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表达情感的是文字 ?还是我们?

能表达情感的是文字 ?还是我们?,第1张

我们能通过文字表达生气,能表达开心还有伤心这些情感,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聊天界面”,有一些情感就会被误会,因为聊天是生硬的,我们只能看到文字的表面意思,但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喜怒哀乐都不能表达出来,那文字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习惯和别人生气的时候不想过多的解释,有的时候话到了嘴边又会自己跑回去,我们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别人,而使用文字和别人沟通,别人可能会觉得好像没直接拒绝,就会心存侥幸,就会继续纠缠不清,在感情这方面,应该用于说出口,当面表达的情感肯定会比冰冷的手机更加充满热情,文字本是冰冷的,但由于我们倾注了情感,这些文字便有了自己的情感,这些文字便有了自己的情感,但是有的时候当面表达的文字也会被曲解成别的意思,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过度理解,但是有的时候也会认为是自己的理解的不够,文字本来就含有多个意思,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只会将自己认为更合适的那一个代入其中进行体会。

情感是我们一出生就接触的东西,一出生的时候就能体会并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我们也会用自己的情感给予回应,我们会哭泣会生气,父母也会不厌其烦的看我们“作”,并且为我们愿意付出行动,而文字是靠后天的学习,我们学会的第一次个字是什么呢?大多数都是“妈”,而有一些会是“奶”,因为饿了,所以被迫表达,而还有一些会是“打”,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周围人的关注,年龄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便会将情感倾注于文字中,会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会对老师说“谢谢你”,会对同学说“认识你真好”,我们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时候,别人也会因为这些情感而感到快乐或者伤心,但是我们是文字的主导者,我们控制着文字的输出方式以及控制文字的表达内容,最后向别人呈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没有我们,文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是精神的寄托还是我们所依附的工具,我认为都是。

文字的起源时间难以断定,文字可能起源于夏代或者夏代以前,现今最古老的文字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的,还有铜器上的文字,可见,商代的时候文字的发展就已经很发达了,之后文字演变也分了很多的流派和阶段,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现今使用最广泛的楷书,文字在古代时可能只被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而呈现,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无论是画图也好还是结绳也好,亦或是文字也好,都是我们所表达情感的方式,人类是文字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我们理解文字,使文字更加生动,各位古代文豪会使用文字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和愤懑之情,例如,诗人同样表达送别,虽然表达的含义旗鼓相当,但是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李白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王维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殷切的祝愿,王勃通过“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吗?李白的豪迈乐观,王维的含蓄文静,王勃的刚健不闻,都在主导着文字的表达含义。

我们既能创造文字,也能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文字是工具也是另一个我们,能表达情感的是通过文字表达的我们。

最近看了台湾大学文学系教授的一段话,深有感触,她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能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只靠文字传达感情,确实文字会涉及到比较深,所以你在网络上,单凭文字交流的时候,你会时常容易以为对方和你是互相了解的,很深度的,一种交流的知己,这通常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样的结局一般情况下都是很不幸的,因为你面对面,或者亲身相处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大的落差,然后会发现很多的不一致,那通常会不欢而散。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找到你的红颜知己,那就在现实中追寻吧,不要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

文字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也很优美,但是通过文字的方式来交朋友或者谈恋爱不是很可取的。因为,文字太过于片面,可能是一个人经过深思熟虑,一遍一遍修改之后形成的答案,不能更直接的凸显出一个人的性格,就拿谈恋爱来说,我和我男朋友有时候会通过微信来聊天,但是我们看到的聊天记录和我们心里的想法有时候会不同,可能我想要表达的是这个,儿他理解成了那个,那么这样机会造成没必要的误会,甚至会吵架,进而影响感情。假如你是真心想和别人交朋友或者是谈恋爱,我建议还是不要过多的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毕竟语言语调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爱上文字,无悔无憾

