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当先的时候,知识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根本,意义重大。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首先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可以说本次研究是一次观点和行为的创新,我会好好地珍惜。
关键词 情感开发;幼儿学前教育;桂冠明珠
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都将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首选途径。在我国有科教兴国的大背景,国家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个学段培养的综合,幼儿教育担负着启蒙的重要责任,备受关注。在综合研究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在幼儿时期重视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意义非凡。
1情感开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这种方式的教育有别于通常情况下的教育,也不单单是简单的叠加新内容和动手操作,而是将情感投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在情感的指引下探究问题,发现答案的过程,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会学习的长远意义。概括来说,情感开发追求的是有利于幼儿终身教育的`大目标,也就是说现在实施的教育能否让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品质,对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要想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要关注幼儿内在的动机与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
幼儿都有着天真、活泼、可爱的共性特征,同时在智力、思维、性格上有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通过与事物或者伙伴的相互作用,获得真实地体验才能对行为的意义有较好的理解,然后通过结果获得反思,进而对原有的认识与行为进行一定的调整。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想方设法地创设、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借助反思的过程来对行为的意义进行理解,然后指导幼儿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获得愉快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良好品质。
1.2自信心和独立感
情感教育的目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尝试教育,目前,情感态度的教育已经被纳入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才能让幼儿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动机。在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教育中热爱自然等目标的教育,同时还要重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要引导幼儿去接纳别人的观点,要能够看到其他人的探究与发现,这也是进行幼儿情感态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3关爱他人
通过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要让幼儿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并引导幼儿去关注自己的家庭、集体以及周围一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体来说:(1)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让幼儿可以对别人的情感、需要进行观察、注意,而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做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教育。(2)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要让幼儿能感知别人的情感、需求,并能通过表情、语言、行为等与式表示同情或提供帮助;(3)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能够让幼儿对利益冲突的处理有一个全面的协调能力。如果出现个人利益冲突于他人利益时,幼儿能够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并把他人的利益做优先处理。教师要根据幼儿情感态度的实际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的效率。
2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
“探究、发现、学习”是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育策略的巧妙运用,能够达到一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21鼓励幼儿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幼儿的行为与思想方式的不成熟,经常会出现说错话,办错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是好呢?教师要给幼儿出现错误的权利,这种错误也是其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性特征,那些成人觉得错误的行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或许是合理的,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错误有良好的处理方式,允许幼儿犯错,理解幼儿的错事。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对那些表面看是失败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2.2选择恰当的教育材料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来启发幼儿,同时也可能继续将其作为认识周围世界的良好媒体或可靠手段。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看世界的操作。要开动脑筋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科学试验,要努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使得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有新发现,在发现中实现学习。
2.3家长和教师有效合作
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日益得到广大家长的注意,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对学校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就更加注重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合作,应该说,完成幼儿学前教育的不单单是幼儿教师,而是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合力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发展的内容包括幼儿在一切环境下的成长,不仅仅指的是在幼儿园里的教育与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契合,幼儿的成长才会更健康、快乐。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开发不仅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同时,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策略也受到关注。人的情感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重视情感教育是理所应当的。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可以称为是桂冠明珠,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对于幼儿的成长成才而言也是意义重大。相信,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对幼儿的情感投入将越加增多,幼儿也会受到更多的关爱,成为思想积极,素质优良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梅崇铁挖掘乡土体育资源培育幼儿健康体格--浅谈学前教育本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4(10):18-19
[2]辛志宏浅谈舞蹈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关爱明天,2014(2):40-40,41
