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进:只有咽下被人嘲笑的苦,方能迎来功成名就的光

《儒林外史》周进:只有咽下被人嘲笑的苦,方能迎来功成名就的光,第1张

人生在世,最怕的是一个穷字。因为人一旦穷了,朋友就远了,关系就淡了,这个世界也就冷了。

从此以后,你看不到别人热情,体会不到 社会 的温暖,更甚至连血脉相连的亲人,都会与你划清界限,一刀两断。

白眼、冷漠、嘲笑、戏弄、落井下石,等等这些词语,它们会像刀子一样,瞬间从你身上划过,划的你鲜血淋漓,遍体鳞伤。

对此,郭德纲深有体会,于是说出了: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到亲人骨肉;富人躲在深山老林,舞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

很深刻,也很真实,因为这就是人性。

然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任由冰冷的刀将自己划的遍体鳞伤吗?

后来,我读《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位年过六十的教书先生周进,一辈子过完快入土了,连个秀才也不曾中,受尽嘲笑、侮辱、冷眼,吃了一辈子的苦,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历尽千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受人敬仰。

于是我从他的身上,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成化年间,山东省汶上县有个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年过六十,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一辈子,却连个秀才也没能考中,可以说是命途多舛。

后来,衙门里的顾老相公请他到家里教书,没成想他时来运转,仅仅在第三个年头,顾老相公家的小儿子就考中了秀才。使得他惨淡的人生,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改变别人对他嘲笑的眼神,因为有句话形容读书人叫: “穷酸秀才,穷酸秀才。” 再看这可怜的周进,却连秀才都算不上。

而最令周进受到侮辱的,是在汶上县的薛家集。那一日,薛家集的人摆了一桌酒席,宴请周进来村上给孩子们教书。

当天,周进穿着一件破了袖子的旧衣服,戴着一顶旧毡帽,他一脸黑瘦面皮和花白胡子走到薛家集。当时人们听见外面狗叫,知道是周进到了,于是众人纷纷起身迎接。

然而有一个人却在座位上纹丝未动,直到大家把周进迎进了屋,他才缓缓起身和周进相见。这人叫梅玖,与顾小相公那年同时中的秀才,今天他是来做陪客的。

周进进屋后,便问大家:“此位相公是谁?”众人说道:“这是我们集上在庠(xiang)的梅相公。”

周进听罢,连忙谦让,怎么也不敢接受梅玖的作揖。于是众人就劝:“论年纪,您是最长,就请先生别再推让了。”

结果一旁的梅玖,当即就回过头来同大家解释: “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

此话一出,大家就听出来了,梅玖这是在故意挖苦周进。那么梅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根据明朝礼仪,学院里考中秀才的,大家都彼此称为朋友,而对于未考中的童生,他们被称为小友。序齿,指的是按年龄排序大小。

也就是说,无论你年龄再大,只要不中秀才,那么你在学院里就是一个小友,而中秀才的,无论年龄再小,童生们也得喊他们一声老友。而梅玖直接说破,目的就是让周进在众人面前难堪,显摆自己的才能,嘲笑周进的痛处。

对此,周进并没有恼,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麻木了,再或者是无可奈何。他默默的随了大家的意,受了梅玖的揖,然后坐在首席,梅玖坐在二席,其他人则序齿坐下。

不一会,饭桌上便摆满了猪头肉、公鸡、鲤鱼、鸭子、肝、肠之类。然而饭菜吃到一半,大家却发现不对劲,只见那坐在首席的周进从开始到现在,连一筷子也不曾动。

于是主事人申祥甫问道:“今日先生为什么不动筷,难道是饭菜不合口,故意怪罪我们吗?”说着就拣好的递过去。

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当初母亲病重,我在观音菩萨那里许下诺言,今后只吃长斋(素饭),如今已经吃过十几年了。”

坐在二席的梅玖听完,就笑着说:“我想起一个笑话,我听我城里的案伯顾老相公说,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鳃,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

念完诗,梅玖又阴阳怪气的说:“像我周兄长这样大才,呆是不呆的。秀才,那也指日就是。但是这吃长斋,胡须满鳃,竟被说个正着!”

