈现在在打电话,你们这样会吵到妈妈的。所以妈妈希望你们能去外面跑或者安静一会,玩会玩具。”这么说的话,孩子不仅能知道他们现在是因为高兴所以跑来跑去,同时也知道妈妈的担心。另外,也能意识到这个行为会给妈妈造成困扰,所以我可以出去外面跑或者安静地玩会玩具。
启示: 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学会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认识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可以试着用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帮助学生认识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较少其不良行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情感的教育活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交给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石。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让语文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1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判者,在学生面前具有权威性,学生是在这种权威面前被动的接受知识,并按照老师的期望改变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成长过程中,被改变的是学生的兴趣,个性。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不可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必须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11 真心关爱学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这些话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必须用一颗真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自己实施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关心孩子,不仅关心孩子学习,还要关心孩子身体,天凉了,提醒孩子加衣服,跑热了,提醒孩子减衣服。孩子是藏不住情绪的,开心,生气都写在脸上,因此要留心孩子的表情,看见孩子不开心,要主动询问。特别是对待“问题”孩子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12 蹲下来,与孩子融为一起。
要走进学生心里,还要求教师必须蹲下来,跟学生象朋友一样平等相处。这种师生间的朋友不应该只是课堂上的朋友,也应该是生活上的朋友,特别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与老师亲近地谈谈话,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多与他们闲谈,多与他们游戏。在与学生“闲谈”时,教师要对谈话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促使孩子自由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在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教师更要兴趣盎然,主动向孩子请教游戏规则,并全身心的投入游戏,这看似毫无意义的做法,不仅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让孩子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伙伴,是可亲可近的,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从而促进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2教师要着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目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都是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宽松和谐,友爱祥和,让人无拘无束令人心情舒畅的课堂氛围,无疑会让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中,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形成宽检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恰当运用表情,拉近师生距离。
心理学家莫勒比恩曾经得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感情表露等于百分之七的言词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加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由这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由这个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走进课堂,教师首先要带着真诚的微笑,微笑是融化剂,她能把教师和学生由不同的个体融化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而冰冷的表情则是一堵墙,生硬的立在师生之间,让彼此无法顺畅的交流。课堂中教师还要恰当运用眼神,吸引学生的注意。“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表达心灵情感,传达心灵意思的窗口,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窗口的作用。提出问题,老师用期盼的眼神环视大家,学生会马上投入思考,积极发言,回应教师的期盼,给发言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用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给紧张学生一个鼓励眼神,让他多一分信心,缓解紧张情绪,给走神学生一个关注的眼神,使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从而自觉的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给生病的学生一个关切的眼神,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总之,表情是心灵交流的工具,手段,一声赞许,一声责备,一次会心的示意,一个及时的提醒都要表现出教师课堂行为的艺术魅力。�
22 用生动亲切的语言,融洽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更应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很高的语调课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容易疲倦;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语速,一种语气讲课,这种没有变化的语言会让学生昏昏欲睡。语调,语速适当而又倾注感情的语言,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课堂变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气。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做到“生动,富于变化。”“亲切”也是教师语言应该具备的特点,学生举了手,却不能回答问题,老师轻轻的摸摸他的脑袋,亲切地说:“敢举手,很勇敢!但有点紧张,对吧?没关系,我们先听听别人怎么说。”让学生很自然的下了台阶,保护了自尊。学生回答了问题,但是还不够全面,教师可以一边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边满怀期望的对大家说:“他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了,真了不起!我们能不能在他的基础上,把问题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呢?”既让回答问题的同学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又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问题。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时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学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3 挖掘教材情感思想因素,引起情感共鸣。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无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感情的。因此教师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体验的情感熔入课堂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并根据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使他们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231 用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节奏,声调,还要富有感情。如《我去台湾接外婆》是一首诗歌,浅显易懂,但是包含丰富的感情。我在教学时,就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急切地读“飞上蓝天追云朵”,体会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感情;坚定地读“翻高山,过大海”体会两岸人民为了团聚,不怕困难的决心;自豪地读“看看祖国好山河”,“三峡美,峨眉秀”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通过这样的感情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点燃了学生激情的火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232 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小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大,对文字表达的感情可能还不能深刻体会,但是却在生活中学生体验过这些情感,教师如果将课文包含的情感与生活中学生体验的相应的情感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如《瓜娃娃打电话》这篇童话故事,文章末尾“您为了给我们送来甘甜的乳汁……日日夜夜在地下操劳”,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不能理解话里的含义,但是如果联系到生活中,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辛苦工作,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根妈妈”对“瓜娃娃”的爱。从而产生向瓜娃娃学习,做个孝敬懂事的娃娃的想法。�
233 运用多种手段体会并表达感情 学习语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人类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用的能力还不够强,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学习《春天来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看图,诵读韵文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但是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或者画一幅春天的画,或者植一颗树,为春天添一片彩,表现春天的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正如夏丐尊先生的一句话:教育不能没有感情。语文教育更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努力用各种手段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新型的感性的人际互动关系中,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情感交流,激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浸染,达到性情的陶冶,净化和塑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成长为一个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人。
�收稿日期:2011-07-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