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引导学生分析香雪的形象

试谈引导学生分析香雪的形象,第1张

  《哦,香雪》是一篇短篇小说,它被收入天津市中等专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小说创作于1982年是著名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八十年代,改革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大事,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创作也如雨后春笋,《哦,香雪》正是在这个时候问世,她没有表现农村改革尖锐激烈的变革现实,而是选取了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的偏僻山村生活的点滴,展示了一群农村姑娘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一)

由于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领会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以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塑造人物所使用的一些手法,则是学习这篇小说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首先就要通读课文,了解并归纳课文内容。

小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火车开进台儿沟,搅乱了这里以往的宁静。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火车开进台儿沟,这里的姑娘们激动、兴奋。突出了台儿沟的闭塞、贫穷、落后。第二层写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里了解山外的世界。突出她们的好奇、热情,淳朴、真诚。第三层写姑娘们与旅客以物易物。表现出她们对新事物的热烈追求。第二部分写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经历。突出她渴求知识,向往现代文明,并展示出她的美好心灵。这一部分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第二层写香雪为换铅笔盒冒险登上火车。第三层写香雪独自夜行三十里路回家。

(二)

在把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 讨论、分析、归纳人物形象:小小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的角落,人们过着贫穷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改革大潮冲击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终于绕到闭塞的台儿沟脚下,每天在此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搅乱了这里以往的宁静,也搅乱了台儿沟人平静的心。每天山村姑娘们都象迎接重大节日一样梳洗打扮,迎接那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这短暂的一分钟成了姑娘们观察和探询外面世界的宝贵时刻,她们的询问显得可笑和无知,但可以看出她们的好奇,看出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她们开始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在这群姑娘中,香雪是唯一的中学生,她充满朝气,结实朴实,又很有思想。在她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美,单纯的美,自尊自爱的美。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她,做买卖却最顺利,她那“洁净如水晶的眼睛”,那“你看着给吧”的谦和的话语,以及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诞生的面孔使“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有着更为执着的追求。她关注的是学生的书包,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是配乐朗诵。她尤其想得到一个带磁铁的塑料铅笔盒。当她从火车窗口发现它的时候。竟然不顾一切地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踏上了火车,用四十个鸡蛋和夜行三十里路的代价换得她渴望以久的铅笔盒。香雪的这一举动,也许在她同伴看来是“值不当的”,我们却在这个动人的情节里面看到了香雪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自尊。为了不再因木制铅笔盒和一天吃两顿饭而被某些同学瞧不起,文静腼腆的她一下子变得那么勇敢、果断。可见,这个小小的铅笔盒凝结了香雪的希望,象征着香雪对知识、对现代文明的渴求。在作者如诗如画的描写中,充分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映现出理智的和感情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丰富内容。从香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八十年代的小山村,香雪们不在安于贫穷,他们敢于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台儿沟是这样,中国的广大农村、城市都是这样!这是作者塑造乡雪这一典型人物的意义,从平凡的题材中开拓出深刻的主题,这就是《哦,香雪》这篇小说的魅力。

(三)

    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重点段落,体悟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创作特点。这篇小说是铁凝的成名作,它代表了铁凝小说的创作特点:风格淡雅,意境悠远,语言清新,纯净优美。这些都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1浓郁的抒情色彩,清新婉丽的笔调,使小说有了诗一般的意境。著名作家孙犁高度评价过这篇小说。他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小说作者对香雪和她的伙伴们充满了爱,同情、赞美、关注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写山、树、小溪、草木,甚至连那火车和铁轨都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活跃起来与香雪的心灵对话,伴着香雪歌唱着向前奔跑,伴着她端详铅笔盒,伴着她思念爹娘,回忆儿时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首爱和美的交响曲:爱家乡纯朴淡远的,美爱父母勤劳朴实的美,爱生活,生活就是美……同时景物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衬出人物心理上的变化,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情与景的自然融合不仅产生了诗一般的意境,也使人物的美好心灵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2点面结合互相映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扎根于台儿沟,与台儿沟的伙伴们同呼吸、共命运,火车开进台儿沟,她也和所有姑娘一样激动、兴奋,和姑娘们一样打听外面世界,她们有着对未来共同的向往,但是香雪和她们追求不一样,姑娘们追求的是发卡,纱巾、挂面,而香雪关注的是配乐诗朗诵,是带磁铁的铅笔盒,这就是香雪渴求知识的性格特征突出出来。此外,小说写学校里某些女生对香雪轻视的态度:“一生轻轻的笑,好象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从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的问:“你们那一天吃几顿饭?”“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这些内容都不是闲笔,它反衬出香雪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凸现出她自尊自爱、外柔内刚的性格。