一、幼儿入园的晨检接待,美好一天的开始这是教育幼儿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发展语言大胆表述的一个好时机。
我是小班的老师,从宝贝们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都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面带笑容的迎接每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蹲下来用好听的声音和他们问好,再提醒幼儿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再见的幼儿专门提出来表扬给小朋友们树立榜样。在我们的长期坚持下,宝贝们渐渐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幼儿入园前我们提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保证空气新鲜,地面干净无纸屑、杂物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宝贝入园的时候园长妈妈在园门口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班级老师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班上迎接每一位宝贝,让宝贝们开心安全进班,给宝贝们创设一个家的感觉。
每天早上对宝贝的例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做好幼儿的带纪录。
待宝贝进班了要提醒幼儿到教室先上厕所,再喝水。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早操前五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下来之前先上厕所,帮幼儿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晨间锻炼。
美好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二、升国旗、早操从宝贝们入园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宝贝的生活和游戏紧密地揉和在了一起,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宝贝们一些规则,这样宝贝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生活遇到了再进行强化,不嫌烦一次次重复,并在班上给找相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引导和坚持下大部分宝贝渐渐地能做到: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注视国旗;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并在早操结束后能主动将器械放回原处,注意爱护。
在升国旗和早操的时候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幼儿肯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这样既给动作还不太标准的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本来就很好的幼儿越来越有信心。
三、教育活动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未来,因此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幼儿的今天与明天自然地连接起来。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现实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踏上教育为他们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大道,而不是牺牲幼儿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2
在活动前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孩子(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计划要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备教材(所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广泛性和启蒙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与习惯的培养。制定的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要有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强求一样)、备我们自己(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设计。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方法:能正确、全面的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有创造性。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更要保持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认真斟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把要教授的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前布置好和上课内容有关的主题环境,引导认真观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室内地面清洁无异物,按活动要求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根据具体情况经常交换幼儿座位。)在活动前我们也会组织小游戏,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把他们带到学习的环境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善于引导和提问,帮幼儿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幼儿良好的学习秩序、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等的养成。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检查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总结这节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幼儿的作品保存好,学期末给宝贝们做一本画册。这是宝贝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纪念,我们已经给宝贝做了三本画册了。
2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首先,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361,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质量不高。据《200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这一部分教师数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36909人。
另一方面,管理混乱、规章不健全,导致幼儿教育质量难以监管。
此外,还有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再加上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造成城乡之间以及城市的优质园千口薄弱园之间巨大的质量差异。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中国社会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因此,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反映在幼儿教育领域。一些大城市的顶尖幼儿园(包括公立幼儿园)具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师资、设施、管理和课程方案,设施过度豪华,而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幼教机构,其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则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3作为幼儿教育核心的课程改革任务艰巨。
