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香雪是个纯朴的女孩子,热爱学习,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好奇和向往,有一颗真挚纯良的心。
女作家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泼辣的凤娇与纯净的香雪,本文试就两人的形象从以下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不同的人物语言,体现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凤娇在伙伴拥挤中处于弱势地位时,一声尖叫,“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面对伙伴的讥笑嘲讽,“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面对列车的质疑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这些直言不讳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凤娇大胆直率、性格泼辣的一面。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而相对比而言,香雪却少言寡语。火车在台儿沟停下时,众多姑娘七嘴八舌问“北京话”(一位火车上的男乘务员)问题时,香雪跟在众多姑娘后小声问了句:“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在回家的路上,众多姑娘和凤娇开玩笑,凤娇让她帮腔时,而香雪却不说话,并且慌得脸红。这些都说明香雪平时不善言谈,胆子小,很腼腆、性格文静腼腆。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二、不同的物质追求,表达不同的人生目标
香雪和凤娇都带着那种山里人独有的质朴,火车的到来同样改变了她们两个人的生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可以拿本地的土特产和火车上的洋货进行交换。
凤娇更喜欢的是头饰、手表;注意到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在交换东西时,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调换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凤娇对那个“北京话”乘务员很感兴趣,情有独钟。
而香雪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她也不像其他姑娘那样对“北京话”乘务员感兴趣,打听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叫“配乐诗朗诵”、自动铅笔盒的价钱。
通过对比,发现面对改变,凤娇改变得更加外露,而香雪的变化则显得内敛,表现了她们完全不同的人生目标:凤娇只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变,这是对台儿村原始生活状态的写照,因为凤娇代表了真正闭塞在台儿村的人。而香雪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她渴求文化。所以她的眼界与关心的事物自比凤娇高出一些,她代表了最终要走出台儿村的希望。
三、不同的换物目的,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
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银圈圈、手表等这些奢侈品回来,她们只是盲目地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具有爱慕虚荣与追求享乐思想之嫌。
而香雪却有着与众人不同的换物目的,她想换的不仅只是一只铅笔盒,而是要换回自己的尊严,为此甚至负出了比别人更大的代价。因为她的那只木头铅笔盒曾被同学无数次的嘲笑,唯一想得到的就是自动铅笔盒——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闪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寻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
为了获得真正的尊严,在强烈的自尊心和坚定信念的促使下,在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她一个人沿着铁路走回家乡的时候,对养育她的大山说:“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从这可以看出香雪对未来的憧憬,对于家乡目前的贫穷和落后,香雪有着一种无比的乐观。在回家的路上她深深地为那篮母亲甚为珍惜的鸡蛋而自责,也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淳朴。
总之,在《哦,香雪》一文中,风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姑娘,香雪是朴实、纯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朴实和她身上所具备的那份与众不同的精神和人生态度,让她在文中的形象尤为突出。作者写凤娇是为了更好地反衬香雪的形象,使香雪的形象平凡中见伟大,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最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于黔勋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M]
[2]倪文锦,于黔勋语文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瑞英小说《边城》和《哦,香雪》人物形象比较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哦,香雪》写了一群农村女孩,虽然性格各异,有外向的如凤娇,也有内向的如香雪,但善良却是她们共有的。善良之心,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待生活的温暖情怀,这是铁凝从农村生活这一创作源头中开掘出的精神内涵,这一精神内涵为她今后的创作准备了基本底色,它是清丽的,也是明亮的。《哦,香雪》把这种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富的情感。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使她们每次都以极其隆重的方式——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
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香雪在回家路上经历了的心情变化:
当香雪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1、怕: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
2、不怕: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束束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束束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3、犹豫: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4、坚定: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扩展资料:
香雪赏析:
文章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心理描写细腻。作者以清新婉丽的笔调,将小小的生活场景诗化,创造了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同时又在这纯净的境界中寄寓了严峻的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
但她恰恰又是与贫穷联系在一起,在 时代列车的呼啸声里,她还能保留多久呢?香雪和她的伙伴们,连同整个台儿沟,在走向新生活的路途将会经历怎样的变故呢?小说于淡雅中饱含诗情,笔墨所至,大自然的一切均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
