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诗歌

鲁迅的诗歌,第1张

  鲁迅旧体诗选

  别诸弟三首(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

  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烟絪緼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缃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俗丁伧父兮为君仇,毋使履国兮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1901年)

  步湘州藏春主人元韵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怵目飞红随蝶舞,关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疎雨送秋声。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奈何无奈春风至,深院荼縻已满枝。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微雨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祗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忻逢红欲然。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绿,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沈清泠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湘灵歌(1930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明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医,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大野多钩棘(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无题二首(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馀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血沃中原肥劲草(1932年)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躁暮鸦。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赠蓬子(1932年)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洞庭木落楚天高(1932年)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无题二首(1932年)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尽暮春时。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答客诮·鲁迅(1932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待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有新春。

  题《呐喊》(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题《彷徨》(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悼杨铨(1933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禹域多飞将(1933年)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悼丁君(1933年)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赠人二首(1933年)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明眸越女罢晨装,荇水荷风是旧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

  一枝清采妥湘灵(1933年)

  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烟水寻常事(1933年)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霄沈醉起,无处觅菰蒲。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1933年)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敝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万家墨面没蒿莱(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秋夜有感(1934年)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燃菸卷觉新凉。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1934年)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相知。

  亥年残秋偶作(1935年)

  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沈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的白话诗

  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以旧体诗为多,且对仗工整,声律合仄,如大家熟悉的《哀范君三章》、《无题》(惯于长夜)、《自嘲》等;白话诗,虽少,但也与胡适的《蝴蝶》好有一拼哦。但其诗深愤忧广,情感激越。他只是以这种形式,唤起不知夏瑜已为他们而死的民众,但讽刺、深刻依旧。

  梦

  很多梦,乘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署名唐俟。《鲁迅诗稿》第二行无“时”字,或鲁迅重写时删去

  爱之神

  一个小娃子,展开翅子在空中,

  一手搭箭,一手搭弓,

  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着前胸。

  “小娃子先生,谢你胡乱栽培!

  但你得告诉我:我应该爱谁?”

  娃子着慌,摇头说:“唉!

  你是有心胸的人,竟也说这宗话。

  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

  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

  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

  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

  ——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署名唐俟。p206

  桃花

  春雨过了,太阳又很好,随便走到园中。

  桃花开在园西,李花开在园东。

  我说,“好极了!桃花红,李花白。”

  (没说,桃花不及李花白。)

  桃花可是生了气,满面涨作“杨妃红”。

  好小子!真了得!竟能气红了面孔。

  我的话可并没得罪你,你怎的便涨红了面孔!

  唉!花有花的道理。我不懂。

  ——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署名唐俟。p209

  他们的花园

  小娃子,卷螺发,

  银黄面上还有微红,——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大门,望见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用尽心机,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得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庞,分外舔(映)出血色。

  苍蝇绕花飞鸣,乱在一屋子里——

  “偏爱这不干净花,是糊涂孩子!”

  忙看百合花,却已有几点蝇矢。

  看不得;舍不得。

  说不出话,想起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新青年》第5卷第1号,署名唐俟。p212

  人与时

  一个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个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个人说,什么?

  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

  我不和你说什么。

  ——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新青年》第5卷第1号,署名唐俟。p214

  他

  一

  “知了”不要叫了,

  他在房中睡着;

  “知了”叫了,刻刻心头记着。

  太阳去了,“知了”住了,——还是没有见他,

  待打门叫他,——锈铁链子系着。

  二

  秋风起了,

  快吹开那家窗幕。

  开了窗幕,会望见他的双靥。

  窗幕开了,——一望全是粉墙,

  白吹下许多枯叶。

  三

  大雪下了,扫出路寻他;

  这路连到山上,山上都是松柏,

  他是花一般,这里如何住得!

  不如回去寻他,——阿!回来还是我家!