说罢,梅玖便哈哈大笑,而众人也同着梅玖笑了起来。反观一旁的周进,脸色变了变,尴尬的有些笑,可却又好像没笑。因为周进知道,梅玖口中的笑话,就是自己。

主事人申祥甫,连忙给梅玖敬了一杯酒,说道:“梅相公该给周先生敬杯酒,顾老相公家里的教书先生,就是周先生。”

其实梅玖是知道的,那个一字至七字诗,说的就是眼前的周进,可他还要说,谁让你六十多岁,连个秀才都中不了,我不笑话你,我笑话谁?

梅玖听完申祥甫的提醒,故意假装不知道,然后继续往下演,说道:“该罚,该罚,我确实不知道这说的是周兄,毕竟上面说是个秀才。”

周进听罢,心里又是一痛,想想自己都快入土了,也没能中个秀才,不但被后辈赶上,而且还被明里暗里的嘲笑和挖苦。想要反驳两句,可想想自己实在穷困,还得指着他们吃饭,不觉间内心一片凄凉。

抬头看看梅玖,他依然在继续,丝毫没有停歇与放过自己的意思。只见梅玖又说:“其实吃长斋也是好事,先年,我有一个母舅,也是吃长斋,可是后来进了学,他老师便送他一块丁祭的腊肉。外祖母说,丁祭腊肉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大则降灾,小则病害。于是我那母舅只得开了长斋。而今我周兄,到秋季定然也少不得有腊肉送来。”

梅玖说完,众人纷纷拿起酒杯附和,说周先生今年马上就能高中,今天就预先祝贺。周进听罢,羞的脸上青一块,红一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但是为了能保住今后一年的馆金,却也只得连连举杯谦让,感谢。

一个人强大的开始,是为了生活能低头,为了生计能弯腰,为了一口饭吃能委曲求全,为了一个梦想能竭尽一生。

因为周进懂,所以周进忍了。

那日饭毕,周进收了定金后就住在观音庵里给孩子们教书。那些孩子,天生笨拙,性子顽皮,个个笨得像蠢牛一般,只要周进一时看不住,他们就溜出去打闹,使得周进只得按住性子,悉心教导。不觉间,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两个月。

这天,周进吃过午饭,天上飘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不一会,从远处的河流上游划过一只船来,并且走下一群人来观音庵避雨。为首的一位,头戴方巾,身穿华贵衣服,约有30多岁的年纪。

观音庵里的和尚见到,连忙出来施礼,并给周进介绍:“这是王大爷,前科新中的举人,周先生你先陪坐着,我去拿茶。”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随意坐了下来,问罢周进的姓名,道了句知道,便开始闲聊起来。

周进说:“王老先生的朱卷,晚生是熟读过的,尤其是后面两段,尤其精妙。”

王举人谦让说:“后面两段,其实并不是我写的。”

周进疑惑的问:“王老先生过谦了,那两段不是您做的,又能是谁做的呢?”

王举人说:“那两段不是我做的,也不是人做的。说来也奇,那天头场初九日,天色将晚,我连第一篇文章还不曾做完,于是心里疑惑,平时我下笔最快,今天怎么迟了呢?正想着,困意来袭,我竟打了个盹,你猜后来怎么着?”

周进答:“晚生不知。”

王举人接着说:“那天我刚闭上眼,就见到五个青脸的人跳进号来,中间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支大笔往我头上点了点,随即,又有一个带着纱帽,穿着红袍金带的人进来,拍了拍我说:王公请起!当时把我吓了一跳,通身冷汗,再等我醒转过来,不自觉的就拿起笔下意识的写出来后面两段,可见贡院里是有鬼神的。”

周进正听的热闹,一个学生拿着作业来批,周进让其搁下。而旁边的王举人,无意中看了一眼名字,猛然回头,吃了一惊。只见那纸上写着荀玖二字。一时间,王举人脸上怪模怪样。

周进见到,也不好意思问,就先批完作业。过了一会,王举人问:“你这个学生几岁了?”

