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禅师禅诗

禅语禅师禅诗,第1张

禅语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悟性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佛祖说:“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了吗?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古人智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在禅者的眼中看来,每一个季节都非常的好,禅者懂得顺应,顺应自然、顺应天地的变化、顺应社会。。。。 禅语经典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 放逸。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6840htm 

1、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 为毒之根,消灭一切善。

3、 真正的绝症是哀莫大于心死。

4、 说谎,编十个谎来弥补,何苦?

5、 清澈明亮,心开意解,如花盛开。

6、 要改变运气,改革自己的心开始。

7、 心态不平衡的人,看什么都会走样。

8、 真正聪明的人,只有智慧,没有心。

9、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直在变。

10、 佛说: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

11、 因果不欠我们任何东西,请不要抱怨。

12、 在心思复杂的人眼里,没有简单的字。

13、 恨别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14、 君子以谦让化解冲突,以涵养折服敌人。

15、 在天地间寻找安宁,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16、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因此,你必须随缘不变。

17、 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不做事,做事必败。

18、 把寺庙当别墅,你有多大来历?借佛赚钱,你有多少寸头皮?

19、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要千言万语,请多口留情。

20、 对自己了解不清的人,会随着别人的褒贬上下摇晃,忽喜忽忧。

21、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地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为什么我们活着?

22、 再美的花终究属于泥,再绚烂的阳光,也有夕阳西山,还在黑暗中。

23、 玩得转,脱得开,世界大智慧;拿得起,放得下,在尘离尘真英雄。

24、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平的法官。你欺骗别人,但你永远不会欺骗自己的良心。

25、 人们经常在该迷茫的时候炫耀自己的智慧,在该聪明的时候炫耀自己的无知。

26、 神游佛说。净心守志。可以到道。比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命运。

27、 事不虚应,应该必须做,事不做就结怨;愿不轻许,许愿必还,许愿不好就成债。

28、 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性中作,不求身外。自性迷是众生,自性感是佛。慈悲是观音。

29、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认为这种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的时候,你认为这种痛苦不是永恒的。

30、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31、 生命短暂,但世人则把心放在俗事上,钻营计较,糊涂地浪费一生,不知生从何而来,死到何处。

32、 金钱和权力确实很迷人,但它只能装饰我们的外套,但它不能装饰我们最真实和贫穷的内心世界。

33、 起见生心,分别执着就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34、 耕种你的心,如何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其实只要你用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颗心的力量是无限的。

35、 梵净佛说:坐也禅,行也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花自青,秋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6、 镜子明亮,形象千差万别,心净神通万应。《景德传灯录》解释:镜子清晰,反映各种形象;心灵澄清,实现众生的法力千变万化。

37、 成功烹饪的秘诀:以经验为食谱,把野心放在努力工作的锅里,用坚韧的小火炖,加上判断作为调味料,然后好朋友,一定会成功!

38、 所有令人愉悦的感觉都被称为快乐,所有令人不舒服的感觉都被称为痛苦,包括外部身体心理引起的感觉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未来。

39、 如果你是一个毒药之乡,水不能一滴一滴地沾-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脏清洁,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就像路过毒药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40、 怎样才能快乐?只要你放弃抱怨、虚伪的伪装、对金钱的渴望和对权力的窥探,你就会发现幸福随之而来。只有知道如何放弃,你才能获得幸福!

41、 桶的最短部分决定了它的容量;链的最弱部分决定了它的强度;最大的缺点决定了它是否成功。提高自己,让梦想不再是幻想,让未来充满希望。

42、 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在书房里,面不变色,挥笔题书悠闲宁静。

43、 秋天,禅院里的红叶在飞,小沙弥跑去问师傅: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师傅笑了: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放弃。『放弃』,是『放下』!

