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但是这三家之中的赵家却曾经差点儿面临着被灭族的危险,这件冤案在**《赵氏孤儿》之中得到了详细的表现,可是这件冤案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赵氏一门从很早时候开始就是晋国的名门望族,这件灭门冤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目的?
赵衰赵盾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回到国内继承王位,而跟随重耳流浪了十九年的赵衰自然就受到了极大的重用,后来重耳为了拉拢赵衰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孟姬嫁给赵衰。赵盾的母亲叔隗和重耳的妻子季隗是姐妹两个,她也是赵衰的正妻,而赵盾自然就是赵氏宗子。
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之后,赵盾开始继承父亲执政大夫的职位,后来因为先且居等老将的相继去世,在晋襄公老师阳处父的帮助下,他成为了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真正地将军政大权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也成为了晋文公之后的第一位权臣。
然而在赵盾成为正卿没有多长时间,晋襄公就一病不起,在临死前他将赵盾召到自己面前,希望立太子夷皋为君。可是晋襄公死后,赵盾却召集群臣想要拥立更加贤明并且能够改善秦晋关系的襄公的弟弟公子雍,最后因为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的撒泼而只好将七岁的太子夷皋立为晋灵公。
因为刚刚继位的晋灵公太过年幼,所以朝政一直就由赵盾等人负责,因此晋灵公就形成了骄奢*逸的毛病,尤其是从他开始宠信极其善于奉承的屠岸贾开始,他的行为就更加地疯狂,说是草菅人命一点儿都不过分,甚至有时候还会将百姓作为玩乐的对象。
赵盾作为一名忠臣自然竭力规劝,可是这却在晋灵公心底产生了些许不满,这些不满在屠岸贾的怂恿之下,成长为杀死赵盾的决定。晋灵公和屠岸贾精心设计的阴谋因为提弥明和桑下饿人的忠义之举而让赵盾成功逃离。
后来赵盾的堂弟赵穿将晋灵公杀死,拥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黑臀为晋成公。为了稳住赵盾,晋成公在公元前606年册封赵氏为公族大夫,赵氏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赵盾去世之后,赵朔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之后,公族大夫由赵姬的儿子赵括继承,可是赵括和赵同却并没有什么大的德行,所以全族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赵盾的儿子赵朔的身上。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在大败楚国回到国都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晋景公即位为王。
赵朔的母亲也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而赵朔则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可是没有什么大才能的赵括和赵同却想要完全掌控赵家,想要成为军政大权在握的一把手。
可是赵盾在死之前选择了最为合适的郤缺作为正卿的继承人,赵朔也被郤缺提拔为下军副帅,与先榖比较亲近的赵括、赵同希望赵朔站在自己这边,而赵朔却坚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对于郤、栾两族比较亲近,两方面因为政见的不合而导致家族也分道扬镳。
赵家分道扬镳
虽然赵家已经分家,可是却依然在晋国之中担任要职。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成为郤缺之后的第三位正卿,而荀氏家族也因此飞黄腾达。
在公元前597年,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而在泌水附近发生了战斗,晋军在这场战斗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导致晋军在这场战斗之中失利的是先轸的后代先榖的贸然出兵,可是先榖却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
在公元前596年,先榖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阴谋败露之后,愤怒的晋景公将先榖一家全都给杀死,荀林父利用自己的职权将弟弟荀首推上下军将军的职位。
