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情感,第1张

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鸟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

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

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

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

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

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因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古诗鉴赏最大障碍是读不懂诗歌,把握不了诗歌的情感内容。这有诗家语言的疏离陌生之因,有时间距离和历史情境之异,也与我们对诗人抒发情志的规律把握不够有关。本文试从诗人情感抒发的角度作一点探讨。

诗主情,或者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迸发,就没有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把握诗人情感抒发的方式,就不失为我们体味诗歌情感内容的捷径。情感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其情感内容一眼便知,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间接抒情就是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借助对景、物、史、人的描写或咏叹,含蓄委婉地传达出来。在间接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发蕴积胸中,有时这种感发甚至被遮蔽着,耳目一旦触及外物,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于是情感便因景而生,缘物而发,际会历史风云,神遇相知之士。这一类诗歌,意蕴丰富,手法鲜明,便于设题,所以常作为高考命题素材。

一、写景抒情式

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诗人的生命感发,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养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的媒介物――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便形成了诗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通常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以乐景写乐情。杜甫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第二种:以哀景写哀情。2004年广东卷杜甫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第三种:以乐景写哀情。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第四种:以哀景写乐情。李白诗《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了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二、写物言志式

写物言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诗人在对象――物上,发现或找到了和自己在精神上的某些相通之处――物与志的“契合点”,引起了心灵的感会,于是便借助对“物象”的描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一抒心中情志。咏物诗特点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扣准所咏之物,又在诗中有所寄托。诗人在诗中展开诗意的想象,把物象和情志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何处是写物,何处是写人,又处处是物,处处是人。字字摹写物象之态,句句曲尽胸中之志。2004年北京夏季高考卷所选苏轼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在诗中,既兼顾梅花的物态和本性,又将梅花人格化,抓住了红梅的“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这一独有的“梅格”,传达出了红梅娴静高雅而不浅薄庸俗的神韵。句句写梅,字字喻己。

同一个物,因为诗人个人的性情、际遇和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不同,故所咏之情也就相异。从诗中可以明显地读出作品背后独特的“那一个”人来,所咏之物后潜藏着作者强大的生命感发力。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己。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沽的梅花自喻自况,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写古喻今式

这类诗歌写古意在喻今,写史意在抒怀。或歌咏故去的成功辉煌反衬眼下的失败与荒凉,或咏叹已逝的荒唐惨痛来警戒当政者及抒发自己的历史虚无轮回感。诗人以情统史,以志言古。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陈后主沉溺声色,终日与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的史事,表达了对晚唐社会日趋衰败的隐忧。在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2004年上海夏季高考卷杜庠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自从赤壁一战后,赤壁就成了诗人们洗浇心中块垒的意象。富有才华,志存高远的杜庠,因坎坷的遭遇,多舛的命运,面对赤壁,其情感是复杂的,虚无与悲凉同在,愤慨并无奈交融。

在咏史凭古中,往日的历史已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历史与当下统合为一,诗人的情志超越了时空。将个人放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的恒久比照出人生的短暂,对历史的回顾之中又富含着今生的悲伤。

四、写人言己式

写人言己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写的是别人的事情,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悲哀和感慨。

借写他人的成功反衬自己的遭遇的坎坷和命运的不幸。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英俊潇洒,倜傥风流,富有智慧,胆略过人。谈笑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年轻时候就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此时的诗人却已鬓染霜发,一事无成,徒有一腔无处施展的报国之志。两相对照,诗人内心的苦楚不难体味。

借写他人的不幸来暗喻自己的哀楚。他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遭遇,相似的命运,两人情感相通,故歌咏之。秦韬玉诗《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全篇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和不平。

五、写事抒怀式

在此类诗歌中事或是诗人情志的的触媒,或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事件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思。

2004年全国卷张籍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朱庆余参加进士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位新嫁娘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事,生动形象的比拟了自己临考前紧张担心的情景,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被录取的心情。

诗人的间接抒情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五类,当然这样分类也不尽然,各类之间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写古人喻己既属“写人言己”,也属“写古喻今”,怀古诗中也有景物描写。之所以这样归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间接抒情的方式特点,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外物引起了诗人的情感涟漪,引发了诗人的生命振动――生命共感,生命共感是联结诗人和外物(景、物、史、人)的精神纽带。正是缘于生命的共感,诗人才能借助绘景状物、怀古写人,抒一己之情,言一己之志,叙一己之意。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

  现代诗歌有没有情感意境?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朋友把现代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得过于狭窄,认为“现代诗歌很大一部分是讲究激情抒发的,早已冲破了意境的美学原则”。其实,直剖胸臆,以激情抒发为主的现代诗歌,同样有意境。

 古代诗论中早就有“诗有三境”之说,除了“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物境”之外,还有“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的“情境”与“意境”。

 现代诗歌的激情抒发,不表现为如画的“物境”,直接展示诗人激动的精神状态,在诗中形成一种情感境界,应归于情境。有境界与无境界是诗歌与非诗歌的区别,现代诗歌也是如此。

 诚然,近年来的一些现代诗歌,直抒胸臆,激情奔泻的作品日见其多,现代诗歌较为自由的艺术形式更适合于这种激情的抒发。它的具体表现是:不融情于景或托物寓情,诗人撤出一切可以构成画境景片,直接袒露、倾吐心中的情感,即或诗歌中写景叙事,要么融景于情,化客观外物为主观情思,使之成为心灵化了的意象,意象的组合或迭加不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可感的画面,而是表现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要么诗歌所写及的景物,只具有象征意义,象外之义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境界。

 总的说来,不赋予情感以明晰、稳定的具象,而给予诗情以率真的、富于流动感的表现,是现代诗歌情感境界的主要特征。

 诗人高尚或优美的情感越真,诗的情感境界就越美。王国维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真情实感方有真境界、真意境。这种情感,虽然摈弃了一切映衬之物,读者却可将心屏上接收的诗人情感信息,迅速还原或幻化出一个“象”,这“象”便是诗人“我”的形象,抒情诗的主人公往往是诗人自己,读者从诗中情感信息转化出来的诗人形象是透明的,就是说,诗人的形象也就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显现,表现于诗中的情感意境也就是立体化了的诗人形象。就通过情感信息直接呈现诗人的自我形象而言,就诗的情感意境与诗人的精神世界密切关系而言,就诗品与人品的一致而言,直抒胸臆的诗歌要比托物寓情的诗歌表现得更为主动、明显和直接,情感信息反馈的频率与速度也更为敏捷。

 一个诗人表现于一首诗中的情感意境,往往是他的精神世界在某一瞬间,或者说“灵感”降临的时刻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读者心目中,则是诗人自我形象一次亮相的特写镜头。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人不同境遇下产生的各个作品中,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

 有的意境波翻浪涌,有的意境滴水折光,有的意境高屋建瓴,有的意境曲径通幽……

 一个诗人以他相对稳定的精神世界,在同一种境遇中,情感的奔涌所至之处,也会形成多样化的情感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1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