作为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政府文件表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全球各国概莫能外。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当幼儿教育经费不足时,也会通常变全天教学为半天教学,给教师发放最低工资或取消奖金,提高师生比,减少购买玩具,减少儿童活动草坪和艺术课程等,使良好的课程计划难以实施。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全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12~13%,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条件简陋、设施匮乏。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实施新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更是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要素不能满足时,良好的课程目标不仅难以实现,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更加消极、严重的后果。例如,我们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不再提倡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的方法,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有合理的师生比,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探索的材料。就拿语言学习来说,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各种类型的图书,让幼儿去反复阅读、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从而帮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因此,当教学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师生比过高,不足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不能给予适时的帮助时,就会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人类伴随着游戏而产生,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正如麦克法兰指出的“人类一向被定义为Homo ludens——这一拉丁词汇表示‘游戏的人’。因为游戏的特点虽不至于将人类与其他物种截然区别开来,却在人类身上格外地发达。”[1]而在幼儿期,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上就更加地发达,可以说,游戏是存在于幼儿身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因此,心理学家将“幼儿期”命名为“游戏期”。虞永平指出“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儿在行动中学习。”[2]以一种知识化、小学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各种培训班主导孩子的童年生活,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我们将会摧毁幼儿的童年幸福。
一、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代意义
(一)幼儿游戏的进化根源
游戏对儿童来说,是超越种族、时空的一种普遍性的行为,必定有着深刻的进化上的根源。近些年来,进化心理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为人类理解自己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正如董会芹和张文新指出的“进化发展心理学试图通过进化的心理机制来解释人类的心理起源和本质,把进化的观点用于人类发展的研究将会大大提高心理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并为发展方面的研究者从事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普遍的理论基础。”[3]为游戏这种存在于儿童身上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找到进化上的深刻根源,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必然性。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了“复演论”的游戏本质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种族生物遗传的结果,游戏是儿童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游戏的发展阶段正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现祖先的进化历史。人类个体从胚胎到个体身心成长、成长的过程与人类作为一个群体的种族演化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点受到了人类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儿童的成长发育是以更加简略的方式复演着人类的进化过程。
将儿童个体发展与人类进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给了我们一种广阔、宏大和深邃的眼光来看待学前幼儿的成长,这种眼光还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幼儿进行游戏的必然性,可以说“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生命进化历史的浓缩。这不仅使我们在儿童那里感受到生命进化的神奇,也使我们在儿童那里体悟到个体生命的绵远历史,这本身就会使我们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和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一种敬畏与赞美。”[4]
(二)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需要
儿童与游戏紧密相连,柏拉图认为,教育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应该是“游戏”。他还强调说,“自由的人学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像奴隶一样”。教育是一种灵魂的转向,压力下教出来的东西不会停留在灵魂之中。在古希腊文中,“教育”、“孩子”、“游戏”在字根上是相连的。Paideia既意为“教育”,也是“孩提时代”;Pais是“孩童”;而Paidia是“游戏”、“运动”、“游玩”。[5]而现在儿童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不得不从小就要学习各种知识,在学前教育领域突出地表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教育专家的反对声中依旧扎扎实实地开展着,其表现就是将小学的教育内容下移到幼儿园进行讲授,幼儿园也采用小学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有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小学化的做法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他们只有在厕所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玩游戏。
这种迎合幼儿家长目光短浅的要求,违反幼儿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模式早期可能会产生好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它对一个人发展的危害却是深远的。过早接受讲授学习的儿童到23岁时,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更多的失业、不做志愿工作和未结婚。[6]
幼儿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儿童或智力的儿童,他是一个智力、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发展的存在。有时候,孩子的社交技能、动机情感、兴趣需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更具有决定意义,为了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秉持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趋势。
(三)贯彻和落实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需要
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的工作原则中,第二十一条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第十一次新课程改革的下位文件。《纲要》秉承了《规程》的精神,在第一部分总则的第五条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虽然“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的提法在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中一再坚持和重申,但是这种要求却没有在幼儿教育中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做到、做好这一点,“教师们仍然视‘上课’为自己的主业,‘重课轻游戏’的小学化现象依然严重”。[7]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的目标提示家长和幼儿教师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实施《指南》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既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又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8]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决定幼儿能否健康地成长。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维度上提出“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而在专业能力的维度上则把“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能力提了出来。
