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随心所欲的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把握与表达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情感对音乐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从艺术作品等其它渠道间接接受和感受到的情感体验,称为“审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审美情感。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是无限的,演唱者不可能亲身体验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生活中没有这种情感的现实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演唱者依靠从其它艺术作品或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得情感审美体验,以此来感染自己,并通过声乐来表达这种情绪,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作用下,人的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形象并强烈要求呈现出来,声乐演唱就是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音乐打动你的并不是作曲家或别的什么人的所谓的“情感”,而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了你自己,它使你沉浸在你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感慨万千,沉浸在对自己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中。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随心所欲的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然后深刻理解和领会词义,即歌曲所表达的情,或者说是歌曲的意境。这样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建立在曲调和曲拍之上的。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反映与唤起人的情绪,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反映,引起人的某种心理上的共鸣,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词是曲的导向,而曲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从而使词曲统一,表现歌曲的魅力。一个演唱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并且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要对声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了解、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演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会其中的含义,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第一,良好的歌唱心理
所谓情感是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发扬或抑郁的意识。演唱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发声技术或声音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克服紧张的情绪需要很大的信心,而自信心尤为重要。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而是因为有心,歌唱是自然的,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有没有高超的技巧,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
第二,把握声情与形神
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声乐的情感表现主要源于对作品的深入体验。通过对作品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挖掘与体验出词曲的内容与情感,我们才能倾情传达给大家。有创造性的歌唱者会善于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外延,将高度的声乐技巧用于唱“情”。“形与神”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外形和内涵。“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艺术的灵魂、生命,充满着生气的内在意蕴,是歌唱情感的高度升华。演唱不只是唱的活动,还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唱者适当地辅助一些形体上的活动,势必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地配合起来。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
第三,情感想象与情感表达
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声乐艺术中,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具有情感的'魅力。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情感表达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调整演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演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的表达情感。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另外,情感表达的途径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嗓音表现,如音乐、力度、速度、节奏等。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感情因素使他们的嗓音具有极高的变化能力,能够表达各种感情的细微变化,所以声乐演唱不能只是呼吸、发声和吐字的结合,还应对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作独创性的深刻理解及表达。
扩展:声乐演唱形式的种类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那么大家了解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声乐演唱形式的种类吧!
(1)独唱: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 独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独唱者是音乐作品的解释者和表现者,他(她)直接运用"声"和"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2)齐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齐唱时,可以用乐器伴奏,也可以不用乐器伴奏。 齐唱要求歌声整齐、统一、宏亮。齐唱歌曲大都富于战斗性和号召力,是群众歌咏活动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但也有不用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 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平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4)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 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5)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 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6)重唱: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对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重唱是以多声部(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形式出现。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将对唱和重唱结合在一起。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先是甲、乙两两男声对唱,然后将甲、乙两个曲调叠置起来,组成重唱。
(7)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8)小组唱:一个小组的人同时来演唱一首单声部的歌曲,称为"小组唱"。小组唱实际上是齐唱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人数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声部歌曲,则称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对唱或小组唱形式。
(10)大联唱: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选择内容有关的歌曲,并采用诗朗诵或乐曲联奏等方法,将各歌曲连贯起来进行演唱,称为"大联唱"大联唱不一定局限于齐唱,可能还包括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声乐演唱形式。 中西乐器知识 骨哨、编钟、古琴。
;什么是情感表达?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情感表达。而孩子们在成长时期,在成长的最初开始,如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尤为关键,这关乎到家长的教育工作与影响。例如有一些孩子,他们天生就很活泼聪明,然后懂事,特别招人喜欢,不爱惹事生非,但是这些孩子虽然有想法,但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却不善于主动表现自我,不爱表现,特别是在集体活动和公共场合中,他们是属于被动的那一方。这群孩子在家长面前或是学校中最容易你被忽略的。这些孩子就没有培养好的情感表达和交际问题。 与此相反,有些青少年却善于发现自我,善于表达,属于在生活中总是不缺少话题那一类。是造成这种差别的呢?难道说,是那些孩子天生不会表达,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不懂得与人分享情感吗?
