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概念 : 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2、自我评价:
独立性日益发展
原则性逐渐形成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增加
3、自我体验: 小学有较大发展,主要体现在自尊心上。
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
两个高峰期:1-3年级 5-6年级
观点采择, 亦称角色采择,是指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儿童7岁时已克服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因此,该能力在童年期有明显发展。
塞尔曼用“霍莉爬树”的两难故事研究了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
塞尔曼观点采择5阶段:
(1)阶段0:3-6岁,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
(2)阶段1:6-8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
(3)阶段2:8-10岁,自我反省式角色采择,能考虑他人观点,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4)阶段3: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5)阶段4:12-15岁,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替换,能利用社会标准和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
弗拉维尔 根据儿童观点采择时发生的一系列认知心理活动的发生顺序,将观点采择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存在阶段:儿童认识到对于某一件事件或情景,人们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
(2)需要阶段:儿童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人的观点作出推断,以便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标;
(3)推断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包括除感知以外的所有心理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推论出某一特定场景中他人的观点,即角色特性;
(4)应用阶段:个体把自己推断出的信息应用于随后的行为中。
达蒙研究了4-9岁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阶段,将其分为了三个水平。
(1)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
(2)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
(3)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自觉自愿,也可以被迫。
(1)亲子关系:
1)小学生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减少;
2)父母处理问题类型发生变化,父母关注的儿童问题更多、更复杂;
3)冲突减少。
三阶段模式:
1)父母控制(6岁以前)
2)共同控制(6-12岁)
3)儿童控制(12岁以上)
亲子关系,4类具体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强调控制和服从
孩子不满、退缩、不信任别人。
2)民主型(又称权威型): 在形成某种社会价值观是尊重孩子,强调说理。
孩子具有安全感、自立、自我控制、自信、满足、富有探索性。
3)放纵型:强调自我表现和自我调控
孩子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低,缺乏探索性。
4)未参与型:
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量缺席。
孩子为不安全依恋,易发怒攻击,行为失调。
(2)同伴交往与团队形成
塞尔曼儿童同伴友谊发展五阶段
(1)儿童逐渐能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2)道德言行从协调到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有显著地位;
(4)关键期(三年级前后,9岁左右)
(1)服从——独立
(2)具体近景——抽象远景
(3)动机斗争
(1)6、7岁:结果
(2)10-12:动机
(3)9岁左右,由效果到动机判断的过渡阶段
送上你的爱心和真心,你如果喜欢她 你就和她多些接触啊 多一些来往 你就耐心的去和她交往吧!用你自己的心为她多做些感动的事 那个女孩懂事你最好也向她那么懂事啊 每当她不开心你就哄她开心 她高兴就和她一起高兴 她有困难的时候你就在第一时刻出现来帮助她 只要你有爱心 有喜欢她为她付出所有的眼前的一切 女孩只要看出这男孩的表现 让她满意 只要你付出的多 她的心就会往你的心中装 她就随心如义的跟随你 她调皮时你就 更要逗她开心 只要工夫下的升美女跟随你的心就更升 她的心就会往你装来的 首先你要主动 干什么都要想到后果 表白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是你女朋友之后怎么怎么样,而不是你做我女朋友之后我怎么怎么样。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不知道真实不,可还是值得说一下。 一个高手追一个女孩子,很成功,最后俩人都快做爱了,那个女的急得问那个男的,你怎么还不让我做你的女朋友啊? 一般的女孩都喜欢有责任感的男人女人都很注重第一印象的,要成熟,想一下,哪个女人会爱上一个幼稚的人 成熟的男人会勇于面对自己的责任的 与她在一起的时候要主动些,但是要保持适度女孩子胆子都很小,不要把她吓住了 要表现的稳重,有主见,做什么事情都是慌而不乱有男人的气质和风度有同情心,特别是小动物之类的东西(女人喜欢这样的男人) 还要有自信,没有自信什么事情都是干不好的生活上遇到忧虑的事情了,在它面前要表现的乐观(前提是让她知道你遇到了),让她看看你多坚强 你对她也不要经常的说"我爱你"说多了意思就变味了,也不要说"永远"怎么怎么样 因为好多女人不相信永远的 我女友就是 如果你心真诚,而又用心去做了,那么她一定会到你的身边 如果她值得你去追,就行动吧 我给你找了些追女孩的方法,看看对你有帮助没 碰触女性的次数越多, 则她越容易对您倾心> 在碰触女性后, 比较能增进彼此的亲密感(身体上的接触是拉近与女性距离的最佳方式, 然而如何不著痕迹的碰触女性,需要极佳的技巧), 如果你能有机会接触她的膝或是手的话, 那就相当完美 了但是如果你们是第一次约会见面的话, 可别有这种举动 在咖啡店, 餐厅之中, 你最好选择并列的位置(机会就是这样制造的), 如果你选择面对面式的座位的话, 便没有机会去碰触对方 女性的身体方面 ,左侧(大致是左半侧没错, 然而对一个左撇子女性就是右半侧了)是属非日常性的地区, 很容易感到酥痒, 乳房的左侧对女性来说更是敏感区域。