《哦,香雪》,标题清新可人,富有诗意,哦在这里表示醒悟、领悟,表达的也就是作者对香雪的赞美感慨之情。
《哦,香雪》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小小的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贫穷的角落,那儿的人们过着几乎是封闭式的生活。他们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无从知晓山外的世界。然而,前进着的生活浪潮终究会冲击每一个角落。火车开进了深山,也就为深山中的人们带来了山外的新鲜事儿。
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静,拨动了山村人平静的心,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气息,诱发了山村人的不安与渴望。正是这短暂的一分钟,为山村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观察、了解山外天地的可贵时机。
作家写山村姑娘们为那一分钟而急急吃饭、细细打扮的一段,寥寥几笔,却传达出多么丰厚的生活意蕴:现代生活的强大诱惑力、山村姑娘们奔向现代文明的急切与真诚。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指的是
A商业利益
B猪栏理想
C战争妖魔
D社会贫困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
A对方的见解是错误的
B双方的看法都是对的
C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D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
4《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A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B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放逐义帝而自立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A从容镇定
B博闻强记
C宽厚谦和
D嫉恶如仇
6下列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是
A《前赤壁赋》
B《西湖七月半》
C《都江堰》
D《我与地坛》
7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A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8《马伶传》中,马伶“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的目的是
A另谋高就
B依附权贵
C深入生活
D寻求庇护
9《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A《故事新编》
B《野草》
C《朝花夕拾》
D《且介亭杂文》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一句话表达了
A对故居和祖父的怀念
B重温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C对“甜蜜的家”的留恋
D对旧礼教阴魂不散的感慨
11《我与地坛》中,作者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是为了表现
A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B母亲的艰辛
C对人生的各种体验
D地坛的历史变迁
12《蚂蚁大战》采取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这个“点”主要指的是
A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B在堆树根之处两只蚂蚁缠斗
C红黑三位武士的混战
D胡贝尔对蚂蚁大战的考察
13《饮酒》(其五)中,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行路难》中,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诗句是
A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A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D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A时间推移
B景物变化
C心理活动
D世事变迁
17《再别康桥》中,暗示西方文明的意象是
A西天的云彩
B夕阳中的新娘
C软泥上的青荇
D天上虹
18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D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19《哦,香雪》作者对香雪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A哀叹
B同情
C赞美
D担忧
20《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原因有
A例证典型
B善用类比
C语势劲健
D现身说法
E深入浅出
22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23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A《湘夫人》
B《陌上桑》
C《饮酒》
D《行路难》
E《长恨歌》
24下列对《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B这是一首爱情诗
C这是一首叙事诗
D诗歌通过一系列比喻抒情
E诗歌表明“我”决心为爱情以及更崇高的目标献身
25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小说的有
A《婴宁》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苦恼》
E《麦琪的礼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
27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猝:
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29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伏:
30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起事:
31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令行:
32不知东方之既白既:
3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
34韵友来,名妓至
韵友:
3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幸垂: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A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B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C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C这里表现出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这里抒写什么感情?
B“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C指出这一段里的对偶句。
4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艮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耶,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B婴宁的个性有何特点?