44、 一个想法是一颗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会种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我会种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或者杂草丛生,或者花园里满是鲜花。

45、 很多时候,我想去一片远离世界喧嚣、阳光明媚、绿草丛生的地皮,静静地躺在绿草上,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即使生命像鲜花一样短暂,我也愿意闭上眼睛慢慢睡觉。

46、 心是一面砚,不空也不满意。眼睛是一片天空,既不奢侈也不贪婪。这个词是一顿饭,既不油腻也不轻。深梅婷的花晚了,散落的幻影墨里冷。谁涂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47、 根华仁波切教会了我们一个技巧: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的修复。也就是说,早上想想自己只是个人,是童年;中午想想成为一个成年人;下午想想老年人;晚上开始生病,接近死亡;睡觉死亡;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下辈子。

48、 真正了解因果规律的人会根据因果规律积极创造自己的命运。无论你想在这方面取得成就,你都必须首先了解成功的因果关系,然后跟随因果关系,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心像天空一样高,你的行为像地球一样糟糕,你的妄想被实践所利用,这不就像寻找鱼水中捞月一般没有结果

49、 心灵的成长需要从生活中的经历中获得。年龄、成熟和对生活的感知只是一个可能的价值,而不是一个相对的价值。一个舒适顺从的老人,一个经历了生活变迁的感觉,它不会是一个成比例,而是一个水平比例。不同的机会理解不同的认识。我认为逃进空门的实践者能说出多么深刻的禅宗语言是有限的!许多理解必须从生活中发生什么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题目"它不会凭空出现。生活中的遭遇。"题目"然后思考,甚至哭泣,然后得到"答案"。背离红尘,拒绝世界的喜怒哀乐,得不到话题。没有问题,人很难凭空找到问题去思考。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经验,一个人的深度是有限的。

50、 这辈子,我在红尘深处看着你,在弱水3000的繁华中种下一丝心香;带着一丝温暖等待你在淡淡的岁月里;扭动一丝牵挂,看着你在流年的归来期。给你我倾尽温柔抚摸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你我跳舞落红奏一首长相依。让季节流逝,让岁月如玉,只爱你的心永远相连。一季静秋,一丝牵挂,染一地的枫红菊黄,醉一指沧桑。书指柔情,陪你浅舞天涯。泡一杯清茶,独品一江春水,刷一首禅心,弹青莲佛音,画一幅丹青画,双飞,染一条红枫,陪着懂你的人。过去的世界是一道激动人心的风景。高山流水冲走了驿心尘,素心如雪,看着漫长的红尘,一杯婉约的芳云只芳云只是伊拉克人。我是一个菩提,一句禅语,一串佛珠,无法消除痴迷于红尘的业障。你一句话就破了,一笑过去了,一双纤手挽留不了三千愁丝。我们都是匆匆的红尘。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狭小,不能称为禅。《大智度论》卷28:“四禅亦名禅,亦名定,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为佛陀与其弟子多以四禅力证入涅盘,所以四禅又称根本定〈dhyana-maula〉。

《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

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

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扩展资料

禅与知识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

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他们从否定的层次去认识更深的境界。他们不用口舌之争,超越语言,因而有更丰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六祖曾说:我有一物,无头、无脸、无名、无字、此是何物?

神会接口答道:此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

六祖不以为然,明明告诉你无名无字,什么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一个名字相(佛性)出来,这岂不是多余。禅的教学是绝对否定一般分别意识;不容许意识分别来参杂其中。

 在佛门中,被人们赞美为知识广博的智闲禅师在参访药山禅师时,药山问他:“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智闲禅师愕然不能回答,于是尽焚所藏经书,到南阳耕种。有一天,当他在耕地时,锄头碰到石头,铿然一声,而告顿悟。“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这就是药山不用知识来教授智闲的原因。他要让智闲放下一切知识文字的迷障,来返求自心。这种超然的教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在一般知识界里,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是禅的另一项特色。

一 找一些经典的禅语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5、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6、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7、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8、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9、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0、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1、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12、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3、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14、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和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5、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17、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8、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二 四个禅语小故事,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其实你就是玩耍我,不玩耍为什么不说你是谁?你应该想到这么长的时间了。你有什么好处请总结

