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为何热衷写婚外情呢?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为何热衷写婚外情呢?,第1张

研究《聊斋志异》的学者提出了两个猜想:一个猜想是,在他的诗文里,发现他提过一个妇女的画像。这个妇女姓程,于是有人做文章,说这个人是他婚外恋的对象。但这只是一种分析和猜测,没有根据。第二个猜想,孙蕙的一个小老婆喜欢作诗,和他关系很好,他也写了一些诗给她,蒲松龄和这个女人有关系。也就是说在生活中确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作品中才写出了已婚男子经常幻想神仙妖怪来跟他结合,跟他谈恋爱故事。

可惜这些分析没有直接的证据,都是间接的猜想。他在做幕僚期间,和孙蕙的妾有了接触,这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两个人是不是恋爱的关系,还要进一步考察。

蒲松龄外出做幕僚就这一次,接下来的生活全部是考试和作教书先生。33岁的时候,他到了另外一个人家里坐馆教书,可时间不长。

40岁,到一个叫毕际有的好朋友、一个地主家里坐馆,前后教了30年。这个地主很有钱,藏书很丰富,给了他一个单独居住的花园。蒲松龄有了大量读书的机会,明确地说有些作品就是在毕家写的。这30年对他非常有帮助,无论是文学的创作还是生活的改善,这30年教书的收入解决了他家里的温饱问题。一直做到70岁,教不动了,才回家。

虽然教书30年有一些收入,但是并不能富裕起来,所以蒲松龄终其一生都是在贫困的环境当中生活的。《聊斋志异》的写作得益于这30年的教书,因为写作环境很安静——教书是不带家属的。他孤身面对一个大书房,才思敏捷。

70岁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过门。大家给了他一个名誉上的安慰,叫做“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也算是一种不小的荣耀了。

1、意思:蒲松龄在自己的书屋“聊斋”记录奇异荒诞的故事。

2、《聊斋志异》中“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对现实富有讽刺和借鉴意义。

3、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愿望。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的内容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2、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文言小说也因此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

这时产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说专集中,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是传奇体为主的笔记小说,大都作品都是模仿《聊斋志异》之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自1765年初刻,其后200年间,所刊版本极多。因此人称:“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深远,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英、德等六十几种外文译本。它已被写进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大百科全书,从而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不满以及官场黑暗腐朽的批判。蒲松龄科考屡次不弟,直到七十岁高龄才获得朝廷赠予的贡生。翻看《聊斋志异》里面主要人物是落魄或赶考的书生与花狐妖魅的爱恨情仇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爱情当然也有许多篇幅描写一些官员欺凌鱼肉百姓的事情,表达作者对封建社会腐朽统治的批判。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新聊斋志异》根据蒲松龄作品《聊斋》改编而成。该剧制片人裘立新表示,与忠实于原著的老版比较,新版最关键的是让观众通过看故事而明白道理。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是希望透过诡异荒诞的情节故事,刻画人性沦亡,从而令人反思。《新聊斋志异》的构思也是如此,希望透过紧凑的剧情、轻松睿智的演绎手法,令观众得到娱乐之余,能够反思一下有点遗忘的道德价值观念。

聊斋的三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蒲松龄写这个是想表达什么?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

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个短篇都有不同的主人公,类似西方的安徒生童话,但聊斋的内容与童话不同。有一个故事叫《聊斋》,听起来像是近几年非常火的《三生三世》系列。很多没看过的人大概以为是爱情故事。但其实爱情只是聊斋里讲的故事的一小部分,这个三生是一个人的三条命。他经历了什么?

故事是这样的:

01

在蒲松龄的村子里,有一个叫刘的的人,他对过去的生活记忆犹新,说得清清楚楚。

他曾经说过,他的第一条命是乡绅,品行非常不检点,属于奸*掳掠五毒的那种。结果,刘62岁去世后,去地府见了阎。起初颜看他人模狗样,把他当太公。他给了他一个座位,并让他的下属给他泡茶。

当这个刘拿起茶杯时,他突然发现严的茶杯是晶莹剔透的,而他的茶杯却很浑浊。这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孟婆迷魂汤”,于是小刘灵机一动,趁阎不注意,悄悄把茶倒掉了。

不一会儿,严就查出了自己生前的种种不检点,顿时勃然大怒。大笔一挥,他被罚当马。很快一群恶鬼把他带了出来,看到他面前有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刘一点也跨不过去。这时,恶鬼不等人,马上抽出鞭子,给了刘一顿好打!

