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度只是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目标就只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再加上高考的竞争压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了教学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前几年,语文课教学在教育界颇受争议,大家都感叹一门颇具美感、充满情趣的学科被弄成一门单纯的工具学科,到最后学生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从教材编制到教学设计,降低甚至忽略了知识中的情感因素应是原因之一。近两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呼唤,情形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要调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就需要教育者在强调教学中的认知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知识背后的价值准则。当学生不但认识到知识的含义,而且意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身的意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如何确定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以及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有不同的针对性。
卢家楣等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包含在情感教学目标体系之中:
(1)让学生处于愉悦——兴奋、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为认知活动也为情感的陶冶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
(2)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特征和理智感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从心理规律上讲,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但情感过程反过来又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并能对认识过程加以调控。日常经验也说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发现愉快组在操作时间、直接抓取和注视不动这三项指标上都比痛苦组效果好,而且愉快组更倾向于去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过程对学习这种认识活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人们一般会认为,松弛的情绪状态会提高学习效率,紧张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习效率。但实际情况不是这么简单,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情绪过于放松,动机水平过低,使得问题解决的效率反而偏低;适度的焦虑和紧张,达到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问题解决的效率也将达到水平;而情绪过于高涨,动机水平过高,带来的反而是较低的学习效率。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既要关注一些学习状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的学生,也要注意那些全身心投入学习、情绪高度紧张的学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不良的情绪状态,保持一种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状态。
另外,在高级社会性情感中,理智感同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理智感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获得知识和追求成功的乐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并使他们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理智感,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个被动、枯燥、压抑的过程,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这说明师生的情感交流对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也应该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展开情感交流。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对父爱的感受和一些遗憾的经历,在引起同学共鸣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感念父母的操劳,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这样一来,自然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为教学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上课之初的互致问候,能给双方带来一种期待;课堂上的提问和表扬,会给学生一份鼓励和认可;善意的批评,换来的是学生的悔悟和感激;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得到的是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平等、信任、愉快的情感联系,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也能接受学生的质疑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儿童治疗心理学家,从她大量的真实案例中,告诉我们,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和“情感引导”方法。
我听完了很受益,感觉学到了以前没有听到过的知识。
首先,作者介绍了几种父母的类型:
1、控制型父母
就是以命令和威胁孩子为主,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这样的后果就是,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不理孩子,忽视孩子。
这样的行为后果是: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感觉。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型父母
比如,当孩子摔倒了,哭了,家长会说没事,不疼,或者说那有什么呀,没事,别哭了。
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孩子也会同样否定别人的感受。
4、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型父母
用小贴纸,看动画片等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用玩具来让孩子听话;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旅游等,这样的行为叫做贿赂。
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
6、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
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书里也介绍了一种“情感引导”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呢?
情感引导,就是认同孩子的情感,并用语言告诉孩子他此刻的情感叫什么名字,并且示范怎样正确去表达。
二、情感引导的好处:(摘自书中)
-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2、观察和判断
3、聆听孩子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要和孩子观赏一场话剧演出,但需要安静做下观察,不能随意走动。
这时,在家里就要和孩子说好规则:要坐下来安静观察,不同意随意走动。孩子听到了,点点头,答应了。
然后在出门前,和入场前,都再说一遍规则,这叫播下种子。
在坐下来观赏话剧时,要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做到住,是否做到了保持安静。
当孩子想走动时,要问清楚原因,比如孩子想去上厕所,也当然可以走动过去。而不是贸然批评孩子。
第四步,当孩子觉得无聊,不想观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拍椅子等小动作,这时就要体察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当下的感受用语音说出来,共情他的感受,并引导孩子用语音表达出来。要示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指出错误的做法。
做到这5步,就能轻松地使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给孩子更好的尊重和爱护。
学到了这几点,我感觉受益匪浅,也决定要使用这个方法来对待我的孩子。
是的,我们或许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机会。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的有实际方法的育儿书,还是非常值得的!
