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汪伦深情的诗句

李白和汪伦深情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汪伦的诗句

2 李白写的关于汪伦的诗句

关于汪伦的诗句 1汪伦的诗句有哪些

有两首。

1《赠汪伦》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bai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王伦(一作汪伦)》

朝代:唐代|作者:刘复du

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

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

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

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

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

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汪伦简介:

汪伦,字文焕,一zhi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著名诗dao人李白好友。

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回(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答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

汪伦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汪伦的诗句

汪伦,黟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汪伦写的诗有哪些

汪伦不知道有没有写过诗歌,至少现今没有汪伦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有几首诗歌涉及到汪伦。

最著名的的是李白的《赠汪伦》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另外有两首诗涉及到汪伦,引用如下:

《去常德州中感赋》

年代: 近代 作者: 秋瑾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追和陈子高赠王法曹韵》

年代: 宋 作者: 喻良能

肯学少陵对马军,肯同太白谢汪伦。聊将文字饮一盏,不待月影成三人。门前车马闹迟日,陌上绮罗娇暮春。想见流觞多乐事,酒酣人问斗升嗔。

4《赠汪伦》古诗中表达诗人与汪伦友情深厚的诗句是什么

《赠汪伦》中表达诗人与汪伦友情深厚的诗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创作背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5汪伦写的诗有哪些

现今没有汪伦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有几首诗歌和汪伦有关。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诗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诗意: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汪伦以美酒待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扩展资料《赠汪伦》赏析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李白还很善于把握受赠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趣味。汪伦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赠给他的诗,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

汪伦简介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诗人,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

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

6李白送汪伦写下了什么诗句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赠汪伦》作者李白 朝代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话翻译: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7汪伦的诗

只有一首关于汪伦的搞笑诗,因为的确找不到汪伦的其他诗了,对不起!李白乘舟不给钱,害我汪伦不得闲。

桃花潭边声声骂,再不结帐就玩完! 据说李白还回了呢,看看:昨日龙舟摆大宴,结帐完后早没钱。 我与汪伦情千尺,盘缠能否再借点? 汪伦再回:素闻李白乃酒仙,宝马珍裘亦换钱。

不找岑丹扶一把,却到我这来化缘? 注:岑(夫子)丹(丘生) 李白一听,十分尴尬,回道:当年风光今不在,可怜湖山狂奔窜。自古骚客为财困,难倒英雄一文钱。

汪伦可没给李白一点面子: 老兄诗出惊雷炸,世人从来在脚下。莫道穷困还潦倒,瘦死骆驼比马大! 诸位现在知道“瘦死骆驼比马大”的出处了吧! 李白碍着面子,只能低声下气回道:惊雷炸过无雨声,万里黄土千年旱。

东海干涸已多时,离水龙王不如蚺。 只打雷不下雨的出处就是从这里来的。

汪伦一看李白装可怜,心里不乐意了:既知民苦命亦贱,君却整日酒里转。管你口舌绽莲花,今日一定要还钱!李白看着汪伦不好说话了,也生气了。

青楼结伴影成双,华灯直到晨曦亮。从来都是我请客,哪见汪伦半文钱? 汪伦见李白死赖,更不高兴了:实是太白没道义,吃我住我还看戏,屁股一拍抬腿走,汪伦三餐无以继。

李白写的关于汪伦的诗句 1李白写的赠汪伦古诗歌词诗句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2赠汪伦一诗是李白写给朋友汪伦的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作品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李白汪伦送别诗句

赠汪伦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学古诗,写水,友情,送别,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相关翻译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注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折叠∧相关赏析赠汪伦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4李白的诗赠汪伦的诗句

赠汪伦[ 唐 ] 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5不及:不如。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

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5李白写给汪伦的诗作文

[李白写给汪伦的诗作文]