二、游戏在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
(一)游戏在幼儿健康领域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洛克有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身体健康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和资本。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和儿童的身体健康联系紧密,游戏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强烈而有效指标。
学前儿童身体的新陈代谢、快速成长需要他们进行各种运动,学前儿童从这些运动中得到快乐。对于成人来说,运动是一种需要意志进行坚持的活动,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动即是快乐,他们从走爬跑跳等运动中获得快乐,这种活动形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机能性游戏,也称功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感觉运动游戏。儿童在汗流满面的游戏中,跑跳钻爬等基本运动技能得到了锻炼。
在《纲要》中,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维度,根据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游戏有宣泄儿童不良情绪、维护儿童心理健康的功能。有临床研究“发现确认了大多数善于观察的幼儿父母和教师知道了很久的东西——儿童是通过没有固定目的的游戏艰难地度过和理解恐惧、困惑和挫折经验。”[9]在儿童早期,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创伤是很难治愈的心理伤害,但是儿童在支持性环境下的游戏活动增强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10]
(二)游戏在幼儿科学领域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科学游戏是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教育形式,配对游戏、接龙游戏、各种电动玩具、和磁铁等好玩的游戏形式和科学现象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这类科学现象,引发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和思考。
科学的精神本性是支撑科学家进行艰苦卓绝地努力的精神力量,也是鼓舞人类文明前行的精神力量。游戏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游戏气质的表征一般包括:尝试这样那样的举措,作出疯狂大胆的猜想,依照直觉和预感行事,背离逻辑思路,喜欢从事冒险,······科学的成功往往也需要大量顽皮的、夸张的、幽默的、蛮横的假想和实验。”[11]科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作出的,“DNA发现过程中的那些年头如此牵强附会和不着边际,多数人会当作笑话儿放弃的。”[12]
数学游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世界各国都流行着一些经典的数学名题或数学游戏,“如古代中国的韩信点兵、百鸡问题,七巧板、大衍求一术······这些以游戏的方式来处理数学的情境的目的就在于使数学思想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13]游戏对于数学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数学的奇妙的游戏特性决定了数学学习或创造活动的奇迹发生的最大可能性。数学和游戏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保证了游戏有益于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育。”[14]
(三)游戏在幼儿社会领域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形式、种类和玩法受到社会风俗、道德习惯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儿童游戏往往打上了民族的烙印。角色是幼儿在假想的情境中对他们所观察和理解的现实生活模拟和再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增强社会交往技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也能够增强性别角色意识,知道男性和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不同的。
许多儿童在幼儿园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就需要建立游戏常规以保障幼儿能够有秩序地玩游戏,“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15]游戏常规是一种社会规则,可以让幼儿理解社会可以接受的和不可以接受的许多行为。关于使用玩具的常规,要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并整理好,则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个性品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快乐的,这种快乐体验能够让他们忍受各种平时无法忍受的痛苦,从而锻炼其意志。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当让幼儿以哨兵持枪的姿势站着的时候大大增长了幼儿坚持的时间。[16]
(四)游戏在幼儿语言领域中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语言游戏本身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而且很多体育游戏也伴随着童谣。“童谣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口头文学,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通过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所以容易被儿童接受喜欢,”[17]许多绕口令、童谣等语言游戏让幼儿乐此不疲,在有趣的玩耍中掌握了难以掌握的、复杂的语言形式。
幼儿在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也需要和同伴商量玩法、材料的使用、角色的分配,进行冲突的调节等活动。“儿童在游戏中的大半时间都在使用语言,甚至自言自语,或是对着玩具及玩的东西说话,通常包含了复杂的语言互动,例如,角色游戏特别有助于语言、交流技能的发展。”[18]成人参与儿童的游戏,儿童可以在与成人对话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成人所使用的新词汇。
读写萌发是幼儿在生活中发生的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行为和技巧,其内涵包括印刷文字动机、印刷文字意识、语音意识、叙述能力和词汇量等内容的学习。幼儿在游戏情节中装扮成阅读者和书写者使幼儿成为萌发的阅读者和萌发的书写者。[19]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动作和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五)游戏在艺术领域的作用
浪漫主义理论将游戏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都涉及个体的自由、自主性和原创性。而波莱茵(Berlyne)区分了两者的区别,他认为游戏是多样性的探索,而艺术则是具体的探索——这在他的认识论中,是个有说服力的区分。[20]从内在体验的维度来看,游戏和艺术的构成要素具有很大的重合性,都给人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心理要素,正如刘晓东指出的,“在艺术哲学中有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游戏的往往是艺术的,艺术的往往是游戏的。”[21]游戏与艺术的同构性使得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