周进说:“今年七岁。”

王举人说:“给你说个笑话,今年正月初一梦见会试榜,不但我中在上面,而且当时我还看见另一个名字也同样在榜,他也是汶上县人,而且名字就叫荀玖,如今看来,我怎么会和一个小学生同榜,看来这梦是做不得准的。”说罢就哈哈大笑。

周进听完,反驳道:“王老先生,这梦也是有准的,两个月前我在这里吃席,那个新中的秀才梅玖说,当时他中秀才之前,也是在正月初一做过梦,他梦见一个大红太阳落在他头上,于是今年就飞黄腾达了。”

王举人说: “他这话就更不准了,你想想,他中秀才的都有大红日落下来,那我这中举人的,天还不得掉下来让我顶着?”

周进听罢,顿时明了,原来那日梅玖在席上说的这话,估计八成也是在戏弄自己,欺负自己没有进过学,不知道里面的道道,然后编出来一堆瞎话,说给自己听,以至自己还傻傻的信以为真,把自己的不中,怪罪在没有做梦上。

次日早晨,天色转晴,王举人走了,留下来一地的骨头和食物残渣,周进头昏脑涨,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收拾了一个早晨。

且从这之后,荀玖和王举人同榜的话就传了出来,被大家当做笑柄,气的村里乡绅荀老爹有口难分。而且孩子们也都改口,叫荀玖为“荀进士”。

而申祥甫也在背地里向众人说:“这哪里是王举人亲口说的话,明明是周进看见我们集上,只有荀老爹家有钱,故意说出这些话奉承,好让荀家多给他两个钱罢了。”

于是,周进在村子里的名声一落千丈,再也没人待见他。但碍于周进是由衙门里当差的夏总甲推荐的,众人也不好驳了夏总甲的面子,只得让他在村里混了一年。

再之后,夏总甲也嫌周进呆头呆脑,平常也不知道过来孝敬,因此由着众人,把周进辞了。

真可应了《寒窑赋》上的那几句话: “蛟龙未遇,游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话说周进被辞之后,日子更加艰辛。

一日,他姊丈金有余过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在世,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你这样上顿没下顿的何时是个头?我如今结识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里去买货,差一个记账的,你不如同我走走,到时候还能少得了你吃的?”

周进听罢,沉默良久,心想,我这就像 “瘫子掉井里——捞起来也是坐” ,倒不如同他去,也算有个饭吃。随即,周进应允,同姊丈金有余去了。

那一日,周进在省城无事,出去闲逛,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去修理贡院。于是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看,结果被看门的人挥着大鞭抽了出来。

晚间,周进把这事同姐夫金有余说,非得想要进去看看,金有余没办法,只得用了几个小钱,同着一伙客人一起去看。

当时行主人领着头,进得门去,行主人指着说:“周客人,这便是天字号了,你自己进去看看。”

周进进得门去,只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一时间,众人也慌了,不知如何是好。行主人说:“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余说:“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热水来灌他一灌。”

不久,热水取来,三四个人扶着周进灌了下去,只见周进吐出一口稠涎,醒转过来。众人欢喜,见是好了。可没成想,周进刚起身,看着那号板又是撞了过去,这回倒是没昏死,可是却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你这样嚎啕大哭算什么?”

周进也听不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完,再哭二号、三号、四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听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便同另一个人一左一右架着他膀子。可周进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一见,赶快七手八脚,将他抬了出来,在贡院前的一个茶棚里坐下,给他喝了一碗茶,之后周进便是独自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什么伤心事?为什么到了这里这等厉害的大哭起来?”

金有余叹息道:“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只因这句话,说中了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又一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什么带她出来做这等事?”