三 求佛家经典禅语,小故事

佛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的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一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很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宴席上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女儿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儿吧。"说罢便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儿感觉呢?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一下子大彻大吾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四 求下面禅语故事的含义

有这么个意思

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要想复杂呢,无论是曾来、初来、已在的三人,赵州的意思只是想让大家歇息,喝个茶,为什么想那么许多,将简单的事复杂化是人类最易犯的错误。

五 求高人告诉我这个禅语故事的出处和全文

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是这个么??

下面是简单的翻译~

“南泉斩猫”是禅宗的著名公案。南泉当方丈的禅院因为东、西两堂的僧人为争夺一只美丽的猫儿发生了争执,南泉禅师正好遇到了,向大家说:“说得出道理来就可以救取猫儿,说不出道理来我就把猫斩了。”大家你望我我望你说不出来,南泉于是把猫儿杀了。赵州禅师从外面回来,南泉禅师把事情经过讲给他听,赵州禅师把草鞋脱下来顶在头上走了出去。南泉禅师说:“要是你在,这只猫儿也就不会死了。”

六 介绍几本关于思想当面的书籍!譬如有哲理的故事或禅语的故事或关于分析内心思想的书或很有

<思维与智慧》

七 关于禅宗 的禅语小故事 大概在100字左右的、 越多越好

百丈和尚。凡参copy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祇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八 请问有那些佛教禅语是比较出名的有什么佛教小故事

太多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介子许

救 人 一 命 胜 造 七 级 浮 屠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不可说

等等

生 活 中 的 佛 教 用 语

西 汉 末 年 , 佛 教 自 印 度 传 入 中 国 , 至 隋 唐 而 大 盛 。 佛 经 本 以 梵 文 写 成 , 当 中 有 许 多 宗 教 术 语 和 古 印 度 的 词 汇 。 佛 教 的 经 籍 被 翻 译 成 汉 语 后 , 这 些 外 来 语 亦 渐 渐 融 入 汉 语 之 中 , 成 为 日 常 词 汇 的 一 部 份 。 以 下 为 你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的 例 子 :

1 浮 屠 : 我 们 常 说 「 救 人 一 命 胜 造 七 级 浮 屠 」 , 句 中 的 「 浮 屠 」 原 来 解 作 佛 塔 , 整 句 的 意 思 是 「 救 人 性 命 , 功 德 无 量 , 远 胜 为 寺 庙 建 造 七 层 佛 塔 」 。 其 实 , 「 浮 屠 」 本 是 梵 语 Buddha 的 音 译 , 意 思 即 是 「 佛 陀 」 , 指 释 迦 牟 尼 。 后 来 大 概 因 「 屠 」 字 令 人 联 想 到 「 屠 宰 」 等 意 思 不 太 好 的 词 语 , 所 以 渐 渐 被 音 近 的 「 佛 陀 」 取 代 。 而 「 七 级 浮 屠 」 的 「 浮 屠 」 , 梵 语 是 Buddhastupa , 音 译 后 的 略 称 也 是 「 浮 屠 」 。 所 以 , 「 浮 屠 」 既 可 解 作 佛 陀 , 亦 可 解 作 佛 塔 。

2 刹 那 : 「 刹 那 」 是 梵 语 ksana 的 音 译 , 意 思 是 一 瞬 间 , 古 印 度 以 「 刹 那 」 作 为 最 短 的 时 间 单 位 。 佛 学 著 作 之 中 , 有 说 一 弹 指 顷 ( 顷 即 短 时 间 ) 有 六 十 刹 那 , 又 有 谓 一 念 有 九 十 刹 那 , 一 刹 那 有 九 百 生 灭 ( 生 即 发 生 , 灭 即 消 灭 ) 。 看 来 佛 学 中 的 「 刹 那 」 是 可 数 的 。 「 刹 那 」 后 来 被 广 泛 运 用 , 撇 除 佛 学 的 涵 义 , 它 所 表 示 的 就 是 难 以 量 化 的 极 短 暂 的 时 间 。