游戏往往伴随着歌唱,而身体的舞动则是儿童心灵在身体上的表现和表达。用身体的方式表达出儿童内在的情感,伴随着歌曲的音乐游戏形式也是得幼儿更好地理解美和表达美。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儿歌的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让幼儿模仿歌曲内容的动作,那么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学习《小老鼠上灯台》这首儿歌,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音乐的节奏。[22]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建筑、设施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模仿的对象。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自得其乐,沉浸在高度的审美感受中。“结构造型活动使他们痴迷,漂亮的玩具使他们爱不释手,他们用材料装饰、美化自己的游戏环境,从中得到一种审美快感。”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和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滞后
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当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幼儿既不能掌握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还更依赖于教师。因此,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幼儿的求知欲,也极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就不能达到开发幼儿语言潜能的作用。
(二)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基本都不能将幼儿学习的语言知识与幼儿的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造成理论和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大部分幼儿在与人交流中都缺乏语言实践,进而大大降低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明确
从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都不够明确,基本都是为了教而教,未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或极少采用目前关于学前语言教育研究的新方法及新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此外,部分教师由于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欠缺,也无法有效地将幼儿语言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中去,这也间接制约了幼儿学习语言技能的效果。
二、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水平的建议
(一)注重幼儿交往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于幼儿语言教育,必须注重对幼儿的口语表达、情绪体验、认知等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幼儿间交往的语言多元化发展。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1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
比如,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与谁交流,交流什么内容等。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
2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生活
教学设计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主要以他们常见的交往事件为题材,更利于幼儿接受。
3目标要求应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具体活动,应保证幼儿在具体的认知、理解、操作、扮演等活动中获得知识。
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因为口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际的练习。因此,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交往语言的多元化。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词汇积累量。因为任何语言都需要词汇来支撑。幼儿只有拥有了一定的交往词汇,才能使他们在与人交流中情绪表达,增强交流能力。
(二)加强对幼儿“听”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听”除了指耳朵的感官能力外,还特指幼儿的理解能力。人类在用语言交流时,不但需要听不同的声音或看不同的词句,并且还需了解这些声音及词句的意思。人从出生就会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会利用这些声音来了解周围的环境,最终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实物,并辅之语言讲解,来帮助幼儿识物、识数,进而增强幼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结合幼儿的一些亲身经历,来作为各种小故事的编写题材,丰富幼儿的抽象语言。比如,可以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小明昨天上幼儿园时,不要妈妈送,自己跟着小兰姐姐一起来的。但是在路上,他因不小心摔倒了。虽然摔得很疼,膝盖也磨破了皮,但是他很勇敢,不但没哭,还自己站起来,赶到幼儿园。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
(三)注重在其它课程中渗透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渗透到幼儿的其它课程及课外活动中去。这样,语言教育就能延伸到幼儿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保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语言学习。
1将语言训练融入到幼儿的常识教学中
比如,在认识小兔子时,幼儿们看到可爱的兔子都会显得十分兴奋。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他们来说说小白兔可爱,为什么可爱等。还可以让孩子们和小白兔说一句话。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既认识了兔子,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将语言训练融入到美术教育中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天性爱玩、爱画、爱动手制作。因此,可以利用美术教育来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可以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比如,在以“美丽的春天”为题材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作品:有的会说,“春天有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会说,“小鸟会在枝头唱歌”……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将语言训练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幼儿对音乐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让孩子全面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同时,让他们进行简要的讲述。比如,在欣赏名曲《四小天鹅》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听了音乐,大家感觉怎么样啊”有的会说,“这儿好像有小天鹅在跳舞。”有的还说,“它们很可爱、很快乐。”
4将语言训练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中的计算活动也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他们自由用几何图形来进行拼图。然后再描述自己拼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有的说,“这是小鸟”;有的说,“我的是海底世界。”;还有的说,“这是小鸭子的家”……这样,在玩耍的过程中,有效地把计算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了。
5将语言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游戏之前先学习和游戏有关的儿歌。比如,在游戏“老鹰捉小鸡”开始前,教师教幼儿一起念,“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上跑,老鹰捉小鸡,就是捉不到。”等念完后,就开始游戏。另外,在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遵循了《规程》中所要求的动静交替的活动原则,也让幼儿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方法
孩子6岁前学外语最好
孩子什么时候学英语最好呢不少专家相当肯定地表示,幼儿期,特别是6岁以前,是获得外语的最佳期。
