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往往都有被抛弃的经历,
比如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亲朋寄养,重男轻女被忽视的、父母偏不爱的、被长期虐待凌辱的,他们最大的表现是生命力顽强但有自毁倾向。
生命力顽强:
因为从0岁至6岁人格发展最重要时期父母的缺失,他们不得不自己摸索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们可以忍耐(注意是忍耐,不是解决。)痛苦、伤害、寂寞、孤独,他们甚至可以忍辱负重前行。
自毁倾向:
从小被忽视和没有足够的爱,孩子铭刻在脑海里的就是:我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不爱我,我不配被爱,我是坏东西,我只配得到坏东西,幸福一点,我就坠坠不安,是不是又要被抛弃了,那我就先毁了这个幸福。
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形成缺爱最典型的表现就是:
一个人非常努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爬起坚忍地活着,他比同龄人更早懂得丛林法则,但他又异常倒霉,稍微有点成色,稍微遇到个好的爱人,他总有办法把这点成色毁掉,把这个关系毁掉,或者干脆找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和事,退化到他婴幼儿被抛弃时的阴影里才能安心下来,他会强迫性重复这个过程,一遍一遍重温他被抛弃时的伤痛,当我们遇到一个缺爱的成年人时,他的心房很可能已经垒起了厚厚的城墙。
自卑、讨好型人格、低自尊、圣母等等都是自毁倾向性格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想摆脱缺爱带来的痛苦,必须回到自己的婴幼儿时期,回顾重温当时的心理,明白并不是自己不配被爱,而是父母失职,自己并不是坏东西,不应该被遗弃和嫌弃。
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契合点:
由外界介入带给他爱的美好体验,并让他坚信自己是珍贵的,一遍一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他确信不疑。
令人难过的是:
生养的父母都没有这种耐心,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很难做到,所以才有 “一辈子疗养童年” 这样的话。
缺爱的人也不要绝望灰心,因为生命中还有两次机会获得无价的爱,那就是孩子和伴侣的到来。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毫无保留的,他纯洁的眼睛盯着你,爱慕着你,依恋着你,渴望着你,你的伤痛和遗憾在这里面慢慢被抚平,心不知不觉柔软起来。
这是一次完美治愈的机会。
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年龄,比如40岁左右,没有孩子的极度渴望孩子?
因为孩子真的可以治愈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哪怕有些人绝望地想死,为了孩子,他也会勇敢地活下来。
而一个好的伴侣比孩子更能治愈,男女情爱➕亲密无间的关系➕朝夕相伴,伴侣会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金钱总在我们身上,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家庭关系,亲人、朋友、爱人。
缺爱的伤痛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治愈。
当然,遇到一个糟糕的伴侣就谈不上治愈,很可能将原本就缺爱的人推向深渊。
缺爱如何自救,来自我补给爱?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教你有效自救:
1正视过去,承认曾经发生过的不快
正是因为你对过去的伤害采取逃避的态度,才无法跟过去告别。所以,通过“正视伤害”来“免疫现在”是很必要的。就像你容易遇人紧张,有效的办法反而就是多多见人,多多交流,从心理上接受、习惯并解决掉这种紧张感。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脱敏疗法。”
2 对于过去的耿耿于怀,试图了解其背后诉求
比如,你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差错,导致双方间产生很多不快,这些死结一直在你心中无法抹去。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父母作为老一辈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学常识和教育经验?他们的所作所为背后,是不是一双期盼你飞得更高的眼睛?看似是原谅他们,其实是放过自己。
3 不要时刻给自己不正当的心理暗示
不必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因为“缺爱,”所以某些表现是多么与众不同。
将自己一视同仁,专注自身的发展,别把什么事都归罪于“缺爱。”
放弃幻想,脚踏实地。
4 适当缺爱并不是坏事
缺爱的人对待外物的看法通常非常客观清晰,不太容易被狂妄自大的主观意识所蒙蔽。
尽管适当缺爱可能会带给你紧张感,但同时这种焦虑反而是鞭策你不断前行、愈加清醒的动力。
别把缺爱完全当成缺点,一贬再贬——这样的做法实际效果为零,是能让你的自卑愈加顽固。
5 路永远是自己走的,他人只是配角
当你真正清楚了这一点,自然不会对他人的救赎抱有幻想了。
