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注释译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注释译文,第1张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⑽刚道:“硬说”的意思。

⑾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紧扣题目,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何等华美、壮观!“轮奂”,是称美吞云楼落成的话。第一句是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赞赏之情,是正面描写楼之高耸入云。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晋声名赫赫的人物,拥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言吞云楼胜压南楼,言下有李季允胜过庾亮之意,这不免有些夸大,但是应酬之作中的常见现象。然而词人却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维,笔势出人意外地来了一个逆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自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哪有观赏风景的闲情呢。李侍郎即使登楼,也是为了观察地形,然后独坐苦苦思索破敌大计,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忠心。 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上这样的高楼,岂止使人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从此句开始词的现实性逐渐显露出来,作者写此词决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它的雄伟或恭维楼的建造者,而是为了抒写登楼后“西北望神州”,胸中一腔收复失地的豪情。这里,作者巧妙地化用《子虚赋》语,点出“吞云”楼名的来源,同时也就写出它直入云霄的雄姿,更进一步传楼之神,楼之神即人之神,李侍郎及词人自己抗金的壮志亦可“吞云”。 词写到这里,已将“气吞残虏”的豪情抒写得淋漓尽致,突然文势作了一个大幅度的跌宕:“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前面提到词作于1221年,渡江已近百年,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谓“百年一机会”,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眼见胜势渐去,英雄亦失去了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契机,所以词人不禁叹道:“人事恨悠悠”。 登楼之作除了描景抒情之外,怀古亦是常见内容之一。词的下片便是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远处的黄鹤楼使人想起唐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归结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绿地,正是鹦鹉洲。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的词赋,而有“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风遗韵,依稀还在,却已不可追寻。再向那黄鹄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你看那旌忠坊岳王祠畔的杨柳,多么郁郁葱葱!但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当年抗金名将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竟至饮恨惨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这等悲壮的事,怎能不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借岳飞抗金宏愿实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之愁。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同时作者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凄怆。还是让我们来干一杯吧,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 登临是古诗词中的主要题材之一,如何能写得不落常套而有新意,是不容易的。成功之作大都不是停留在描模亭台楼阁的外形而已,而是通过写物来写人,来抒情。试将戴复古这首吞云楼词与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同是《水调歌头》)比较,不难看出它们都是通过写亭台楼阁抒发人的情志的范例。东坡写快哉亭上所见情景:“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但东坡见此情景,并不胆战心惊,而是豪情满怀地称赞:“一点浩然气,十里快哉风。”显然,这是抒发他自己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的情怀,虽是身处逆境,却胸中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戴复古吞云楼词和东坡词一样,也是紧扣住亭台楼阁的名字做文章,他定楼的“吞云”雄姿,却是为了表现人的“气吞残虏”的凌云壮志;他写登楼所见之景:“骑黄鹤,赋鹦鹉”,“岳王祠畔杨柳”,也都和报国的壮志雄心联系在一起。楼与人、情与景,结合得很自然。这样的词,不仅写楼之形,而且传人之神,可谓形神兼备,充满豪情壮采,并使人感到其时代脉搏的剧烈跳动。由此可见,作为文学,不管写任何题材,最根本的都是写人,这是文学的生命所系,否则便不成其为文学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代]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译文及赏析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3]。长记平山堂上[4],倚枕江南烟雨[5],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6]。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7]。堪笑兰台公子[8],未解庄生天籁[9],刚道有雌雄[10]。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1]。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水调歌头:曲牌名。词题一作"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黄州后坦然自适,在长江边筑亭以陶冶性情,苏轼为之取名为"快哉亭",并赋此词相赠。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神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新党罗织下狱,是为"乌台诗案"。出狱后谪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间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因反对尽废新法而遭旧党排挤。哲宗亲政后任用新党,以讥刺先朝之罪远谪惠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惠阳县)、儋州(治所在今广东省儋县)。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书法与黄庭坚齐名,词作最富有开创精神,风格清雄超旷,被视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3]窗户湿青红:承上句"为我新作",指快哉亭窗户上的青、红色油漆色泽新鲜。 [4]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王象之《舆地胜记》谓"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 [5]倚枕:斜躺着。 [6]醉翁语:欧阳修号醉翁,他咏平山堂的《醉偎香》(一作《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7]白头翁:船夫。 [8]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与景差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苏轼此处反对其说。 [9]庄生天籁:庄子的"天籁"之说。《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籁"是能发声的孔穴,借指声音。庄子用"人籁"(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喻区分彼我、善恶、对错、好坏等差别的认识境界,用"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比喻见其差别而不追求差别的认识境界,用"天籁"比喻与道为一、任运自然、不见任何差别的逍遥、齐物境界。宋玉《风赋》区分"雄风"、"雌风"之差别,故称其"未解庄生天籁"。 [10]刚道:硬说。 [11]此二句意谓胸中有浩然之气便可享受千里快哉之风。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赏析一:这首词有其独到的特色,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以及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刘熙载《艺概·诗概》)。全词通篇描绘了亭上、江上所见之壮美景色。结尾借景抒怀,指出只有胸怀“浩然正气”的人,才能充分体会和享受自然之妙。三苏祠博物馆有清代大书家何绍基书此词手迹。 赏析二: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 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 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 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 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 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 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 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 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 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 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 “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 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 “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 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 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 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 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 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 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 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 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 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 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 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 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 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 一位奋力搏击 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 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 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 所作《风赋》的议论。在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 “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 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 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 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 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 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 超凡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 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 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 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 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 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 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 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 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 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 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赏析三: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围绕作者亲自命名的"快哉亭"展开,有意突出"快哉"之意。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四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所写景物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那隐没于烟雨之中的杳杳孤鸿,那忽然而起的惊涛骇浪,那随浪掀舞的白头渔翁,寄托着多少作者政治生涯中的感慨!正是因为这诸多感慨,使"快哉"的呼唤更为迫切。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上,"一蓑风雨任平生",怎能不感到无限快意呢!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6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