  ——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6卷第4号,署名唐俟。p217

  《而已集》题辞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泪,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

  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感去的地方”时,

  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八句话,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里,编完那年那时为止的杂感集后,写在末尾的,现在便取来作为一九二七年的杂感集的题辞。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鲁迅校讫记。

  ——写于1926年10月14日,最早收在1928年北新书局版《而已集》。p221

  民歌体诗

  好东西歌

  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北人逃难南人嚷,请愿打电闹连天。

  还有你骂我来我骂你,说得自己蜜样甜。

  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

  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

  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

  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

  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声明误解释前嫌,

  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最初发表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半月刊第1期,署名阿二。p225

  公民科歌

  何键将军捏刀管教育,说道学校里边应该添什么。

  首先叫作“公民科”,不知这科教的是什么。

  但愿诸公勿性急,让我来编教科书,

  做个公民实在弗容易,大家切莫耶耶乎。

  第一着,要能受,蛮如猪猡力如牛,

  杀了能吃活就做,瘟死还好熬熬油。

  第二着,先要磕头,

  先拜何大人,后拜孔阿丘,拜得不好就砍头,

  砍头之际莫讨命,要命便是反革命,

  大人有刀你有头,这点天职应该尽。

  第三着,莫讲爱,

  自由结婚放洋屁,最好是做第十第廿姨太太,

  如果爹娘要钱化,几百几千可以卖,

  正了风化又赚钱,这样好事还有吗?

  第四着,要听话,大人怎说你怎做。

  公民义务多得很,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

  但愿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书,

  免得大人一不高兴便说阿拉是反动。

  ——最初发表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半月刊第1期,署名阿二。p227-228

  南京民谣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最初发表1931年12月25日《十字街头》半月刊第2期,未署名。p230

  “言词争执” 歌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

  奥方委员叽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

  吴老头子老益壮,放屁放屁来相嚷,

  说道卖的另有人,不近不远在场上。

  有的叫道对对对,有的吹了嗤嗤嗤,

  嗤嗤一通不打紧,对对了恼了皇太子,

  一声不响出“新京”,会场旗色昏如死。

  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

  大家快要一同“赴国难”,又拆台基何苦来?

  香槟走气大菜冷,莫使同志久相等,

  老头自动不出席,再没狐狸来作梗。

  况且名利不双全,那能推苦只尝甜?

  卖就大家都卖不都不,否则一方面子太难堪。

  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喝几巡,酒酣耳热都开心,

  什么事情都好说,这才能慰在天灵。

  理论和实际,全都括括叫,

  点点小龙头,又上火车道。

  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拼,

  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

  国难一时赴不成,虽然老吴已经受告警。

  这样下去怎么好,中华民国老是没头脑,

  想受党治也不能,小民恐怕要苦了。

  但愿治病统一都容易,只要将那“言词争执”扔在茅厕里,

  放屁放屁放狗屁,真真岂有之此理。

  ——最初发表1932年1月5日《十字街头》旬刊第3期,署名阿二。

  宝塔诗

  兵

  成武

  大将军

  威风凛凛

  处处有精神

  挺胸肚开步行

  说什么自由平等

  哨官营官是我本分

  --原载1961年9月23日《文汇报》刊的沈瓞民《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一文,说明是鲁迅所做。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就这本忏悔录来说,卢梭真的是很坦率的一个人。公正客观,诉说一个本真的自己,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卢梭《忏悔录》 读书心得 和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1

新年第一天,由于眼睛肿痛,我又住进了曲靖二院。1月2日,开始在病床上读《忏悔录》,于1月8日读完。对我来说,这几天确实是难得的读书时光,因为病房里只有我和一个老人,很少有他人来,而且老人角膜炎也不看电视,很安静,在这样的环境里读《忏悔录》,确实不错。

卢梭对于我们学法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思想不仅影响法国,甚至影响世界,就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人,在进行自我忏悔时,是如此的真诚、真实,毫不隐瞒,毫不回避,毫无保留,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把自己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大师、思想家朴素的一面,作为人的一面。人无完人,卢梭也有很多的缺点和错误,但他敢于真实的写出来这确实令人敬佩。

读该书还有一个启发就是阅读的重要性,卢梭可以说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 教育 ,从《忏悔录》中可以看出,其取得辉煌的成就,应该说与他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6岁时,他父亲就经常与他通宵达旦的读他母亲留下的小说,读完后又开始读他外公留下的书。在当学徒时,他读书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想法设法的租书读,没钱时甚至用衣服抵账,一年的时间读完这个书店能读的书。后来受瓦朗夫人冷落时,他也是将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我相信正是广泛的阅读,为卢梭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读书要读好书,正经的书,正如卢梭所说:他庆幸自己没有读那些不正当的书。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2

