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如何进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第1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等等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的社会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多。那么面对当下青少年心理危机逐渐增多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对此进行干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干预策略。 进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借鉴国外临床心理学家提出的危机介入策略。 (1)精神支持。给当事人适当的鼓励,赞同他的决定,表明你对他充满信心,使其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给以精神激励和支持。 (2)提供宣泄机会。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和途径,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等不良情绪。 (3)给予希望和乐观精神。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当事人看到希望,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应先鼓励精神沮丧的当事人诉说心中的真实情感,再给予希望和乐观。 (4)有选择的倾听。可以有选择地听取当事人的交谈,如可忽略他的闲聊部分,当其开始谈到情感时,你就可以有所反应。 (5)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对陷入困境情绪思维混乱的心理危机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劝告和建议,防止和限制不利的情况发生。但针对青少年学生某一方面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策略,应根据其复杂而具体的情况,全面而系统地做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解他们出现的心理危机。 根据广大青少年不同心理危机的表现,对应的干预策略和途径肯定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此我们只能为大家进行部分比较常见策略的介绍,具体问题可具体与心理专家探讨。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主要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当前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需要朋友,需要有人理解,同时也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不良的原因

  在各种情感的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一方面由于中学生面对激烈的中考、高考竞争,常常感受到来自父母方面期望值较高的压力。压力过大,不但不能促进情感的正常发展,反而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感,比如失败感、挫折感、焦虑感等。第二个方面是单亲家庭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较高,中学生的每个班几乎都有不少学生是单亲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别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往往就以故意违纪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共同的特点是成绩波动较大,直接的原因是思想的不稳定及情感世界的低落与空虚,因此他们往往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一时冲动,可能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三是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而父母一般都愿意给孩子很多的钱来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但这容易造成孩子生活中的奢侈、浪费、不知勤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青少年自律行为较弱,在没有家长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下,容易成为问题少年而流入社会。

  学校忽视导致学生情感饥渴,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饥渴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应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交流缺乏,渴望得到却无法获得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多见于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孤儿和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情感关爱和交流,若在学校里仍不能获得,就会出现情感饥渴。产生情感饥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他人敬而远之,想接近别人又怕受到拒绝和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表现为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对得比自己好的人嫉妒和仇视等。有的甚至发生情感偏离性转移,即把受挫的情感转移到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情感体验上去。例如,现在就有不少的中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受挫后,把兴趣转移到低级庸俗的活动上去,如沉迷于网络或者到游戏机室长时间玩游戏等;有的中学生在渴望获得同学的友谊和关爱后受挫,转向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朋友,称兄道弟,以获取尊严和愉快等。

  三、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修养。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不健全,教育能力较差,不善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教育手段背离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甚至对学生惩罚或变相惩罚等。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就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富有自制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强烈的情感传递效应。  2帮助中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情绪。当一个人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他往往急于寻求摆脱这种情绪的方法,所以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的感受上,这样的内心世界更难以使人理性地思考、理性地行动,易让情感压倒理智。这种消极情绪的冲动比消极情绪本身更可怕。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一种情绪,如高兴、气愤甚至焦虑、嫉妒等。使学生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并且能够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的引导他们去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3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乐观精神等正意识的引导。乐观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归因,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于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人力不及的原因,并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当无法用理智的思考消除消极情绪时,就要想办法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不要压抑和否认。常用的方法有:转移——愤怒时,就做些需要体能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等,将能量释放出来;倾诉——把不愉快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向朋友诉说;宣泄——伤心的时候如果想哭就放声哭一场。

  4指导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移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又叫移情。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换位思维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宽容,使他们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使他们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乐于了解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学生在助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总之,情感在德育工作中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我们在抓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可忽略中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较高要求。

你所说的正常的学习应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你还处于高中或者高中以下的学习阶段,第二种就是你已经上了大学了,而对于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并不相同,感情问题影响正常学习的话,你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你如果还在上初中或者高中的话,这个时候你在情感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你的学习,这个时候你当然应该考虑放弃这一段感情,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你在高中或者初中谈恋爱很明显就是早恋了,明明你还是一个小屁孩就想着谈恋爱,你压根就不懂爱情到底是什么,所以才会遇到感情问题并且被困扰,而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你的学习了,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都非常巨大,学习的氛围也是很紧张的,这个时候你的爱情就是应该为学习让步,你应该赶紧结束这段感情,不要让你的恋情耽误了你的学习。

第二点,你如果已经上了大学了,那么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是你的全部了,大学当中的恋情就是应该被认真对待,你已经爱上了这个人了,而恋情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你所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回避问题,好好的想想办法吧,找你喜欢的那个人谈谈心,你们好好沟通一下也就不会那么困扰了,你的感情问题解决了之后,你的学习也就会回到正轨上去了。