因此, 最好能使女性处于你左边的位置, 如果你用左手从女性的左后方将她环抱的话,则她将会投入你的怀抱中接着便期待更进一步的好结果来临吧 <受欢迎男士与不受欢迎男士的差别> 受欢迎男士对于非理想中的女性总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而对于心慕的女性, 则有办法将她放置在自己身边 女性对于引人注意的男子一定会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女性的致命伤), 这种好奇心可以运用在有趣的对话中, 也可以运用在具有新鲜度的情报资讯上 如果你不具有人缘, 即使对方很有好奇心, 但一见到你也只有拼命的躲避, 不受欢迎的男士身边总是相当寂寞, 无论何时都希望能置身在热闹的气氛中, 想要成为受欢迎的男士, 必须拥有自信(自信而不自大是追女友的不二法门, 切记!), 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信这样, 好的女孩子将属于你 <从朋友变成情人> 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约她出去,却不知要带什么礼物, 在这种场合最好带一朵花, 这样你或许可以为她将花别在胸前(送礼是学问, 然而要想把花插在"不熟"的女性胸前是不智的哦)或发上, 那自然就形成了彼此间接吻的机会 至于在用餐方面, 第一次也许要稍微慎重一点, 但第二次以后则可以选择二人式的食物, 来增进彼此的亲切感 如果你和她能够大口大口的吃东西的话, 那你们的关系就不只是朋友, 而是情侣了 <让自己有机会能一步步的踏入她的内心世界> 在对方成为你的女朋友后, 有很多人却苦恼于彼此的关系无法再更进一步, 其实这些人如果不是过于不在意, 就是经常让增进情感的机会悄悄溜走 在女性族群中, 相当重视想能帮女人拿外套的男生, 因为在脱下外套的一刹那, 如果有男性在场, 很容易就让女人产生情侣的错觉 在乘坐出租车时, 你若能说:把容易忘的东西放在我这边吧 ,那便是把自己跟她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但是如果这些行为如果运用不当的话,那可就会弄巧成拙了,答案 君子兰专属,发现抄袭者一律检举
平等: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按照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人们在相称的公正(proportional justice)前提下,即付出应该与其收益成正比的情况下,才对亲密关系最为满意。而在爱情与婚姻中,长期的公平更为重要,幸福的夫妻大多不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几许,收获几许的,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即付出多少和得带多少大体相当。举例来说,在家庭生活中,家务劳动的分配不均很容易造成夫妻双方的不平等的感觉,因此,干活多的人更有发言权就体现了这种公平,如果夫妻双方之一在家里啥都不干,还要对对方指手画脚,那么,这种关系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归因:决定人们对亲密关系是否满意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归因(partner-enhancing attributions),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到所处情境中去;相反,不幸福的夫妻经常做抑郁式归因(distress-maintaining attributions),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看成是幸运,而把其不好的行为归于其人格特质。这两种归因方式既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也与夫妻双方的沟通方式有关,下面会具体谈到如何沟通的问题。
嫉妒:嫉妒(jealousy)是指当与个体自我概念有关的重要关系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威胁时,个体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的地位、工作、爱好、女友或男友,甚至穿衣打扮。在亲密关系中,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它实际上反映了个体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嫉妒也常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当这些消极情绪积累起来的时候,有时候是很可怕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是损害双方关系的。篇幅所限,在这就不具体探讨了。
沟通:除了由不平等诱发的紧张、消极的归因倾向和嫉妒,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沟通(或者说不知道如何接受信息、传递观点、协商讨论等)。走向破裂的关系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埋怨,并对对方的关怀置之不理,不能或不愿意向对方表达负性情绪,即懒得与对方沟通。双方在交往的时候也往往陷入了消极交互作用圈里,双方积极的行为被忽略,而消极的行为被夸大。幸福的夫妻常常也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但更多是以建设性的、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即试图了解他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它对维持恋爱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正是由于这些争论,使得夫妻双方更为了解对方,这种关系也就会更持久。
现在,我们具体来聊聊如何有效沟通,个人观点:相当多恋爱关系的结束都源于沟通不良。
先来看看建立恋爱关系的基础,尽管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但自我表露无疑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表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自我表露,他便难以与他人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他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寂寞。
我们建立恋爱关系的过程中少不了持续地、交互式地自我表露,而且往往乐在其中( ̄y▽ ̄)~
而通常来说,伴侣彼此自我表露得越多,他们往往会越幸福美满。但是,随着恋爱关系的稳定,激情的消退,当我们说出心里话,努力与伴侣沟通时,或许并不是总会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我们常常认识不到,在那些听我们唠叨的人的心里面,已经产生了隔阂。但我们仍在沟通中,只是效率比较低,效果不太好而已。这比那些相顾无言的伴侣要好的多,也许只要改变一下我们的表达方式,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下面我们先看看常见的——
不良的沟通方式