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情妇,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卢梭对父亲,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对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恶吧,但卢梭对自己的父亲多得是崇敬,“他还是以为好父亲”,这一点是很令人赞赏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没沦陷,就会还有做人的底线,就是个好人。

在读这篇著作时,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对教会,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自己以后会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说实在的,我搞不懂卢梭到底在忏悔什么,他像是在写自传,人生中谁不犯一些错误呢,有的错误也是外在的条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样地自我忏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卢梭反省录,甚至回忆录。不管怎样说,这种自我反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3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 经验 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 文化 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4

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可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 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直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系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建议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 28岁,他称他为“妈妈”,其实他们的关系是姊妹关系。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系帮助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5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读后感 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卢梭《忏悔录》读书心得和感想相关 文章 :

★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5篇

★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范文5篇

★ 忏悔录读书心得五篇范文

★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文章五篇

★ 忏悔录读书心得五篇精选作文

★ 忏悔录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

★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质作文五篇

★ 《忏悔录》读后感

★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7篇

★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鲁迅写的诗句大全

鲁迅的诗

1、《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8、《赠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9、《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10、《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11、《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2、《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13、《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14、《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15、《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6、《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17、《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18、《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9、《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20、《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21、《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22、《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23、《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24、《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5、《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鲁迅写的诗句有哪些?

别诸弟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关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阻郁达夫移居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厂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关于鲁迅的诗词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鲁迅经典诗词?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题》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答客诮》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无题》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一.二八战后作》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题《彷徨》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悼杨铨》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形容邻居不好的诗句 暗示邻居吵闹的句子 下一篇:带有学字的诗句 八个字的句子带有杀气

关于鲁迅的诗句

您当前位置:励志一生 » 诗词名句 » 鲁迅的诗

JUL

4

鲁迅的诗

发布:励志 | 分类:诗词名句 | 发表评论

鲁迅的诗

1、《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8、《赠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鲁迅的诗句有些什么

鲁迅的诗

1、《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关于鲁迅的诗句

鲁迅诗

悼杨铨(1933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答客诮(1932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别诸弟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关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订。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阻郁达夫移居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鲁迅写的关于读书需要实践的名言警句或诗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

鲁迅的诗词

鲁迅的诗共61首: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1901年)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舟+繁体双)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1901年)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艹丁〕,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伸冤(1925年)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1928年)

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形容邻居不好的诗句 暗示邻居吵闹的句子 下一篇:带有学字的诗句 八个字的句子带有杀气

仍然敬佩您的提问,这道题同您的这道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2146104htmlsort=6&old=1&afterAnswer=1#answer-1440671536

 

戏剧美育与公共生活——论卢梭与狄德罗的戏剧之争

范 昀

来源:《美育学刊》2012年6期  

  内容提要启蒙时代卢梭与狄德罗的戏剧思想之争,表面上体现为美育层面上的分歧,其实牵涉到二人在启蒙政治与人性教育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卢梭批判演员虚情假意的表演,认为这将导致人性的异化和社会风尚的败坏;而狄德罗却高调支持戏剧表演的形式,认为它有助于社交文化的形成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构建。充分理解这种分歧背后的深层社会政治内涵对于当代社会的美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戏剧 卢梭 狄德罗 美学 公共生活

  “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的这个重要观点对后世美育学的发展与成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受其启发,绝大多数的美育理论都把人格的健全与完善视为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席勒及其追随者的基本预设是,当每个人的人格都得到完善之时,由个体构成的社会也将随之走向道德与正义。然而,这一预设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另有一些美育思想认为应把对人的教育与公民的教育区别开来,为了社会正义和公共生活的完善,需要某种非人格化的审美教育(戏剧教育)。在席勒之前,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如卢梭、狄德罗)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深入理解他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对完善和发展当代美育理论不无积极意义。