有一天,李白从汪伦的家乡要回去了,他乘着小船渐渐远离,李白写给汪伦的诗作文。忽然,岸上传来了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在踏歌声。李白深情地说:“汪伦对我的情意真是太深了,即使深过千尺的桃花潭水还不及他送我的情。 于是,李白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上,小学四年级作文《李白写给汪伦的诗作文》。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写给汪伦的诗作文150字小学生作文(/)

6赠汪伦这首诗最能休现李白和汪伦深厚友谊的诗句是什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将桃花潭中千尺深的水来 比喻 友人汪伦对 的送别情谊

千尺 这儿也 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个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喻的本体是“汪伦送我情”,喻体是“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深为了突出本体的“深”的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及”本体这种比喻一般称之为“程度不等的比喻”,它的特点是常用“不及”“不如”“比……还……”等作喻词,往往借突出喻体的特征使本体得到有力的强调

这两个诗句带有一些夸张的色彩,但所用的修辞方法却不是夸张运用夸张和运用比喻有不同的目的和修辞效果运用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而运用比喻是为了使读者更形象、更真切地感受被比喻的事物诗句中汪伦为李白送行之情是个抽象概念,千尺深的桃花潭水是个具体事物,用后者比前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使读者受到更深的感染,完全符合比喻的特点,所以说这两个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诗句虽然有夸张的色彩,但是把汪伦为李白送行之情比作千尺深的桃花潭水,并没有故意扩大或缩小事实,所以不能算是夸张

1 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 向两头了。

7 李白《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 张可久《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 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 文廷式《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 曹雪芹《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 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 欧阳修《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 欧阳修《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 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 陈陶《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45 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 苏武《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 聂胜琼《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0 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 席慕蓉《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52 范成大《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 戴叔伦《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6 顾敻《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 白居易《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李白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他寄情山水之间,以自然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诗中以酒,月,山水为主。酒的豪放月的清冷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孤独却傲然,山水的洒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逍遥豪迈,无不说明他的才华横溢与清高的思想,

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关于情感的诗句 1李白有哪些表达感情的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释义:抬头望着天空的圆月,思乡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词》

释义: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阳城闻笛》

释义: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7、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春夜洛阳城闻笛》

释义: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释义: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9、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释义: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释义: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延展阅读: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代: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话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白话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白话文: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白话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白话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183 浏览19181 2019-08-31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有哪些?

1、宋·李觏《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唐·张九龄《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7、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关于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29 浏览601 2019-10-22

李白有很多古诗名句。哪句是写友情深厚的,哪句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沙丘城下寄杜甫》,另一首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 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 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 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 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 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 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 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 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 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 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 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 寄君千里遥相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思乡诗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7、《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秋浦歌·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10、《秋浦歌·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3 浏览145 2018-10-14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李白的什么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34 浏览120 2017-06-16

古代诗人常用明月来表达思乡之情李白和王安石的诗句

1、静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扩展资料其他用明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这首诗,在按年代顺序编辑的李白诗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诗人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在这首五律中,诗人通过描述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题目"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因山势高峻直插云天而得名,位于今天四川省江油县,是李白青少年时生活的地方;"不遇",就是没有见到的意思。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打开诗章,我们立即被那优美的音响和绚丽的色彩吸引住了,一下子就被带进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是一幅山乡早行图。原来,青年诗人李白很早就启程赶路了,这时,大地还在黎明的晨曦中酣睡,四无人语,一片寂静,只有潺潺流淌的溪水在不停地歌唱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汪汪的犬吠;在依稀可辨的山路上,诗人迈着轻捷的步子,走着,走着,不觉天已渐渐大亮了,只见路边桃花那红扑扑的脸上,挂着一颗颗明净清亮的露珠,在灿烂的朝阳映照下,显得格外鲜嫩浓艳,逗人喜爱。一个多么美妙的山乡之晨啊--清新恬静,生机盎然!

