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张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 说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

 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 吃粽子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教案# 导语《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 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环节

 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

 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

 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

 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

 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

 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

 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

 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

 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

 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

 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

 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

 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

 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们知道这一家人在过什么节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有吃粽子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

 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粽是米字旁,给粽组个词,粽子,跟老师来读一遍粽子,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单元学的其他词语,粽子、儿子、李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吗?粽子、儿子、李子的子都是轻声。

 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二、品粽子的色、味以及花样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去尝一尝外婆包的端午粽。

 (一)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粽子样子的句子。

 (二)品味端午粽

 1观端午粽之“色”

 谁找到了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你来说(出示句子),你的发言非常完整,指名来读读这个句子。我们一起合作读这个句子,老师读黑体字部分,你们读红体字部分

 师生合作读:师:粽子是用------

 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里面裹着------

 生:白白的糯米。

 师:中间有------

 生:一颗红红的枣。

 师提问: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着,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出示箬竹叶、糯米、枣的)

 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就叫叠词,这些叠词写出了粽子的颜色(板书色)。我们来完成一道连线题。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尽量给孩子们发言的机会。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的小草,绿绿的小草,()的房子,高高的房子,谁还能照样子说一说,什么的什么

 粽子的外面是用(),里面(),中间()。师小结:介绍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的介绍。

 练习说话,出示:西瓜。师: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各种各样的事物。

 师:你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橘子吗?

 2闻端午粽之“香”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粽子的颜色,那它的味道如何呢?(板书味)同学们再看到第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一读。

 出示文段: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在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掀、飘、剥、咬,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谁来加上动作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3你做的动作真形象,你刚刚吃的是什么粽子?看来粽子的花样真多。

 我们再来看到这个真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真”字,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这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形容这个味道呢?(美滋滋)你们还吃过什么美滋滋的东西?同学们就带着这种美滋滋的感觉读第二自然段。师:哇,刚刚听你们一说,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4过渡:是啊,同学们,每次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而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3)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分组读这三句话,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话,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读第三句话。

 这么美味的粽子是外婆亲手包的,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外婆。我的外婆在元宵节那一天,煮过甜甜的汤圆给我吃。同学们除了吃过外婆做的粽子,你们还吃过家人给你做过的什么好吃的?(汤圆、艾米果、鸡汤、红烧肉……)同学们从这红色的词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我们感受到了又好看又美味的粽子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原来有这么多人爱着我们,原来爱无处不在,爱也要懂得分享。今天是母亲节,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

 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这里面也都包含着他们的爱。

 (三)吃粽子的由来

 过渡: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师说吃粽子的由来)

 (四)拓展延伸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可以说一说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习俗吗?

 2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粽子的色、味、花样,知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粽子,还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一直以来的中华民族就有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希望孩子们学完这一课,也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先爱家人、家乡,才能爱自己的祖国。

 总结: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希望你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去吃粽子,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也包含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是什么?(生: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注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要特别关注。

 2小组检查生字,谁对了就是“生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绳子的实际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请大家准备好!

 课件出示要检查的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它同学听后评议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指导性的评价。

 3.指导书写:午、米、真。

 师:这三个字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生:“午”字的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米”字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不要倒插笔顺;“真”字里面的是三横。

 教师示范写,学生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

 4.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节“叶、分、豆”。

 学生仿写。教师选出写的较好的字进行展示,并授予这些学生“小书法家”的称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午米真

 节叶分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端午粽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

 1.课件出示“粽子”的。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通过“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2.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谁能说一说?预设生;吃粽子、打电话问候、父母带着自己去见外公外婆

 3.教师总结:老是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然后,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粽子。

 4.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作者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粽子,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读,并及时给与评价。

 (2)师:这么“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预设生:清香。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预设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那吃起来味道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又粘又甜。

 (4)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说明了什么?用温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花样多。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多,外婆还会让我们带回去一些分给邻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份“节日的祝福。”

 6、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个别同学知道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看  闻  尝

 清香  青白红又  粘又甜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1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2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3

 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

 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4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5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6

 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7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8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9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这值得我去学习。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10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端午粽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节日的什么?

介绍了这个节日的习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

 七、课文升华:

 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

 端 棕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午 叶 真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分:多音字

 fèn 本分

 分

 fēn 十分

 chánɡ 太长

 长

 zhǎnɡ 长大

 bāo 剥皮

 剥

 bō 剥开

 jiān 中间

 间

 jiàn 间接

 反义词

 真——假 分——合 来——去 纪念——忘记

 近义词

 纪念——怀念 美滋滋——喜滋滋 掀开——打开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立字旁“立”,

 米字旁“米”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米——( 来 )

 变一笔

 午——(牛 )

 写偏旁

 粽——( ) 端——( )

 总——( ) 带——( )

 加偏旁

 十——( ) 刀——( )

 具——( )

 反义词

 假——( 真 ) 合——(分)

 纪念——(忘记)来——(去)

 六、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22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