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1张

一、三者奉行的原则不同

1、本我是感性、是本能欲望,奉行享乐原则。

2、自我是理性,是逻辑思维,根据外在环境来调节呈现出来的人格,奉行现实原则。

3、超我是内心的道德底线,源自人类集体认同的规范,奉行道德原则。

二、位于心理结构的层次不同

1、本我位于心理结构的最内层,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如人刚出生时仅有生理需要(物质需要),饿了吃,吃了睡。但随着生命的成长,人慢慢地有了精神的需要(本我的精神需要是后天形成的)。

2、自我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中介环节,自我是在幼儿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后天的学习以及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是个体人格的执行者。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遵循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

3、超我属于心理的最外一层, 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时会约束本我,是因为有超我的监督和可能的惩罚。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它遵循道德原则,并追求完美的境界。“超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同时也对“自我”发挥监控作用。

三、组成部分不同

1、本我是内心深处的想法和需要,是人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等是本我的部分。

2、自我,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理智、文化、修养、觉悟等是自我的部分,它是本我的“检查官”和“思想工作者” 。

3、超我是心理的外部环境。社会制度、法律、规则、道德、习俗等是超我的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类创造的原动力,超我将它引往正确的方向,由自我来管理和实施。

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它总是尽量地、千方百计地按照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本我与超我之间具有天然的冲突,需要自我来协调统一。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可以用下面例子说明。

假如去逛街,在商场中看中了一件衣服,可带的钱不够。这时候,营业员刚好去为别的顾客找衣服,不在专柜里。这时,“本我”会想把衣服塞进包里带走,“自我”则会提醒要克制一下冲动,而“超我”会提出警告:“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是会受到惩罚的!”

因此,三者的关系就是:“本我”想干什么干什么,“自我”能干什么干什么,“超我”想管着“本我”和“自我”。至于三者之间输赢如何,就取决于“自我”的调节能力。

参考资料:

——本我

——自我

——超我

问题一:超我遵循什么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问题二:关于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论,求答案。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

人格结构

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 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应地发展为研究这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人格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 个体的性感带(erogenous zone)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感带有所不同。按照性感带的阶段性不同,个体的成长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oral stage)、 期(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潜伏期(latent stage)和生殖期(genital stage)。口唇期是从出生到出生的第二年,这个阶段对婴儿口腔的 ,如吮吸、咬和吞咽等,是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期是从1到3岁,这一阶段性敏感区转到 。性器期是从3到5岁,这个阶段生殖器成为性敏感区。这一阶段的性满足涉及对异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正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成人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潜伏期是5到12岁,这一阶段儿童力比多受到压抑,没有明显表现。生殖器是从12岁到20岁,这一阶段个体的性器官开始发育成熟,力比多压抑逐渐解除,生殖器成为主导的性敏感区,其他性敏感区成为辅助的性敏感区。

问题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详细?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伐、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问题四:有关自我 本我 超我的关系描述有一段话,谁可以提供一下?谢谢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

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

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

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

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

问题五: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有谁知道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自我(ego)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是以身体的部位命名。原因是在六岁以前的个体,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体上的部位获得满足的。因此这些部位即称性感带区。性心理编辑 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口腔期(oral stage,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期( stage,1~3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 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 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 性格的特征。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 ”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 ”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现象,则称为恋父情结。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

问题六:费洛伊德认为人的超我按照什么行事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1923年)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 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中高级得、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问题七:意识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胎儿,大脑组织渐渐形成,此时的意识处于“混沌”阶段。

新生儿,已经基本具备的本能意识,此时意识处形成阶段。

儿童前期,渐渐具备自我意识,从而产生记忆。

儿童后期――死亡,大脑发育基本完善,人的意识处于发展和变化阶段。

“超我大于本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来自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本能冲动,如饥饿、性欲等,它只追求快乐,不顾后果。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和最难接近的部分。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它负责与现实世界接触和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同时避免痛苦。

超我是人的道德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的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要求。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它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评判和批判。

“超我大于本我”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要求高于他的本能欲望,他会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的需求。这样的人可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自律性和道德感,但也可能会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心愿和期待。

内容延展: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虽然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但也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和学者的批评和修正。一些现代心理学流派认为,人格不仅仅由潜意识决定,还受到遗传、环境、认知、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超我大于本我”来判断一个人的特点和行为。

感情自我。 是不变质。就是当时我们的恋爱的感觉是什么样。 老去以后还是这样。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本我。而是我不变。 我不会因为利益。友谊。社会的发展。以及另外的问题。 改变了我的初衷以及性格。 这是本我。 超我的意思有些广大。 也就是在好的地方要变得更好。 坏的地方该调。 变得越来越完美。这就是超我。 而这三个词在当今社会。很难共同做到。即使是一个也很难做到。最容易的。便是本我。 我不变。 但是感情变了。 有时会这样。有时。你做到了。您的爱人没做到。 所以。 这是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0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