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的原因,宋词的特点?

宋词发展的原因,宋词的特点?,第1张

宋词发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讲,唐五代文坛以诗歌最为发达,而词远逊于诗,这就给宋人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而且词改进了诗的句式过于严格以至死板、节奏过于整齐以至单调的不足,用各种长短句来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因而“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从题材上讲,词在初起时多被当作言情的诗体加以应用,这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而且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词的繁荣。

1、女性形象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是多情和重情,感情丰富的表现。--对滴

举例说: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两首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是唐婉在多年之后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的题词后合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她在词中,虽然有对陆游和他母亲的“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但是却没有透露出她的恨,可见在当时社会里,女性是很善良的,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会叹息命运的不公,但很少会把自身的悲惨转入到“恨”的高度。窦娥算是对封建社会控诉比较直接的女性了,但那也是在经历了太多的不公之后的表现,相比较而言,唐婉出身大家闺秀,文采出众,所以更是不会有太强列的“憎恨”观念的。

2、怨而怒的表达就变得无情了--不对。

我记得有句话说,恨是爱的延续,没有爱哪来的恨,无爱亦无恨。

比如女词人李清照,当南宋逐步沦陷时,李清照写下来千古名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这表现了李清照的对南宋朝廷的谴责愤恨,可是却也表现出她对国家的 爱。虽然这种爱不同于我们平时词中见到的 男女之爱,可是家国之爱却远远比那强烈得多。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爱,是无法衍生出恨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如果唐诗是盛世之下体现的磅礴大气,那么宋词便是紧跟其后的情感喷发。二者相辅相成,写尽人生百态,隐情幽思。尤其宋词,最能体现出乎人之本能,情之所向。

故宋词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尤其作为内倾型的心绪文学,即表现为只指灵魂深处的真情实感。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承袭传统的诗歌创作,讲究押韵、平仄等艺术手法~

  宋词发展的历史原因: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商业发展很快,各地普遍繁荣。平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当时文化生活的需要。加上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于是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形式。

 宋词的特点: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为令,也称小令,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

关於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宋诗之所以在犟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与宋诗议论化相关的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

此外,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宋诗多流派,当与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党争纷繁的原因有关。如北宋末吕本中(1084~114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后又有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如禅宗之“法嗣”传衣。列名之人均以名节自励,气味相投。至於文学观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诗家的门户之见,壁垒森严,则与“诗话”的党同伐异有著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

关於宋诗的评价,自南宋严羽《沧浪诗活》起就存在著严重的分歧,直至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尊唐”与“崇宋”两大派系。大抵唐诗主情致,宋诗重理性,从艺术的角度看,宋诗不少作品缺乏形像性、音乐美,感染力不犟,是它的缺点。从文化史的立场上讲,宋诗在唐代诗歌格律完备、意象纯熟、臻於顶峰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为近世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榜样,是它的成功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9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