  一、引论:一场有关戏剧的论战

  175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发表了一篇题为《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Letter to D'Alembert on the Theatre”)的论文,公开了他与启蒙阵营的分歧。在文化史家彼得·盖伊(Peter Gay)看来,“那是卢梭最柏拉图主义、最日内瓦调调和最吊诡的作品”[1]320。这篇论文表面上是在与达朗贝尔就日内瓦是否建造剧场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实质则暴露了他与整个启蒙阵营之间的深刻裂痕。

  事件缘起于达朗贝尔准备为《百科全书》撰写关于“日内瓦”的条目,伏尔泰劝他在其中插入一个段落建议日内瓦应该有一个剧场,以达到敦风化俗、开启民智的效果。达朗贝尔在该词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解释:

  戏剧在日内瓦不被容忍。这不是他们不支持戏剧本身,而是他们担心演员在青年人当中扩散浮夸、浪费及放荡的趣味。然而,难道没有可能用严厉的,演员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补救这些困难吗?以这种方式,日内瓦既有剧院,又有风尚,并能享有两者的优点。剧院演出将培养公民的趣味以及教导良好的举止、微妙的感情,这些没有演剧的帮助是难以达到的;在没有放纵(的情况下),文学将是有益的,并且,日内瓦将斯巴达的审慎与雅典的文雅结合起来。[2]4

  达朗贝尔的这一提议代表了整个启蒙阵营绝大多数文人的看法,他们都把艺术看作是推进这项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因为艺术在破解宗教迷信,反抗政治权威以及推进世俗幸福与人生快乐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卢梭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达朗贝尔的词条激起了他的愤怒,他极力反对在日内瓦建造剧院的提议,认为此举将有害于城邦的良好风尚。卢梭的这封信延续了他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科学和艺术无助于道德和风尚的改善。

  卢梭的这封信不仅质疑了达朗贝尔,挑战了伏尔泰,而且还终结了他与狄德罗的友谊。尽管这次决裂有很多私人方面的因素,但两人在思想方面渐行渐远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单就对待戏剧教育的问题,两人的看法就大相径庭:狄德罗对戏剧教育持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优秀戏剧带来的道德效果毋庸置疑:“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当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后,他就“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而在卢梭看来,人们根本不会因为看了戏之后变得善良,“费赫的那位暴君在剧院里曾躲在一个角落里看戏,因为他怕被人家看到他同安德洛马克和普立安一起抽泣,而他对每天被他下令处死的许许多多无辜的人的哀号却充耳不闻,无动于衷”。[2]25

  由此可见,卢梭和狄德罗都对当时戏剧的美育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在这种分歧背后似乎体现了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关于戏剧美育的不同看法。因此,重要的并不在于在卢梭与狄德罗之间作出抉择,而在于探讨这种表面分歧背后的深层政治社会因素与人性理念。卢梭与狄德罗有关戏剧的分歧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的特定社会因素和政治理念造成了这种分歧?如何理解这种分歧对我们今天理解现代社会的美育问题又将提供怎样的启示?

  在国内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有关狄德罗和卢梭戏剧美学已有不少成果,但由于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的局限,并没有把启蒙时代的美学放到更为开阔的政治社会理论视野下给予观照。①卢梭、狄德罗都不单单是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家,而是对人类命运充满忧虑的思想家,因此视野上的局限很可能遮蔽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政治思考与人性关怀。为此,本文尝试在学科交叉的视野中呈现两位思想家戏剧论争背后所呈现出来的复杂社会与人生问题。

  二、表演与异化:卢梭对戏剧的抵制

  借着与达朗贝尔论战的机会,卢梭系统阐述了他的戏剧观。他不但从一般的意义上指出了戏剧绝无改善风尚的可能性,而且也在日内瓦的特定角度上论证了戏剧将对这一城邦所构成的潜在威胁;他不仅从经济、道德、文化与政治层面对剧院的影响力做出了评估,而且还从剧本、演员、观众等多个角度抨击了戏剧之害。尽管他自己也曾创作戏剧并成就不菲,尽管他也曾提出过诸如戏剧“对好人是有益的,而对坏人却是有害的”这样的观点,但就整部作品而言,戏剧带来的危险与罪恶依然成为他论述的重点,借此来反驳他的启蒙运动的同行们有关戏剧的乐观看法。