强大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是最直接有效的满足自我安全感的方式:
自己想要的,足以给自己,此时他人的填补只不过就是可有可无的情调罢了。
6 对待他人给予的关照,不要太依赖
把他人带来的温暖当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一旦把他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那么当这份爱被抽走后,你又会陷入两难的
境地,然后再去寻找同样甚至更深情的爱作为替代品。在依赖他人的循环里周而复始。
7 增强自信,并把自己的微小进步都记录下来
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的每一步小目标,小进步都清楚记下。
这不是形式感,而是真切地增强自信的有效方式。
缺爱者普遍自卑,尽管有目标、已达到,但这个成功的过程还是很可能被自卑抵消。
所以建议用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亲眼所见自我的成长,可有效提升自信。
希望你也可以被世界温柔相待~
"你再对我板着脸,妈妈就不要你了"
"多多,你都多大了,动不动就发脾气"
"我数三二一,你再不理妈妈,妈妈也再也不理你了"
这是嫂嫂和侄女的日常,侄女总是发脾气,嫂嫂也十分反感侄女发脾气,每次侄女有想要发脾气的趋势的时候,嫂嫂都会用其他手段恐吓侄女,让她平静下来。
嫂嫂总是对外人说,你们总说她乖,我认为啊,要是她不再发脾气了,我可能会更爱她。
多多发脾气都是情有可原的,不是因为妈妈失信于她了,就是妈妈总是忽略多多的照顾,多多感觉被忽略了,所以自然而然就生气了…
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孩子总是无厘头的发脾气,孩子发火"正不正常"?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些家长会说到自家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发脾气,一看到孩子发脾气,部分家长就会感觉很焦虑,担心这样子是不是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了,有些家长还总是引导孩子不要"生气"、"哭",让孩子懂事一点。事实上,家长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孩子有脾气是正常的,是好事。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纵容孩子会让他脾气越来越大,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实质上,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对家长发出的一种信号,所以说,孩子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行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当一个乖乖听话,没有脾气,很顺从父母的乖宝宝,但父母不曾想,没有脾气了的孩子是一种无情绪人格的体现。
有研究发现,无情绪人格的孩子大多数缺爱。什么是无情绪人格?情绪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看到开心的事物会乐呵呵 遇到忧伤的事也会难过的哭泣,遇到气愤的事会发脾气,但当人不再对任何事物有情绪的反应的时候,这时候,他就成为了无情绪人格了,也是指一个人把情绪压抑在内心,不再对外表示了,人们判断不出来他是开心还是忧郁。如果家长长时间压抑孩子发脾气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发展成无情绪人格。
为什么会说无情绪人格的孩子大多数缺爱呢?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童年情感被忽视的家庭——父母不是太忙,就是没有能力感受、认可孩子的感情,所以小孩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切断和外界的联系,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孩子对情绪的表达,没有人去回应孩子的情绪,孩子认为自己无论开心与难过都没有人关心关爱,自己又何必把这种情绪流露在外,慢慢的,就藏在内心了。
那家长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是无情绪人格呢?无情绪人格的人,不对外界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内心,总是让人不敢亲近,也感觉融不入人群中,严重者发展成抑郁症患者也不足为奇。
当孩子对事情冷淡毫无兴趣的时候家长可以稍微留意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经常对事情都是冷淡的态度。例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玩是对他们来说最开心不过的事了,如果你告诉他,可以让他出去玩一整天,而且不需要做作业,他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喜悦与兴奋,那家长真的要注意了,弄清楚原因了,除去客观因素以外的原因,那就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了。