啪!一声巨响,小刘直接扑倒在地。当他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一个马厩里。他只听见外面有人喊:“黑马要生小马驹了!是个男的!”原来他真的变成小马了。这一刻,刘感到很不舒服,但他又不能说话。他觉得太饿了,不得不跪下来吃马奶。

就这样,过了四五年,刘菊妈也长大了。他最怕的就是鞭打,一听到鞭子的声音他就发抖。主人骑着他,他就套上马鞍,轻轻嚼着泥巴。还好,没那么疼,但是佣人没那么温柔。他们只是骑,连马鞍都没有,把刘巨的马夹死了。想想我当刘的时候,当我是一个乡绅,大鱼大肉,我吃了,喝了,我觉得不舒服。刘一气之下,绝食了三天,气得马上就走。

02

第二次去冥界,燕王找他。原来惩罚还没有满,现在燕王更加生气了。“你是想逃避惩罚!”

颜当即下令左右剥了他的马。下辈子,他会被惩罚成狗!刘菊马心烦意乱,什么都不肯去,可是严哪里肯放他走,立刻又让鬼们打了一顿!痛苦之余,刘巨妈只好跑啊跑,跑到了冥界的一个悬崖边上,心想,算了,算了。他跳了下来,狠狠地摔到谷底,再也爬不起来。结果他抬头一看,已经躺在狗窝里了,母狗正伸出舌头舔他。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又转世了。现在,他变成了一只名叫刘菊的狗。

长大后,看到屎尿之类的脏东西,其实觉得很香,甚至想吃,但又坚决不吃。毕竟他以前也是人,还是有尊严的。就这样过了一年,刘菊的狗都胆小如鼠了,还不如当马!但是主人留着他,不肯杀他。没有办法。刘菊的狗毅然上前,从主人腿上咬下一块肉。现在,主人用乱棍打死了他。

03

第三次来冥界的时候,颜看到又是你!又是一次企图逃避惩罚的自杀,颜又下令鞭打他几百下,罚他做一条比较卑微的蛇。

他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在黑暗中,吓死了,最后不得不爬上墙。当他从房间的一个山洞里出来时,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蛇。

在这一生中,他学会了做一个好孩子,从不伤害生物,饿的时候会吃树上的果子。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他常常想,“我不能自杀,也找不到别人杀他。”我能怎么做呢?有一天,他躺在草丛里休息,只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他急忙跑出来,躺在路中间,所以这个轮子把他碾成了两截。

结果他一见到阎,阎就看到他怎么这么快又来了。他立即上前解释。颜见他这次没有犯罪,就原谅了他,叫他重新做人。这是刘的故事。

当刘出生时,他会说话和阅读,他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事情。辛酉年通过了举人的考试。他经常劝告人们:骑马时,一定要套上马鞍,千万不要用腿去夹马肚子,这比鞭打更有力。

全剧的结尾

一只狗评论道:

01

首先,这个故事延续了蒲松龄一贯的“寓言”手法,从他的评论中可以看出:

史毅说:“万王之主在茅角。”所以在王公大人内部,原本不一定无毛的人也在其中。所以底子好,比如求花种树;珍贵的才是好的,花了就培养:种子可以大,培养者可以长久。否则,它将坐盐车,被羁绊,为马;不然屎煮了切了就是狗;否则,我们就盖上鳞片,把鹳鸟当蛇埋了。"

这种东西“兽”曾经是王公大人在里面,所以王公大人里面,不一定没有兽。穷人做好事,就像要花就种树;高尚的人做好事,就像花一样,也是培养树的基础。种树可以让树生长开花,养根可以让花生长开花。否则,被笼子束缚,那就是做马;否则,吃粪受烹,就是做狗;否则,你就得披上鳞片,葬身鹳腹。这是一条蛇。"

高高在上的刘,其实曾经是一只闻屎闻尿的狗。蒲松龄的讽刺已经很尖锐了。很多虚伪的人还不知道上辈子是什么样的人。有时候人被洗白了,身上还是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骚味,让人觉得很恶心。

02

其次,在这个故事中,刘一直想靠人力去对抗法律,逃避惩罚,但结果却是一次比一次糟糕。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在阴影中有命运的,一切都是按照一个特定的规律在旋转,不幸在哪里,不幸就在哪里。很多时候,你拼命的想控制,想把握,但最后却无可奈何,甚至给自己造成了更糟糕的后果。

之前健身的时候,听到我们教练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为了心爱的女孩选择了健身,他急着练身体。但是这种东西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产生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如果你不遵循流程,违反法律,最终,你会受到惩罚。