  有不少论者认为,这篇关于戏剧的论文几乎是对柏拉图《理想国》第十卷的改写,无非是重复了古典主义的道德批判,似乎并无新意。[3]258不过尽管他在言说上极力向古人看齐,但在西方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语境中,卢梭的用意恐怕绝不仅限于此。它不仅牵涉到柏拉图式的“灵魂正义”,而且还更多牵涉到“社会正义”的问题。正如阿兰·布鲁姆所言:“《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就成了一部全面的理论著作,它从一个最具有激发性的角度来看待公民社会,即公民社会同心灵的作品之关系。”[3]255思考卢梭的戏剧美学背后所牵涉的公共政治问题,无疑将是准确把握其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卢梭看到,剧场的引入所带来的东西将对政治共同体起到腐蚀与破坏的作用,而卢梭之所以将政治共同体看得如此重要,则在于他认可国家对个体的教育功能,因为正义的城邦有利于培养富有德性的公民。在一个风尚良好的城邦之内,戏剧并不能在道德的巩固和提升上起到丝毫的功效,它反倒可能迎合民众中存在的不良趣味,妨碍国家对公民的正常教育。这当中,卢梭提出的戏剧表演的问题是颇为引人瞩目的。他这样写道:

  演员的才能是什么?就是装扮自己的艺术,模仿别人的性格而非自己的,不照自己的真面目表现给人看,貌似激情万丈实则冷血无情,如此自然地口是心非,好像他真的这样想,最后,完全忘却自己的地位而去占据别人的。演员的职业又是什么?这是桩交易,为钱财而表演。……演员的职业灌输给演员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呢?下贱、欺骗、荒谬的自命不凡和可怜的逆来顺受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使他适于扮演各种角色,就是不能扮演其中最崇高的人的角色,因为他们放弃了。[2]79-80

  演员是怎样一种人呢?在卢梭看来,他是一种放弃自己而去表演他人的人。在舞台上,他过的是别人而非自己的生活。他善于通过有效的技巧和富于煽动性的动作与台词模仿他人的情感,他们通过这种“虚情假意”的演出还赢得了丰厚的回报。这种人为别人而活着,以扮演角色的方式活着。他们没有本真的自我,他们是伪善者,他们也因丧失本真而变得“异化”。卢梭是最早对现代文明条件下人性异化提出批判的思想家,之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卢梭的启发。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这句话的意思是,媒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传达信息的手段。在不少情形下,它本身就是信息。在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过程中,交流媒介本身也会对整个文化精神的重心形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4]10尼尔·波兹曼接受并发展了麦克卢汉的观点,他认为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4]12由此可见,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虽然指导着人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往往悄无声息、潜移默化。从钟表、书面文字,到电报、显微镜以及电视,不同的媒介对每个时代的风尚都具有不为人知的潜在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戏剧同样如此。在现代文明的转型过程中,戏剧其实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回看历史,18世纪是个戏剧的时代。这不单是指戏剧是那个时代欧洲各国的公共世界中最重要的艺术,同时也涉及戏剧作为一种媒介对时代环境的深远影响。翻看当时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人生如戏”的观念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就曾这样写道:“世界经常被用来和戏院进行比较……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深入人心,某些戏剧用语起初只是通过引申比喻才能被应用于世界,但如今它们已经能够被毫无差别地直接应用于两者:因而当我们在谈论日常生活时,常常会熟极而流地使用舞台、布景之类的词汇,仿佛我们所谈论的是戏剧表演……”[5]136-137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戏剧,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城市里的生活,也逐渐呈现出戏剧化的特征。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有如戏剧舞台上表演的演员。

  可以看到,卢梭的戏剧观基于他的整个教育理念。他看到戏剧表演的威胁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伤风败俗,而且更在于戏剧表演的形式造就了整个社会的舞台化和面具化。人通过戏剧学会了扮演他人,而且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状况之下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一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的社会里,他们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卢梭痛恨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腐化了的人,不再具有自然天性。他们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却从来不愿意真诚地袒露自己。在某种意义上,卢梭的《忏悔录》体现的是一种与戏剧美学相对抗的自传美学;因为只有在自传中,作者才能摆脱虚伪的面具,显露真诚的灵魂。

