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第1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作者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是指发现了自然的真正意义,想要开口分辨时却无法言语

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有的版本为“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隹,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 “此中”二句:意谓这里含有人生的真义,有很深的奥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意”是全诗的中心——从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景中领略人生的无限意趣。

需要说明,人教新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课下注释中,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欲辨已忘言”的解释是:“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而在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却是“欲辩已忘言”,对此的解释是:《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意思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需用言语表达的。本人取“辩”字及后一种解释,认为其理由比较充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即便我们想要阐述,却也已经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和语言了。这是一种深邃的感悟和领悟,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

原文节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在城市之中,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如何能够做到?只要心志高远,自然会觉得所处之地是安静的。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宜人,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追求高远的心志。陶渊明借饮酒来表达他的心情和人生态度,他选择田园生活,不与世俗争斗,只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清高。这首诗深受后人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创作背景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以田园诗著名。《饮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当时社会动荡,各种价值观争相冲突,陶渊明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世俗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于时代变迁的看法。

注释

结庐:建造茅草房,借指田园生活。

心远地自偏:内心宁静,心灵得到自由。

采菊:指陶渊明精神上的享受,表达了他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比如说爱情、友情、亲情、信仰等等,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却往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很难说清楚。这时候,我们需要去体验和感受这些东西,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另外,有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静心思考,从内心深处去感知事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真谛。

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只有通过体验、感悟和领悟,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静心思考和内心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事物的本质和真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7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