总之,这篇小说以清新、婉丽、纯净优美的笔调成功的塑造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农村少女的典型,并寄予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香雪居住的小小山村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04年10月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二、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我们课下已经预习这篇课文了,那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呢?(板书: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板书:火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40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可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它象征着封闭、传统;开放、现代。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

  (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① 凤娇——对“北京话”的情感,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了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她们之间的感情很纯洁——依附型。

  ② 香雪——她的追求与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她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

  析: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板书: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⑴45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⑵46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⑶46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⑷46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型

  ③ 其他姑娘们——她们喜爱的是法卡、丝巾、尼龙袜,追求的是一种物质——享受型

  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析:香雪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讨论: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析:凤娇和北京话跑了

  香雪考上北京的学校了

  有的人经商了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真纯和淳朴。

  小结: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板书设计:

  大山——火车——变化?

  追求 “北京话”:情感(依附)

  文具盒:平等、知识(自强) 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头巾、法卡:物质(享受)

  香雪:知识+尊严、知识、淳朴

  追求 失落

代表了香雪对城市的向往;那个时代的乡下人都有这样一种情感。

铅笔盒在文中具有引申意义。主要代表的是一种文明。外面世界的文明。表现出了台儿沟的人对外面世界的一种向往。

出处:铁凝的代表作《哦,香雪》

《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扩展资料

《哦,香雪》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铁凝(1957一),河北赵县人,生于北京。父亲是美术工作者,母亲是声乐教师。自幼酷爱文艺,十六岁发表处女作《会飞的镰刀》。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劳动之余写出《夜路》、《丧事》、《不受欢迎的礼物》等小说。

表示强调

要结合语境分析

感叹号(!,也称为叹号或惊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点符号用法》中也指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哦,香雪》,标题清新可人,富有诗意。铁凝的作品,擅长捕捉人物的细微心理活动,并以精妙的语言传达作家敏锐而细腻的艺术感觉。《哦,香雪》是这方面的代表作。1982年发表后,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哦,香雪》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小小的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贫穷的角落,那儿的人们过着几乎是封闭式的生活。他们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无从知晓山外的世界。然而,前进着的生活浪潮终究会冲击每一个角落。火车开进了深山,也就为深山中的人们带来了山外的新鲜事儿。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静,拨动了山村人平静的心,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气息,诱发了山村人的不安与渴望。正是这短暂的一分钟,为山村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观察、了解山外天地的可贵时机。作家写山村姑娘们为那一分钟而急急吃饭、细细打扮的一段,寥寥几笔,却传达出多么丰厚的生活意蕴:现代生活的强大诱惑力、山村姑娘们奔向现代文明的急切与真诚……

17岁的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巨大的火车使她兴奋也使她恐惧的描写,极生动地表现了村姑的好奇与纯朴混杂在一起的微妙心绪。她的伙伴们感兴趣的是乘客的首饰和漂亮的乘务员,香雪却与众不同——她注意的是乘客的书包,她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小山沟的人。尤其是那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几乎牵动了她的全部注意力。她因此而与众不同。作家着意刻划香雪求知的渴望,便为这位村姑增添了一层清纯脱俗、积极向上的光彩。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初中生。她因贫穷而被公社中学的同学所歧视,又因为这歧视而萌生了走出贫穷的决心。这样,香雪的清纯中又透出了刚毅。

作家通过一个细节展示香雪内心情感的单一与丰富:铅笔盒。她那木制的铅笔盒使她面对同学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而自卑;她猜测那泡沫塑料铅笔盒的价钱值多少鸡蛋的一段描写,揭示了她的纯朴与可爱;而她最后在火车上以一篮鸡蛋换一位大学生的铅笔盒,并因此而不在乎被火车多拉了一站、不畏惧多走三十里夜路的那一段情节,和她因为铅笔盒而感到充实、感到无畏的心理活动,都使她的性格塑造完美了、升华了。香雪的举动是真诚自然的,只有像她这样的既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少女才会有如此的勇气与行为。她的追求是如此具体、微小,却又是如此丰富、广大。在香雪的委屈与希望、胆怯与执着、羞涩与果敢的交替转换中,作品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感情与理智、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暗示了一种古老陈旧生活方式与观念的逐步解体,传达了新一代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尊严的维护,对于现代文明的热切呼唤。一个山村少女的清纯、朴实、执着、热情,都通过铅笔盒这个细节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的。小说构思精巧,以短短的篇幅包容了丰富的内涵。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小说笔调清新婉丽,文字鲜活灵动,风格淡雅别致,意境回味悠长,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不仅香雪的追求充满诗意,甚至村姑们对首饰和乘务员。的向往也饶有诗意,甚至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作者也赋予它们以灵气——试探着前进的铁轨、羞涩地畏缩着的小木盒、群山像母亲的胸脯、树叶在夜风中歌唱、小溪欢腾地迅跑……这样,既烘托了全篇的诗意,又展示了作家的童心。