首先,不幸福的伴侣在精确表述上表现得很糟糕。如果他们抱怨某事,很少能准确到位;相反,他们倾向于数愿并述(kitchen-sinking),即同时谈及几个问题(以至于谈到许多问题但反而忘记了刚刚抱怨过的事情)。这通常使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淹没在同时责难的许多沮丧事件之中。例如,如果因为伴侣迟缴电费不得不去营业厅办理相关手续而感到恼怒,他(她)们可能会说:“不只是因为你粗心,都是你和你那帮狐朋狗友瞎玩,对家里的事情从来不上心”。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off-beam),即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以致谈话从来不能再一个问题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我说的你从来不去做,你和你的母亲一样顽固,你老是站在她那边。”这样,在一长串关心的问题上扯来扯去,结果一个都不能解决好。
其次,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得很糟糕。他们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并根据自己揣测出的伴侣的意图突然改变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mind reading),即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所有亲密伴侣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读心”,但不幸福的伴侣却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中性或积极的动机往往被他们解读为存心不良:“你这么说就是要惹我生气,是因为那天的事向我报复”。
此外,不幸福的伴侣比幸福的伴侣更多地以消极方式打断(interrupt)对方的谈话。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伴侣。不幸福的伴侣总能在对方说过的任何话语中找出纰漏或不可行性,总是使用是的—不过(yes-butting)句式,它不断传达出对别人观点的批评:“是的,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这并不可行,因为……”。不幸福的伴侣还会进行反向抱怨(cross-complaining),避开对方关注的话题,只用自己的抱怨来应对伴侣的抱怨,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我讨厌你把碗放在洗碗池里不洗”,“哼,我讨厌你把衣服随便扔在地板上”。
最后,不幸福的伴侣在交谈时常常表现出消极情绪。他们常常对伴侣的抱怨报以讽刺挖苦,贬低和鄙视伴侣的人格。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类有破坏性的交往通常以批评(criticism)开始,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例如,不去讨论某个特定的令人懊恼的事件(“你把用过的湿毛巾丢在地板上让我很生气”),而是全面指责对方的性格缺陷,这样的批评只能是伴侣交往的矛盾更加激化(“你就是烂人一个!”)。破坏性的交往还包括经常以侮辱、嘲笑和充满敌意的幽默等形式出现的蔑视(contempt),伴侣对这类攻击的通常反映是防卫(defensiveness):寻找借口或者反向抱怨,激烈地发起“反攻”,以保护自己免受“不合理攻击的伤害”。接下来,伴侣可能会拒绝回答问题或者构筑石墙(stonewalling),尤其是男方,他们会拒绝说话,在面对一团糟的境况时,退守到石头般冷硬的沉默中。石墙一般传达出的是“反对、冰冷的距离、沾沾自喜”,而不是对伴侣抱怨的适度认可和关注。最终,可能会出现毁灭性的交战状态(belligerence),伴侣一方会咄咄逼人地完全拒绝另一方(“那又怎样?你到底想干什么?”)。当沟通倒退到这种争执状态,爱情关系的前景就堪忧了。
在你们沟通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上状况呢?我想或多或少应该都存在吧,只是有程度轻重之分。
那么,我们又应如何来避免上述“沟通陷阱”呢?
良好的沟通方式
精确表述
行为描述(behavior description)是指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性格容易改变。
注意,正确的行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会涉及普遍性;因而,在沟通中指出问题时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语。错误范例:“你总是打断我!从不让我把话说完!”
第一人称陈述(I-statements)是指以“我”打头,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句式。以“你”开头的句子往往是评价式的,是支配导向且暗含优越感的,极易引起防卫反应(反驳威胁自我形象的断言,乃至引发激烈冲突)。而以“我”打头的句式常常是描述式的,以问题为导向,交流双方是平等的,谈话往往可以在友好协商的氛围中前进。这种方式能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感情,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此,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你真惹怒我了”。
XYZ陈述(XYZ statements)是把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陈述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有助于更清楚准确地进行沟通。其格式如下: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
了解了这三种帮助精确表述的方式之后,下一次,你再对伴侣抱怨的时候,你会说:“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抑或,力求简明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意图:“你在朋友们都在时,打断我的讲话,我感到很生气。”
两者的差别极大。其中一个陈述可能得到伴侣体贴的、表达歉意的回应,但另一个则可能适得其反。
积极倾听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受他人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
复述(paraphrasing)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方法,看起来会使得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好办法。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发怒)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你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贱人。
也许,丈夫在发火之前,做一点复述就能缓和关系,避免冲突的。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疑问)你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妻子:(吃惊)怎么会?我一直欢迎婆婆来我们家。只是我的课程论文就要交了,下周我没多少时间呆在家里。
丈夫:(松了口气)哦!
