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指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无助、恐惧、焦虑或厌恶等心理反应。 常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通常延迟在事发1个月后,有些则在创伤后数月至数年延迟发作。
PTSD 最初被认为是战争创伤所引起的,现在已经扩展至更多的生活事件,如暴力、性侵犯、虐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PTSD的症状特点:
1、反复体验 :不需刺激和相关引发物,PTSD病人即可再次生动体验创伤情境,表现为在意识中创伤性事件反复闯入性,伴随痛苦记忆,被称为侵入性回忆或闪回。创伤体验有时可出现在梦中。这种反复体验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一方面,个体难以预料事件的发生,难以控制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另一方面再一次的闪回如同再一次经历创伤。
2、回避与情感麻木 :这是 PTSD的核心症状,个体试图在生理与情感上远离伤痛。创伤常引发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紧张和焦虑,这些情绪常可持续终生。为了避免如此强烈的负面情绪,许多PTSD病人在生活中常表现为情感体验受限,同时对创伤事件的回避可以短暂缓解痛苦。情感麻木及回避使PTSD病人间接受益,并不断强化其行为。病人出现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冷淡,兴趣范围缩小,对创伤有关的人和事出现选择性遗忘。
3、过度警觉: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此症状最为普遍,个体出现过分警觉、易激惹或易怒、惊跳反应、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4、发病时间 : 症状常在创伤事件后数日至数月发病,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迁延不愈。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常常表现出以下特质:
墨守成规:为了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和情绪,这些人可能变得非常刻板,不愿尝试新事物或冒险。
恐惧和焦虑:创伤事件会导致人们对未来感到不安,害怕再次遭受类似的经历,因此这些人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和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创伤的影响,这些人可能会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否认、回避、隔绝和压抑等。
沮丧和消极: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和无助,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心理弹性:一些人在遭受创伤事件后表现出强大的心理弹性,能够逐渐适应新的情况并恢复正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质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会表现出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些特质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您感到困扰,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但身边的亲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方法:
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表达理解和同情等方式,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这可以让他们减轻负担,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
提供实际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比如购物、煮饭、照顾孩子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提供一些心理治疗师的****,或者陪伴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尊重他们的决定:每个人面对心理创伤的方式和时间都不同,需要尊重他们的决定和节奏。如果他们暂时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经历,不要强行逼问。
注意自身情绪:身边的亲友也可能因为他们的经历而感到不安和疲惫,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帮助或者参加一些支持团体。
经历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特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征:
1 情感波动:经历创伤的人可能会经常体验情感上的波动,包括沮丧、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以及兴奋、狂喜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与创伤的记忆相关,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2 社交回避:创伤事件可能导致对社交场合的回避,对其他人的敌意或者逐渐对人们失去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疏远或者孤立自己的行为。
3 自我否定:经历创伤的人可能会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并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这种自我否定可能会导致自尊心受挫、焦虑或抑郁等问题。
4 重复体验创伤:有些人会不自觉地重复体验创伤,比如不断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者反复做某些事情。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持续的痛苦和困扰。
5 超度或者自我成长:经历过创伤的人可能会通过超度,尝试从外在寻找平静和安慰,也可能通过自我成长,从内在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于创伤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人表现出来的特质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并给予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你是否还有未愈合的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4种表现
1警觉或紧张
高度警觉
容易受惊
易怒或有攻击性行为
睡眠紊乱或睡眠不足
在日常任务中很难集中注意力
2重温过去经历过的创伤
做噩梦
产生强烈痛苦
侵入性的想法或画面
身体上的感觉,如疼痛、出汗、恶心或颤抖
生动的病理性重现(感觉创伤在当下正在发生)
3避免感受或回忆
无法表达情感
借用酒精麻痹自己
感觉自己必须保持忙碌
记不起发生的事情的细节
感到麻木,隔绝自己的感受
避免任何让你想起创伤的东西时常做一些可能自我毁灭的事情
4难以信任的感觉和非常
痛苦的感受
无法相信任何人
感觉哪里都不安全
为发生的事情自责
强烈的愤怒、悲伤、内疚或羞耻的感觉
睡眠不足或永远得不到安宁的感觉让你精疲力尽
不是的,得不了什么病。因为对方因你提出离婚多次恐吓你,搞的你有点精神紧张,所以有些心慌,这是很正常的,望你心情放平缓,不要害怕他的威胁,过一段时日,心情不紧张了,心也随之不慌了,试试看。
如果确实缓解不过来就马上换环境,不要在和那些人联系。必要时去精神科就诊,做心理测试。积极对症治疗。
大部分通过改善环境,积极自我调节是可以走出困境的。树立自信心。乐观面对生活。祝您生活愉快!
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放松自己紧张的心态。睡觉前温水泡泡脚,喝点热牛奶,让每天疲惫的身体得以放松。生活要有规律,尽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放松精神包袱,心情放松,听听音乐,外出走走或者郊游散散心,与朋友聊聊天,可以释放缓解压力。您可以尝试坚持这样调节的。可以缓解这种不良情况的。
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狂躁与抑郁的程度不同。一型是典型的重躁狂重抑郁,都很重;二型则是典型的轻躁狂重抑郁,即躁狂症轻,程度明显低于抑郁症发病程度;混合型是短时间发作以轻躁狂、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数小时内)。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病人表现出重度抑郁,2型病人抑郁情况还不是很严重。混合型一般是长达多年的抑郁反复。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在青少年起病,第一次发作的年龄往往比较小,在18岁左右,而且首次发作是轻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双向二型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抑郁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以抑郁发作频繁。
4、治疗效果不同。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效果明显,它的主要表现是患者出现轻微的狂躁症状,比如不爱说话,沉默寡言,生气的时候容易摔东西,砸东西,乱发脾气等等。2型的病人有时候思想是清醒的,当作一些事情之后能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会事后反省。
扩展资料: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英文别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参考资料:
-双向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