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

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第1张

疏远阶段。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

其中,表面接触意味着人际关系的真正开始,彼此产生直接接触。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越大,双方之间的认同、信任和接受的程度就越高,情感的融合程度就越高。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指的是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经过测试,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需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相互认识,称为六度间隔,也称小世界现象。

2、情感探索阶段:是探讨彼此共同的情感领域来进行角色性接触。虽然双方之间进行沟通和接触,但彼此私密性领域还未进入。还得注意遵守交往规范,即使关系破裂也没关系。

3、情感交流阶段:双方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确定,双方交往的行为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自我暴露更深入广泛,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

这几个阶段,自我暴露都是逐步加深和广泛。所谓自我暴露,指的是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中较少有人能发展到第四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定向阶段:这是最表层的也是最先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会选择交往对象,有选择性地注意到某些人并与其交流,这时谈论的话题是浅显基础的。

情感探索阶段:这时关系已经从陌生到了普通朋友,双方逐渐开始建立信任,沟通也更进一步了。

情感交流阶段: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沟通的话题更加亲密,情感投入更多,可以做到坦诚相告。

稳定交往阶段:这时双方对彼此的信任程度已经很高,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甚至和对方分享自己的财产和居住空间。

人际关系的特点如下:

1、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2、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设计注意、选择交往对象,与交往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情感联系。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会越来越广泛。此阶段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沟通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在此阶段,交往的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沟通与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B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

D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情感探索阶段

正确答案: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勒温格(G •Levinger)等人认为,关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单向注意阶段,对方没有互动。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没有相互卷入,也就是说没有走进彼此的私我领域。一般的泛泛之交就停留在这一阶段。第三是相互卷入(mutuality)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这是友谊发展的阶段。

  阿特曼(I •Altman)等人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来解释关系发展的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的广度,即交往或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交往的亲密水平。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由较窄范围内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发展。人们根据对交换成本和回报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阿特曼等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1、定向阶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进入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知识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活动,就是定向阶段的任务。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例如谈谈自己的职业、工作、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看法等等。

  2、情感探索阶段。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例如工作中的体验、感受等,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这是,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较正式。

  3、情感交流阶段。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例如相互诉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讨论家庭中的情况等。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自在,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一般来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关系相当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还有一些研究讨论了关系退化的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关系的亲密程度减弱的原因主要有:(1)空间上的分离,交往的一方迁徙到别的地方,虽然分离的双方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保持联系,但是最现代的通讯工具也取代不了面对面交往;(2)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3)逐渐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一方面,个人的喜好标准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交往中可能发现对方的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另一方不喜欢的;(4)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即一方没有按照另一方所期望的水平给予回报;(5)妒忌或批评;(6)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在亲密关系中,这一点比较突出,因为亲密关系,尤其是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7)泄密,即将良人之间的秘密透露给其他的人;(8)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9)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10)一方的“喜好标准”发生了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6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