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春天绘本故事中巨人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巨人和春天绘本故事中巨人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第1张

《巨人和春天》是一个富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其中巨人代表了人性中的各种情感。故事开始时,巨人孤独地生活在他冰雪覆盖的山上,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但是,随着春天的到来,他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当巨人第一次遇到从山下走过来的男孩时,他表现出了极端的愤怒和敌意。但是,当男孩用花朵和音乐使巨人感到了欢乐和幸福时,他的内心开始产生了变化。巨人对春天的到来感到惊喜和感激,因为这让他重新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

随着故事的发展,巨人的内心情感变得更加复杂。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并渴望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当巨人遇到一位老太太时,他开始体验到了爱和关怀的感觉。但是,当老太太离开时,巨人的内心感到了失落和悲伤。

最终,当巨人遇到一群孩子时,他的内心情感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用他们的天真和热情感化了巨人,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自私。在这个过程中,巨人的内心情感从愤怒和敌意转变为欢乐、感激、孤独、渴望、失落和最终的爱与关怀。这个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各种情感,表达了通过善良和爱的力量可以改变人性的主题。

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木筏。

上篇文章讲到了绘本的“图感”和“语感”, 以及如何选择绘本。

这一篇,我们来讲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在阅读绘本上,我曾经走过的坑就是——给孩子读,读完了就读完了 ,但孩子似乎并没有怎么吸收,而且基本不思考。

后来才知道,这样的阅读方式是非常低效的, 也才知道问题的根源——我自己都没有很好的理解绘本传达的意思。

绘本大师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说:“在挑选绘本和读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朗读者是如何理解,其内心又是如何享受和描绘故事的,对孩子听故事时的理解影响很大,因为朗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会微妙地反映在朗读时的声音和表情里。

因此,作为读的一方,你必须注意自己从绘本的图里读到了多少可以阐释故事的信息。”

松居直老师的话,让我如梦初醒。之前自己没有读到多少故事里的信息,而只是机械地读给孩子听。理所当然的,基本无法把绘本的艺术魅力展示出来,带给孩子。

所以,父母讲故事之前,事先尽量全部都先看一遍。这样才知道,书里哪个地方应该激昂地读,哪个地方又该温柔或略带伤感地读。如此,才可恰到好处的把对故事的理解,微妙地通过声音和表情传递给孩子。

就好像开车,你事先走了一遍路,下次再走时就知道哪个地方是急拐弯,哪个地方是小拐弯一样,才能巧妙过渡,流畅自如。

敲重点哈, 父母对于绘本的理解,对于整个亲子阅读而言,是重中之重!

所以,如果你和我之前一样不懂,那么:学习吧,父母们!

下面,我们来讲讲,与孩子打开面前的绘本时,具体应该怎么给孩子讲。

当我们拿到一本绘本时,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它的封面。还有名字。

可能很多父母和之前的我一样,直接把名字一读,就翻开里面的正文开始读了,以为读正文才是读绘本。

其实绘本封面就含有很大的信息量,父母可以在这里停留一下,问问孩子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给他怎样的感觉;或者问问孩子这个封面和标题有怎样的关系,它透露了什么信息。然后接着引导孩子去思考,接下来书里面将会有怎样的情节等等。

比如《幸福的大桌子》这本绘本的封面,就没有出现大桌子,而只是一只兔子在窗前翘首张望。妈妈就可以引导孩子去想:兔子在等待什么?这个等待和桌子有关系吗?整个封面的颜色是绿色盎然,一棵大树朝气蓬勃,这个和接下来桌子传递的幸福有关吗?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跟着孩子进入到正文里阅读了。

孩子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让他开动小脑筋去思考和想象,就达到我们的目的啦。

另外,有的绘本是封面和封底连成一幅完整的画。

比如《花婆婆》的故事,封面和封底打开,这是一幅非常完整的画。

父母可以带孩子先看封面,有一位阿姨站在草地山坡上,问问孩子,她是谁呀,是花婆婆吗,她这是要去哪里呢,是回家吗,还是出去和朋友一起玩?