3 世 界 : 佛 教 《 楞 严 经 》 : 「 何 名 为 众 生 世 界 ? 世 为 迁 流 , 界 为 方 位 , 汝 今 当 知 东 、 西 、 南 、 北 、 东 南 、 东 北 、 西 南 、 西 北 、 上 下 为 界 , 过 去 、 未 来 、 现 在 为 世 。 」 佛 家 语 中 「 世 」 即 是 时 间 , 「 界 」 是 空 间 , 「 世 界 」 所 指 的 就 是 整 个 宏 观 宇 宙 。 「 世 界 」 成 为 常 用 语 后 , 所 指 的 只 是 自 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的 一 切 事 物 的 总 和 。

4 不 二 法 门 : 「 不 二 法 门 」 现 解 作 「 唯 一 的 途 径 、 方 法 」 , 原 来 这 个 词 语 本 是 佛 教 用 语 。 「 不 二 」 的 意 思 是 平 等 而 无 差 异 , 是 佛 教 的 一 种 哲 理 ; 而 「 法 门 」 就 是 指 修 行 者 入 道 的 门 径 。 在 佛 教 八 万 四 千 个 法 门 之 中 , 「 不 二 法 门 」 是 可 以 直 接 入 道 的 、 最 重 要 的 法 门 。

除 了 以 上 的 例 子 , 「 菩 萨 」 、 「 罗 汉 」 、 「 夜 叉 」 、 「 舍 利 」 等 词 , 甚 至 「 恒 河 沙 数 」 、 「 回 头 是 岸 」 等 成 语 , 也 是 出 自 佛 经 。 如 果 你 想 进 一 步 了 解 这 些 词 语 的 意 思 , 可 以 查 查 词 典 , 或 翻 看 相 关 的 书 籍 。

九 一个有关和尚论道的禅语 但有点类似笑话的故事。

我看过的版本为,估计大同小异吧:

有两个和尚,住在同一个禅寺。

一个老和尚是修行的,研究禅道;另一个小和尚,是工作的,他煮饭洗衣扫地,照顾这个修道和尚的生活。小和尚虽然是个和尚,却不识字,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照佛家的规矩,如果有云游的僧侣来到寺院,通常是可以住下,要求食宿服务的,他们称这为“挂单”。也就是说,云游的僧侣能把自己的名牌挂上去,暂时算是寺院的一员。通常,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个寺院的规矩是:来挂单的人,得先与寺院的住持论辩禅道。来客如果胜利,寺院就得收留;来客如果失败,就得自行离去。

那天黄昏,晚饭之后晚课之前,忽闻山门钟响。

“喔!有人要来挂单了。”住持对小和尚说,“我今天很累,无法辩论,你去接迎。”

独眼小和尚说:“我去接迎!?我……我大字不识一个,只会念阿弥陀佛。我不去,你去。若要我去,你就得保证我一定会赢。”

大和尚说:“保证赢,保证赢,只要你去,我教你,你照着我的话做,你就一定赢。你跟来客见面时,什么话都不要说,用沉默对答,跟他用比的,那你就一定赢。”

“用比的?沉默对答?喔!我是做事的和尚,只要不说话,就没有什么问题啦!”说完,他就去准备接迎来僧。

天快黑了,来僧肚子很饿,他们在禅堂盘腿坐下。

小和尚与来僧面对面,沉默地比手画脚论辩起禅道来。

来僧法相庄严,垂眉举手伸出食指一根。

独眼和尚,面现困惑,略加思索,左右两手同时伸出食指。

来僧满脸惊讶,沉思片刻,把左手伸出,做三指指天状。

只见独眼和尚一脸悲愤,右手握拳,举在胸前,上下抖动做捶打的样子。

来僧立刻起立,鞠躬引退,背起包袱往山门走去。

此时,住持正在山门前散步,见来僧神色仓皇,不禁趋前问个究竟。

来僧说:“贵寺独眼小和尚禅道高深,我的辩论已经输了,趁天色未晚我得赶往他寺求住。”

