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懿与乾隆感情的罪魁祸首就是乾隆的多疑和不信任。
第一件:被金玉妍诬陷与安吉大师有染。——埋下隐患
早在如懿还是皇贵妃的时候,野心勃勃的金玉妍为了夺取后位就诬陷如懿与安吉大师有染。此事乾隆虽然没有全信,但是因为安吉大师气质超凡面容英俊,让乾隆心里极其不爽。
为了堵住宫人们的悠悠众口乾隆还是罚了如懿的禁足,同时还抓了与如懿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惢心到慎行司,导致惢心腿被酷刑夹断,往后余生只能瘸着一条腿走路。
第二件:十三阿哥永璟夭折。——两人感情的转折点
这次是魏嬿婉买通了为如懿接生的田姥姥,导致十三阿哥永璟刚一出生就下线了。在如懿伤心难过之际,乾隆却听信钦天监编造的天象之说认为是如懿克死了永璟,他对着刚刚生产痛失爱子的如懿没有半句安慰,反而带着怨气只留下一句:“咱们缓一缓伤心,再见面吧!“便转身走了。
正是因为此事,如懿和乾隆之间的感情开始产生裂痕。
第三件:寒香见入宫。——如懿心灰意冷
寒香见入宫,乾隆第一眼就被迷住了。但是寒香见早已心有所属,当着乾隆的面多次自杀未遂。乾隆大言不惭的去找如懿当说客劝说寒香见活下来,还称自己:“见了香见才知一见倾心,就让朕任性一回吧!”
后来寒香见向如懿讨要绝育汤药,正巧太后也命如懿送一碗绝育药给这个寒香见,如懿没有办法才把药送去。香见心里本就没有乾隆,所以毫不犹豫的喝下了汤药。乾隆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当众给了如懿重重的一巴掌,这一巴掌也让如懿知道,她曾经的少年郎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四件:与凌云彻的流言蜚语。—如懿彻底心死
因为炩妃和豫妃的设计,宫中开始传出如懿和凌云彻的流言蜚语,凌云彻的妻子茂倩也给出了有力的证据。
虽然如懿将此事解释清楚,但此时乾隆的多疑本性已暴露无遗,对凌云彻施以宫刑不说,还将成了太监的凌云彻送到如懿身边伺候,并多次羞辱,这件事也导致了凌云彻之死。如懿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从此彻底心死,心痛不已。
后来如懿劝谏乾隆勿贪恋烟花女子的事情成为如懿断发的最终导火索。
共有3位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历之元配皇后。满州镶黄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姿貌窈窕,乾隆对其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返京途中,年三十七,上深恸,为制《述悲赋》。
纯帝继皇后:(1718年-1766年),那拉氏,名不详。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本汉军旗;乾隆时期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薨,年四十九。谥令懿皇贵妃。祔葬裕陵。
延伸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我认为这两个人的感情是真正的棋逢对手,有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感觉,就是这两个人都是勇者而已。其实剧中那么多的妃嫔我认为最适合弘历的就是魏璎珞,最适合魏璎珞的男子也是弘历。
其实这两个人的身份悬殊很大,一个是包衣宫女,一个是堂堂天子,但是就是这么的“火星撞地球”一样的两个人就这样相遇,相知,相爱了。我记得这两个人的初遇就很有意思,他们在“神树”下相逢,魏璎珞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戏弄”了皇帝一番,最好玩的是当时弘历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宫女竟然敢戏弄自己,事后想起来真是恨得牙根都痒痒啊!可能就是这第一次的相遇,就让弘历心里埋下了“爱的萌芽”。毕竟在这皇宫里,除了魏璎珞还真的没人敢戏弄他呢!
后来魏璎珞成为了富察皇后身边的宫女,和弘历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多,这个有意思的宫女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这个有点叛逆,有点贪玩又自尊心特别强的“大猪蹄子”心中。不得不说,他们俩人是真的没少“虐狗”啊!