当孩子变得很顺服,不再对你发脾气的时候对于发脾气这个事,家长应该感到开心,因为孩子发脾气的对象往往只有对家长会如此,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家长是孩子的避风港,也是孩子坚强的支柱,也是孩子最亲密无间最了解孩子的人,孩子心里明白无论自己对父母发多大的脾气,说多么难听的话,过一段时间,还是可以好好的,还是可以一起快乐在一起看电视的一家人。
但是,朋友就不一样了,要是自己无厘头的发脾气,对朋友骂以难听的话,并且还丝毫不曾有过道歉,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以绝交的后果收场了,无论多么亲密无间的朋友,乃至闺蜜,孩子都会有一种小心翼翼的相处,因为害怕自己会失去,父母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了,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再对你发脾气的时候,你也不要太奢望觉得他对朋友发脾气了,而是很有可能他把自己的情绪都压抑在心里了,不再对外表露了。
那对于这种无情绪人格父母应该怎么办?一种是预防:父母应该意识到 孩子无论是发脾气也好还是生气也好,都是一种传递给父母的信号,是孩子不舒服了?害怕或者受到伤害了?还是孩子想要以此引起父母的关注呢?父母应该多点深究,弄明白孩子真正发脾气的原因,不能一味的觉得这是一件很糟糕很烦人的事情。
另一种是慢慢治疗:陪伴与沟通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是无情绪人格或是有这样的趋势了,那么家长更应该慢慢的去让孩子从无情绪人格中走出来。当孩子对事情提不起兴趣时,家长不妨问问孩子,为什么觉得没兴趣,无聊,他自身想要去做点什么感兴趣的事呢?
陪伴着孩子一同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温暖和爱,告诉孩子,无论遇到开心或是气愤的事,父母永远是他吐露心声的对象,让他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遇事可以与父母沟通。
但在担忧孩子不再像父母透露情绪成为无情绪人格之外,也不能过度的让孩子对父母发脾气。
家长学会引导孩子良性的愤怒很重要:第一步,家长应当了解并告诉孩子如何良性表达愤怒。
如在孩子生气时,我们尝试"正念法"能让自己觉得更舒服,告诉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冷静下来想一想,"生气有什么好处",对愤怒的抗拒只会增加自身的不快情绪。
第二步,对于孩子的愤怒表现,家长首先就得接纳孩子的愤怒情绪。
让孩子知道我们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就像气球快要爆炸一样,其实爸妈也会这样的。"
第三步,家长可以教导孩子采用"time out",让孩子独处。
在孩子生气快要爆发的时候,家长应该短暂地转身走开,让孩子有时间去冷静,告诉孩子:"现在你需要暂时离开,找个地方恢复平静,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来讨论,爸妈在这里等着你"。
其实有很多父母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情绪表达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对那些为孩子起居,饮食担忧的父母说,不妨多关心关心孩子的感受与情感需求。如果家长可以在孩子哭闹发脾气时准确明白孩子的原因所在,并且你理解他这样的感受,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有情感的空缺,孩子也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是家长所期盼的。
缺乏爱的人很难幸福,可能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1自我价值感降低。缺乏爱的人,特别是在年幼或者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关爱的人,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往往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被需要和认可。
2人际关系较为薄弱。缺乏爱的人,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和亲密的情感联系,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
3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爱的人由于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内心空虚、孤独和失落感会影响到其整个生活,在性格、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他们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因此,对于缺乏爱的人需要适时地寻找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情感互动,缓解心中的不安和恐惧,逐步重建和调整人际关系,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去满足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从而真正拥有幸福。
女生缺爱的表现,在恋爱中就像一个隐形的秘密,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以下是一些幽默的描述,希望能让你在恋爱中不再迷茫!