住持说:“稍安,稍安,请将详情简单述来。”

来僧说:“我们两人用沉默论答:我先伸出一指,表示为佛。小和尚伸出二指,表示佛与法。我伸出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小和尚立刻握拳震荡,表示佛、法、僧三宝需在一物中得之,否则只是空虚。我无言以对,只得起立敬礼认输了。”云游和尚说完,仓仓皇皇往他寺奔去。

来僧刚走,独眼小和尚气急败坏追奔过来,差点儿撞倒住持。

“那个无礼的小子哪里去了?我不痛揍他一顿,难消我心头之恨!”小和尚说。

住持老和尚劝慰小和尚:“唉!他都已经认输走了,你何必气成这个样子?何况他还称赞你的禅道高深呢!”

“称赞我禅道高深?”小和尚惊讶地望着老和尚,“怎么会?你知道吗,他一坐下,就伸出一只手指,指着我的脸说:‘和尚和尚,你只有一只眼。’你说,他无礼不无礼?”

老和尚微微点了一下头。

小和尚继续说:“我心想他远来是客,就恭祝他:‘你很幸福,你有两只眼睛。’没想到那个恶和尚,第二次出手,就伸出三个手指头,表示找们两个合起来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人不气人?”

老和尚再度轻轻点头。

“我也就不管他是客不是客啦!我握拳做出捶打的样子。我的意思是说:你再啰嗦,我就把你揍扁。没想到,他不只是无礼,而且胆小,拔腿就跑。让我追上,我可真要好好修理他一顿。”

十 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当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真实发生但是十分搞笑或者有趣的事情,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我们的史书,最后希望这些东西可以改变一下历史在大家印象中一直很枯燥的旧印象,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是这些历史人物在大家的脑海中更为鲜活。

昌亮法师禅语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就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我为大家带来昌亮法师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昌亮法师禅语欣赏

 1 乌龟在地上是跑不过兔子,可乌龟在水里永远比兔子游的快。不要放错自己的位置。

 2 “人对了,世界就错不了。”一个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一席之地,决定于能否战胜自己,而比之于战胜他人,战胜自己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3 为什么没有人会对一块石头大吵大闹呢因为石头的静默令挑衅生事者无从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时,生事者迟早会失兴致而另去他方!

 4 一个真正的佛教道场,不能沦为旅游观光娱乐的场所。它存在的价值,不单是让人来烧香拜佛放松心灵,更重要的是以讲经说法的方式,来传播正法引导实修,让朝圣者了解人生的真相。

 5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6 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7 佛教是师生的教育,灯灯相传续佛慧命。 有师父的加持,就等于得到释迦牟尼佛和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们所有的加持。佛佛道同,法法一味,菩提无二,是名传承。

 8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就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这一切都犹如站在镜子面前:当你对镜子笑,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对你笑;当你对镜子哭,自然镜子里的自己会对你哭;当你对镜子发脾气,镜子里的自己也会对你发脾气。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

 9 大部分的人一早醒来,昏昏沉沉的爬下床,想办法准时进公司。我们早上的行程表通常不会有什么需要思考的工作,因为我们的大脑似乎还在睡。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懂得忏悔和自我反省,你才会知道自己是否在梦里。

 10 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好的心态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你。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11 人生需要运用四法:第一法是求知,必需要用加法;第二法是自满,必需要用减法;第三法是机会,必需要用乘法;第四法是消极,必需要用除法。

 12 人人都有一个“自我”——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感情,我的财产,名誉,地位等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就应该多替他人着想,因为没有他人,也就没有自己。“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我”字强调得过分,就会变成诅咒。

