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纾解,会有哪些危害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纾解,会有哪些危害呢?,第1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坏心情,孩子也是一样,虽然孩子的年龄小,但是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心里面,得不到发泄,得不到缓解的话,很可能就会变得忧郁,对于身边的一切都会失去信心,会经常焦虑,他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疾病。

一、孩子会变得忧郁

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一直积压在心里面的话,可能就会变得忧郁,和同龄人相处的时候都会变得自卑,而且如果孩子的情绪在家长这里不会接受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特别的无助,甚至晚上还会出现失眠的现象。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肯定在平时学习上课的时候就会精力不集中,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也会非常忧心,然后就会慢慢的变得孤僻,觉得自己的存在感非常低,于是压力就会非常大。

二、孩子会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信心

孩子的信心有的时候是来源于自己,有的时候是来源于父母,但是如果心里面有负面情绪,一直没有宣泄出去的话,就会变得心事重重,可能平时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或者学习的时候都会懒得去和别人交流,这样一来学习上面还有生活上面的效率都会急转直下。而且孩子对于周围的一切可能会失去兴趣,自己该做的事情都不愿意再去做了,也不会愿意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变的懒惰。

三、孩子会变得特别焦虑

这些情绪如果长期积压在心里面的话,孩子的整个状态就会变得特别的焦虑,家长也能够明显的察觉到孩子会自我感觉特别不好,这些焦虑很可能表现在孩子的表情上,但是也可能表现在身体上,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疲劳,想睡觉肠胃不适等症状。所以家长在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察觉,平时多和孩子聊聊天,多帮孩子排解心结。

我儿子刚开始也这样现在好了,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会先让他发泄,然后跟没事一样跟他玩 游戏 ,说孩子妈妈不开心你能不能陪我聊会天了,你是我的开心果看今天能不能让我开心,他会愿意的,我说宝贝你刚才发脾气好凶都吓到妈了,当时妈妈可想跟你一样发脾气,但一想我宝贝还小,加上心里肯定有不开心的事才会那样的,我是妈妈又是你死党,你说我不当你出气筒谁当,但是孩子妈妈希望你以后要学会沟通不要总发脾气,也不能这样对妈妈及身边人,那样会影响你聪明还丢面,知道一下不好改,妈妈陪你一起调整好吧!我相信你可以。

1,我们必须明白,“脾气”绝不是偶然发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向大人们发出“我无能为力,我很沮丧”的求救信号。

孩子还不能成熟的处理这种感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允许愤怒的发生”,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说“感到生气没关系”“可以哭一会儿”。

2找出导火索

回忆一下孩子发脾气的经过,找出导火索:他是饿了,累了?有什么他处理不了的情形?是什么引发了这些不好行为?

3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并解决

通过观察如若发现孩子愤怒的情绪淡了一些,可以尝试问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爸爸不能带你去韩国,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吗?”

“小朋友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既然不能去韩国,我们去别的地方玩耍去吧~是去动物园还是植物园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说,你还没有玩够这个玩具,可以等一下吗?

4教孩子正确的宣泄情绪

发脾气,本身就是情绪宣泄。但也要注意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教孩子如何正确的宣泄情绪至关重要

孩子宣泄情绪的办法

1⃣️利用 游戏 发泄情绪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用完,孩子还是哭闹不止,你还可以借鉴“ 游戏 力”的方法,用 游戏 化的方式化解僵持不下的局面,人生如戏,很多时候讲大道理不如玩个 游戏 。

2⃣️“深呼吸”是一个特别容易化解怒气的方法,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之前没有接触过深呼吸练习,他可能并不能理解什么叫“深”呼吸,所以教会孩子一个口诀:闻鲜花吹蜡烛,孩子都用力闻过东西,引导孩子想象闻鲜花或者刚出炉的面包,孩子自然会深深的吸气,想象过生日时吹蜡烛的动作,孩子自然就会用力的呼气。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可以快速从激动的情绪中走出来了。

对于家长而言

1⃣️家长学会控制情绪。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绪感染,也会模仿大人和大人学习。

所以,如果家长们情绪很大,爱发脾气,那么孩子也会被影响。当孩子遇到不顺心、讨厌的事情时,也会采取发脾气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2⃣️给孩子尊严。