幼儿认外文是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幼儿知 觉发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认汉字也好,认英文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信 息刺激的活动,他们把字形当成某一具体形象,像记糖果、玩具、人的想貌一样记住它们。 经过多次反复,这种特殊的“形象”就储存到大脑中去了。因此幼儿学外语与成人学外语有很大差别。同时,6岁以前,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 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练习说讲,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步下降,给学外语带来困难。
幼儿学英语还具有许多成人不具备的优势,经如,他们不担心考试,可以在宽松、愉快 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 “玩 ”着学,即使讲错了,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又如幼儿未来的时间很长,授课时并不急于增加词汇量,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说讲。再加上儿童都 是天生语言学家,如果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其潜力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的。
不同阶段不同特征:2-6岁幼儿语言的教育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与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儿童获得了语言,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恶,来认知和探索周边的世界,来和他人沟通。既然语言学习之于孩子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对许多父母来而言,如何帮助和推动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头等大事。研究表明,2-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下面,我们就2-6岁宝宝的语言发展和大家作一个探讨。
2-3岁:
在度过了用简单词汇表达自己想法和意图的多词句阶段后,宝宝开始进入简单句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宝宝能说一些简单语条,而且开始把它们组成一些他想表达的比较复杂的句子。这一时期是宝宝的口语爆发期,宝宝开始会运用动词,甚至形容词组成的短句来表达。
专家建议:
1、态度亲切,鼓励宝宝多与他人交流。
2、杜绝儿化语,规范使用语言。
3、游戏化的语言学习。
游戏一:加强口腔肌肉的力量
吹气:吹泡泡最有趣的吹气训练了。但注意不要为宝宝准备吸管式的吹泡泡用具,以免孩子吸入。
游戏二:扩展经验,丰富短句
过家家:角色扮演是小宝宝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讨论角色和内容,准备玩具。
游戏三:鼓励交流,增加自信
小小通讯员:让孩子听从你的指令、帮助大人传递信息,例如:爸爸,我们要吃饭了。
4、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启蒙。阅读可以使孩子获得更规范的语言,也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而2-3岁的孩子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也支持他们,孩子开始阅读。我们可以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提供这样的书:
画面清晰,色彩鲜艳,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识物书或卡片。
内容近于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
语言简单,重复性极强的故事书。
材料不易破损,经久耐看的书。
3-4岁:
3-4岁的宝宝基本上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句子从单词句转变为双词句、多词句。他们的发音也开始逐渐稳定,而不再像3岁以前会有比较多含混不清的语音出现。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这阶段的宝宝已经能说出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专家建议:
1、多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爸爸妈妈每天尽量安排一段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情况、今天的情绪等等。
2、经常念一些简短、压韵的儿歌给孩子听。儿歌能让宝宝体验到和谐的节奏与优美的韵律,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的魅力。
3、给孩子提供一个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幼儿的特点是要接受多方面的刺激、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促进其语言智能的发展。
4、阅读教育。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了解现实环境的读物。看书时除了可依照的顺序讲故事给宝宝听以外,还可利用单一的训练儿童的推理力。多
4-5岁:
4-5岁的宝宝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全部语音。不仅如此,他们开始有区别地对语音进行分辨甚至分类。
专家建议:
1、增加生活经验,多带孩子外出。4岁的宝宝能听懂成人的指令,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多开展外出活动,如购物、逛公园等等。
2、注重阅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4岁是宝宝词汇量飞跃发展时期。
3、可以考虑让宝宝学习外语。4岁宝宝对母语的语音已基本掌握,其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较之前有很大的飞跃。
5-6岁:
5-6岁的宝宝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简单句。他们使用复杂句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而且语句趋于完整。
专家建议:
1、游戏训练孩子听力和语言组织能力。5-6岁的宝宝有一定的联想和词汇扩充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组织这样的游戏。
故事串串烧:准备一些小纸条。和孩子共同想一些关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词汇写在纸上,并分类摆放。爸爸妈妈和宝宝每人分别抽取这四个要点中的几个,编成几句话,并且最好可以串成故事。
拷贝不走样:全家一起参与,由第一个人想一句完整的话悄悄传给第二个人,再由第二个人传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最后,看看传下去的话变成了什么样子。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句子的难度。
2、阅读教育要点。
扩大图书的类别。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大,这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都很适合这时期的孩子。除了文学性的书籍外,知识性的图画书,如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也符合孩子阅读的兴趣,能扩展孩子的经验。
选择情节较复杂的故事类书籍,内容要具有幻想性和因果性,能促进孩子思考。
书籍最好能图文并重,文字也可以相对复杂一些。让孩子以以往的经验为基础,通过看图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长句。
3、考虑到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家长可以适当培养孩子书写的兴趣和习惯。不要特别在意字的工整与正确,关键是写字的方法、坐姿、专注度等。
国内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有关的108篇学术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国内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严重不足,被试面过窄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宽研究内容面、丰富研究方法、扩大被试样本量及被试类型。
关键词:幼儿 入园分离焦虑 现状与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我国适龄幼儿入学量将逐步增加。而入园幼儿必然面临与重要他人(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进行分离,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在适应过程中常表现出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不良,诸如哭闹、不正常进餐[1]、过度依恋替代物、不参与同伴交往、感冒、发烧[2]、呕吐、头痛、肚痛、遗尿、睡眠习惯紊乱[3]等现象,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入园分离焦虑是常见的幼儿焦虑的一种。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处理的妥当性关系到能否适应入园生活,关系到幼儿的身心理健康。