  关于教育,卢梭曾刻意将人的教育与公民的教育区分开来:人的教育追求保持人的自然天性,而公民的教育则把目标设定在政治义务的履行。但这两种区分并不意味着卢梭的教育理念可被理解为两个层次,与之相反,人格与政治理应保持高度的统一。“那些想把政治与道德分开论述的人,于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将一无所获。”卢梭把政治的正义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无论他是自然人还是城邦的公民,只要他是真诚的(或按斯塔罗宾斯基的说法,是“透明的”),而不是伪善的,布尔乔亚式的,那么建立在真诚人格上的政治也将是正义的。

  基于这样的理由,卢梭对戏剧的批判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因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正在剥夺人的真诚,而这种真诚正是卢梭式政治正义的基础。但卢梭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个体生活与公共政治之间并不存在理所当然的统一性。真诚的人格并不一定促进政治的正义,而为了促进政治正义,似乎需要一种更为特殊的公民教育来区别于这种人格教育。在这个问题上,狄德罗显然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三、表演与接受:狄德罗的戏剧情结

  与卢梭的反社会的孤僻个性不同,狄德罗更能适应城市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兴起。因此他对戏剧也抱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在他1769年撰写的《论演员的悖论》(“Paradoxe sur le comdeien”)中,他将社会比作剧院中的舞台:“舞台好比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每个人都要为了整体和全局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某些权利。”[6]293除了创作大量戏剧作品之外(如《私生子》《一家之主》以及《订亲的姑娘》等),狄德罗还长期不懈地致力于戏剧理论研究,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同时代的德国思想家莱辛曾对其作出这样的评价:“自亚里士多德以后,从没有一个哲学家心灵像他(狄德罗)那样关切戏剧。”[1]312

  在对戏剧美学的诸多理论贡献中,狄德罗对新古典主义的批判以及在理论上创立“市民剧”,无疑是多数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者所关注的议题,本文对此不做过多的讨论,而是把重点聚焦于狄德罗有关戏剧表演的看法,正是在关于戏剧美育对于公共生活的这一重要问题上,他得出与卢梭截然相反的结论。

  狄德罗在戏剧这一艺术类型中发现了在艺术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界限:“只有自然而没有艺术,怎么能造就伟大的演员呢?因为在舞台上情节的发展并非恰如在自然中那样,而戏剧作品都是按照某种原则体系写成的。”[6]279在《论演员的悖论》这部作品中狄德罗的核心看法是,一个演员若要演出成功,若要有效地表现出剧中人的喜怒哀乐,他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克制,而不能过于激动。因为:

  那就是做一个伟大的演员必须具备的根本品性。我要求伟大的演员有很高的判断力,对我来说他必须是一个冷静的、安定的旁观者,因此我要求他有洞察力,不动感情,掌握模仿一切的艺术,或者换个说法,表演各种性格和各种角色莫不应付裕如。[6]280-281

  反过来说,一个缺乏训练,容易动感情的演员往往不会获得成功:

  凭感情去表演的演员总是好坏无常。你不能指望从他们的表演里看到什么一致性;他们的表演忽强忽弱,忽冷忽热,忽而平庸,忽而卓越。今天演的好的地方明天再演就会失败,昨天失败的地方今天再演却又很成功。[6]281

  在狄德罗的演员辞典里,一个好的演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判断力”、“精细的处理事物的机智”以及“准确的鉴赏力”,当然还有一点,“他们是世上最不易动感情的人”。在他看来,“演员的哭泣好比一个不信上帝的神甫在宣讲耶稣受难。又好比好色之徒为引诱一个女人,虽不爱她却对她下跪;还能比做一个乞丐在街上或者在教堂口辱骂你,因为他无望打动你的怜悯心;或者比做一个娼妓,她晕倒在你的怀抱里,其实毫无真情实感”[6]287-288。演员在舞台上是靠演技来征服人,而不是靠真情来打动人。