现代文明冲击传统人生,许多作家笔下都是浮躁的悲剧——路遥的《人生》、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柏慧》……莫不如此。作家们欲为人类唤回传统美德、古朴风景的情怀,不难理解。而这篇《哦,香雪》却写出了传统人生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写出了一首希望之歌。 台儿沟的姑娘们

台儿沟的姑娘们是一个群体,她们有着山村姑娘共有的纯真、朴实和善良,以及对美的热爱和隐秘的梦想。她们的性格与心灵,在对火车与火车带来的山外的事物与人表现出强烈兴趣,以及在用土产从车上的旅客那里换回日常生活用品和用于打扮自己的饰物等行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哪怕是类似“(火车)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这样的真诚而幼稚的发问,都让人感应到她们美不胜收的心灵世界,不由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然而小说对台儿庄姑娘集体性格的描写,似乎是对主要刻画对象的必要的铺垫与烘托,或者说,台儿沟姑娘美丽的心灵世界,在主要角色香雪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对现代文明表现出热爱和追慕上,香雪是台儿沟姑娘的领头人和杰出的代表,因为看火车“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尽管在陌生的事物面前,香雪表现得更胆小,比如当火车停住时“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但是对火车所载来的新的世界,香雪比以好友凤娇为代表的其他同村姑娘有更执著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们所追求的对象很不相同。凭着青春期的敏锐,同样是从五彩缤纷的车上世界里捕捉到自己的喜爱之物,凤娇们一眼看见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香雪发现的却是“人造革学生书包”,都是山里人不曾享用的先进的工业产品,但前者是用于美化自己的外表,满足人对物的需求,后者则用于对知识的学习,帮助人在文化上提升自我。不同的发现,透露了她们精神世界原有的差异,这是自然和文化、感性与理性的差异。这差异来自于香雪受过更高的学校教育,是台儿沟唯一的女初中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意味着她们的生命品质存在看不见的差异。所以对于每天晚上七点那宝贵的一分钟,她们有不同的期待,对于火车带来的山外,她们有不同的愿望对象。凤娇很快暗恋上是第三节车厢上的那个“身材高大,头发乌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的“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从第一次接触到后来的无功利目的的交往,凤娇从中得到了难以言传的情感和心理的满足。这种连巨大的城乡差别都阻挡不了的坚决而美好的一厢情愿式的爱恋,本质上是一种不需要学习的与生俱来的爱欲。而香雪强烈渴望于火车的,是帮助她得到一个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能够自动开关的铅笔盒。香雪心里一直装着这种铅笔盒和它的价值:“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可见,铅笔盒能够满足的是比爱的需求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是这样的深层需求,驱使着香雪为向车上的旅客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和问它的价钱而追赶火车,当终于从火车上发现了这种铅笔盒,便想都没想来不来得及,毫不犹豫地冲上车去,用一篮子鸡蛋与铅笔盒的主人大学生交换,以至于被火车带走……香雪为了打听铅笔盒而去追火车,被凤娇们认为“是一件值不当的事”,香雪不同意她们的看法,说明她的精神世界比她们要广阔。“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她们更喜爱的是发卡、纱巾、花色繁多的尼龙袜,而香雪总是利用做买卖的机会向旅客“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这表明,火车停站的短暂的一分钟带给姑娘们的喜怒哀乐,是有着不同的内容的。小说通过这样的对照,把香雪心灵世界的内涵渲染了出来。

