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东坡诗词赏析

苏轼的东坡诗词赏析,第1张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满庭芳蜗角虚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临江仙送钱穆父/临江仙送王缄/望江南超然台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沁园春孤馆灯青/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

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品评2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XheOny517WpnjDlRlfTGA

pwd=28t2 提取码: 28t2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好词,但粗粗品来上下阕语意似乎不很连贯,《词洁》就曾批评此词“有笔走不守之憾”,以为上阕写景伤春,下阕却说佳人不得相会,上下阕不协调。当前流行的一些鉴赏作品则认为,上阕伤春,下阕伤情,一气贯注,况且有上阕之“人家”乃下阕之“佳人之家”,协调得很,作此评者实在是看在苏公的面子上,并没有道出个所以然。

确实,该词在上下阕衔接上有较大的跨度,其形散而不拘,然而,绝无“笔有不守之憾”。仔细品来,不难发现,上阕末豪迈地反问“天涯何处无芳草?”,下阕末却低声自怨“多情总被无情恼”,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岂不矛盾?!只是转得太过自然,不着形迹,以致于多少读者只怨于上下阕之间语意的跨度太大而忽视了二者包含着几乎相对立的观点。于此,我们除了感叹作者妙手天成地精心雕构外,不得不怀疑作者做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否“别有用心”。

这首词大致描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暮春之晨,江南小镇,绿水人家,园墙伫立,林荫小道,杨柳扶岸,柳絮轻飘,落红铺径,斜燕轻飞,一书生模样的“行人”漫步于此,忽然听到墙内“人家”秋千上荡出来的阵阵欢声笑语,行人驻足聆听,尤感亲切,欢愉之情油然而生,不禁隔墙跷望,佳人却已荡罢秋千携丫环翩然而去,笑声随即而止,行人惆怅之情顿然而生……

“花褪残红青杏小”,起笔不凡。“褪”字如用“谢”、“凋”则俗,暮春时节花还在开的已所剩无几,再着一“褪”字,连花色都变浅了,伤春之情不言而喻。“青杏小”点明暮春时候。“一切景语皆情语”,起笔写景便奠定了整首词凄婉缠绵的感情基调。“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写情的色笔轻轻一宕,用浅浅的墨色轻轻勾勒出一幅水乡清景。“绕”字一作“晓”,“晓”字的意境似乎更为丰富,但“绕”字写实,韵味似乎也更为幽远,二者难分优劣,其实也没必要强分孰优孰劣。怎样理解都可以,只要有助于对其中意境的融会和品味,即使是理解成既是“绕”又是“晓”又何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千古佳绝!伤春的惆怅刚刚企图从如画的水乡清景中寻得一点慰藉,谁知又见清景中的柳絮也经不起风一吹,少了又少,宛如某一天心血来潮在衣柜里找到了自己原先最喜欢一直舍不得穿的衣服却发现衣服还新而自己的两鬓却已斑白,这如不让人感慨青春不在,岁月无情呢?据说东坡爱妾朝云特好此曲,每每歌于此无不泪满衣襟;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情不自己、柔肠百结呢?情感至此,李后主必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柳耆卿则会“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宴同叔只好在“小园香径独徘徊”,而东坡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等的洒脱?尽管其中蕴含着多少的无奈,春去则百花同凋,天下何处还有“芳草”?如此看来,此问显然无理,读来却十分亲切,似有一股豪气直冲肺腑,为何呢?因为问得有情,有真感情,有一种发自内心极能感染人的真感情。东坡之神旷由此可见一二矣!上阕仅四言,情感却不露声色地两起两落,一波三折,写景写情如此,是为“不隔”。

“墙里秋千墙外道”,视点转移,情感亦趋于平缓,似乎是经过华彩乐段的高潮后又开始的一个新的乐章。“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妙极!只说佳人笑,却不言行人如何,留出了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笑渐不闻声渐悄”,着一“渐”字,境界全出,传神达韵地表现了行人隔墙聆听的整个过程及心理变化。也不知为何,行人不急于“行”了,只是在墙外痴痴地聆听着墙内的笑语欢声,而佳人却不曾留意,转眼随风翩然而去,该“行”的没有行,不该急着走的却走了,可谓是一落花,一流水,一有意,一无情,此情此景,行人再也无法潇洒地说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自嘲,转身再去别人家的墙外道上去聆听她人的笑语,而只是在那里“不思量,自难忘”地黯然神伤,无可奈何地自怨:“多情总被无情恼”。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这首《摸鱼儿》开篇便问情,之后说的都是“爱情的力量”,并未回答出“情为何物”。到底“情为何物”,千百年来多少痴情儿女都在苦苦追问着,东坡这样的“千古风流人物”自然也不会例外,他正是通过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和“多情总被无情恼”这一对对立观点的交相辉映,隐隐约约地点明“情乃不可名状,无其然也无其所以然”,来试图作答到底“情为何物”,就像三毛所说的“爱情,便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宛若流行歌曲所唱的“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一般,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没有道理,或许仅仅是因为偶尔闻“一笑”,却从此惆怅,从此烦恼,这便是“情”之所然。为了说情而问情,又因为“情之莫名”而不答,这便是此词结构精心雕琢的用心所在。

有些批评家把这首词与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政治上曾一度失意联系起来,牵强附会地说东坡是为政治“多情”而 “总被”统治阶层“无情恼”。这是那些评论家们自己在自作多情。这种动不动就把好的文学作品与政治扯上裙带关系的时髦 ,与说起某个女孩总要用她家有钱若干父兄官居何职来衡量和装饰一般,都是俗不可耐!

九八年四月八哥于杭州

(1)、“夜饮东坡醒复醉”抒发纵饮的豪情壮志。(2)、“倚杖听江声”体现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3)、“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4)、“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5)、“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不够客观,抱歉)

全文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1 苏东坡关于感情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感情的诗句 1苏轼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有哪些

苏轼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只有4首,分别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浣溪沙·春情》和《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宋代: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3、《浣溪沙·春情》

宋代:苏轼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4、《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宋代: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

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

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2苏轼描写爱情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释义: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2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鹊桥仙·七夕》

释义: 相逢之时对饮直到酩酊大醉,这续的是前缘,醉后却依然免不了酒醒,各自上路亦如风吹雨散,又该去往何处。

3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结发为夫妻》

释义: 如果我还活着,就一定会回来;如果不幸死去,也会永远地思念你

4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苏轼《贺新郎·夏景》

释义: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5: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释义: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

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

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3可以表现苏轼的情感的诗词

最佳答案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

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

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

4苏轼对爱情的诗词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

数峰青。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幕。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休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70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