其实,未必尽然。除了孩子生来有的特性以外,我认为更多的因素在于差异化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是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的。有些父母,他们不善于沟通交流,缺乏情感表达,但是还想要孩子乖巧听话,不惹事,所以他们平常往往批评的多,干涉控制多,然而关心交流少,沟通的少。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但是对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思想情感疏于关心,相处在一个屋檐下却说不上几句话,更不用说跟孩子敞开心扉。
有些父母,还因为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来认为孩子需要来遵守古训。这些家长的初衷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的方式却错了。就是因为疏忽了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所以只有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情感表达才能让孩子更加懂事,会是一个有着完整情感的孩子。而我认为的好的教育理念应该是父母引导孩子多说,多表达,提倡自由、平等、独立地交流想法,探讨问题;同时尊重思想差异,追求个性独立。不打压他们真实的想法,善于用语言来引导他们的想法。
情感表达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语言、表情、甚至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父母是打开孩子情感世界大门的领路人。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家长们需要培养成熟的情感互动模式,让孩子打开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大门,促进积极主动、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的形成,更好地适应家庭、学校、社会生存环境。
唏嘘表达的意思,可以简单概括为一种带有惋惜、怜悯或叹息情绪的表达方式。
1、唏嘘的基本含义
唏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常用于表示感叹或遗憾之情。它通常包含了几种情绪元素,比如无奈、沮丧、悲哀等。唏嘘的表达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是语言表达、音调、姿态、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
2、唏嘘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唏嘘在文学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唏嘘往往是表现人物内心渴望或失意追悔的情感符号,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情感烘托作用。比如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等人物的唏嘘描写,深刻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愁怅。
3、唏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唏嘘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比如在一些丧失事件、人员伤亡等场合,人们往往会用唏嘘来表达对于这种悲痛事件的那种心情。这既是一种对于遭遇不幸的人们的关怀,也是人们对这种不幸事件的谴责和无奈的表达。
4、如何表达唏嘘的情感
对于如何表达唏嘘的情感,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合和目的来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是需要寄托于语言上的表达,可以采取一些与悲伤相关的词汇,比如“遗憾”、“哀怨”等等。
如果是需要通过音调和节奏来表达唏嘘情感,可以采取低沉的语气和一些易于让人联想到哀歌的曲调;如果是需要表现出唏嘘的姿态和面部表情,可以通过低头、眼神朦胧等方式。总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唏嘘的情感。
总结:
唏嘘是一种带有惋惜、怜悯或叹息情绪的表达方式,包含了几种情绪元素。在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唏嘘的情感。
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言语坦诚,并用行为证明。
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有恐惧,有厌恶,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这种情感是自己主观的感受,面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情感就会不一样。如果你现在中了一百万,你可能会高兴地跳脚,别人可能不会有多开心。
行为与外表可以初步地表达情感,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对外表行为的理解不一样,他所接受到的情感可能不是表达者要表达的。情感的表达会因此受到阻碍。比如正在看一部**,你女朋友突然哭了,你以为她是想起来什么伤心的事情感到难过,其实她只是感动剧情。
比如你母亲节给妈妈买礼物,你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爱。比如你给女朋友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你表达了喜欢。你给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生气。
行动有些时候由于思想差异,无法正确地表达情感,这个时候,真正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是交流。我男朋友经常和我说,我爱你,经常亲昵地称呼我,经常夸奖我,我能够感受到我在他心中的形象,感受到他对我的爱,这是他的感情表达。
当我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哭的时候,他不理解的时候,我会用语言向他解释,传达我的情感。
用语言表达情感可能不够真实,所以需要用行动,表情去辅助情感的表达。比如你每天向爱人说自己有多爱她,却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用实际行动表示,你这样的爱,谁信呢?