二主要研究内容
现有文章较集中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症状表现、成因、预防和干预。
(一)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出现时间呈现三个高峰期,即入园、午餐及午睡时。如黄志敏发现,早上入园时间、午餐及午睡时间时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明显的时间段[1];从刘少英等的研究中发现,梯度入园与全天入园的幼儿入园时其入园分离焦虑最明显[4];王巧婧认为幼儿在入园一个月内入园分离时段和午饭时段幼儿的分离焦虑最明显[5]。
关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道德,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南》对培养幼儿“关爱”品德做出了具体的描述,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孩子的学习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应该充分挖掘主题中的隐性教育内容,培养幼儿关爱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幼儿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应该将他们割裂开来,而是有机的将其整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本学期我班就以“爱,从这里开始”,为主线,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将不同的主题活动中的情感教育都串联起来,并还在继续延续,通过为幼儿创设视觉环境、心理环境,打造爱的环境氛围,为幼儿搭建平台,丰富他们爱的情感。让幼儿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感恩——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热爱生命,让爱的情感在幼儿心中升华。
一、爱同伴、爱幼儿园、关心周围的变化 今年暑期我园大修,幼儿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学的第一天,家长、孩子都对新校舍赞叹不已,我们抓住契机,生成了二级主题“幼儿园的新变化”,老师引导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寻找观察幼儿园里的细小变化,并结合我园的教育早期阅读特色,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幼儿园新变化用绘画及图夹文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布置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我爱幼儿园”的真挚情感。
作为大班的哥哥姐姐,开学的第一天,园级主题“关爱他人,成长快乐”活动也拉开了序幕。由大班哥哥姐姐戴上红帽子组成的“红帽子礼仪队”开始行动了。从礼仪接待到大班哥哥姐姐带小班弟弟妹妹,“红帽子”随时出现在孩子们周围,帮助有需要的孩子。通过担当“小向导”、“小主人”的角色,体验自我意识;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二、爱家人、爱老师,关爱弱势群体 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爱是教育的基础,而老师的爱是培养滋润幼儿美好心灵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源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阳光。教师节不光是属于老师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的好机会。为了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组织幼儿讨论思考: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从而使幼儿萌发出对老师的爱的情感。我们还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周围的人为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启发幼儿以实际行动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谢意,激发孩子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节这天我园邀请了所有的退休老教师来园参加“我爱老师”的活动,新老教师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活动中,老教师们对后生晚辈和孩子们语重心长、互相共勉的寄语,表达了她们的殷殷期望。孩子们则用诗朗诵、歌表演等形式向这些“奶奶级”的老师们献上了深情的祝福。当全场响起歌曲《我爱米兰》的乐曲,孩子们向全体老师们献上鲜花和贺卡时,老师们都被深深感动,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孩子们也能从中体会到爱老师的情感。
“九九重阳节”到了,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热爱长辈的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我们把爷爷、奶奶请进幼儿园,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并亲手制作了小旗子插在重洋糕上送给爷爷奶奶,祝福爷爷奶奶幸福、安康、长寿。一位婆婆激动地说“这个节过得真开心,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
作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的一个热身赛,2006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即将在上海举行,在漕河泾社区迎接“俄罗斯”代表团的欢迎仪式上,大班的小朋友们来到漕河泾社区热情参与了欢迎特殊奥运会国际邀请赛俄罗斯代表团运动员入住漕河泾社区的欢迎仪式并进行了文艺演出。借此契机,我班开展了“关爱自己、关心特奥”主题活动,并收集了特奥会的各种小资料布置环境,在园内形成环境导向。
通过教育活动,孩子们对特奥会的活动特别都愿意关怀弱势群体,与他们进行交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帮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同时更感到了心灵的净化。
三、爱家乡、爱祖国、衍生真实情感 适逢上海旅游节开幕,大二班的孩子们带来的花车照片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纷纷赞叹美丽的花车及灿烂的夜景。上海旅游节期间,大二班还特意组织孩子们浦江夜游,在游览途中孩子们纷纷赞叹上海夜景的流光溢彩,也加深了对上海的热爱之情。于是,在家长们的配合下,上海旅游节的建构游戏很快就搭建起来了。你瞧,有龙华宝塔、花车巡游、社区街道等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游戏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
利用“国庆节”这个节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个龙的国度里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祖国: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
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用歌、舞、游戏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把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欢快活动中,了解我国初浅的国情,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
节日期间,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天安门、万里长城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幼儿了解到家乡的美和祖国的伟大,从而感到生长在这样的国家的自豪,萌发了热爱祖国的初步情感。由于许多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因此,我们应该和每位家长联系,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家园一致,使节日的情感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国庆节到了,在国庆长假期间许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旅游。节后,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各地明信片和照片。于是一张中国地图就成为了这些照片最好的背景,让孩子们可以在中国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去过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激发
他们对祖国这一抽象概念的真实情感。
