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很多人鼓励自己的一句诗。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时还引用过这首诗。这句诗,就出自刘禹锡的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是中晚唐时的诗人,他的主要生平事迹在之前的《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中均有提及。这一首诗便是他在外地任官回京途中,与白居易相遇,在宴席上所创作的作品。
哲哥读唐诗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
哲哥读唐诗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写作背景·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因为卷入了朝廷党派斗争,受到政敌的攻击,屡屡被贬到地方上。刘禹锡并没有被打倒,反而留下了“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题目中的乐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也是一位在仕途上不顺利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就是在被贬江州时所作,“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尽了白居易被贬的痛苦。
这首诗是写于公元826年。刘禹锡与白居易应召回京,在扬州两人相会。在宴席中,白居易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予刘禹锡,刘禹锡便写下这首诗回赠给白居易。这也彰显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赏析·
这首诗四联八句,将刘禹锡在宦海沉浮和世事变迁中的豁达胸襟表达了出来,也在诗中表明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富有哲理性。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的第一联承接了白居易诗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为刘禹锡打抱不平,认为刘禹锡这样的才华被埋没了。在赞美刘禹锡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同情。刘禹锡就从这里开始写起。自己被贬到巴山楚水之地,那里非常荒凉,这一贬便是二十三年。自己长期排除在权力的核心,白居易也是一样。两人惺惺相惜,一来一回将两人的情谊表现得非常具体,两个人都非常了解彼此,对对方都非常牵挂。
二十三年,身边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怀旧空吟闻笛赋”就是对二十多年变化的感慨。怀旧即是怀念旧友,王叔文与柳宗元等已去世的朋友。“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与向秀一样,身边的朋友都已不在身边,自己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来表达人非物换,世事沧桑。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也表达了对逝去好友的思念。二十三年,仿佛隔世,悲从中来。
刘禹锡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在第三联刘禹锡转变了情感基调,也将整首诗的思想境界带入到了高峰。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却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回答白居易。沉舟的旁边总有千帆经过,即便是已经病入膏肓的树,依然可以重焕新生。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生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不用因为被打压就自怨自艾,生活就该向前看,总会有新的转机的。这两句诗一下子将诗的意境拔到了更高的层次,不仅是对自己的宽慰,更是对白居易的宽慰。劝勉两人都要乐观豁达,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败。
诗的最后,是刘禹锡的总结。这次宴会,老友相谈甚欢,将心中郁结很久的苦闷都发泄了出来,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人也更加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两人相互劝勉,相互安慰,相互鼓励。虽然两人郁郁不得志,但我们读不出消沉,相反是一种振奋,是一种新的力量的迸发。
全诗回顾了自己的经历,从悲伤到振奋,充分表现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胸襟。这种精神,也正是大唐赋予诗人的力量,这是唐朝独有的精神魅力,也只有唐朝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气势豪迈的作品。
请别人吃饭喝酒,你一般会说什么,做什么?
别人请你吃饭喝酒,你又会说什么,做什么?
或许你会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这个世界人的答案是与众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他就是李白。
一千年之前的李白赴宴时是什么样的?他在吃饭喝酒时又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在他的《将进酒》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将进酒·
《将进酒》的题目不是李白首创,早在汉代乐府中就有此题。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就介绍“将进酒”的内容大多是“饮酒放歌”。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是李白在嵩山元丹丘居所所作。岑勋因仰慕李白寻访到嵩山元丹丘处,请元丹丘邀请李白到嵩山。三人置酒相会,李白在席间写成此诗。李白的这首诗大气磅礴,灌输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展现了大唐年间百姓的精神面貌:乐观、豁达、豪放。将进酒本是短篇小诗,李白创造性地改成大幅长句,使旧题乐府获得新的生命,达到顶峰。
·人生得意须尽欢·