为了加快进度,这名学生给自己注射了大量类固醇,过度训练。结果三个月后,他的身体出现肌肉溶解,差点危及生命。

很多时候,遵循规则,按部就班,是完成一件事最好最快的方法。不要迷信造反派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03

最后我想说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只有你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有时候人如果不“疼”得厉害,很多东西是记不住的。

刘洗心革面后,总是提醒身边的人,骑马一定要备鞍,不然真的会很疼。人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关注某件事。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被言语或提醒所感动。

就像国外的孩子,家长要想教孩子“火很危险”,一般不会给巴拉拉拉演讲。外国父母只让孩子接触火焰。很快,孩子们觉得热了之后,就明白这个东西很危险,不能随便玩。

所以有句话叫“知”的催化剂是“痛”。没什么不好。

然后,我留给你一个话题。如果你是刘,你会喝那杯汤吗?喝了它,可能就没有后来那么痛苦了;不喝酒,总能有人格尊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1、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狐鬼花妖精魅不再是迷信意识中的神秘现象,而成为蒲松龄假幻想创造的文学意象,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崇拜对象,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聊斋志异》之所以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最杰出的文学名著,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2、蒲松龄是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斋的三生是个怎么样的故事蒲松龄写这个想表达什么我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聊斋》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综合而成的一部书,每个小故事都有不同的主人公,类似于西方的安徒生童话,但是聊斋的内容却又不同于童话。其中有一个叫做《三生》的故事,听上去倒像是最近几年很火的“三生三世”系列,很多没看过的人大概还以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吧。但其实,聊斋里面讲的故事,爱情只是很小的一部部分,而这个三生,就是一个举人的三次生命,他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故事是这样的:

01

蒲松龄乡里有个刘举人能记得前世的事情,曾清清楚楚地谈论前世的事情。

他曾经说自己的第一世是个乡绅,品行很不检点,属于奸*掳掠,五毒俱全的那种,结果62岁病死后,刘举人就下地狱见了阎王。一开始阎王看着他人模狗样还以乡绅之礼待他,给他赐座还请下属泡茶给他喝。

这刘举人拿起茶杯的时候,他猛然发现阎王的茶杯里清澈见底,可自己的茶杯却十分浑浊,这刘举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马上就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孟婆迷魂汤”,于是小刘灵机一动,趁阎王不注意的时候,就把茶水悄悄地倒掉了。

不一会儿,阎王查出了他生前的种种不检点,马上火冒三丈,大笔一挥,罚他做马。很快就有一群恶鬼把他押了出去,只见眼前一个很高的门槛,刘举人根本跨不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恶鬼可不等人,立刻抽出鞭子,照着刘举人的 就是狠狠一下!

啪!地一声,小刘直接扑街在了地上,结果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在马圈里了,只闻外边有人喊:“黑马下驹子了!是个公的!”原来,他真的已经变成了一匹小马,这时刘举人别提多难受了,可想说话却说不出口,只觉得肚子里饿得不行,只好跪下来吃母马的奶。

就这样过了四五年,刘举马也长高长大了,他最怕的就是鞭笞,一听到鞭子的声音就混声哆嗦。主人骑他的时候,放上马鞍,加上障泥辔嚼轻轻拽,这样还好,没那么疼,可佣人们就没这么温柔了,直接就骑,连马鞍也不放,把刘举马夹得生不如死。想想看上辈子还是刘举人的时候,堂堂一个乡绅,大鱼大肉,有吃有喝,难受过这窝囊气,这一怒之下,刘举马绝食三天,就这么一下子气死了。

02

第二次到了阴曹地府,阎王一查他,原来罪罚还没满,这下子阎王更生气了。“你这是有意逃避惩罚!”

阎王马上下令左右把他的马匹剥了下来,下辈子,罚他做条狗!刘举马这下子懊恼到不行,他说什么都不肯去,但阎王哪里会放过他,马上让群鬼又把他打了一顿!疼得皮开肉绽,刘举马只好跑呀跑,跑到了阴间的一个悬崖边上,想着算了,一了百了吧,他一跃而下,狠狠地跌倒在了谷底,爬不起来,结果抬头一看,自己已经趴在了狗窝里,母狗正伸出舌头在舔他。这下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又转世了,现在,他成了刘举狗。