联姻在春秋时期是经常出现的,有时候不仅是国与国之间会联姻,君王和大臣之间也会联姻。比如赵衰就娶了晋文公的女儿赵姬为妻,赵朔作为赵盾的儿子,自然也受到晋成公的青睐,为了笼络这位足以继承父位的重臣,他就将自己的女儿庄姬嫁给赵朔做妻子。历史上将其称为赵庄姬。
赵庄姬为赵朔生下儿子《赵氏孤儿》的赵武
赵庄姬为赵朔生下了儿子赵武,也就是经过文学演绎之后的《赵氏孤儿》之中的那个被忠仆养育长大的婴儿。如果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出现变化,那么赵氏家族也许会一直昌盛下去。
可是当公元前591年,担任中军佐的赵朔猝死之后,赵氏就走上了下坡路,而荀首却代替赵朔成为中军佐。
公元前587年,担任中军将的郤克自感命不久矣,他担心自己这根顶梁柱倒了之后,荀氏会对郤氏后代不利,所以他就将栾书推上了中军将的位置。而这个时候,已经奄奄一息的赵氏一族依然在十二卿之中占据三个席位,和正在崛起的荀氏相当,作为家长的赵同和赵括二人却对此根本没有丝毫的察觉,依然像往常一样嚣张,打压各族。
赵朔死后,情感陷入空虚的赵庄姬和赵朔的叔叔赵婴齐有了私情,而一直想要找机会报复赵婴齐的赵括和赵同就联手将赵婴齐给放逐到了齐国,而赵庄姬对于两人有极大的怨恨,于是就带着赵武居住在晋景公的宫殿之中。
下宫之难赵括和赵同被灭族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为了不被赵氏即将灭亡的事件影响,将国都迁到了远离赵氏势力范围的新田。而朝中曾经被赵氏欺压的大臣们也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下宫之难爆发了。
多年欺压他人的赵括和赵同被灭族,赵氏的封地被赐给了新的公族大夫祁氏,可是这个时候赵氏家臣韩厥却站了出来,指出:“赵衰和赵盾都是为晋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重臣,现在怎么能够因为几个人的错误而使得他们断了香火呢?”
晋景公也认为自己有些过分,于是就将刚刚10岁的赵武任命为赵氏宗子,而因为年龄太小,不能为卿,所以就由赵穿的儿子赵旃担任新军将,而被赏给了祁氏的封地也要求还回去。
总结
“赵氏孤儿”故事的出现是因为司马迁采用的是战国时期的传说,是经过演义的,更加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已经和真实的史实相距甚远。
梗概:
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诬告谋反,遂被夷灭宗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被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自尽前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则名为赵氏孤儿,使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公主将赵氏孤儿托付给程婴,自缢而死。屠岸贾派下将军韩厥把守驸马府门,以防有人带出赵氏孤儿。程婴将孤儿藏在药箱中带出,被韩厥搜出。但韩厥不忍心赶尽杀绝,于是自刎而死。
屠岸贾发觉赵氏孤儿被救出,下令若不献出赵氏孤儿,则杀尽国中半岁以内的小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欲以自己儿子冒充,以拯救赵氏孤儿。最终决定由程婴出首,而公孙杵臼将程婴之子冒充为赵氏孤儿。
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屠严刑审问,并且命令程婴拷问之。屠手下士兵在公孙家中搜出假赵氏孤儿,并将其杀死,公孙杵臼也撞阶自尽。赵氏孤儿被程婴冒充为自己的儿子,起名程勃,并被屠收为义子,故又名屠成。
改名换姓的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赵氏孤儿悲愤交加,决意为程婴及公孙杵臼向屠岸贾报仇。
赵氏孤儿向晋悼公申诉己族之惨祸。由上卿魏绛传令,将屠岸贾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背景
直到十三世纪季军祥的戏剧,故事才以散文形式出现,作为历史叙事。季剧之后,以舞台剧为主,地方戏不胜枚举,有的完全独立于他的剧目之外。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有一章讲述了赵家的事迹。这些记录是由季军祥在《赵氏孤儿》中改编的。该剧以家族复仇为题材,置于儒家道德和社会等级结构的背景下。
尽管可能有意强调社会价值观和规范,许多暴力场景更符合戏剧娱乐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和道德感受。
程英为了保护孤儿而被迫住在敌人的家里,所承受的痛苦和忍耐,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当时的民族政治环境的讽刺性反映。元代。因此,作者试图通过他的作品将汉族的儒家价值观纳入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