金有余说:“这也是没有办法,他本是赤贫之士,又无馆可做,没柰何才上了这条路。”

又一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他胸中的才华定然是不错的。”

金有余说:“他才学是有的,只奈何时运不济,才落得如今这般田地。”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

金有余说:“我也是这样想,只是哪里能有这一注银子啊。”此时的周进,也止住了哭声。

那客人说:“这个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再还我们银子,就算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哪里还不破掉几两银子!何况这又是好事。你们众位意下如何?”

众人齐声道: “君子愿成人之美。” 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我们有什么不肯,只是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

周进道:“若得如此,你们就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说罢,周进爬到地上,磕了几个头,众人也连忙还礼下去。

《西游记》中有句话叫: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而周进的这一番际遇,终于是苦命人熬出了头,可怜人看见了光, 好比鲤鱼跃龙门——只差那么一跳。

次日,众位客人果然凑了二百多两银子交给金有余。金有余拿到银子,立即就开始着手操办这件事。

当时正值宗师录遗,于是周进就趁机录了个监生,监生相当于秀才的身份,可以直接在省里参加乡试。

到了八月初八那天,考试开始。当时周进一进贡院,看见自己的位置恰好是当初哭过的地方,不觉间喜出望外,想来这次的运气定是不差。

待在考场坐定,周进拿起笔墨,当即就在试卷上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最后作的那几篇文章,犹如花团锦簇,神来之笔。等到放榜日,周进果然中了举人。

一时间,众人各个欢喜,随同周进一齐收拾行装回到汶上县。周进到县,先是拜见父母、老师以及县老爷。而其他人,也纷纷来向周进道喜。

无论认识不认识,无论熟悉不熟悉,大家是都过来了。就连曾在背后说过周进坏话的申祥甫,也在薛家集凑了钱,买了四只鸡和五十个鸡蛋来给周进庆贺。

《易经》有云: “贵贱者,存乎位”。

这个位,既指时位,又指方位。其实周进还是那个周进,只不过是因为他的位置高了,所以才摇身一变成了贵人。

之后的光景,周进更是青云直上,在金有余的帮衬下,周进到京都参加会试,结果高中进士,殿在三甲。

荏苒三年后,周进再升御史,之后又钦点广东学道。真可谓是时来运转,步步高升。

此时的周进,绯袍金带,锦衣玉食,功成名就,受人敬仰。而最难得可贵的是,周进成功之后,丝毫没有忘本。

那日周进在主持考试,只见一个童生走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十二月的寒冬,却穿着一件破麻布衣服,冻得他浑身颤抖地走来交卷。那衣服本来就朽烂,结果又在号房里扯破了几块,甚是可怜,一问年纪,这位考生已然是54岁的高龄。

周进不禁感慨,想想当初的自己,同样身着破烂衣服,在那狭窄的号房里度过无数个日夜,却依然不见曙光。如今我有能力了,就定然不能让那些寒苦之士的才能再被埋没。

之后,周进得了功夫,就细细批改这人试卷,看罢之后惊叹,果然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随即,周进大笔一挥,填了第一名。而这个幸运的人,便是我们熟悉的《范进中举》里的范进,只不过,他这次是秀才,还没到举人。

阿来说过: “从人性上看, 历史 的进步并不大”

当你穷困潦倒,嘲笑、白眼、奚落就会向你扑面而来,以前的周进是这样,现在的你也是这样,因为这就是人性。

困窘之时,请你忍耐,忍耐,再忍耐,只有当你尝遍人间的所有疾苦之后,你才能慢慢的嗅到甘甜澧泉的味道。

同样,当你功成名就之后,也请你不要忘记那些在你困难之时始终不肯离开且愿你帮助你的人,因为这些人才是对你最真心的朋友。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熬出来的曹孟德,忍出来的司马懿。(纯正史,接受质疑。)

不读一遍《儒林外史》,你就不会知道,古代小吏的极致圆滑与奸诈

四大顶尖刺客,除了荆轲刺秦王,其他三位均获得成功。你知道吗?