孩子也需要尊严,希望得到尊重,就算孩子犯错了,家长也应给予孩子尊重。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逼迫孩子承认,不要喋喋不休抓住这个错误不放。

要给孩子弥补错误的机会,给孩子尊重,不要以为小孩子是不需要面子和尊严的。因为这样不仅起不到家长想要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面对孩子多微笑

心情是会互相感染的,孩子发脾气,暴躁的不得了,家长们可以选择笑脸相迎,孩子看到微笑着的父母心情也会平复一些。微笑永远是最有魔力的表情。

4⃣️学会沟通。

家长们要懂得沟通,用语言来化解孩子的坏脾气,尤其是孩子发完脾气后,不要“冷处理”孩子,而是主动的迎上去。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面对一个随时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会抓狂。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孩子需要爱,尤其是他们最不值得爱的那些时候。在这时请一定记得告诉他:我们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

易怒的可能原因有:

1气质性因素。情绪行为控制障碍。

2习得。家里有爱发脾气的大人。

3家长缺乏同理心。孩子 情感 得不到理解。

4不会其他表达方式。大人没教会孩子。

处理原则和方法:

1先处理情绪,再讲道理。

在情绪中,讲再多的道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因为缺乏同理,让孩子更愤怒。

2无条件接纳情绪,有条件接纳行为。

情绪无对错,需要无条件去接纳和同理。

情绪得到理解,会慢慢消散,再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说明。

3表达情绪的原则:不伤人 不伤己 不毁物

伤害别人,压抑自残,摔毁物品,都属于不当的表达方式。

4表达情绪的最佳方式:言语化

一 情绪很激动时,需要先冷静,一个人待一会;

二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孩子言语化能力匮乏时,需要父母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当下的情绪;

三 用升华的方式,把孩子的愤怒和攻击性,导入到建设性的活动中。比如 体育 运动,竞技类等等。

第一,天生的暴脾气。谁也不用杠,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气质秉性,他生来就比别的小孩容易愤怒,个体差异性真的很大。

如果孩子天生坏脾气,那么一个和谐相对平静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要靠父母亲多修行,多努力了。

第二,用脾气来表达。有的孩子可能表达能力不是太好,他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和要求,就化成发脾气来表达不满。

这种小孩,一是要注重发展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要通过多倾听多询问来了解他的需求,在合理范围内给予。

第三,惯坏了。溺爱的恶果之一,就是一旦他的愿望不能达成,就以大发雷霆来示威,让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跪地求饶”,是他的惯用伎俩,因为大发脾气这招百试不爽。

如果他一哭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就无原则满足他,那么大发脾气这种方式就在被满足中得到强化,孩子就对自己的能力和方式深信不疑。

这时候,你不要做声,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离开,遵守“一对一”原则,只留一个人陪伴他,让她自己慢慢的哭累了,发泄完了,然后不要讲道理,直接带去做别的事。

记住,无论他哭多久,一定要忍住。一定不要让除你以外的家庭成员从中作梗,从而半途而废!一定不要发脾气离开,要平和的陪伴到最后。

目的是,最后让孩子知道,他这招是没用的。

育儿 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才能斗智斗勇,轻松取胜,哈哈!关我,一起打怪升级吧[呲牙][可爱][耶]

其实,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愤怒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由于青少年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受到自我认同的困惑,内心不安,就会产生愤怒情绪,有时候大多数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在使性子,但如果父母在每一次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就迁就纵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会用发脾气来控制处境。而且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从而变成一种自我毁灭的敌意。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为什么会容易愤怒呢?

有些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健全,不尊重家庭成员,甚至排斥他,虐待他的家庭里,或者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不和谐,抑或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始终达不到,这时候,他对这种绝望的处境的唯一反抗就是愤怒和报复,他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痛苦的,决不会让别人欺负他,这样以来,他会用愤怒在心理上竖起一道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

如果在家庭中,父母经常用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孩子,甚至不分理由的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模仿家长用愤怒来表达自己。

而且在这个时期,孩子通常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当它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一旦这些期望和要求落空,他们就会无法忍受,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了对自己或他人的愤怒,比如一些对自己要求完美的青少年,就会经常要忍受自我奋斗的痛苦。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愤怒的情绪呢?