尤其是富察皇后“下线”后,这两个人不像是皇帝和妃子,更加像是一对斗智斗勇的小夫妻,虽然这里也有辛酸有泪水,但是更多的是甜蜜。比起富察皇后的温柔贤淑,继后的步步为营,纯妃的工于心计,高贵妃的满腹心事,其实最适合这个大猪蹄子的人还是魏璎珞。开始时她对弘历可能更多的是“利用”,利用他来调查富察皇后的死因,后来她才彻彻底底的爱上了这个男人,并且爱得非常深。其实无论是对于弘历来讲,还是对于魏璎珞来说,他们都是彼此最好的选择,《延禧攻略》里我觉得最甜的一对就是他们!
在清朝历史上,著名的「 ”千古一代”康熙皇帝和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绝对是一对特殊的CP。他们是一对祖孙,却在乾隆皇帝对康熙皇帝的倍加尊崇下,让很多人将两人中间的雍正皇帝忽略,甚至误会两人才是皇位直接传承的父子关系。 雍正皇帝的历史功绩和对于乾隆朝出现的清朝鼎盛做出的巨大贡献,自然是彪炳史册,可作为儿子的乾隆皇帝却生生将其忽略,一再标榜自己「 ”深得圣祖康熙皇帝厚爱”!那么,康熙皇帝真的「 ”如此厚爱”自己100多位孙子中的爱新觉罗·弘历吗? 或许,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康熙六十年,弘历的父亲,当时的雍亲王胤禛将其父康熙皇帝请到自己的雍亲王府中参加家宴,席间,胤禛让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带领着使女格格钮祜禄氏和她所生的弘历来到康熙皇帝面前。 按照乾隆皇帝后来自己的说法,康熙皇帝刚一见到弘历就惊为天人,甚为喜爱,称其为「 ”皇孙中聪慧最甚者”,对弘历母子更是给出了「 ”是命贵重,福将过予”的评价。而后,康熙皇帝将年仅10岁的弘历带入皇宫,亲自教养。 上述康熙皇帝的言辞均出自乾隆皇帝的自述,并不能说明问题,而在历史文献中唯一能找到康熙皇帝对于弘历的评价言语仅有一处,那就是出自当时大清附属国朝鲜的官方记录《朝鲜李朝实录》中对于康熙皇帝临终前对大学士马齐的话:「 ”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是康熙皇帝对马齐说的话并不是写入遗诏的圣旨,就算是当成君臣之间随意的谈话也不为过。我认为这是康熙皇帝在安排好皇位传承以后,君臣之间对于未来政治形势和皇位传承的分析和展望,并不能说明康熙皇帝对于弘历的特殊疼爱。 另外,在弘历之前,已经有数位皇孙被康熙皇帝带入宫中,亲自教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子胤礽的嫡子弘皙,而对于弘皙的钟爱,康熙皇帝可是亲口说过,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就是留给弘皙的:「 ”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相对于弘皙而言,弘历在康熙皇帝身上得到的恩宠还值得一提吗?所以,被康熙皇帝带入皇宫亲自教养,虽能说明弘历确实有过人之处被康熙皇帝看重,但却断不能说明康熙皇帝对弘历的特殊宠爱,更不能说明康熙皇帝用此办法来指定隔世之君。 况且,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在已经进入暮年,频频生病静养的皇帝身边能得到什么教育,能得到什么特殊恩宠?我认为,弘历之所以认为康熙皇帝最是钟爱自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和弘历被胤禛送到康熙皇帝面前一个目的,一切为了皇位,一切为了皇权统治。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根据康熙皇帝临终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但是,雍正皇帝的皇帝之位坐的并不踏实,因为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成了当时朝野和民间广为怀疑的一件事。当然,这些说法都是出自和雍正皇帝昔日竞争皇位的政敌之口,是夺嫡失败后的报复和污蔑,但说法多了,传播广了,也就成了真的,成了雍正皇帝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于是,雍正皇帝身边的支持者就炮制了「 ”弘历深受朕所钟爱,而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皇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说法,用方便弘历继承皇位的说法,来说明其父胤禛继位的合法性。而作为辟谣说法中的主角,弘历肯定会被灌输自己「 ”深受康熙皇帝钟爱”的说法,久而久之,弘历便有了自己备受康熙皇帝厚爱的错觉,毕竟那时的弘历年幼,被人影响形成错觉并不困难。 对于这种说法,在雍正皇帝的传位诏书中也能找到证据支持。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将弘历的名字秘密写入传位诏书,置于乾清宫「 ”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以待自己驾崩后,皇位能够顺利传承。