  这样的看法,显然是卢梭无法同意的。这样公然地为演员辩护,这样公然地容忍并赞扬虚情假意的演出,也是后者所不能理解的。在狄德罗看来,在正式的戏剧表演中“真诚”是不合时宜的,表演不是真情流露,而是制造真情的幻象:“演员的眼泪从他的头脑中往下流;易动感情的人的眼泪从他的心头往上涌。”[6]287真正优秀的演员为了达到好的表演效果,需要凭借他对人性的钻研,凭借他对人类的观察,以及每一次表演的比较和揣摩。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演员的表演水平才能达到很高的造诣。莱辛也认可这个看法,虽然演员在表演中似乎是无动于衷的,但在舞台上却远比那种感情激烈的表演要好。[7]单从戏剧理论的角度看,狄德罗的贡献极大。他“为知性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性和艺术的自主性提出了有力的辩护”[1]346(彼得·盖伊),他也是“第一个认为表演本身是一种和表演内容没有关系的艺术形式的人”[5]139(理查德·桑内特)。

  那么,狄德罗为什么认为不动感情才是表演的真谛呢?是怎样的问题视角让他作出这番思考呢?这就牵涉到狄德罗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政治问题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说,狄德罗较之卢梭更为清醒的地方在于,他看到了在18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以演员的方式活着。随着17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城市的兴起,人与人的关系交往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正是在当时,人们才开始注意到一种被称为“社会”的事物,在“社会”这个空间里,存在着大量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这就需要人们重新探寻人际交往的方式。戏剧表演在那个时代恰恰为这种新的交往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指引与导向。

  剧场表演的目的是为了将情感传达给台下的观众,这种传达的有效性靠的不是满腔赤诚,而是技巧。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往和互动,依托的也是这种非人格的技巧,“在舞台上和在社交界一样,感情冲动只会带来危害”。狄德罗认为,一个演员在台上真情流露,未必能造成台下观众的共鸣,反过来,台上的演员刻意制造的感情,却能更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情绪。“倘若你把自己亲切的语气,朴实的表达方法,日常的姿态,自然的举止照搬到舞台上去,你会看到你将变得贫弱可怜。你的眼泪流得再多也是徒劳,你变得可笑,而别人则会笑话你。”[6]288因此,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像演员在舞台上那样节制情感扮演角色,才能达到人际间良好的互动。正如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两个个体之间的每一次交往都需要交流人的经历、烦恼和秘密,那么都市生活对我们来说就会变成难以忍受的折磨。”[8]40狄德罗洞察到了那个“作为演员的人”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要价值,为此理查德·桑内特才坦言,“狄德罗是第一个将表演当作世俗活动的伟大理论家”。[5]139

  四、从人到公民:美育的公共维度

  由此可见,狄德罗对戏剧美育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人格教育的层面,他更多看到的是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在表演提供人际交往原则和塑造公共生活秩序方面所彰显的价值。正如日本学者山崎正和所言,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的言行举止完全不同于日常的私人生活。在社交场合,人们需要像在戏剧中那样扮演角色。在社交场合最大的忌讳就是“弄错场合,不能直觉地把握自己的处境和角色,这样的人就会被排除在戏剧的幕外”[9]18。礼仪就相当于社会舞台上的表演规则,它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言行举止的合宜准则。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详尽地描绘了礼仪在西方近代文明中的发展,并认为它是对人类天性的调节和控制。正是这种对情感的控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狄德罗看到,戏剧艺术教会人学会如何扮演,学会如何控制自我的感情,学会如何有意识地制造人为的情感,这种情感将有助于交流对象的有效接受。戏剧艺术确实能够充当一位生活的教师,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导了人们公共空间中的相处之道。

  卢梭的信徒们必然会对此表示质疑:人为什么需要社交,难道社交不是人性的某种异化?在此,大致有两种理由可以来回应这种质疑。其一,有不少论者认为,社交同样是人的本性,并不存在着异化的问题。相传是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祖母的回忆,18世纪的人们都相信活在人世间与人相会是人生的最大目的。[9]7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则认为:“社交不只是消磨时间或铺张浪费,而是人们为了人性化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动。”[9]34桑塔耶纳甚至认为这种社会化的人格更为真实:“凭借我们公开声明的信条和誓言,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隐匿我们的情绪与品行之间所有的不一致,这并不是伪善,因为我们审慎蓄意扮演的角色是比我们不由自主的飘然梦幻更为真实的自我。”[8]46无论从史学还是社会学层面,我们似乎都难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社交是人性的异化”这样的看法。