  这里,"犬吠水声中"是写天亮之前的耳中所闻。这时,除了朦胧的路影而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对环境的感受只能依靠听觉了。

  "桃花带露浓"是写天亮之后的目中所见。这时,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当然是以视觉为先。诗人左右一瞧,原来,一路走来,有桃花夹道相送。这里,诗人在明写悦目赏心的视觉所见的同时,应该说,还暗写了馨入肺腑的嗅觉所闻;因为既然路旁桃花盛开,想必沿途一定芳香扑鼻、花气袭人了。

  这一联不仅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是能见度极低的黎明辰光,访友的季节是桃花开放的阳春三月;而且初步地透露了诗人与道士之间友情的深厚,自然地表明了此刻趱程赶路心情的愉快。如此早行,固然可能与路程较远有关,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访友情切的原因吧。

  诗人怀着高兴而急切的心情,时而奋力攀登、翻山越岭,时而脚底生风、大步流星。然而当他走进山里、快到道士住处的时候,面前却呈现了出乎意料的景象:"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远远望去,林莽深处,麋鹿时时出现,欢蹦乱跳,追逐嬉戏;来到道士宅前溪边,虽然日影水中倒映,时间已经中午,可是既不见道士出来迎接,也听不到道士惯常的钟声。

  这两句就其相互关系看,属因果句。"时见鹿"是果,"不闻钟"是因;正因为"不闻钟",所以才"时见鹿"。诗人先用视觉交代结果,后以听觉追述原因,把这两句先后倒置,不仅是为了照顾韵律,而且也是为了符合人们白天察知环境一般都是目在耳前的规律。

  虽然这两句所写的景物不同--一句是说树林深处时有麋鹿出现,一句是说中午时分不闻钟声传来--但是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暗示道士不在家,尽管"树深时见鹿"尚属猜测,"溪午不闻钟"已经坐实。我们知道,鹿是胆小怕人的动物,因此远处"时见鹿",就意味着周围不见人了。这就让人不能不产生道士可能不在家的疑虑了,然而这毕竟是估计。诗人心里嘀咕着继续前行,随着道士住处的越来越近,疑虑终于被证实了。他来到门前院外,侧耳细听,毫无动静,悄然无声--道士确实外出了。

  需要指出的是,"树深时见鹿"一句,除了暗示道士可能不在家而外,还从侧面写出了道士为人的高雅--因为,传说鹿是仙人的坐骑,汉乐府《长歌行》中就有"仙人骑白鹿"的句子,诗人后来的游仙诗中也有这种说法;所以,鹿经常出没的地方,自然就不是一般俗人居住的场所了--从而反映了诗人对道友的敬重。

  看来,这一趟白跑了!不过,可能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回,也未可知。因此,何不一旁等待片刻,且作休息。单人独处舍外,酷爱自然的诗人,这时似乎忘却了急欲见友的心情,兴味浓烈地察看起道士住处的环境来了:"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只见宅前院后,野竹遍生,葱茏茂密,蓬勃上长,竟冲破了缭绕山腰的青色的云气;远处,山色苍碧,一缕清泉像白练似地从峰顶倒挂下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这里,诗人写"野竹"竟能"分青霭",不是说竹子长得其高无比,而是说它生长的地方很高;由此可见道士居处地势的耸拔,因而视野开阔,连远处飞泻而下的山泉也历历在目。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野竹分青霭",由于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飞泉挂碧峰",由于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道士选择这样的地方居住,自然说明他很喜欢这里的景色;诗人这样谱写入诗,也正说明他很欣赏这里的风光:两人情趣如此相投,可见他们审美观的一致。

  这里有一个问题:诗人拜访道士,就这首诗来看,已经不是初次登门;既然以前来过,为什么对道士住宅周围的景色还像初来乍到一样觉得新鲜有趣而大书特书呢?这是因为,以前来访,有主人热情迎接,随时陪伴左右,坐而论道,畅叙情怀,可能没有对环境风光细致地观看,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这次不巧撞锁,踟躇门外,细加体察,才仿佛有了新的发现,好像对朋友又有了新的了解。因此,记述这次访问,这一点又怎能不写入诗篇呢?