全诗从开头就营造出一种豪放浩大的氛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用空间与时间的夸张来营造出宏大的场面,黄河的水从天上来,这是从平面转换成了立体,从二维转化成三维。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展现出气势的汹涌澎湃,这样的气势一直到海里。这是空间的广阔。在时间上也非常辽远。流水常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用极度夸张的方式表达了时光的飞逝。父母的头发早上还是黑的,到了晚上就全白了。一“朝”一“暮”来形容一瞬间,表达出了生命的短暂,把人生的可悲形容到了极致。
流水飞驰,华年易逝,在生命老去的过程中,李白大声呼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空的对着月亮,有酒就要好好去享受。这是李白的享乐主义,但李白的享乐主义不是单纯的放纵。几个老友相逢,互相倾诉,纵酒狂歌,发发牢骚。这是李白当时心境的反映。李白想要尽情享受此刻短暂的欢乐,要一醉方休。他不断向友人们劝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的是李白的自信与自傲。即使屡遭打击,依然乐观。对自己的才能、力量充满信心,也表现出李白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相信自己终有一日能成大业。“千金散尽”,更能体现出李白的豪放与不拘小节。
这场宴会应该是非常热闹的,李白用“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来形容当时宴会的场景。唐朝虽富裕但生产力尚不发达,宴会时也不会用整羊整牛。即使是酒逢知己,一次宴会也很难喝到三百杯酒。李白用极力夸张的笔法写出了宴饮的欢乐,表现自己的豪放。从感慨人生短暂到享受宴饮的欢乐,李白乐在其中。
李白非常享受老友相聚带来的喜悦,不仅自己“饮三百杯”,还不停地劝酒,让岑勋和元丹丘不要停杯,竭力劝酒,酒兴高涨,心中兴奋,宴会达到了高潮。
·请君为我倾耳听·
宴会达到高潮,李白自然而然唱起歌来。李白唱得歌就是他写得诗,借饮酒赋诗抒发前文的悲慨,显得深沉而激越。
钟鼓是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酒饭不足贵,富贵利禄不足慕,表达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蔑视。现实使人痛苦,所以李白“但愿长醉不复醒”,唯有酒能够摆脱这种痛苦,这是激愤之情的集中表达,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虽然酒醉是暂时的,但李白希望这样的短暂能越长越好。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的悲愤之语。古来的圣贤都不被世人接受显得寂寞。李白觉得自己也像圣贤一样寂寞,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句“世人皆欲杀”也表现李白当时的处境。诗人对“饮者”的赞颂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抗议,这个社会已不能容纳清醒之人了。李白借酒抒发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与蔑视,在愤慨的基础上对古往今来的历史作总结,并从“古来圣贤”的命运中得到启发和力量。经过几句歌唱,李白的情绪从高昂欢快转向愤慨悲凉。
此时李白化用了曹植《名都篇》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写下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就是曹植,被封陈王,在平乐宫摆宴,尽情地纵恣欢娱、戏谑。曹植用享乐来平复自己被兄弟猜忌排挤的痛苦心境。李白此时此刻的感觉,他认为自己与曹植一样。说到这里,李白竟反客为主,“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是客人,竟指挥主人出去买酒,这样的行为也只有李白会做出来。“五花马”是名贵的马,“千金裘”是价值千金的皮裘,在李白眼里都不如酒值钱,要毫不犹豫地去换钱买酒,这倒极像他说的“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诗人的豪迈性格。此时李白已经狂放到了极点。李白要销得愁,是古往今来一切清醒者通感的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担忧。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
《将进酒》是一首抒情诗,用力透纸背的语言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豪迈奔放,感情充沛,利用诗句的长短变化表现情感的变化。悲欢交迭。李白笔下的自然景物几乎染上了他个人的情感色彩。以酒行乐,在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虽悲愤不流于伤感。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表明诗人傲骨弥坚,抨击时弊,关怀民生之情愈深。
这就是大唐时期中国人的精神与风骨。以李白为代表,他们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为民解忧,报效国家。在自己处于低谷时不自怨自艾,不颓废,不过于伤感,不矫情。即使身处逆境仍心向光明,为理想不懈奋斗,不放弃,不忘初心。这是这首诗告诉我们的,也是李白告诉我们的,更是那个时代传给我们的,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光读诗的内容,你可能会觉得这首诗写得是一位准备出嫁的女子在出嫁前的那个晚上的事情。于是乎你会说,诗人写得诗跑题了。
诗人并没有跑题,只是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向考官展现自己。在唐朝,这叫做行卷。这首诗便是非常有名的行卷作品。
·行卷·
行卷的产生,与科举考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从隋唐开创科举考试以来,读书与考试做官联系在了一起,无数读书人想要改变命运,便拼命读书,想要金榜题名。当然,科举考试不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唐朝的科举考试试卷是不糊名的,考官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如果考官认识考生,那么考生就有可能占得先机。那么如何让考官记住自己?那就在考试前给考官写首诗,至少让自己的名字在考官那里“混个眼熟”。行卷也是应试者的重要活动。行卷这样的行为只有在唐朝才有,宋朝开始科举考试开始糊名,行卷也就没有了价值。