铅笔盒

铅笔盒这个象征性的实物是这篇小说的纽结所在,自始至终也是主人公的情结。小说所描绘的,主要就是这个铅笔盒所引起的内心波澜。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对知识的追求,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现代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上最响亮的话语,乡村中学生香雪的铅笔盒故事,不能说没有呼应关于现代化的历史诉求,故事的讲述多多少少也就带有叙事性。但是铅笔盒故事里的道具意义,它所不断暗示的,还是人性的魅力。在山村姑娘香雪来说,铅笔盒留给她的,是创伤的记忆。在公社中学里,她使用的父亲亲手做给她的木头铅笔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心地单纯的她,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造成这种伤害的力量,主要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城市里才有的机器制造的可以自己关上的塑料铅笔盒,把她的手工制作的木铅笔盒比得那样寒怆。让她受到伤害的,不只是铅笔盒,也包括闭塞的台儿沟所保留的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落后的生存方式。当老实善良的香雪终于明白她和她的台儿沟是被人耻笑的对象,她的内心也就埋下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香雪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也就是由铅笔盒所代表的工业文明。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即使叙事主体受制于开放改革时期的国家话语,但对人物的刻画只能遵循人性的逻辑。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从首都开来的火车给她带来了机会。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这是未曾遭到文明撞击带来的屈辱的凤娇们所难以理解的。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小说语言清新、 婉丽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突出的。

其语言优美,描写精彩,人物鲜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中人物语言描写中的叹词、语气词运用精妙,这些词语看似十分寻常,实则韵味无穷。

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作者善于借助人物语言描写中的叹词、语气词来突出人物形象,这在凤娇的身上表现得最为集中,文中对凤娇的语言描写一共有9处,其中7处都出现了叹词或语气词,这在台儿沟众多姑娘中是绝无仅有的。作者借助这些词语,让凤娇大胆泼辣、张扬热烈的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请看下面三处。

第1处:

“哟,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个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读到凤娇这些语言,不需深入分析,读者就可以直接从这些带有强烈情感的叹词和语气词里初步感受到凤娇的性格——这是一个热烈的、不吝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姑娘!这一句中用了“哟”这个叹词和“呀”“啦”两个语气词,将凤娇拉长的语调、尖利的声音、夸张的语气写活了,将一个被踩到脚后一惊一乍的泼辣女孩形象“立”在读者眼前。

假如去掉这几个词——“我的妈,你踩到我的脚了”,这种平淡的语言就很难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凤娇这种张扬热烈的形象。

第2处: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这是当“北京话”下车提醒女孩子们别扒窗户、称她们为“小姑娘时”,凤娇回敬的一句话,其中的叹词“哟”不仅表现了凤娇面对陌生人时的大胆泼辣,还大有深意:“哟”带有一种微微惊异的语气

其隐含着“你看着也没比我们大多少,怎么能称我们为‘小姑娘”的意思,表现了凤娇对于“北京话”称自己为“小姑娘”的轻微不满,这种不满源自于凤娇对“北京话”的特殊好感,

她并不希望“北京话”将自己看作是无知的小姑娘;同时,这里的“哟”也带有一种玩笑的口吻,如果去掉了“哟”字,改成“我们小,你就老了吗”,这就变成了一种生硬的反驳,就无法表现少女的俏皮可爱。仅仅一个叹词“哟”,就表现了凤娇大胆泼辣、爱慕“北京话”、俏皮可爱的形象,真是一字生色。

香雪,我真想与你促膝长谈。你的目光,带着台儿沟特有的淳朴,那纯净而没有杂质的眼神,让我沉醉,仿佛一块强大的吸铁石将我吸引。你单纯地认为只要拥有那些文具就可以与同学们为伍了,他们就不会再挑剔你来自贫穷的台儿沟。其实这点并不重要。香雪,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知道你向往着“城里”美好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吗现在大都市里经常有白领“出逃”,去追寻儿时拥有的清风明月、小桥流水……你想要随着时代一同前进,这的确很美好,可是要记住千万别让那些浮华沾染了你的单纯,纯净——你那透明得不含任何杂质的色泽。返璞归真,何其难也。你信吗外面的世界再怎么迷人,都不能使人长久的停留。看得太多的繁华,眼睛会疲劳;旅行太久,归家才是最好的选择。香雪,你知道我是多么心疼你吗我们是同样的年龄,当我们一学期换几次文具盒时,你却为了它走了三十里的漫漫长夜路。你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里的“小”,在你面前,我自惭形秽。香雪,我想对你说:让我们携手在一起,从苦涩中寻找慰藉,从荒凉中寻找生机,人生才不会感到茫然和无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