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借物明志,表达自身愿如竹子有气节、坚守节操的高洁志向。
咏竹 宋 ·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译文
不论亭台楼阁还是山林之间,喜欢竹子,从来不是因为它创造的阴凉。而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龙须竹化龙而去,取自嶰谷做成十二个竹筒来听凤凰的鸣叫。月朗风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6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7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刘禹锡《庭竹》
8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马谦斋《水仙子·咏竹》
9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
10隔岸好山罗数峰,绕檐修竹添深丛。--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11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杨万里《还家秋夕饮中喜雨》
12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修竹篇》
13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杜甫《咏春笋》
14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朱淑真《初夏》
15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16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李白《姑孰十咏·慈姥竹》
17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18最爱此君秋一片,湘江烟火晓初晴。--仇远《花竹图》
19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叶绍翁《送冯济川归蜀》
20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21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梅尧臣《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22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23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24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2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26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27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仇远《题赵松云竹石幽兰》
28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宋之问《绿竹引》
29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韩愈《新竹》
竹枝词表达了诗人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的思想感情。
《竹枝词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扩展资料: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竹枝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一、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三、出处
唐·刘禹锡《竹枝词》
扩展资料:
赏析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译文:竹子生长在荒野外,又高又直的竹梢高耸入云霄。然而却没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只好抱着坚贞自守的高洁。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缠绵情感的象征,更不屑作达官贵人娱乐遣兴的丝竹管弦。有谁能施展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竹笛定当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手法: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情感:①《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性的赞美。②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乐为知音所用,表达了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
想到了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民服务的人。也想到了自己的老师。竹子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的人。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诗人郑板桥写诗赞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古自今文人墨客无不赞颂竹所象征的坚韧不拔品质。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的人,品格虚心且能自持。竹又有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的特质,象征柔中有刚的人。竹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象征着有气节的人。中国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世人赞以“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人,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便与地名竹林合称。实则诗人们用竹来表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