  其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社交的“非人格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极为必要,它的价值在于它能开辟和捍卫政治的公共领域。由剧院模式所引导的人际社交,会把人们从自恋式的自我中带离出来,并把他们引向多元和差异的公共空间中。它有效地阻止人们以一种情绪化、人格化的态度去看待政治人物和社会事件。它将成为一道屏障有效地阻止社会向极权主义下滑,它也将成为一股力量,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②

  与之相反,痛恨社交的卢梭从一开始就认定了“非人格”社会的罪恶,这种社会对“透明”的人格造成了“阻隔”(obstacle)。他一生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揭去这些掩盖自然和天性的面纱(veil)的事业中。作为自我,他可以在《忏悔录》中揭去自己的面纱,来凸显人格;但又如何揭去他人的面纱,如何揭去政治的面纱,实现这所有一切的真诚化与人格化呢?桑内特指出,卢梭在这点上终究是反动的,他竟得出的是这样的结论:只有将一种政治的专制强加于人类身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够拥有大城市人际关系的对立面——真诚的关系。在此后的法国革命中,卢梭式的“真诚”终究演变成一出出血腥的恐怖。革命之所以不断杀人,就在于人们随时随地都会找出不真诚的人。[10]由于看不到道德与政治的区别,看不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差异,这使得他的思想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五、结语

  卢梭与狄德罗有关戏剧表演的争论,的确是个争讼已久的话题。在今天的戏剧院校以及表演艺术界,也依然维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过在考察这两位法国启蒙运动重要代表人物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分歧不单单是一种审美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其实更是一种政治社会认识上的偏差。启蒙思想家的美学不可能是后来所谓的“纯”美学,一定是与整个现代文明的转型以及新兴的思想启蒙联系在一起的。

  卢梭与狄德罗的戏剧美育之争,根源在于个体的人格教育与社会的公民教育之间的区分。在卢梭的意义上,他想用个体性真诚性的政治来取代公共性模仿性的政治;而在狄德罗的意义上,个体性是个体性,公共性是公共性,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卢梭的思想批判旨在抹平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界限,因为正是两种生活领域的隔离导致了现代人格的异化。人在私人生活中如何生活,那么在公共生活中也应当如何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人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此他反对一切扮演,反对一切模仿,他希望一切社会都能建立在自然人格不受扭曲的基础之上。与之相反,狄德罗则鲜明地把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彻底割裂开来。他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设置了完全不同的行事原则,并将自然与艺术截然对立起来。在私人生活中他也倡导自然,但在公共生活中,恰恰是不自然的行为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得以可能。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在狄德罗与卢梭之间作出取舍。狄德罗对公共生活的敏锐洞察和卢梭对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尖锐批评都值得今天的人们重视。在消费主义盛行和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代,戏剧表演也早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媒体王国的兴起。一方面,人们在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的过程中愈来愈远离公共世界而陷入自恋之中;另一方面,当真诚成为这个时代唯一道德标准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少人在真正地热爱这种价值。因此在今天,我们依然能通过狄德罗的大脑来深刻洞察人类公共生活的本质,也依然能通过卢梭的心灵来感受这个时代的腐化与堕落,由他们的精神所灌注的那个戏剧时代,终究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与怀恋。

  注释

  ①现有的对两人戏剧美学思想的研究中,主要强调狄德罗用“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市民剧来代替17世纪主要为封建宫廷服务的新古典主义戏剧,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武器。”参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254页。

  ②关于这点可参见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以及理查德·桑内特的论著。

  参考文献

  [1]彼得·盖伊.启蒙运动[M]梁永安,译.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2]Rousseau Politics and the Arts: Letter to D'Alembert on the Theatre[M]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0

  [3]布鲁姆.《政治与艺术》导言[M]//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6]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施康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莱辛.汉堡剧评[M]张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7

  [8]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山崎正和.社交的人[M]周保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0]汉娜·阿伦特.论革命[M]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89-90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讲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5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