行卷的内容,贵精而不贵多,少者一卷,诗数首,赋几篇,多者连篇累牍。当然行卷的内容也不会直截了当,都会用象征意义的意象,非常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交往密切,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曾任水部员外郎,故又称张水部。他是当时考试的主考官,而朱庆馀是那次考试的考生,考前他写了这样一首诗给主考官张籍。
·赏析·
整首诗浅显易懂,还是很好理解的。
古代风俗中,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婚夫妇去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便是新娘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在新婚之夜,洞房里的蜡烛一直没有熄灭。“停”在这里的意思是“放置”。蜡烛彻夜燃烧,没有熄灭。洞房里为什么彻夜不眠?那是因为新娘在化妆,她要在第二天破晓的时候拜见公婆。这是一件大事,新娘为了要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便拼命化妆,让自己更加漂亮,更加夺目。新娘花费了很多时间,但依然不能确定自己的妆容是否达到了极致,只能向自己新婚的丈夫询问意见。由于是新娘子,还带着些羞涩,不敢高声询问,只能低声地、轻轻地问自己的眉毛画的怎么样,是淡了,还是深了?诗的后两句把小媳妇谨慎害羞的神情表达得非常到位。
如果仅是“闺意”之作,已经表达得非常生动具体了,但作者的本意不在于此。他将自己比作这位即将见公婆的新娘,而自己即将到来的考试就是拜见公婆。诗人认为自己为了考试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但不知道自己准备得到底怎么样,能不能考得上。只能悄悄地写这样一首诗给张籍,问问自己的文采到底行不行。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或许你在上学的时候,特别是上大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前与老师取得联系,期待考试时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做法有时候是奏效的,有时候则是无效的,行卷也是一样。朱庆馀的运气不错,张籍不仅看到了这首诗,还觉得他写得不错,回他一首《酬朱庆馀》。在日后的生活中,张籍也总是推荐朱庆馀,提携朱庆馀,朱庆馀也因为这首诗而闻名。
下一期“哲哥读唐诗”,我们就来聊聊张籍的这首《酬朱庆馀》。
白居易的诗歌,传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吟诵白居易写得诗,足以看出白居易的诗歌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广受大众的喜爱。白居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日本也有一群白居易的粉丝,连报纸《朝日新闻》这四个字都是从白居易的书法作品中选取出来的。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的优秀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中宝贵的财富。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歌《琵琶》篇”·
《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年,当年白居易因上书奏论引起旧官僚集团的不满,以越职言事之罪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优秀传统,是唐代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这首诗在诗人生前就广为流传,就有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歌《琵琶》篇”的说法。至于这首诗为什么会这么广受欢迎?且听我细细道来。
·醉不成欢惨将别·
浔阳江头,秋风瑟瑟,夜晚送客。作者只用了了十四个字就交代了时间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和环境。“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一片凄凉,那是多么的萧瑟,送客的场面又能有多么热闹呢?就两个人,“举酒欲饮无管弦”。古代的文人雅客无酒不成饮,无乐不足欢。没有音乐,就没有了快乐的感觉。环境是凄凉的,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凄凉的。“醉不成欢惨将别”,想要借酒浇愁,只会愁上加愁。一个“惨”字,点出了饯别时的无限凄凉。作者在诗歌的开头多次点出了凄凉的氛围,环境是凄凉的,人心也是凄凉的,就连此时的的月光,也是惨白地照在茫茫的江水上。这样的送别场面,如果我是导演的话,我还会配上乌鸦的叫声,这样可以让气氛更加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
“忽闻水上琵琶声”,就在这无限凄凉,没有管弦声的时候,突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文人骚客,最爱琵琶的声音。两人在听到了这么优美的声音以后,“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是谁弹了这么优美的琵琶乐曲?“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完美地表现出弹琴者犹豫不决,似乎有所隐瞒的样子,她羞答答的形态跃然纸上,极为传神巧妙。艺人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在众人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将自己精湛的技艺表现出来,博得大家的喝彩。可为什么这位艺人却不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还要抱着琵琶遮住半张脸?三句话就把弹琴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传神地表现出来,她隐藏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两人的一再邀请之下,琵琶女“转轴拨弦”调试琴弦,仅仅就弹了几下,即使还没有形成曲调,但已经把情调奠定了下来,琵琶女的演奏水平是相当高的,这样的技艺,本应该功成名就,可现在呢?让人不禁地唏嘘。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才会“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每根琴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怨,诉说无尽的心事。虽是信手弹来,也都合乎节拍,弹技的如火纯青,无人匹敌。