知觉检验(perception checking)与前面说的读心术恰恰相反,在进行知觉检验时,人们要求伴侣阐述自己说过的话,澄清某些说辞,从而能评价自己对伴侣感受所作的推断是否准确。这表达了自己的专注和兴趣,也鼓励了伴侣更加开放地讨论问题。
如果人们在谈话中能够复述和检验自己的知觉,积极主动地努力理解自己的伴侣,那么这种关心和体贴往往能得到伴侣极大的赏识,有助于缓解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的困境。
守礼而镇静
如果我们在谈话时经常大发脾气或者充满敌意,即使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都非常准确也可能没有多少裨益。如果我们遭到他人的蔑视和敌对,心态就很难保持温和和放松。嘲弄和鄙夷伴侣的人反过来也收到伴侣暴躁、愤怒的对待。
不美满的配偶与美满的配偶相比,更经常陷入负面情绪相互作用的沟通困境中,彼此蔑视对方,根本不把对方说的任何话当回事。幸福的伴侣偶尔也有这样的行为——大多数亲密关系中都可能会发生尖酸刻薄的蔑视——但他们比不幸福的伴侣能更快地摆脱这些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争吵之初就进行化解是非常有益的,但却不太容易做到。虽然XYZ陈述和积极的倾听技能都有助于伴侣避免愤怒敌对的沟通。但研究表明,一旦人们开始变得愤怒,头脑里根本想不到运用这些技巧。当你处在“痛恨伴侣,想要报复,感到心被刺痛想要反击”的心理状态时,想要做出第一人称陈述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因而,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如果认为他人强词夺理、有失公允而造成本可避免的悲痛和不幸,这种认知就会引起人的愤怒反应。换个角度看问题,愤怒就能减轻甚至避免,比如“嗯?深爱我的人持反对意见,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就远好于“她∕他没有权利这样数落我!”
此外,当你发现自己处于消极情感相互作用的状态时,可以暂停一下以打断这个循环——“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给我十分钟,让我冷静一下”——等你不再那么激动的时候,再回来讨论刚才的问题。
尊重与认可
良好的沟通包括很多构成要素:有意识地传递直接、清晰的信息,认真倾听,即使出现争执仍保持礼貌和克制。但最关键的要素却是明确地表示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
对伴侣的认可(validation),即承认他们的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一直是亲密交往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认可并不需要你一定与别人观点一致。即使与伴侣的观点相左,你也能对其观点表示适当地尊重和认可;即使与伴侣持有不同意见,也不需要虚假或谦卑地屈从伴侣的意见。
请思考以下三种对抱怨的回应:
丈夫:我讨厌你把衣服丢的到处都是!
反向抱怨 妻子:我讨厌你总是喝醉酒!
赞同 妻子:好吧,你说的对,我不会那样做了。
认可 妻子: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感受。
只有最后一个回应,既承认了丈夫观点的合理性,又表达了妻子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开启坦诚、诚恳的对话。
我们这里提到的所有沟通技能可以构筑起反应灵敏、充满关心和关注氛围的沟通环境,从而减少伴侣之间争执的强度和影响。相信通过练习这些技能,并保证遇到困难时彼此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你可以长久地维持爱情的存在。
---------------------------------------------------------------------------------------
我想,不管多么炽烈、完美的恋爱关系,我们都不能期望它会像建筑物那样持久保持自身的稳定(何况建筑物也时常坍塌~),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这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维护长期的恋爱关系确实是“世界级的难题”,本文难免挂一漏万,只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O(∩_∩)O~
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对观点采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观点采择,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由于儿童在7岁时就克服了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儿童观点采择能力获得了很明显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获得社会自我;发展存在两个高峰:1—3年级和5—6年级。
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这种认识有很大具体性、绝对性。
2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主要成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表现出以下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原则性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自我体验发生于幼儿阶段,在小学阶段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自尊心上。(二)社会认知和交往技能
1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对灵活;从对自己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对他人及长远利益的关心;从对事物的具体思考到抽象思考;从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性想法。
2观点采择,亦称角色采择,是指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儿童7岁时已克服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观点采择能力在童年期有明显发展。
塞尔曼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表明,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阶段:
01阶段0:3—6岁,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
02阶段1:6—8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
03阶段2:8—10岁,自我反省式角色采择,能考虑他人观点,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04阶段3:10—12岁,相互性角色采择,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05阶段4:12—15岁,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替换,能利用社会标准和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