 13 生命是一条长河,若只截取一段来看,我们也许失落,沮丧,无聊,但就整体生命本身来看,一切都好,因为一切都在经过,就因为这“有好有坏”的经过,我们最终认识到~缺陷即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圆满经历。

 14 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15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成佛觉悟之道。

 16 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个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地,一个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17 奋斗改变命运,绝招就是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18 佛法修学的道路,是观照真理的道路。“应然”是戒律的持守,即是追求道德伦理上的真实;“必然”是智慧的成就,即是智慧能够不断证入真理的过程;“当然”是信仰的成就,智慧无法到达真理时,全然地接受教法所说的真理;“本然”是证果的成就,彰显真理的本来面目。

 19 佛法修学的道路,是观照真理的道路。“应然”是戒律的持守,即是追求道德伦理上的真实;“必然”是智慧的成就,即是智慧能够不断证入真理的过程;“当然”是信仰的成就,智慧无法到达真理时,全然地接受教法所说的真理;“本然”是证果的成就,彰显真理的本来面目。

 20 人生需要放下六样东西:一是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心态;二是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三是放下自卑,奋斗改变命运;四是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五是放下懒惰,敢拼才会赢;六是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会宽。

 21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晚都是一样,到老到死还是不觉悟。

 22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临事抱佛脚,不如平时烧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友爱与竞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23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华而不炫。韬光养晦,深藏不露。才高不自诩,位高不自傲。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走;滋味浓时,减三分请人尝。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乐,平和第一善,心诚第一亲,无忧第一福。

 24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25 骄傲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然而骄傲的人真正原因是无知。请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26 马在沙漠里碰见了骆驼,马嘲笑骆驼的背说:“嘿,老兄你的背真丑!”骆驼没有理马只是继续赶路。最后骆驼走出了沙漠,马却再也没有出来!好多人看出家人就是消极和迷信的,可是宇宙真正的自在才能永恒的!

 27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28 人生需要感谢五种人:第一感谢伤害你的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第二感谢绊倒你的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第三感谢欺骗你的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第四感谢藐视你的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第五感谢遗弃了你的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29 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远。人若无远虑,必会有近忧。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完善了自我,才能会超越自我。

 30 寂天菩萨说: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与你作对,成为你的敌人并伤害你, 但只要你的心平�沧月桑且参薹ǜ扇拍愕陌材�如果我温顺地侍奉世间的敌人,他们还可能会饶益我,并使我安乐;但是,如果我一味奉承内心的烦恼,那么只会遭受更多的伤害和痛苦而已。

 昌亮法师禅语精选

 1 当命运已无力反抗时,要学会承受。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自在地度过每一天,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常常因为不接受不可挽回无法改变的现实而挣扎纠结痛苦,空耗心力,以致于无心经营好现有的生活。其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得自在。在自在中积极经营现有生活,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2 学佛不是把我们变成一个怪人奇人,学佛是实实在在做人,要学把生命管好的学问,不但管好现在这期的生命,还要了因,把过去世的处理好,通过改过迁善,把不符和贤人圣人罗汉,菩萨,佛准则的习气去掉,轻装上路,再为下期生命储好资粮,了因了缘,超越三界,永得解脱,最后成佛。

 3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4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5 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佛法,但却轻易地对我们佛教徒动辄翻以白眼的神态,我就感到……等将来他们真的因缘聚足迈进佛门了,当他们要想真正吃透一部佛经,真正把一种善行行持终生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佛法言行合一超越有无言语道断究竟圆满的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了。

 6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7 调伏身心,自有气度。在日常生活中调伏身心,在行善中调伏身心。我们在行善的'过程中起了烦恼,要能够调伏,这样就能够把善落实下去。善行逐渐圆满,修行逐渐圆满,人的气度,也就自然显现出来。

 8 人们总以为财富与名气等于快乐。如果你心里已充满了快乐,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里没有快乐,纵然坐拥全世界的财富与名利也都没有什么意思。如果你只懂得终日劳碌于争取更多的金钱及保护你已有的财富的话,它们对你其实就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了!