1 总是把“安全感”挂在嘴边
恋爱中的女生缺爱,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总是把“安全感”挂在嘴边。她们会不停地向你抱怨,说自己缺乏安全感,需要你给她们更多的关注和爱。不过,她们其实并不是在抱怨,而是在提醒你,要多关注她们的情感需求,让她们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
2 常常“作”一下
恋爱中的女生缺爱,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常常“作”一下。她们会时不时地发个小脾气,或者故意表现出一些不高兴的情绪,以此来吸引你的注意。不过,她们并不是在找事,而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希望你能更多地关注她们。
3 总是“粘”着你
恋爱中的女生缺爱,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总是“粘”着你。她们会不停地问你一些无聊的问题,比如“你在干嘛呢?”、“你爱我吗?”等等。不过,她们并不是在打扰你,而是在表达自己对你的依赖和关心,希望你能更多地陪伴她们。
4 常常“自虐”一下
恋爱中的女生缺爱,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常常“自虐”一下。她们会不停地对自己说一些负面的话,比如“我不重要”、“我不值得被爱”等等。不过,她们并不是在自怨自艾,而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希望你能更多地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
总之,恋爱中的女生缺爱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你用心去关注她们的情感需求,给她们足够的爱和关心,她们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爱,与你一起享受恋爱的甜蜜。
情感综艺大致也要分两类。
一是情感调解类,重庆卫视《有话好好说》,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湖南卫视《8090》,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安徽卫视《复活天使》,青海卫视《下一站幸福》
二是相亲类,重庆卫视《凡人有喜》,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百里挑一》及姊妹篇《谁能百里挑一》,贵州卫视《非常完美》,浙江卫视《转身遇到ta》及《爱情连连看》。
希望可以帮到你。采纳吧!
在感情中,男人“缺爱”了,会有哪些小征兆呢?喜欢独处,守住一个人的世界
圈子,会影响到一个人。大伙儿容易发觉,和小伙伴在一起,大家常常会出现倾吐的心愿。当习惯社交媒体以后,大伙儿也会善于交友,期待进到更为优良的圈子。终究,每个人有社会发展的特性,会根据与人相处,寻找一份信任感。
可是缺乏安全感的好朋友,却会出现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平常习惯,没有圈子的日常生活,那样的人会维持一个人独处的情况。针对他来讲,仅有在自身的小天地里,才可以寻找安心的觉得。可是,这些人越发避开人际交往,越易于造成孤寂的觉得,也会深陷缺乏安全感的寂寥里。
没朋友,或是圈子不大,会令人害怕和人相处,与此同时又希望着,可以遇上一个真的懂自身的人。那麼,在你的身旁,是不是有如此的男孩子呢?只应向他传送好感度,另一方很有可能就会翻倍地珍惜。
不愿表达,害怕受到任何伤害有幸福快乐完满的爱情。一样地,两人手牵手以后,也有很有可能突然之间就分手。我们都期盼着,爱上一个人,便是一辈子的事儿。但事实上,缘浅情深也是一种常用的状况,终究爱情中,会随着看不到的博奕。
对爱情期待值越高,大伙儿越易于深陷不敢求爱的烦恼里。特别是在针对缺爱的人而言,她们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理性,去构想情感生活中的诸多结果。若是意识到,两人手牵手以后,很有可能会遭遇各奔东西的结论,这些人就会越来越谨慎下去。
言行谨慎,有较强的防备心理生活中,经常出现那样的状况:不一样个性的好朋友,会在情感生活中,有着不一样的主要表现。有的人,可以神经大条地求爱。也有的好朋友,应对情感生活的情况下,她们却会变得很谨慎,给人一种不听信的觉得,有着较强的防备心。
假如大伙儿,真真正正走入他人的心里,就会发觉一个全然不同的他。那一个小心谨慎,不敢谈爱情的人,事实上对情感,有着很高的期望,她们期待遇上一个,可以相守此生的人,而不是用随便的态度,将就某个人。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