语言一直是表达自己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行动是表达情感最真实的方式。
你说的不善于表达情感,是指嘴巴上不会表达吗?如果是这样,送你一句话:爱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当然,与不同的对象,表达感情的行为和方法可以不一样。
一、对父母表达感情
1、一句问候、一个电话,对于父母就很暖心;
2、生日的时候,给父母准备一个蛋糕、一份礼物,父母就感动落泪;
3、外出读书、工作后,常回家看看,就能满足父母的牵挂。
二、对朋友表达感情
1、定期联系,可以用微信等媒体工具;
2、偶尔送礼物,给朋友一点惊喜;
3、记住朋友及朋友家人的生日;
4、一起做一些傻事:疯跑、大哭、大喊、参加单身派对、玩过山车等。
5、帮忙,在朋友有需要钱、生病了等时候,主动帮忙。
三、对喜欢的对象
1、如果你是一个女生
如果你不敢开口说爱,你可以写一张纸条告诉他;
你可以频繁请他帮小忙,引起他的关注,比如让他帮忙清理手机、安装电脑等;
你可以给体贴的事情,给他煲汤、做美食,打篮球累了,送上一瓶水等。
2、如果你是一个男生
上学放学、上下班,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她;
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陪着他,听她发泄听她哭;
在她来例假的时候,准备女性饮品;
在她受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她。
总的来讲,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种的,但一个行动比1句话更有力量。当然,如果想提升口头表单,可以通过读书、沟通等方法刻意练习。
众所周知,情感的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身体表达等,在人类语言还没有形成前,人类的信息交流主要靠肢体语言的传递。肢体是情感表达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起到抒发情感的作用。发端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文化的武术,首先是一种身体、肢体的活动,是一种肢体语言,因此,情感情绪也可以通过武术这种身体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1原始的生产劳动促进了古代武术的萌芽。
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武术的发展。最初出现的防御和进攻的意识和动作不能看作武术,那只能说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面对“人类少而禽兽众”的局面,为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只能进行本能的“动物性”搏斗与撕咬,这样才能保存性命。
武术最初的萌芽就是为了适应人类这样的生存方式与状态,搏斗高级意识的出现,形成了简单的“击”“刺”等武术动作。非语言交流时期,人类最初捕杀食物和抢夺地盘时,会以怒吼或肢体的夸张动作来恐吓对手,从而占据主动地位,就如同大猩猩用双手击打自己的胸部一样。这是最初的动物性宣泄。随着人类文明意识的发展,兽性的一面削减,人的社会性增强,人类学会了隐藏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最初的野蛮表达方式,也延伸了更多的情感宣泄方式。
2情到深处,武术动作是情感的外显。
武术因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产生,当满足了这些需求后,人类会根据更高级的需求而进行武动作的升华。《礼记·乐记》中有记载:“凡音之起,由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同理,武术也是一样,无论是武术套路的创作过程还是演练上都体现出寓情于“武”的情怀,这些“情”不仅包括了自信、果敢、无畏、淡定、坚持等性格表现,还包含了喜、怒、哀、思、恐等情感。武术动作在创编或者是演练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也会参与到其中,当武术动作中融入情感并与表情、节奏、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动作就更加有“神韵”了。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动作的结果。
武术动作有“十二型”之说,是用自然景物表现武术的动静气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这些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武术形体变化中神韵,加上动作组合错落有序更使得情感外向化[2]。太极拳中站桩,双眼微闭,双手环抱于胸前,周身放松,虚灵顶劲,让自身融入自然,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心境。站桩是情感放松的一种表现,当然,也只有处于一种平静的情绪下,才能起到站桩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
3动作在外、情感在内,二者相得益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神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情绪可以通过眼睛表现出来。中国武术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眼神对武术的演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以刚猛为特点的南拳,不单单是要发劲短促有力,必须配合以眼神的凶狠,这样才能体现出南拳的灵魂。武术演练者的内心情感是要通过武术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感刺激能够使人的身体行为发生改变,而行为改变则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身体不是单一的物质或者心灵的存在,而是身心统一体。身体是一种表达的空间。借由身体,行为主体的情感、记忆才得以传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