首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愤怒的情绪。让孩子承认自己内心的愤怒情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家长的耐心,但可以根据愤怒的结果,如摔坏了凳子,桌子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当他们把怒气发泄在家人和 社会 上时。

第二,让孩子写“愤怒记录”,让孩子记录自己发怒的时间,地点,事件,在场的人,发怒后的感觉,每次跟他交谈时,问问孩子,他认为当时有没有另外一种处理的方式?如果用那种方式,后果会怎么样?通过多个途径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发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合适的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和效果,通过这个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全面看问题的角度。

第三,父母要了解孩子发怒的真正来源,很多时候发怒只是表象,在这之下,可能是一颗自卑、受挫的心,也可能是对父母、老师的不满。如果是父母的原因,家长要做出深刻反思,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安全的家。

第四,教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方法,帮助他们发泄心中的愤怒,比如慢跑,打球等。有时候甚至咆哮,用力的打枕头也能帮助孩子发泄。或者当感觉自己的愤怒要来的时候可以先进行深呼吸,缓解一下当时的情绪,并鼓励自己克制愤怒的情绪,坚信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锻炼自制力,学会用转移注意力或者暗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最后,可以让孩子说出3到5种,最容易引起他们发怒的状况,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其中一个情景,观察他们是如何表示愤怒的,然后让他们放松,再用理性的自我对话来面对这样的情景,让愤怒的过程放慢下来,进而找到孩子愤怒的原因,一起帮助他解决愤怒。

一句话:孩子的一切问题根源都在家长!!!!

可能有人会不认同我的这个观点,但是我我们仔细想一下,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们家长给他提供什么的成长环境,他就会长成什么样!可能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总感觉孩子的成长和我们家长的关联性没那么大,大错特错。殊不知做一个好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司机,厨师,医生,教师,工程师,哪一个 社会 岗位不需要学习才可以胜任,唯独做家长没有经过学习就上岗,所以就会难免出现一些孩子教育的头疼事。

所以我们家长成长的速度一定要跟得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1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如果某件东西想要但是没有得到,就会出现发脾气,乱喊乱叫,甚至躺在地上打滚。让家长们头疼的很。

2学习或者做事情没有方法急躁做不好。

学习期的孩子有时也会遇到面对较大学习压力时发脾气。

3委屈。

当孩子做的事情不能被理解,不被认可,被别人否定的时候也会情绪失控,乱发脾气。

1首先表示理解他的痛苦。

当孩子无论哪种原因去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首先要对孩子说:孩子,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非常难受。这样容易与孩子共鸣,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而不是孤立。

2引导孩子停止发泄行为(打砸破坏物品,伤害自己等)。

如果孩子正在对物品发泄,或者对自己发泄(自虐),要先引导孩子停止发泄,告诉孩子损坏物品或者伤害自己身体并不会解决问题的方式,伤害自己家人会比你更痛心。

3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宣泄情绪的方式, 告诉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

孩子有时候并不想在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如何去释放自己的情绪,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他们去释放:比如可以给爸爸妈妈说出自己想法,无论对与错。(当然想要孩子给你交心,给你诉说心里话那需要建立在你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又是一门家长必修的课程)。

4帮助孩子梳理事情没有做好,心情烦躁,发脾气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偏弱,当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们家长要耐心的花些时间去帮助孩子去梳理问题的根源,与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制定实施的步骤,并且要有后期的结果反馈,一点一点帮孩子树立自信。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是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的。

以上的问题和方法,听起来很繁琐,很麻烦,焦头烂额。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养育孩子真的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家长该做的事情,该有的责任,该走的路一步也会少。该面对的孩子问题一个也不会少,早到总比迟到强。

出现易怒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宝妈仔细观察

1平时带养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否也经常发脾气?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或者有没有保护过度,过度满足孩子要求。

2父母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老是说孩子脾气差,导致孩子认定自己脾气差,越往这个方向发展。

3父母是否经常鼓励孩子,看到孩子优点,还是经常否定孩子,让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方法:

1孩子有情绪,家长首先有正确认识,情绪不是一件坏事,说明孩子需要我们帮助,家长需要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角度上考虑问题,如果别人骂你你是不是也会生气,去理解孩子,告诉孩子你发脾气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接纳孩子情绪,但行为需要得到限制。

