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苏轼诗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全诗大意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
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两句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此诗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
扩展资料: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竹是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之一,竹秆挺秀、刚正有节。注重气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气”是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节”是一种人格;“气节”指人应有高尚的精神情操,不取媚于权贵,处危难之境仍恪守刚直不阿的人格。“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因其有节,节中空虚,能虚心自持,秆挺直不弯,节节向上,直达青云。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6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7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刘禹锡《庭竹》
8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马谦斋《水仙子·咏竹》
9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
10隔岸好山罗数峰,绕檐修竹添深丛。--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11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杨万里《还家秋夕饮中喜雨》
12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修竹篇》
13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杜甫《咏春笋》
14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朱淑真《初夏》
15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16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李白《姑孰十咏·慈姥竹》
17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18最爱此君秋一片,湘江烟火晓初晴。--仇远《花竹图》
19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叶绍翁《送冯济川归蜀》
20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21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梅尧臣《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22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23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24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2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26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27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仇远《题赵松云竹石幽兰》
28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宋之问《绿竹引》
29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韩愈《新竹》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但却是实用的。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样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还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秀长的竹节制成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随即,天空中就会响起一曲曲动人的思乡曲,竹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之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是苏轼对竹的一往情深;"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先娟娟秀,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是杜甫笔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坛先圣们的赞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人们一样快乐,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
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异常清香。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不可居无竹"的地步。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的感慨,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隐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间品茗赏竹,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
也没见竹子的开花,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