等到长大了一些之后,他看见屎尿这些肮脏之物,居然会觉得特别香,竟然有点想吃,但是他决心不去吃这些东西,毕竟,曾经是个人,还是有尊严的。就这样过了一年,刘举狗心里窝囊得不行,这还不如做马呢!可是主人养着他,又不肯杀掉,没办法,刘举狗毅然上前,狠狠地咬掉了主人腿上的一块肉,这下子,主人才把他乱棍打死。

03

第三次来到阴间的时候,阎王一看,怎么又是你!又是自寻死路逃避处罚,阎王再次下令把他鞭打了几百下,又罚他做了更卑微的蛇。

他被关在了一间黑屋子里,不见天日,害怕得要命,最后只好沿着墙壁往上爬,等到从屋子的一个洞穴钻出来后,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条蛇。

这一世,他学乖了,绝不伤害生灵,饿了,就吃树上果子。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常常就想着,自杀也不行,找别人杀他也不行,那可怎么办,有一天,他正躺在草丛里休息,只听见车轱辘滚动的声音传来,他赶忙跑了出去,躺在了路中央,于是这车轮就把他压成了两段。

结果一见阎王,阎王看他怎么这么快又来了,他马上上前解释,阎王看他这次没有犯什么罪,才原谅了他,让他重新做人。这就是刘举人的故事。

刘举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读书能过目不忘,辛酉年考中举人。他常常奉劝人:骑马一定要放上鞍子,千万不要用腿夹击马腹,这比用鞭子抽打更厉害。

——全剧终

阿犬评述:

01

首先,这个故事还是延续了蒲松龄一贯的“讽喻”手法,这个从他的评说里可知一二:

异史氏曰:“毛角之俦,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内,原未必无毛角者在其中也。故贱者为善,如求花而种其树;贵者为善,如已花而培其本:种者可大,培者可久。不然,且将负盐车,受羁馽,与之为马;不然,且将啖便液,受烹割,与之为犬;又不然,且将披鳞介,葬鹤鹳,与之为蛇。”

“禽兽这一类东西竟有曾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如今)在王公大人之中,也未必没有禽兽。贫贱之人做善事,好比想要得花而去种树;高贵人家做善事,就像有了花朵,还要好好培养树的根基。栽下树木可以使其长大开花,培养根基可以使花长开不衰。否则,被笼套所束缚,那就是做马;再不然,去吃粪便,经受烹煮之苦,那便是做狗;还不然的话,就要披上鳞甲,葬身在鹳鹤之腹,这就是做蛇了。”

高高在上的刘举人,竟然曾经是只闻着屎尿觉得香的狗,蒲松龄的讽刺已然十分尖锐,许多道貌岸然的人,上辈子还不知到底是什么毛角之辈,人有的时候洗白了,身上却还是散发着浓浓的臊臭味,让人觉得十分恶心。

02

其次,这个故事中,刘举人一直想要靠人力来违逆天理,逃避处罚,结果却一次比一次惨。

所以在这个世上许多事情,冥冥之中自由其定数,万物都依靠着特定的规律在旋转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时候,你拼命想要去控制,想要去把握,到头来却是无可奈何,甚至给自己造成了更坏的后果。

之前健身的时候,听我们教练说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学员为了心爱的女孩子选择健身,很急迫地想把身材给练出来,但是健身这种事情,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有肉眼可见的巨大改变,如果你不遵循过程,违背了规律,最终,就是会受到处罚。

为了加快进度,这个学生给自己大量注射类固醇药物,并且过量训练,结果三个月之后,他的身体出现肌肉溶解的现象,差点有生命危险。

很多时候,遵循规律,按部就班,才是完成一件事情最好、最快的途径,别去迷信那些叛逆者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命运真的把握在自己手上。

03

最后,想说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只有去感同身受,你才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解。人如果没有狠狠地“痛”过,有时候会记不住很多东西。

刘举人重新做人了之后,一直提醒着身边人,骑马可一定得放马鞍,不然夹得真疼。人感同身受过之后,才会真的去注意一些事情,不然靠说,靠提醒,永远都不会有所触动。

就像国外的小孩,如果家长要教孩子“火是危险的”,一般不会balalala一通说辞,外国家长只会让孩子去触摸一下火苗,很快,孩子感觉到烫手之后,便明白了这个东西有危险,不能随便玩。

所以有句话说,“懂得”的催化剂是“疼痛”。一点也没有错。

然后,留给大家一个话题,如果您是刘举人,那么那杯孟婆汤,你会喝么喝了,可能就不会像后来那么痛苦;不喝,则可以一直拥有人的尊严;倘若是您,您会怎么选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4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