 /01/

 或许是性格使然,自小喜欢写文字,喜欢在笔尖流露内心的情感,用文字诉说喜怒哀乐,让文字沉淀青春的印记。

 接触网络后,邂逅空间手机美文,完全被文采横溢的文笔所折服,倾佩与羡慕油然而生,也燃起自己对文字的热情。

 但对于写文,仅在灵感突发时才奋笔疾书,生怕那点滴的灵感稍纵即逝。若你怠慢,那么它将迅速在脑海中消失不见,再回想时,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坐在桌边打字的感觉真好,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或许只是一时的感慨,或许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被普遍认同的思想。

 只是和自己聊聊天,默默倾听自己的声音,写下平凡中流露着真情的文字,而文字是离不开笔者思想的,当情感寄托于文字,文字就变得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传达着情感的使者。

 /02/

 一直觉得文字是神奇的,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段情感,不仅是寄托一份心情,也记录一段经历和生活点滴。或许只是一时的心情,只是这一刻的感觉,那又何妨当某天信手翻阅,不也感到欣慰吗

 一直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只要将内心真正的情感表达出来,那么文字就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被赋予情感的思想,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不管是一撮悲欢、一丝感触、一星冥想。如此,文字便不会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字,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当文字升华为情感时,你还会觉得它枯燥无味吗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想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又苦于寻觅适合的倾诉对象,很多时候想表达一种情感、一种心境,却很难用言语表达,而文字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情感静静地在笔尖流淌;可以将一份难以诉说的情感寄托于网络,和远隔天涯的知音共同分享那份定格的心情,或许这就是文字的灵魂吧,即便这段情感未必有人懂。

 情感,需要真心地流露;烦恼,需要真诚地诉说;文字,需要安静地抒写;生活,需要慢慢地品味。我的青春,不求炫彩,不求奢华,只需像文字般低吟浅唱。喜欢文字的朋友,我的心,可懂

 爱上文字,可以惬意地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也可以自由地翱翔在文字的天空里,可以记录一段消逝的过往,也可以珍藏一段唯美的记忆。亲爱的,爱上文字,你快乐吗

写作的真实意义在于传达感情,只有那些真实的感情,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成为不朽的篇章,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等。虽说时代在变化,但是人的感情是相通的。时至今日,这些名著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就是因为这些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表达的是自我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

俗话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在小说中,为了凸显人物性格,再现当时环境,制造矛盾冲突,作者会采用夸张、比喻、魔幻等写作手法,对现实生活的事情进行必要的推演,但是它的基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绝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想象。如果写作脱离了现实,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有真情实感,更不会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路遥在写到《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写到田晓霞被洪水冲走的时候,悲伤不能自已,哭着打电话叫来了千里之外的弟弟,弟弟以为出什么大事了,一问才知道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死了,这让弟弟哭笑不得,但是对于路遥来说,却是悲伤不已。时至今日,当我们品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看到田晓霞随着洪流而下的,我们也会伤心的大哭。

陈忠实在写《白鹿原》的时候,写到田小娥被公公鹿三用梭镖杀害的时候,伤心的感觉眼前一黑,当现在的我们看《白鹿原》的时候,看到田小娥被啥的场景描写,也会伤心落泪。

当余华写《活着》的时候,写到福贵的儿子有庆的死亡的时候,一向以冷酷著称余华尽然也痛哭流涕,可见余华写到了感情深处,我每次读《活着》的时候,看到有庆被无情地夺取了生命,也会默默落泪。

有人说刘慈欣的《三体》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难道如此厉害的作品不能说是写作吗?的确,刘慈欣的《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其想象的确天马行空,“降维打击”、“时间折叠”、“空间弯曲”等理论使得我们脑洞大开。但是刘慈欣的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基于现在物理知识和对人性的把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也是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的情感。

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字传达真善美,但是真善美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才能感动生活中的我们,如果过于天马行空,就会使得情感空洞乏味,不会达到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所以写作我们要坚持表达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编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79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