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名言,第1张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最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二、事上练 

王阳明先生晚年始终再强调一句话,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纪录片项目 叫“事上练” 百发展基金扶持作品 他说品人须再事上磨 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炼自己, 在过程中调伏自己的心, 耐住自己的性,才能立足沉稳, 才能达到无论是动还是静 都能保持心中沉淀的境界。 五百多年过去了

三、、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王阳明说:圣人的心要像明镜一样,遇到什么东西都能照得清清楚楚,而我们平常人的心就是蒙上灰尘的镜子,很多东西都照不明。为什么昏暗呢?因为欲望和习气太重。比如自己喜欢的人,就算有明显的缺点,也能自己合理化,找个合理的理由,选择包容。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具体如下所示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无私心就是道。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为什么说王明阳的名言可以强大内心?也许跟他的经历有关:年少有为、升职贬职、被追杀、平定叛乱,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就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感悟,这种感悟自是给人强大的内心。

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王阳明像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来自网络

3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3、常快活便是功夫。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3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3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3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0、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3、天理即人欲。

44、天理即仁心。

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6、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47、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4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4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5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像

5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2、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5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5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5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5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5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5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来自网络

6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6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6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6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6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6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6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7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7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7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7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7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7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8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8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8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8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8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8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8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王阳明

9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92、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9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96、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97、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9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26、动亦定,静亦定。

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28、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王阳明名句汇总如下

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26、动亦定,静亦定。

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28、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6、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8、 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9、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1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3、知行本体 ,即是良知良能。

  14、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5、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16、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7、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8、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2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6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