  尽管这里的优美景色使诗人忘情和陶醉,然而欣赏风光毕竟不是此行的目的,所以,当他一想到友人不在,久候未归,心情便又黯然了:"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山野地方,人迹稀少,向谁去打听道士的去向呢?诗人万般无奈,怅然若失,只能倚松长叹,心中的愁苦是不难想象的。

  专程访友,不期未遇,谁人不愁?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这个"不遇"之愁,为什么诗人没有写在来到之初,而要写在饱览了环境美景之后呢?这是因为:第一,初到伊始,发现访友扑空固然也不免扫兴,但这还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精神活动,那时最主要的精神活动是感到惊诧和觉得意外;而且,在诗人的心目中,当时还存在道士可能马上回来的一线希望。第二,如果说诗人访友是为了向对方诉说衷肠,与对方交流思想,那么,通过观察环境有了新的发现,对朋友更加了解了,就一定有更多的话急欲一吐了,而这时道友偏偏迟迟不归,这怎能不叫人愈加焦急烦恼呢?第三,诗人刚刚来的时候,已经中午时分,后来又观赏了一番风光,自然就是下午了;从黎明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时辰了,加之又走了大半天山路,身体疲劳,饥肠辘辘,此时愁情当然就非初到之时可比了。第四,由于"无人知所去",既不知道士前往何处,更不知他何时归来,那么,诗人是应该继续倚松等待,还是即早返回、改日再访,就更是举棋难定了;而这,又怎能不让人犯愁呢?可见,最后把"愁"点出,不单单是尾联破题、卒章显志的结构所要求的;更主要的,这是诗人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笔饱墨浓,酣畅淋漓,极其自然。

  "愁倚两三松",这一句除了其中的"两三松"对道士的住处环境又顺便补写了一笔而外,再一次以象征的手法暗写道士品格的坚毅,更主要的,使诗人访友不遇之愁形象化了,让我们从他一会儿凭着这一棵树翘首寻望,一会儿又靠着另一棵树唉声埋怨的焦躁不安和急切难耐的形状中,想见其内心活动的剧烈和胸中愁情的浓重。如果说,诗人单用"愁"来描写自己的心情还嫌概括而抽象的话,那么用"愁倚两三松"来描写就显得生动而具体了。因为前者只能让人在心里体会,后者还可让人于目中看见。

  到这里,主题已经揭示无遗,诗篇也就自然结束。

  人们常说:"文如看山不喜平。"诗也一样。这首五律,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四十个字,却写得时起时伏,饶有情趣。"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欢愉之情,又风吹云散;"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不觉又意外地得到了慰藉;"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终于又陷入无限惆怅之中。诗情的发展,既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又在诗歌情理之中。满怀热望进山访友,谁知道士外出不在;转而一想,诗题明明写着"不遇",相左本是意料中事。既然不遇,接下来就该写如何失望和扫兴了,可是诗人又兴味盎然地欣赏起环境美景来了;然而如上所析,确又不无道理。正当读者十分惬意地流连风光的时候,不料"愁"字又猝然亮出……诗人运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为了衬托访友不遇情绪的惆怅,首先尽情渲染出发访友兴致的高昂;正因为有早行欢畅情绪的遥相对照,所以格外显出候友不归的感情沮丧。然而由扬而抑,感情又不是直线下降,这中间不仅有转折和过渡,而且还有暂时的回升。因此,诗篇波澜曲折,十分引人入胜。        

#诗词鉴赏# 导语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下面 就给大家介绍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古诗词,欢迎阅读!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古诗词篇一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古诗词篇二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鉴赏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古诗词篇三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

 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了前案,这是“破”。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10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