 许多高校在引导和矫正大学生婚恋情感行为方面,教育方式一般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反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却以其鲜明的强制色彩发挥着主导作用。现在国家高等教育强调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因此,在使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的同时,增设大学生权益部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的主题地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情感的引导和修正,需改变过去单纯的管理方式,更要让教育发挥持久、重要、灵活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经常很被动。因此,高校必须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制度健全、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切实提高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更新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踏实。

 强化大学生情感教育,最基本的是观念更新,否则情感教育就不可能取得进步。因此,大学生情感教育须树立四个理念:①情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将情感教育看成是高等教育本身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应看成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手段。②教育主导理念。管理是有限的,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刚性管理,尤其是事后惩处为主的'被动做法,充分发挥教育在情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③全程教育理念。要使情感教育覆盖大学生情感发展全过程,使大学生情感的每一步都在教育的指引下。④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应平等。情感教育是共同理念下的双向交流,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实现心灵的交汇,才能使教育从偶然走向必然。必须改变教育过程由教育者主宰,切实把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平等的地位统一,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意识、反思能力。

 2、改进工作方法,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工作还处在强调正面突破,进行大规模或随机性的面对面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更应根据网络的特点,以采用信息发布、传递、筛选、过滤、整合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的座谈式、批评教育式等较封闭的方式转变为开放性的信息处理方式。如利用QQ、博客、微博、飞信等工具,随时可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在多元方式教育下,能有效及时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还要深入研究新时期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应在以管理为核心的基础上,把日常管理与大学生价值观融为一体,并集合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做到管理育人。最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大学生实践真正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教育如何实施:

 我国的情感教育目前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这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高校重视对纯知识、纯智力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教育,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实施情感教育是高校刻不容缓的工作。

 1、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学生是高校的教育对象,也是充满感情的自然人。因此,应兼顾情感教育和知识传授,只有将情感教育和知识相结合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本身成为完整的人,才能达到完美和谐。

 2、教育管理相辅相成。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异性和朋友存在大量情感,高校教师更应教育他们树立高远志向,让情感能得到更好地表达。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运用教育方式的同时,更应辅以适当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手段能够辅助教育、服务于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教师本人应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以教师为榜样,做到和谐发展。

 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如何让大学生在知识和情感问题上达到平衡,是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人的情感多轻浮,通过教育大学生好好把握自己的情感,沉下心来把情感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一起成长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

课程目标

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该如何教?一种显而易见但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是他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多年来,研究者以牺牲学业为代价训练行为障碍儿童的合适行为。结果使原本缺乏学业技巧的儿童进一步落后于同龄人。为了帮助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在学校、社区和职业方面获得成功,应从社会和学业技巧两方面对其进行指导。

社会技巧 对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而言,学习社会技巧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他们中的多数人在交谈、情感表达、参加集体活动、以积极方式应对失败或危机方面存在困难。他们之所以经常打架和争吵,是因为缺乏处理煽动性事件的社会技巧。他们把轻微的冲突碰撞理解为其他学生对自己的攻击。

已发表的社会技能训练课程和程序有很多;电视节目和书籍被用于教授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社会技巧。

学业技巧 尽管我们强调对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但不应忽视对其进行学业指导。许多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在读、写、算方面落后于正常同龄人,这不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

幸运的是,多数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接受系统指导后,其学业进步明显。同时,有效的指导是有效班级管理的基础。教师不能因为怕麻烦,就降低对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的学业要求(如降低作业难度、减少回答问题的机会、降低期望)。

行为管理

行为支持的纪律和学校系统 学校一般通过惩罚控制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但惩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行为,尤其对长期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而言,惩罚不能帮助建立亲社会行为。在过去十年内,学生纪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发展出了学校范围的行为支持系统,由全体学生提供积极行为支持。学校系统的目标是定义、教授和支持积极行为,使全体学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中获得成功。

实行积极行为支持系统的学校利用团队力量向全体学生教授积极行为。全体教职员工是该计划的参写者。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并且根据收集到的客观数据对系统进行评估和修正。成功的学校行为支持系统有以下特征:

1.公布期望行为。对部分期望行为进行定义。定义要简单,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有礼貌、负责任、有安全感”或“重尊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财产”。

2.定义、教授期望行为。将期望行为教给全体学生。提供期望行为的实例(如在课堂上有礼貌是指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进餐或在礼堂有礼貌是指和人打招呼时称呼对方的名字)。用系统的方式直接教授期望行为:提供一般规则,讨论基本原理,提供正反例子,学生按照正面例子练习,直到习惯化。

3.合适行为得到奖励。按照规定奖励积极行为。有些学校有正式的奖励系统(奖券或奖金);有些则进行表扬。尽可能将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控制在4:10

4.错误行为得以纠正。当学生违反规定时,要立即让其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要对错误行为进行强化。

5.小组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评估和修正。优秀的学校支持系统应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其决策过程允许对合适行为进行修正。学校评估包括:意外行为报告、参与率、迟滞和悬疑率等。