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圣祖(康熙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这段雍正皇帝传位诏书对于弘历的夸赞之词正好和制造「 ”弘历备受康熙皇帝厚爱”说法处于同一时期,「 ”最为钟爱”绝不可能,上面已经说了弘皙的受宠程度远在弘历之上;「 ”恩逾常格”在《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乃至《清史稿》和附属国官方记录《朝鲜李朝实录》均未找到任何证据,如果真的有「 ”逾常格”的恩宠,这些清史历史文献中不可能找不到痕迹。 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将那句「 ”朕自幼便蒙圣祖仁皇帝厚爱”挂在嘴边数十年,不过是用以安慰自己和臆想的结果。其目的和雍正帝一样,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继位合法、传承正宗的大清皇帝最佳人选。说到底,这都是弘历在雍正朝并未得到皇储应有的尊贵和待遇,导致继位后极度的不自信造成的结果。
历史上没有如懿这个人,其原型是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她比丈夫乾隆皇帝小7岁,比孝贤皇后小6岁,比淑嘉、纯惠两位皇贵妃小5岁,就算是剧中一直称她为“姐姐”的愉妃历史上也比她大4岁,潜邸众人中当属那拉氏年纪最小
在历史记载中,那拉皇后随驾南巡时突然自断青丝,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更何况她是皇后,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皇帝当即将她遣送回京,半年后,她就去世了。
令妃的尸体是在军阀混乱的年代被当时的军阀孙殿英挖出来的。她的尸体不腐烂,现代的解释为,一个就是长期的服用毒药,导致身体内部积攒了太多的毒素,毒素里面含有的物质导致了令妃的尸体长久的没有办法腐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死后被人用药物进行了处理。
现在说一下重点,我觉得应该乾隆是真的爱过如懿。其实我更愿意相信乾隆是爱她,所以才不想让她被皇后这个枷锁束缚着,应为爱她所以才抹去她的历史,因为爱她所以才不让十二阿哥继承王位。
关于与弘历的感情,如懿最后的总结不可谓不精准——花开花落自有时。《如懿传》更似一曲悲歌:那曲墙头马上见证了弘历青樱的感情,也见证了他们的离散,他们在这曲悲歌里领悟爱、恨、喜、愁,待暮然回首却只能叹一句“兰因絮果,花开花落皆不由人”。
事实上,论天时地利,青樱和弘历的感情都不占好,这本就为他们的感情蒙上了厚重的阴影。最后连人和都失了,感情也就散了。
他对如懿的感情已经变质,不复初始模样如果弘历不当皇帝,可能他们会幸福一辈子,可是当了皇帝,各自在乎的东西不一样了,走着走着也就散了——如懿自始至终都还是那个如懿,不在乎身份地位,只在乎皇上的爱;可是皇上在后宫众多嫔妃明争暗斗的环绕下,渐渐的分不清什么是真爱什么是阴谋了,对如懿的爱,或者说对所有嫔妃的爱都是有所保留的、有所算计的。
弘历登上帝位,成为一国的统治者后,在后妃的环绕中,他对如懿的感情已经变质,不复初始模样。而如懿却仍旧坚守着曾经的承诺,一生苦苦痴守着一个人。
姑母被囚,青樱想斩断过去,在后宫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位姑母被囚,青樱想斩断过去,在后宫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位,便去求甄嬛赐名。在甄嬛问她此生期盼什么的时候,青樱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情深义重,两心相许。”她不要权势和荣华,只愿一生一次心意动。如懿,是她新得的名字。
弘历是如懿一生最爱的少年郎,她想坐皇后之位只是想成为弘历名正言顺的妻。弘历的确深爱过如懿,但是他不仅是如懿的夫君,还是天下人的君主,身为皇帝,他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哪怕自己的皇后也不行。
年少时的弘历,意气风发,他敢于追求真爱,为了青樱不惜顶撞雍正年少时的弘历,意气风发,他敢于追求真爱 为了青樱不惜顶撞雍正,他懂得如懿的心意,眉眼里满是温柔。可是皇位坐久了,他早已失去了少年心性,多疑是皇帝的通病,他看着如懿的眼神满是试探和怀疑。就算没有魏嬿婉的挑拨,他自己也终会将如懿越推越远。
弘历不是寻常人家的丈夫,他是一国之君,他可以有很多嫔妃。他的感情不会一直都那么美好下去。他见惯了那些阿谀奉承,献媚争宠的女人。他有他的作为皇帝的脸面,即使他错了,也不会低头道歉,十三阿哥的薨世让两人更加生分。弘历待如懿也不似从前那般亲密无间。
寒香见的出现,是他们疏远的导火索寒香见的出现,是他们疏远的导火索。已到中年的弘历,见了寒香见就像着了魔一般全部心思都扑倒她身上。寒香见和弘历共同入画,太后赐药皇上责怪,纯贵妃去世让如懿明白自己多年全新全意所爱之人,到底有多么凉薄。与凌云彻的谣言,加深了弘历的误会和猜疑。两个人的关系到了冰点。
如懿有着自己的作为皇后和妻子骄傲,一直活在自己的爱情中。她不会放低身段,去讨好他。可是她不明白,自己的少年郎是一个帝王,她全心全意爱着他,可他却早已动摇,他对自己的爱不够坚定。
自请退位,断发为誓,寓意着她将自己与皇上过往的一切爱情都断得干干净净。冷宫再冷,也冷不过一颗已经死去的心。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是整个封建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六次下江南,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也给后世留下太多坊间野史趣谈。