上一章学完了情感引导的四个常见误区,再次明确一下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1、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词汇的孩子会比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情感引导会让他们学会忍耐,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会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3、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在你的引导️,孩子将学到宝贵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
知道了情感引导的重要性,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本章列出了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一、播下合作的种子
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全家打算外出聚餐,出门前你可以先提醒孩子:“我们现在要带你去饭店吃晚餐,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
二、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你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易烦躁、吵闹或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这些诱因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改变。
三、聆听——先听后说
聆听的能力是情感引导的关键。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人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
你甚至可能需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良好的聆听不仅要注意孩子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时,他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无论在何种下,你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你的孩子因有人对他恶语相向而哭鼻子时,你可以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妈妈/爸爸的帮助吗?”
这样说可帮助孩子扩充情感词汇量,他很快会记住,内心的这种感觉原来叫生气。父母应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不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个孩子身上。
五、同情
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再作出恰当的反应。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面对正在经历消极情绪的孩子,如果你能换位思考,而不是轻视或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
情感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情感教育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情感、信念以及生活态度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情感的关联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
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使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提升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文章,文章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怎样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感情规则,让孩子知道怎样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相信很多父母在养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难题。
孩子哭鼻子,说谎,吵闹,挑食,打人都会让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无从下手,甚至大打出手。
其实这些烦恼用情感引导的方式都能解决。
我儿子上三年级,家庭作业特别多的时候就会哭,这是让我很头疼的事情,以前我看到他哭,心里就特别烦躁,然后就会很生气跟他说“哭是没有用的,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然后他就会哭的更伤心,让我不要再说了。
读了这本我才知道,我的方法错了,后来我就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跟他沟通。
他再因为作业多而哭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因为作业多,你觉得很晚才能写完,所以你很难过”,他哭着点点头说“是的”我抱抱他,然后告诉他“不管你写到几点,妈妈都陪着你,你写完了以后,妈妈还会陪你读书”,奇迹发生了,他真的不哭了,继续写作业了。
现在儿子告诉我,作业多想哭的时候,他就会想妈妈会一直陪着他,还会陪他阅读,心情就好了。
听到他说这句话我真的特别开心,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孩子最容易在遭受挫折或感到无助的时候表现不好。
孩子不乖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如果父母也因一时冲动大发雷霆的话,就会伤到亲子关系。
如果有跟我之前同样困扰的爸爸妈妈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并试着去改变,你会发现你很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
近期读到《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书中提出“情感引导”的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当我们成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情感和行为上的难题时经常束手无策,有时也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情感引导”这个方法的魔力以及所需的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绪,但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多多实践这个方法。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实践:最近与宝宝沟通先询问她的感受,告知这是什么情绪,而不是直接说不能这样做,解释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不再吵闹那么强烈。
001播下种子: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对他的要求;
002观察和判断: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体察孩子的需要;
003聆听: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
0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并示范如何去做。
005同情孩子,换位思考:当孩子经历消极的情绪时,你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快消失。当有人理解我时,我也更愿意与人交流。
实践:对于孩子不愿意洗澡这个问题,用以上的步骤去实践,减少了宝宝对洗澡的抵抗情绪,愿意主动洗澡,引入游戏帮动物洗澡,她玩得很开心。
00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设定限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还要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知道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
002让孩子有“我说了算”的感觉(自信心);
权力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
003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教会孩子们说“帮助”这个词,减少孩子们的尖叫和牢骚次数(妈妈在这里,妈妈随时都会帮助你的)
004多和孩子说关于情感的词汇,让他学会判断和表达情绪。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合作,而不是顺从。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
001该认错时就认错:自己做错要主动向孩子认错,要让孩子知道,人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人都会犯错。
002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注意你的肢体语言和话语保持一致。
003留些时间给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每天安静地看会书听首歌,让人特别开心。
004 拒绝暴力,以和平的方式沟通
1)为什么说打屁股没用?
首先,打屁股损害孩子学习能力;其次,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最后,体罚和打孩子会伤害他们,会让他们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2)不能打,怎么办?
要耐心的指导孩子:父母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协商,有必要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最后提供解决方案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
005认识自己的弱点,不要轻易发怒,多检讨自己为什么没能给孩子足够的理解。
请给予宝宝正常的呵护,教导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但最重要的是要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在身边鼓励和支持他,让他快乐地成长!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品味,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三、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美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优秀的教师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保持心态平稳。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第二,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第三,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