然后,再把封面和封底连起来,发现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让孩子观察,在这幅画他看到了什么,有草有树,还有天空的云彩和大海,问问他的感受是怎样的。远处还有一座房子,这个阿姨正走在这条回家的路上,前面提的问题,孩子就会找到答案。然后再跟孩子进入到正文里阅读。

每本绘本都有它独特的设计,并非所有的绘本都适合把封面跟封底一起拿来讲。但每本绘本的封面,都是可以给引导孩子去描述、思考和想象的。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作者讲到:“发展阅读力第一步就是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后续推论和发展阅读线索的铺垫。接收到的信息越多,在后面步骤中的领悟也就越丰富。”

而一个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他在图像中会隐含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只有读者了解到了,才能更好的吸收并关联到生活当中,从而领悟到该绘本传递的思想。

所以,具备图像感知能力,看图有“看”法,才会有想法,有想法了才能学而有得。

那怎样“读图”?《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讲到,可以从线条、造型、构图、颜色和象征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和提取信息。

1线条

线条在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不同的线条,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线条勾勒出景物的轮廓,塑造了场景和角色。

比如,疏密线条制造质感明暗;粗细、刚柔、曲直、或连续、或纷乱、或整齐的线条,可以营造情境的动静氛围,描绘出角色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语言,还能传达出角色的情感与感受……

比如书中列举了,《妈妈最棒!爸爸最棒!》这本绘本,它是用比较细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轮廓,爸爸将骑车跌倒的小熊抱在怀里,传递了温暖舒服的感觉。

《我是霸王龙》中,作者用了非常刚硬的线条表现出石头的硬度,并且有粗壮和坚硬的线条勾勒霸王龙,强化了他的霸气,凸显他凶暴的性格。

《好饿好饿的小白熊》中用又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了角色和白云的样子,传递出柔软温暖其乐融融和温馨的感受。

此外,还有 跨页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比如平直的水平线,传递出放松和平静的情景氛围,而偏斜的水平线则是失去平衡和内在不安的暗示。

比如《小猪不会飞!》就用了倾斜的地平线,凸显出了小猪挫败和不安的心情,是失去平衡的心理暗示。

还有那种直立的线条,常常暗示着动力或者说蓄势待发以及不屈的精神,表现出支撑和支持的力量。

所以,当我们在读一本绘本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张的图像,这些图像是由怎样的线条构成的,它传递了怎样的情境和氛围?故事中角色他的心情和想法是怎样的,而你和孩子,又有怎样的感受油然而生?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视角给孩子讲绘本,就不单单只是讲,而是可以调动孩子更多的情感参与其中,更接近绘本的内核。

2造型

“造型是指由线条勾勒出来的形状。绘本创作者通过不同的造型与姿态,传递人物的性格和生命状态。”

一个圆圆的笑脸让人充满温暖,柔软而亲切;而一个棱角分明的脸,传达的则是严肃和刚毅的感觉,让人不易亲近,有距离感,甚至表现出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

比如《亮晶晶妖怪》中,他们的造型几乎都是圆形为基础的,所以感觉亲切,就算是妖怪也一点都不可怕。

《亲爱的驴》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造型,尖尖的耳朵竖起来,手臂叉着腰,剑拔弩张的感觉瞬间从画面中传递出来。

此外,图画中角色的 穿着、姿态和动作 也属于造型的功能,它们刻画着人物的性格或者情绪。

3构图

“绘本的构图是指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动线、视角、运镜、比例等等,借以营造空间场景,表现出整体局势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让读者进一步感受角色在环境中的处境,或者角色之间他们微妙的互动和情感对应等。

比如,主角在页面的中心或者是视觉的交点处,读者立即能发现和掌握,心理觉得比较稳。但如果他偏离画面中心,就感觉失衡,不安的情绪弥漫开来,当然,也有可能是延展空间,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再比如左右、上下位置,同样传达了角色之间的关系,或是内在情绪和性格的暗示。

比如《鸭子骑车记》中,马在上面,体现他的骄傲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老鼠的画面,则是鸭子在上面,显示了鸭子的自信。

4色彩

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亮的颜色让我们心情大好,暗沉的颜色,代表着严肃甚至低迷。