C媪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五、作文题(30分)
41以《自强者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或议论皆可,但不可写成诗歌。
《哦,香雪》是一篇短篇小说,它被收入天津市中等专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小说创作于1982年是著名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八十年代,改革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大事,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创作也如雨后春笋,《哦,香雪》正是在这个时候问世,她没有表现农村改革尖锐激烈的变革现实,而是选取了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的偏僻山村生活的点滴,展示了一群农村姑娘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一)
由于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领会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以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塑造人物所使用的一些手法,则是学习这篇小说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首先就要通读课文,了解并归纳课文内容。
小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火车开进台儿沟,搅乱了这里以往的宁静。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火车开进台儿沟,这里的姑娘们激动、兴奋。突出了台儿沟的闭塞、贫穷、落后。第二层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里了解山外的世界。突出她们的好奇、热情,淳朴、真诚。第三层写姑娘们与旅客以物易物。表现出她们对新事物的热烈追求。第二部分写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经历。突出她渴求知识,向往现代文明,并展示出她的美好心灵。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第二层写香雪为换铅笔盒冒险登上火车。第三层写香雪独自夜行三十里路回家。
(二)
在把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 讨论、分析、归纳人物形象:小小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的角落,人们过着贫穷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改革大潮冲击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终于绕到闭塞的台儿沟脚下,每天在此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搅乱了这里以往的宁静,也搅乱了台儿沟人平静的心。每天山村姑娘们都象迎接重大节日一样梳洗打扮,迎接那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这短暂的一分钟成了姑娘们观察和探询外面世界的宝贵时刻,她们的询问显得可笑和无知,但可以看出她们的好奇,看出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她们开始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在这群姑娘中,香雪是唯一的中学生,她充满朝气,结实朴实,又很有思想。在她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美,单纯的美,自尊自爱的美。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她,做买卖却最顺利,她那“洁净如水晶的眼睛”,那“你看着给吧”的谦和的话语,以及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诞生的面孔使“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有着更为执着的追求。她关注的是学生的书包,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是配乐朗诵。她尤其想得到一个带磁铁的塑料铅笔盒。当她从火车窗口发现它的时候。竟然不顾一切地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踏上了火车,用四十个鸡蛋和夜行三十里路的代价换得她渴望以久的铅笔盒。香雪的这一举动,也许在她同伴看来是“值不当的”,我们却在这个动人的情节里面看到了香雪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自尊。为了不再因木制铅笔盒和一天吃两顿饭而被某些同学瞧不起,文静腼腆的她一下子变得那么勇敢、果断。可见,这个小小的铅笔盒凝结了香雪的希望,象征着香雪对知识、对现代文明的渴求。在作者如诗如画的描写中,充分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映现出理智的和感情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丰富内容。从香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八十年代的小山村,香雪们不在安于贫穷,他们敢于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台儿沟是这样,中国的广大农村、城市都是这样!这是作者塑造乡雪这一典型人物的意义,从平凡的题材中开拓出深刻的主题,这就是《哦,香雪》这篇小说的魅力。
(三)
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重点段落,体悟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创作特点。这篇小说是铁凝的成名作,它代表了铁凝小说的创作特点:风格淡雅,意境悠远,语言清新,纯净优美。这些都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1浓郁的抒情色彩,清新婉丽的笔调,使小说有了诗一般的意境。著名作家孙犁高度评价过这篇小说。他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小说作者对香雪和她的伙伴们充满了爱,同情、赞美、关注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写山、树、小溪、草木,甚至连那火车和铁轨都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活跃起来与香雪的心灵对话,伴着香雪歌唱着向前奔跑,伴着她端详铅笔盒,伴着她思念爹娘,回忆儿时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首爱和美的交响曲:爱家乡纯朴淡远的,美爱父母勤劳朴实的美,爱生活,生活就是美……同时景物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衬出人物心理上的变化,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情与景的自然融合不仅产生了诗一般的意境,也使人物的美好心灵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2点面结合互相映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扎根于台儿沟,与台儿沟的伙伴们同呼吸、共命运,火车开进台儿沟,她也和所有姑娘一样激动、兴奋,和姑娘们一样打听外面世界,她们有着对未来共同的向往,但是香雪和她们追求不一样,姑娘们追求的是发卡,纱巾、挂面,而香雪关注的是配乐诗朗诵,是带磁铁的铅笔盒,这就是香雪渴求知识的性格特征突出出来。此外,小说写学校里某些女生对香雪轻视的态度:“一生轻轻的笑,好象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从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的问:“你们那一天吃几顿饭?”“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这些内容都不是闲笔,它反衬出香雪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凸现出她自尊自爱、外柔内刚的性格。
总之,这篇小说以清新、婉丽、纯净优美的笔调成功的塑造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农村少女的典型,并寄予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香雪居住的小小山村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04年10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