说起来,乾隆一生倾心所爱的女人只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就是富察皇后,是他还是宝亲王时的嫡福晋,乾隆二年,被册封为皇后。富察氏温情脉脉,为人恭谨简朴,得到太后赏识,后宫嫔妃敬重,乾隆皇帝也对她恭敬有加。帝后二人心心相印,非常恩爱。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一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虽然出身于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面对弘历的侧福晋,她都能够和善宽容地与她们相处,丝毫不以嫉妒之心与人争宠。尤其是在弘历专宠她一个人时,她也从不表现出骄矜的态度,总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温婉谦和的态度。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乾隆帝即位后,立富察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举行了册立礼。为了表达对皇后的爱意,登基后,皇后在紫禁城赐居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将与自己名号相匹配的地方,赐爱妻居住,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富察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乾隆曾多次由衷赞美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其风姿绰约。
但做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山亭水榭间,并辇同舟所”、“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忆昔室家赋琴瑟”等不一而足。
乾隆对于皇后家人的赐封更是超出常制,傅恒与福康安是清代少有的非宗室王,富察氏一族也是清代外戚恩泽最为优渥的家族,《清宫词》所载:“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
富察皇后在帝王心中之所以会独一无二,也许仅仅是因为她是第一个。第一次永远是最美好的,它不可复制。即使富察氏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然而,她与乾隆共同携手经历了人生的那么多初次的美好与难忘,她注定会成为乾隆心中的唯一,永远无人可以取代。
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有次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
除了生性节俭之外,皇后对乾隆感情至深,事必躬亲。乾隆时期的大学士阿桂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二
或许是上天嫉妒了这帝后之间的完美情深,所以必须给予他们一些缺憾,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考验出他们之间的情真与否。
富察嫁到还是亲王的弘历后一年,便顺利地生育了长女。虽然是女儿,皇室上下也兴奋异常。可惜的是,这个女孩只活了十四个月。面对嫡女的死亡,给富察十分沉重的打击。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弘历的嫡长子出生。这是一件特大喜事,乾隆后来说,这个孩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也许是永琏这个名字带来的运气,仅仅十个月后,皇后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如此一来,富察氏在弘历心目中就更受爱重了。弘历在乾隆元年,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然而,悲剧却也随之降临,乾隆三年九月底,九岁的嫡子永琏患上了感冒,而后病情转重,高烧不退,竟于十月二日死去。
儿子的去世,却几乎摧垮了富察氏。由于生了一场大病,皇后在7年间都不再有孕。在千盼万盼之后,乾隆十一年四月,皇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虽然此时乾隆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他对此子仍然爱如珍宝,人们普遍认定,这个孩子将来,毫无疑问会成为乾隆的继承人。富察也几乎全部心血,都放在他身上。然而乾隆十二年除夕之夜,年仅两岁的永琮却因天花而亡。
深信天命的富察无法理解,上天为什么会一再打击她,折磨她。尽管如此,在皇子丧过后,她即一如常态,言笑如初,令皇帝惊讶不已。而唯有夜景之时,富察才会把悲伤从心中默默释放出来,彻夜难眠,最终悲悼成疾。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皇后随驾出巡。富察氏因本身有疾,加上车马劳顿,遂于济南一病不起。最终在山东德州舟次,在皇帝的凝视中,富察氏撒手人寰,距皇七子夭折不到三个月。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富察氏年仅37岁,而乾隆38岁。