徐霞客:所谓成功,就是尽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求婚大作战尤莉结局是什么尤莉和谁在一起呢尤莉是谁演的扮演者是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求婚大作战尤莉结局是什么

尤莉是吉恬恬最要好的朋友。她很活泼,也很热情。

求婚大作战尤莉扮演者:赵圆瑗

求婚大作战尤莉扮演者赵圆瑗个人资料介绍

赵圆瑗,1991年5月9日出生于山东潍坊昌乐,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7级古典舞表演专业本科班。

2012年,赵圆瑗出演个人首部历史剧《精忠岳飞》,从而进入演艺圈。11月,出演赖水清执导的古装剧《天龙八部》。2013年9月,在武侠剧《鹿鼎记》中饰演方家后人方怡;12月,出演谭朗昌执导的古装剧《儒林外史之啼笑书香》。2014年8月,出演古装探案喜剧《医馆笑传》。2015年3月,主演青春偶像剧《旋风少女》和抗战剧《野百合》。2016年3月,出演成志超执导的青春励志剧《旋风少女第二季》;7月,出演吴建新执导的当代都市剧《恋人的谎言》。11月4日,出演毛小睿执导的都市情感剧《求婚大作战》。

一、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并不局限于八股文训练,还涉及到经史、诗赋。

祖辈的科第发家和当时的家门不振使他早年也醉心举业,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三年后父亲亡故,他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族人欺他这一房势单力孤,蓄意加以侵夺,这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凉薄,并由此产生了对家族的厌恶和反抗的情绪,祖传遗产也在短短几年内随着这种情绪的增长而加速散尽:他一面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地,肆意挥霍;一面随意散发钱财给向他求助的人。他被乡里视为“败家子”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词)。而且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亲友的歧视,感到在家乡很难居住下去,便在三十三岁时把家搬到了他所喜爱的有着名山胜水的南京。

到南京以后,家境虽已很困窘,但他仍过着豪放倜傥的生活,与四方文酒之士交游,甚至在没落之中,仍变卖了家产,以葺先贤祠。同时,他对仕途也失去了兴趣。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他也称病不去。而他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过活,有时竟到了“囊无一钱守,腹作于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寄怀严东有》)的地步。虽然他性格豪爽,但内心的辛酸还是难免的。当他的好友程晋芳也陷入困境时,他感慨地说道:“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吴敬梓是旧时代一种很特别的人物。《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借高先生对杜少卿的批评,描绘出他自己的精神面貌来:

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

这里正是写出了吴敬梓与由“正经人”所组成的世界和他们的人生规范的冲突。在吴敬梓看来,在所谓“正经人”的世界里,人心为功名富贵和虚假的道德所掩蔽,失去了生命应有的健康性,更失去了求知和求真理的热情,倒不如“和尚道士、工匠花子”生活得自然本色。他必须从这个“正经人”的世界中逃脱出来,才不致使自己的生命遭到窒息。

但生活的理想究竟在哪里,这对吴敬梓仍然是艰难的课题。他看到“衣冠人物”的堕落,想到的是原始儒学以人格修养为先的原则,觉得讲求礼乐仁政和君子式的“文行出处”,才是挽救士风的途径。他晚年曾用心于经学,认为这是“人生立命处”(《文木先生传》),并曾著《诗说》(已佚)。他的这种努力,与时代风气是一致的。清代重实证的经学,在一部分学者那里具有同教条化、官方化的程朱理学相对抗,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来改造社会文化的用意,正如皮锡瑞论清代“经学复盛”的原因,谓“一时才俊之士,痛矫时文(指八股)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经学历史》)。

当然,这种以古老经典为依据的思想学说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是极有限的,它对于吴敬梓也只是一种晚年生活的寄托而已吧。

《儒林外史》约作于吴敬梓四十岁至五十岁时,这正是他经历了家境的剧变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时期。此书现在所见的最早刻本(卧闲草堂本)为五十六回,而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记为“五十卷”(即五十回),他是吴敬梓长期交往的好友,所言当为可信。五十六回中,末回为后人所添加,这已为学界所公认。而我们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内容也是后人窜入的,这主要是两大块:一是三十八回至四十回前面一大半,即萧云仙在青枫城的故事;一是四十一回结尾至四十四回前面一小半,即以汤镇台野羊塘大战为核心的故事。这两部分偏离全书的主题和结构,思想倾向与全书不合拍,艺术性也很差。