琵琶女的技艺相当娴熟,拢,叩弦的动作;捻,揉弦的动作;抹,顺手下拨的动作;挑,反手回拨的动作。作者在一句话中把弹琵琶的几个动作排列了出来,虽然只是罗列,但我们依然感觉到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和娴熟。“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是西域的乐舞,《六幺》是皇帝命令录要的谱子。琵琶女不仅会京城的曲子,边塞的曲子也照样能奏,精通各地曲目。能做到这样,可以得知,琵琶女的水平,绝对是超一流的。
如何把音乐转化成文字?声音是短暂的,也很难去形容,但白居易却将他的文学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弹奏最粗的一根弦,声音沉重抑扬;弹奏最细的弦,声音急切细碎。琵琶女当时弹奏的乐曲是什么样的,但我们知道急雨和私语的声音是知道的,作者就是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弹奏时节奏快慢的变化使琵琶声变得非常美妙。声音之清脆,就像玉珠落在了玉盘。旋律的变化非常快,先“滑”后“涩”,声音有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不管是弹奏还是作者的写作,都令人拍案叫绝。幽愁并没有结束,在压抑过后马上就爆发,声音就像水瓶乍破,铁骑刀枪,句句新颖贴切,比喻相当生动,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曲终之际,以拨用力划过琵琶中心的四根弦,声音就像撕碎一块布,声音很响。刚到高潮,琵琶女就结束了曲子,戛然而止。都在听琵琶曲,没人说话,在曲尽之时突然间非常安静,在静寂中回味逝去的琵琶之声。
·似诉平生不得志·
如此美妙的乐声,让人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曲终回味,听琴者估计问到了弹琴者的身世,故会有沉吟的姿态,欲语还休,和前文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相呼应,表现出了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自说自己家在京城的虾蟆陵旁。虾蟆陵在长安东南郊附近,为当时长安歌肆酒楼汇聚的地方。(相传董仲舒的墓就在这,其学生过此地要下马,故称下马陵,后讹为虾蟆陵)这个地方是很繁华的。十三岁学成琵琶,在乐舞教习机构排名靠前,她的曲子在宫廷乐舞中算是上乘作品。教琵琶的老师都被折服,化完妆都被歌妓妒忌。五陵少年指代了京城的贵族子弟,这些富二代争相馈赠,可以看出这位琵琶女有多受欢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超级明星,自带流量的当红女星。红绡是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特别贵重,却是“不知数”特别多。两头镶嵌了金银或珠宝的发篦头饰,也是相当贵重的,跳舞时坠地碎了也不可惜,红酒翻到裙子上,看得出生活得相当丰富精彩。然而一年有一年,荣华易逝,容颜易老,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人靠近,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这种落差有多大,只有琵琶女自己知道。这也是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艺人想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抛弃了。上了年纪,琵琶女只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但一个丧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艺人不能拴住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之心呢?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是她们必然的结局。夜深想想从前与现在的遭遇,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横流。
·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被贬后也非常悲愤,听到这样的乐曲,又听到了琵琶女凄惨的身世,情感充溢,产生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被贬谪居浔阳,身体还不太好,地方偏僻没有知音,听不到什么音乐,居住的环境非常恶劣,周围没有什么漂亮的植物,只有黄芦苦竹绕宅生长。每天只能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没人陪伴,只有一个人喝酒,诗人因景生情,思念家乡。周围没有音乐?有!但“呕哑嘲哳难为听”,让人听不下去。作者听了这么好的乐曲,耳朵都好像重新好了。作者让琵琶女不要推辞,再弹一首,按音乐的曲调写作歌词,创作《琵琶行》。作者多次要求,琵琶女回到座位,重新弹奏。声音凄凉,大家都掩面哭泣。而白居易哭的最厉害,不仅为琵琶女哭泣,也为自己贬为江州司马这个从九品的官而哭泣。
全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主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有虚有实,创作出千古传送的诗歌。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诗中声音的描写,去感受那种凄惨、感伤、怅惘的情感。
作者被贬后也非常悲愤,听到这样的乐曲,又听到了琵琶女凄惨的身世,情感充溢,产生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被贬谪居浔阳,身体还不太好,地方偏僻没有知音,听不到什么音乐,居住的环境非常恶劣,周围没有什么漂亮的植物,只有黄芦苦竹绕宅生长。每天只能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没人陪伴,只有一个人喝酒,诗人因景生情,思念家乡。周围没有音乐?有!但“呕哑嘲哳难为听”,让人听不下去。作者听了这么好的乐曲,耳朵都好像重新好了。作者让琵琶女不要推辞,再弹一首,按音乐的曲调写作歌词,创作《琵琶行》。作者多次要求,琵琶女回到座位,重新弹奏。声音凄凉,大家都掩面哭泣。而白居易哭的最厉害,不仅为琵琶女哭泣,也为自己贬为江州司马这个从九品的官而哭泣。
全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主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有虚有实,创作出千古传送的诗歌。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诗中声音的描写,去感受那种凄惨、感伤、怅惘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