 9 生命是一条长河,若只截取一段来看,我们也许失落,沮丧,无聊,但就整体生命本身来看,一切都好,因为一切都在经过,就因为这“有好有坏”的经过,我们最终认识到~缺陷即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圆满经历。

 10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

 11 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我慢; 念佛,不是声音数目,而是与佛相应; 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 禅定,不是长坐不起,而是心外无物。欢喜,不是颜面和乐,而是心境展示; 清净,不是摒弃欲望,而是知道取舍; 布施,不是毫无保留,而是懂得分享; 祈求,不是向佛索取,而是完全信靠。

 12 若是没有具备一念利益众生的心,没有一念悲心的话,聪明才智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以,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的人,首先他要具备大智慧,而且具有大悲心,我们若能依靠到这样的人,才会有帮助得到利益。所以真正值得我们皈依的,是指那无分别平等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永远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断开展的大悲心。

 13 高兴与痛苦,人皆有之。高兴时心平气和地感受它;痛苦时平静地体会它。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

 14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有无限的妙用。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有无限妙用!

 15 人人都有坏习惯。为什么因为坏习惯通常让人很爽快。就算我们知道那是坏习惯,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改变它。但我们还是得改变它。这就是你每天该提醒自己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必须改掉那些坏习惯。只要你持续不做那些坏习惯够久,它们就不会再是你的怪习惯了。

 16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越发觉得佛法的确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中,保持住自己的身心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平衡责任与权利的平衡付出与得到的平衡……简单地说,佛法可以让一个人学会约束自己尊重真理敬畏因果;可以让一个社会充满和谐互让友爱,还有宽容。

 17 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18 一般世间的香,顺风能闻到香,逆风就闻不到;在上风闻不到,要下风才闻到。你持戒的人,不管你是顺的逆的远的近的,都能够闻到,而且人家闻到这个香都感到欢喜。受戒的人,不管你在顺的环境也好,逆的环境也好,都不影响你的这个高尚的品德!

 19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20 人生本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行,无法预测终点将在何处,可以珍惜的,总只有当下沿途的风景,一起结伴的人。

;

佛家经典禅语故事

 小故事引出大道理。我为大家带来佛家经典禅语故事,欢迎欣赏,希望大家能够有所领悟。

佛家经典禅语故事

 1、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2、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5、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6、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7、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8、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9、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0、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1、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12、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3、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14、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和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5、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6、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17、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禅语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关于禅语的经典语句

 1、人生究竟有多长人生就在你我之间——玄色《哑舍》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金刚经》

 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

 4、"挑水砍柴,尽是修行——禅宗"

 5、佛爱众生,不以众生之恶还以恶报;众生爱佛,是以佛之善念积善因,结善果。《侠僧探案传奇》

 6、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人、错的是我争什么?

 7、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背后的五个秘密》

 8、国王、长者地位尊贵,是从礼敬三宝得来的;大富之人,财物无量,是从布施得来的;长寿之人健康无病,是从持戒得来的;相好之人容光焕发、肤色洁白,是从忍辱得来的;勤奋之人乐于福事,是从精进得来的;安详之人言行审慎,是从禅定得来的;聪慧之人通澈明达,是从修慧得来的;又有人音声清澈、令人喜闻,是因过去歌咏三宝得来的;有人身心清净、无有病痛,是因过去修慈心得来的。”——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背后的五个秘密》

 9、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背后的五个秘密》

 10、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索达吉堪布《做才是得到:索达吉堪布·给你点滴加持》

 11、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费勇《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12、禅修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点上,首先必须有一种观照,同时,把这种观照化成一种实际的生活。什么交关照?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费勇《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13、静水深流

 14、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5、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6、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7、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8、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9、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0、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1、"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2、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大智度论卷》

 23、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傅: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傅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24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5、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3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