此外,吴敬梓还著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在剔除后人窜入的部分以后,上述面貌就很清楚);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总体说来,这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士”是社会的中坚阶层。按照儒学本来的理想,士的职业虽然是“仕”,其人生的根本目标却应该是求“道”(《论语》所谓“士志于道”),这也是士林人物引以为骄傲的。然而事实上,随着专制政治的强化,读书人越来越依附于国家政权,而失去其独立思考的权利乃至能力,导致人格的奴化和委琐。如何摆脱这种状态,是晚明以来的文学十分关注的问题。

《儒林外史》首先对科举大力抨击。在第一回“楔子”中,就借王冕之口批评因有了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使读书人轻忽了“文行出处”——即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道。第二回进入正文开始,又首先集中力量写了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沉浮的经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引诱并摧残着读书人的心灵。他们原来都是在科举中挣扎了几十年尚未出头的老“童生”,平日受尽别人的轻蔑和凌辱。而一旦中了举成为缙绅阶层的一员,“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房子、田产、金银、奴仆,也自有人送上来。在科举这一门槛的两边,隔着贫与富、贵与贱、荣与辱。所以,难怪周进在落魄中入贡院参观时,会一头撞在号板上昏死过去,被人救醒后又一间间号房痛哭过去,直到口吐鲜血;而范进抱了一只老母鸡在集市上卖,得知自己中了举人,竟欢喜得发了疯,幸亏他岳父胡屠父那一巴掌,才恢复了神智。读书人——特别是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如何为科举而癫狂的情状,通过这两个人物显露得极其充分而又带着一种惨厉的气氛。

作为儒林群像的画谱,《儒林外史》的锋芒并不只是停留在科举考试上。小说中所描写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除了周进、范进这一类型外,有张静斋、严贡生那样卑劣的乡绅,有王太守、汤知县那样贪暴的官员,有王玉辉那样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的穷秀才,有马二先生那样对八股文津津乐道而完全失去对于美的感受力的迂儒,有一大群像景兰江、赵雪斋之类面目各异而大抵是奔走于官绅富豪之门的斗方名士,也有像娄三公子、娄四公子及杜慎卿那样的贵公子,喜欢弄些“礼贤下士”或自命风雅的名堂,其实只是因为活得无聊……。这些人物并不能简单地一概归之为“反面角色”,但他们都从不同意义、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极端空虚的精神状况,从而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萎靡状态。他们熙熙攘攘奔走于尘世,然而他们的生命是无根蒂的。在这些人物中,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反映出科举对士林文化修养的破坏;像上至某“大学士太保公”借口“祖宗法度”以徇私,下至穷秀才王德、王仁标榜“伦理纲常”而取利,则反映出士林人物在道义原则上的虚伪性。《儒林外史》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材的摧毁和它自身因此而丧失生机。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为作者所肯定所赞颂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其中包括普通民众和“市井奇人”)。而他们又有共同之处,即信守自身的人生原则,前者不为功名富贵所驱,后者与之绝缘。这一部分人物刻画得不是很成功。书中的杜少卿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他对当时被定于一尊的朱熹的经解表示大胆的怀疑,在南京游清凉山时,他一手携着妻子,一手拿着金杯,一边走一边大笑,使路旁游人都“不敢仰视”,他的身上带有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味道。但这只是表现出一种生活态度,真正代表作者的社会理想的则是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等“真儒”。在作者看来,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原始儒学精神可以重建合理合情的社会价值。但这是一种观念化的、缺乏真实生活基础的愿望,因此他笔下的“真儒”们成了一种贤人政治的符号,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作为全书核心事件的祭祀泰伯祠的场面,也貌似肃穆庄重,实际是腐气腾腾。写普通市井人物如牛老爹、卜老爹等时,作者往往把下层社会的忠厚本分视为美德;而所谓“市井奇人”,其实是隐士情调的化身。这表明尽管作者观察社会弊病的眼光冷峻而深刻,但对于如何纠正这些弊病,他实在有些茫然。由于对原始儒学精神的迷信,他难以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找到社会变革的方向。