6.学生个别支持系统与学校纪律系统相结合。学校支持系统不能代替个别支持。尤其是对1%-7%的学生而言,需要提供更具个别化的干预。

班级管理作为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的教师,应该对班级环境进行设计和管理。班级管理不仅能减少反社会行为,而且能增加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建立积极行为,获得学业成功。这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教师通过清楚的定义和练习可以有效地管理班级。

多数班级行为问题能够通过主动行为管理进行干预。所谓主动行为管理策略是指事先计划的旨在防范问题行为出现,或问题行为发生前及时制止的干预措施。“对于顽劣成性的孩子而言,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比问题出现后去纠正它更为容易,一旦教师失去了对班级管理的掌控,再想重新建立班级管理的秩序就更为困难了”。

主动干预包括:构建教室的物理环境(如让症状最严重的学生坐在教师周围),明确恰当行为的规则和期望,安排活动的时间表,尽量减少活动之间的间隔,以容易接受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用鼓励和积极强化引发目标行为。

管理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的班级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巧。除已经介绍的策略外,教师应该知道何时、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例如,施压( shaping),偶尔放松(contingency contracting),忽视(破坏行为),对其他行为进行多种强化(指目标行为之外的行为),

反应代价,限制时间(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表现适当行为),过度矫正(加倍补偿由反社会行为造成的伤害,如果儿童拿了别人的饼干,要加倍赔偿)。我们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应该把它和班级管理、各级支持系统相结合,共同加强行为控制。

教师在设计和使用班级管理策略时,不能以强迫命令作为引导学生的主要手段。高压政策一方面鼓励学生逃避行为,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错误行为而非目标行为。此外,正确管理班级的方法还有:教学生自我管理;让同伴参与调解和支持。

自我管理 许多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认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事物,破坏是他们对不和谐世界的反应方式。自我管理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f己的责任,形成自主感。自我管理的优点是可以迁移。

自我管理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研究最多的是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自我监督相对简单,它是指学生观察、记录目标行为;自我评估是将自己的行为与某个标准或目标比较。大量研究表明,问题行为儿童能够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规范自身行为

20年前罗德、摩根和扬(Morgan&Young,1983)的一项研究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发现自我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六个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通过使用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等方法,有效控制住了自己在资源教室里的破坏行为。起初,教师对15分钟内儿童的行为进行一次评估,从“优(5),,到“差(o),,采用六级评分燃后学生开始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接着轮到教师进行评估。

比较教师评定与学生自己的评定。如果学生评定与教师评定仅相差一分,学生可以获得自我评定的分数。如果学生评定与教师评定完全一致,学生可获得额外加分。教师可试着减少教师评定的次数。当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准确进行自我评估时,可让其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自我评估。最终,撤除自我评估卡和评分系统,学生进行内化的自我评估。这时,学生的积极行为甚至会高于正常同龄人。同伴干预及支持 同伴的力量可以帮助行为障碍儿童向好的方面转变。互相帮助的具体策略包括:

·同伴监督。让学生观察、记录同伴的行为,并提供反馈。

·同伴的正面报告。通过教授、鼓励和强化,使学生报告同伴的积极行为。

·同伴辅导。情绪或行为障碍学生在学业和社会技巧方面互相辅导。

·同伴对质。当出现或即将出现不恰当行为时,同伴互相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不正确,并建议或示范积极的行为反应。

实施同伴支持或团体支持过程中,树立榜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比集合一群儿童,希望他们能从优秀同伴中获益困难得多。严重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往往缺乏可供模仿的正面榜样,也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师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挑战是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尽管团体支持有多种形式,最普遍的形式是团体会议和团体委员会。每天必须召开的团体会议有两种。早晨召开的是计划会议。参加会议的学生先回顾计划表,然后阐述当天的行为目标,由同伴提供支持和建议,最后共同讨论出当天的团队目标。傍晚召开的是评估会议。大家一起讨论当天目标的达成情况,每名成员必须对同伴表现作出积极评论。问题解决的会议可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召开。与会成员_起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讨论每种方案的有效性,从而形成最优方案,最后达成口头承诺执行该方案。如果某个团队表现出色的话,就由团体委员会给予奖励。奖励的规则和奖励本身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基本规则:

·团队中人人平等,每名学生都对集体负有责任。

·全体学生对集体的日常工作负有责任(如班级工作,同伴监督)。

·计划会议和评估会议负责讨论、评估、强化个人及团体行为目标。

·团队成员尽可能步调一致。

·在问题解决会议中,大家共同讨论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使用班级管理或班级干涉系统时,班级得分取决于集体表现。例如,班级集体表现排名前十的话,可以获得次日的优先权。

·所有重要奖励应授予集体,由全体成员共同分享。

·仅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学生离组(如个体行为不再对小组负责)。

·学生一旦离组,必须立即为其制定加入其他小组的计划。

教师是小组的普通成员,只在必要时拥有否决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7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