2家长要学会看到孩子身上优点,学会欣赏孩子。正强化优点后,孩子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缺点,孩子也会越来越差。

3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每次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但不能针对孩子的人格。如果孩子发脾气乱砸东西,那么砸东西的行为需要家长限制,但不能说孩子是个乱发脾气的人。

首先,建议先去确认下她的 健康 方面没有问题。因为如果孩子身体缺锌或者抵抗力下降,也会引起孩子心情烦躁不安,发脾气。其次就是家人的生活氛围。家庭里是否有爱发脾气的。如果有,受大人情绪影响,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

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发脾气时候,家长都要耐心以待,或者冷处理都可以。但是不能以暴制暴。否则孩子可能会更加暴躁爱发脾气的

先调整饮食,爱吃糖或者只吃肉不吃青菜的宝宝情绪通常都比较暴躁。然后慢慢耐心劝导。

不到4岁的宝宝,最近发现容易闹脾气,要如何让孩子宣泄情绪?

4-6岁的孩子哭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平静后,可以询问是否有不适,观察孩子是否有疼痛、身体表现异常等,如果怀疑是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

哭是孩子们的本能反应,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孩子们在遇到挫折、未实现的愿望、恐惧和其他情绪波动时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睡觉时被吵醒时,他们会哭。4至6岁的儿童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父母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当儿童生病时,不一定描述具体的不适,但可能会伴随相应的症状,例如腹痛儿童会弯腰捂胃,跌倒和骨折儿童会伴随相应的体力活动障碍。

1、多一些理解和耐心

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在这个时候发脾气、扔东西、生气是正常的,这是他们叛逆时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转变时期。当孩子发脾气并扔东西时,父母不能易怒。控制他们的情绪是帮助孩子们改善脾气的第一步。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在父母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后,他们可以理清思路,想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的脾气。当她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准备扔东西时,母亲需要转移孩子即将爆发的情绪,比如告诉孩子“今天,妈妈看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快过来,妈妈会告诉你”或者面对一个地方,突然做出一个惊讶的表现,并对自己说,“这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它有多可爱?是小壁虎还是小蚂蚁?”。当孩子们听到母亲说的话时,他们通常会忘记自己在发脾气,转而关注母亲说的内容。

3、不去理会

如果孩子在发脾气时犹豫不决,父母越是关心,他就越有可能发脾气。因此,在不涉及安全或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大惊小怪,等待他冷静下来,然后再由父母处理。这里应该提到的是,美国家庭通常会把突然发脾气的孩子放在另一个房间。在他平静下来后,孩子继续玩,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那么独立,他们的教育与童年不同。如果他们把孩子放在一个房间里,他们很容易感到害怕和无助,这将影响他们未来的身心健康。

4、向孩子显示好脾气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孩子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与父母密切相关。一方面,它们是从大自然中继承下来的,另一方面,它们受到后天的影响。教育孩子就是影响孩子,也就是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塑造孩子。与其等着孩子们解决人格问题,不如带头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更多的乐观、积极和耐心,并理解孩子正处于叛逆阶段。作为父母,他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关怀来引导孩子,而不是跟着孩子发脾气或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停止哭泣,这只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发泄情绪的渠道和方式,宝宝也不例外。但是宝宝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少,很难完全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有的宝宝在不如意的时候大哭,有的摔东西,打人等等。这些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但是如果肆意的发展下去,将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父母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总是告诉宝宝不可以这样那样,却没有告诉宝宝合理的发泄情绪的方式。结果宝宝总会在发泄情绪的时候很茫然。

如果宝宝自己生气想要发泄,可以给一些比较软的东西,比较抱枕或者小气球来出气。更多的情况下,要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宝宝可以用过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不满,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跟父母交流,一起来解决问题。

除了关注宝宝自己本身的情绪,也要教会宝宝理解别人感情状态的机会,如果宝宝不能很好地观察别人的感情变化,那么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如幼儿园等其他地方,就很难与别人建立联系。孩子们跟别人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从“如果这样的话,那个人的心情会怎样”这样的理解开始。

晚上交流的时候,父母多和宝宝交流白天发生的事情,或者就吃饭过程中突发的状况谈论自己的感受,要让孩子们学会根据他人的感受而行动。不要一味的只注重自己情绪的发泄,还不在乎别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6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