三
在事业上即将步入辉煌时期的乾隆皇帝,与恩爱发妻白头偕老的心愿,却无可挽回地破灭了。宁静惬意的人生旅途,对于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皇帝来说,似乎已到了终点,在今后千千万万的夏日冬夜里,他只能在梦幻中与皇后相见。
按照乾隆帝的设想,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表达对皇后的感情。乾隆根本不理会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清代实无先例。皇后去世时所乘的青雀舫曾保留了她最后的体温,皇帝命令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在没有起重机械的古代,为了保留这艘船舶,皇帝想把城门楼拆掉。还是礼部尚书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法,终于将御舟运进了城内。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被载入《清史稿》。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乾隆帝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并将孝贤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时,乾隆帝都亲临凭吊。乾隆十七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从此,也开始了他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
乾隆丧子、丧偶以后,极度悲痛,情绪恶劣,在烦恼焦躁中,由于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朝廷的政策方针从“宽”趋“严”,向着新的统治格局,和统治作风演变。皇后丧满百日,皇帝特降旨说:"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这话的后半,显然在为自己讳饰,也为了钳制舆论;而前半所谓"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则道出了他的真实感情。
四
富察氏皇后到底靠什么,赢得了乾隆一生所系?
首先,漂亮贤惠。皇帝娶妻,不仅要贤惠,还要漂亮,所以富察氏皇后不仅贤惠,人也非常的漂亮文静端庄。其次,心灵相通。富察氏皇后嫁给乾隆帝之后,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心灵默契,深得丈夫乾隆帝的喜欢和深爱。最重要的是,察富非常懂得把握夫妻之间相处的分寸。乾隆帝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因为不满乾隆帝美女成群,还四处寻花问柳,结果以断发失宠,近乎被废,她与富察氏皇后相比较之下,就不言而喻了。而富察氏皇后,深知丈夫是皇帝,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而是懂得把握分寸,所以深受丈夫乾隆帝的深爱和敬重。
乾隆的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水平并不怎么不高,但其中有100多首,写得非常真挚动人,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怀念自己的妻子富察皇后。在这些诗作里,弘历记录了他们夫妻生活的种种,一起赏画、写诗、祈雨、行祭典,一起微服巡游,去江南,去山东。
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乾隆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即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寥寥数语可见富察皇后在乾隆心里的位置,也足以证明,乾隆对于其他嫔妃没有真挚的感情可言。
只有在这些诗中,乾隆才真正放下了帝王的尊严,尽情地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异性的眷恋。乾隆皇帝写了那么多悼念结发妻子的诗,并且把这些袒露个人胸中隐秘的作品收入《御制诗》出版,让后世子孙和天下文人去评说。
直到85岁的时候,老到快要走不动的乾隆最后一次来到孝贤皇后墓前,他说自己已传位给皇十五子永琰,做了太上皇。离开之前,他恋恋不舍:跟你分别已经整整48年了。乾隆最终活到89岁,几乎一生保持着对孝贤皇后的追念。
他们结发夫妻,同甘共苦,身为帝王,乾隆妃嫔众多,美人无数,却没一人可与发妻相提并论。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就此,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两个人永远相守相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