四、爱生命、爱成长、体验合作快乐 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中,我们以“动物过冬”、“冬天的树和花”、“冬娃娃”、等线索开展主题探索活动并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活动“冬眠的动物”,让孩子们用纸盒、棉花、稻草等为小熊、松鼠、青蛙等冬眠的动物建造各种各样的“温暖的家”,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活动“给大树穿冬衣”,让幼儿用稻草为小树穿上冬衣,抵御严寒,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生命的情感。从情感方面入手,以拟人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动植物,了解冬季动植物过冬方式,积累相关经验,深切感知到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新年的礼物”,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给父母、老师、长辈、好朋友做新年礼物,制作新年愿望树,在相互的祝福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在实际的行动中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情感……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的礼物来打扮新年树;一起制作贺卡,送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好朋友,一起剪贴窗花,孩子们在节日环境布置中体验着节日的快乐,感受着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也体验到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重要和快乐。
我们“爱”的情感教育主题活动还在延续,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其中都蕴含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遵循和提倡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富有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经验,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节日环境熏陶,节日亲子活动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爱家乡、爱祖国。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的教育论文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高全国农村青少年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响应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推进我校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本篇文章主要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当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希望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数学情感教育渗透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促进留守儿童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数学学习习惯较差、忽视数学学习重要性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论述。
(一)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没有接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教育,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与正常的儿童有所不同。在本次调查中,近八成的留守儿童感到有压力,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
(二)忽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丰富的数学知识能够指引留守儿童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多数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居于班级中等水平或者偏下水平,成绩良好或者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使留守儿童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数学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
在指导留守儿童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趣”生“情”,以“境”生“情”,以“疑”生“情”,将情感教育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一)以“趣”生“情”,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组织留守儿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并感受数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留守儿童对“平方差”这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我是算数小明星”的游戏,教师可以出示“99×101=?”等题目,由留守儿童进行抢答,抢答正确加一分,答错则不加分,最后的优胜者可以获得奖励,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
(二)以“境”生“情”,丰富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
以“境”生“情”的方式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使留守儿童在轻松、愉快心理条件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留守儿童个性的展现和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顺学而导”,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激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造“比赛情境“”探究情境”等等。比如教师可以在“轴对称图形”这项内容教学完成之后,随意指出教室中的任意一个物品,比如黑板、电扇、地板砖、三角板等要求留守儿童进行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找出其对称轴的条数等等。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使留守儿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以“疑”生“情”,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思维
疑是思之源,疑问能够充分调动留守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热情,并使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思考意识,对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留守儿童在回到家之后,没有父母的监督,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才能够保证数学知识的学习。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在不断提升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提出“小丽和小倩去书店买文具,小丽买3支笔和2个笔记本花了12元钱,小倩买2支笔和5个笔记本花了19元,问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留守儿童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或者与同学一同进行思考的方式,共同解答问题,使问题能够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留守儿童的问题思考能力,真正发挥以“疑”生“情”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理念,能够充分激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留守儿童对数学学习深入认识的同时,培养留守儿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留守儿童的数学思维等方法,真正将情感教育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关注留守儿童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升,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