绘本中的颜色除了真实描绘景物之外,也借以表现事物的质感、光线明暗、浓淡厚薄,牵动读者的感受和情绪,引起共鸣,或者传递作者的想法。

颜色包括三个方面:色相、明度和彩度。

色相,是红、蓝、黑等颜色的名称。

我们看绘本颜色会自然做一些联想,比如黄橙暖色系,传递出温暖;绿色,让人想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黑色,神秘或者阴森;红色则是热情、愤怒等等。这种文化上的联想,在绘本里也会给我们传递不同的情绪和作者的观点。

明度,调配颜色的深浅,让画面产生明暗变化,传达出情境的氛围和角色的情绪。

比如明亮的画面让人产生热烈、简单、快乐和开朗的感受,而阴暗的画面则是神秘、抑郁甚至阴沉的氛围。

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讲到两个案例:

比如《因为爹地爱你!》画面明亮,传递出开朗快乐的亲情氛围。

《我想要爱》则是以厚重的暗棕色,表现出大熊吉米想要爱,但却遍寻不着的失落心情。

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或者饱和度。

画面彩度高,颜色鲜艳,给我们的感觉是情感饱满,带着昂扬的情绪和张力;彩度比较低的,则是比较柔和的,传递出柔和沉稳的感受。

比如《大头妹与眼镜弟》,它以高彩度的色感彰显故事情节,表现出欢乐昂扬的情绪和张力。

5象征

象征在人类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寄托作家某种深刻丰富的思想或表达某种特殊事理的艺术手法。

在绘本中,作者常常运用象征来传达抽象的想法和概念等,让读者感知到,并能更好掌握作者想传达的特殊意义。

象征是对绘本的一种升华,它使得看似简单的画面包含更丰富深刻广阔的内涵。

同样的,我们继续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里的案例来说明。

比如《条纹事件糟糕啦!》中,女孩卡米拉得了“条纹病”,全身上下都布满了条纹。每位专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治好她的病,但画面中那些戴着眼镜却没有眼球的专家,这种“有眼无珠”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些专家根本看不见卡米拉的需求,更不可能发现病因,自然也就治不好她的病,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绝大部分绘本是由文字和图像组成的。

比如描景方面,《不一样的圣诞节》的文字这样写道:

海风日复一日吹拂着远离小镇的山崖,山崖上矗立着一座小洋房。那座洋房因为经常被风吹袭而倾斜,显得十分老旧。

洋房的屋顶上有一个又大又气派的烟囱,烟囱上贴着一张纸,

上头写着:“拒绝圣诞老公公进入!”

创作者以细腻文字进行描述,比如“远离小镇”、“山崖”、“倾斜”、“老旧”、“拒绝圣诞老公公进入!”传达了老洋房遗世独立的孤绝氛围,烘托了故事的张力。

再比如抒情方面:

《隔壁的狸猫》通过文字抒发出兔子的心情,配合它的表情和姿态,直接传递给我们它内心的无奈厌烦之感,让读者感同身受,又产生无限联想……

当然,文字还有可能 交待 背景,串联情节等等。

比如:

怎么样,通过前面的讲解,你是否对如何讲绘本有了大致思路了呢!下次再给孩子讲绘本时,就开始用上吧。

前面我们单个元素逐个进行讲解,但每个页面它同时包含着多种元素,比如说,红颜色可能是热情的、警戒的,也可能是愤怒的。那这一页里,它代表什么?这需要和其他元素组合运用,进行搭配,才能够推断出最贴切的解释,更加准确掌握作者想传达的意图。

这很关键的一点,需要父母读懂绘本,进而通过提问去更好地引导孩子。

比如,和孩子读《月亮的味道》时,可以每读完一部分内容,就停下来问问孩子:

当然,不是一下子都问,根据具体情境来选择适合的即可。

所以,家长讲绘本时不要一味按时间顺序讲,只顾着把故事讲完,而是要停下来,与孩子互动。

如果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继续探讨下去,可不拘泥于绘本世界,根据他思考的方向和兴趣,引导他把阅读变成一种互动游戏,甚至延伸出另外一个故事。

这不仅是孩子和家长思维交互的过程,也是和书交互的过程,更是孩子开动脑筋,培养他想象力的过程。

此外,对绘本结尾不太满意或者还有发挥空间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或者与他一起创造另外一个版本的结局,这都是非常好的互动,也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如果你孩子不太愿意回答问题,就不要一个劲地问,而是接着讲即可,后面有机会再循序渐进。

总之,以“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为最主要目标,切记!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最丰沛的时期,阅读绘本不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它更是让孩子穿梭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感受着阅读的美好和心灵的激荡。

什么东西任谁都拿不走,却可以滋养孩子一辈子? 那一定是丰富的精神食粮!

而现在,开启这个精神世界的钥匙就在你的手里,由你掌握着……

-end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你对情绪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 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儿童书籍对儿童成长有着启蒙教育的作用,立体书籍改变了儿童对传统平面书籍的阅读体验。本文将儿童情感化设计与儿童立体书籍设计相结合进行探讨,分析目前儿童立体书籍设计现状,研究符合3-6岁儿童审美的立体书外形,材质,色彩的情感化设计。3-6岁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设计儿童立体书籍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儿童审美的目的,探寻儿童立体书籍的情感化设计。

这是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最后一页写的话,也是阅读绘本的目的。

轻松地读绘本当然可以,可是也能轻易的忘记,特别是绘本大多数图大字少,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翻一遍,也就几分钟,可你能获得了什么呢?深入了解绘本的结构,掌握技巧,才能真正读懂绘本,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不断提高阅读力。

作者引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计划(“PIRLS”,即Progress in Internet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对阅读力的检测指标:

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能从阅读中学习;参与学校与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由阅读获得乐趣 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

作者总结出新时代阅读的特征: 阅读力不只是识字的能力,更需要发展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阅读力是需要引导的,即“学会如何阅读,才能在阅读中学习”。

1、图:

(1)线条:

单图线条--从线条的粗细曲直来比导线不同的气势,或刚硬、锐利、或温柔婉约,不规则的线条让画面具有流动感,不完整的间断线条呈现不稳定的动感,产生动画的效果。

跨页水平线:平直水平线传递出放松与平静的情境氛围,随兴的弧线传递自在、随意的感受,偏斜的水平线常是失去平衡或内在不安的暗示。

跨页直立线通常暗藏着动力,或是代表不屈服的意志,或是传达了支撑的力量,同时也有拓展画面长度的视觉效应;若直线倾斜,则呈现出不平衡的情绪张力,甚至意味着冲突与不安的情绪。

(2)造型:创作者通过不同的造型与姿态,传递人物的性格及生命状态。

圆形传递出亲和、柔软、轻松、拙趣与圆满的感受,而方形或棱角造型,常常传达出严肃、刚毅的意味,也可以表达角色之间张扬舞爪的紧张关系。

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中则进一步阐述为什么创作者常用圆形:绘本主要是为孩子做的,可爱是角色造型的最高要求。圆是另一个特色,比如米老鼠,头是圆的,耳朵是圆的,眼睛、身体、手、脚都是圆的。

(3)构图: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的位置、动线、视角、运镜、比例等,借以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位置:人物是面对面,容易产生志同道合的联想,如果背对背,则有背道而驰或分道扬镳的暗示。

动线:从左往右,则暗示前进,如果从右往左,则意味着往回走,通过动线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有助于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视角:平角、仰角、俯角,通过不同视角的变化,可以揣摩作者的意图。比如通过俯视主角,呈现主角什么都没有的卑微,通过仰视主角,可以呈现众人对主角的敬仰,暗示众人的情绪转折。

运镜:远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常用于场景的全览,以营造情境氛围;中景则用以交代角色,并带出角色的互动关系;近景常用于人物对话,一般能呈现膝盖或腰部以上的部分;特写则强调某个局部的重点呈现,是希望吸引读者跟随者创作者的布局线索,解读作者的意图。

比例:通过大小比例的不同,可产生角色卑弱与豪迈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势,以表达主、配角的关系,或是表现两者地位的差异与情势的强弱。

特殊构图:一些特殊设计,比如只出现某个人物的手或是身体,可能是创作者有意在传达若干信息。

(4)颜色:色相、明度、彩度。

很多颜色在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粉色,我们常常把它与温馨和兴奋联系起来,黑色则有一种神秘或阴森的感觉。明度也一样,明亮的画面常让读者产生热烈、快乐、开朗的感受,而阴暗的画面则呈现暗淡、神秘、抑郁、阴沉的心情或晦涩不明的氛围。彩度,画面彩度高,颜色鲜艳,容易产生感情饱满、浓烈的联想,而低彩度则呈现较柔和或沉淀的色感,传达柔和、沉稳的感受。

(5)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方式。比如灯塔,常常代表光明,是守护者。林美琴在学习延长线中提出问题:在阅读绘本时,有哪些象征可以呼应内容的发展,辅助你接收到作者暗示的信息?你可以试试看哦。

(6)细节:有点像侦探,从绘本中发现蛛丝马迹,郝广才说,这是寻找与发现的乐趣。

2、文:是绘本中另一种信息来源,起传真引线的作用:描景、叙事、论理、抒情。

一个页面包含多种图像元素,而每种元素又有多种意义表现的可能,可产生不同的意向表征,比如在颜色上,红色也许是警戒,也许是热情,这就要整合众多线索,推论出合理的解释,并结合文字,真正读懂绘本的含义。

三、联结和整合:

从图文信息进行推论是从单一页面而言的,接着就要整合整本书的线索,来串联起整体的信息,从而掌握全书的脉络。

1、形式与表现:

(1)开本:书的规格大小,有大开本、小开本。有竖开本、横开本、特殊开本。

(2)封面:封面常常传达很丰富的信息,可以让孩子先看封面和书名,猜测绘本的内容,观察封面的图像细节,看看有没有内文的线索。

(3)蝴蝶页:链接封面和内文的衬纸,在内文后面,还有一张与封底黏结一起。经常是白色纸或单色纸,还有的绘本会把内文信息也放在这里。

(4)书名页:有书名、作者等信息,有时也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5)内文:主要注意版面设计和页面设计。这一点个人感觉还是郝广才说的比较透彻,整个故事的画面怎样安排,图与图之间的连贯,如何转折,如何制造高潮和韵律等等。编辑和插画师一起在草图上讨论布局、细节、气氛,如何达到戏剧性的起伏?如何安排画面的呼应?文字和图画如何取得和谐?

(6)封底:有的创作者会把封底和封面结合在一起,打开会有小小的惊喜呢。

2、叙事结构:时间、层递、镜头和同中有异。最常见的是时间顺序,通过起因、经过、冲突或高潮到结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层递是以数目的渐增或渐减发展前后页的连贯性。镜头叙事是通过镜头不同视点的变化,穿梭于不同时空,铺陈内容。同中有异就是通过不同页面的不同物体或是不同细节,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3、节奏的运用:

(1)重复句型:常见,满足幼儿对重复的需求,产生节奏的趣味。

(2)重复段落:有两拍,有三拍或四拍的节奏,慢慢凸显出主题。

(3)对比:通过页面的形式对比,比如大小、胖瘦、快慢、阴暗、现实与想象等,展开书中内容。

(4)演绎主题:有些绘本是以演绎为主,页面不连贯,但都是围绕同一主题来叙事。可以让小朋友画出网状结构图,来说说整本书的内容。

(5)回扣主题:与演绎主题不同,先不点题,而是通过每一页的线索,一步步引入入胜,最后才归纳,揭示主题。

(6)特殊文体:通过便条、信件等特殊形式,一来一往,发展故事。

通过上述的方法,掌握绘本的主题与意义,然后就是观照自身的经验与知识背景,唤起情感与思维来响应与印证,进行检验、评估与批判,发展阅读对于自身的意义。

比如《勇气》这本书,可以问问孩子:

作者认为什么是勇气?

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你原先认为什么是勇气?与书中有不同吗?

书中对“勇气”的定义,你有没有不了解或质疑的部分?

你目前做的那些事需要勇气?

说说勇气在你生命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林美琴,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硕士。 曾任教师、台湾文学馆助理研究员等职,现专门从事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工作。

主题小结:

你的家,我的家 王晓艳 中班幼儿随着去自我中心意识的逐渐增强, 开始有了更多探究周围生活的兴 趣。 家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 这里不仅有他们喜爱的物品与角落, 还有他 们喜欢的人与事。 和小班幼儿相比, 中班幼儿对家的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8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