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作者通过描写的这一部分人物,也还是触及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即:只有摆脱政治权力体制,人们才有可能保持自身的人格尊严。这些人物中也有写得比较成功的,如傲然以“败家子”面貌出现的杜少卿,表现了对社会公认价值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另外有一个沈琼枝也很引人注意,她是一个被盐商骗娶为妾而只身逃至南京、企图以自身的技艺谋食的奇女子,大胆泼辣,敢作敢为。这一形象,反映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女性开始有了一种挣脱其自古以来的依附性地位的微弱可能性。

《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重大发展。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价: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又说:“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在这里鲁迅强调了“公心”,即作者对于世事的讥讽,并非出于因个人遭遇而产生的对某些人物或对社会的激愤,更无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用意,而是出于对社会的真切认识,包含了一种忧患之心。

在把《儒林外史》称为“讽刺杰作”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它的写实性。以前的小说中,像《金瓶梅》也有讽刺的妙笔,某些不动声色而入木三分的刻画手段也为《儒林外史》所继承,但从全书来看,它仍有不少夸张和漫画式的成分。《儒林外史》则不同,它的讽刺,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有时加上稍稍的夸张,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却又觉得它仍然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卧闲草堂本第三回总评说:“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指出了小说以写实为讽刺之根基所形成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吴敬梓的眼光是十分尖锐的,但他并不缺乏对社会中平凡人物的理解和同情。他笔下的人物固然有严贡生那样十分卑劣粗俗、令人厌恶的角色,但这类人物只是现实生活里各色人物中的一小部分,作者并不是把他所讽刺的对象一味当作所谓“丑类”来描绘。像严贡生的同胞兄弟严监生,临死时因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便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这一细节常被举为讽刺吝啬鬼的例子,但作者其实也写到他为了把妾赵氏扶为正室,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银子。两相对照,显得这位严监生既可怜又可笑,却也颇有人情味。又如马二先生,迂腐古板中又有一种古道心肠。他差点上了洪憨仙的大当,但在洪憨仙暴死后,却拿出银子来为他办理后事。许多人物看起来很可笑的行为,说到底只是表现着平凡的人性的弱点。而作者在表现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时,也很少把具体的个人行为仅仅归诸其自身道德品格的原因,而能真实地写出这些个人行为缘何而产生。像周进在贡院中头撞号板、嚎哭吐血的情节,单独地看似乎非常愚蠢可笑,但是因为在这之前书中描写了周进作为一个老“童生”所遭受的种种凌辱,读者会觉得他的举止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令人悲悯和同情的。

还有像匡超人从一个纯朴的农家青年逐渐蜕变为一个圆滑而无耻的文人的过程,更强烈地揭示了人是其命运和环境的产物的事实。因而,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所提出的社会批判就具有格外深刻的意义。

小说从传奇性向非传奇性发展,本质上是一个逐渐深入人性真实的过程。因为愈是在排除偶然因素的平淡而日常化的生活中,愈是能反映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和深层心理。《儒林外史》在这方面的成就尤其值得赞赏。它的故事除了末尾写“四大奇人”的部分,几乎完全排除了传奇色彩、幻想的或诗意的成分,以及激烈的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成为平平实实的生活原貌的描述。这一特色,比同样是写实的《金瓶梅》、《红楼梦》还要突出。而在这些平实的、每每是细琐的叙述中,展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艺术功力。像马二先生游西湖的一节,平淡得既没有辞采也没有情节可言,却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写到透彻无遗的程度。这位马二先生对着眼下这“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全无会心,茫茫然一路大嚼过去,固然写出一种迂儒本色,而作者写他怎样看女人,那更是微妙。第一次他是看见一船船前来烧香的乡下妇女,从发型到衣着到脸部以至脸上的疤疥都细细“看了一遍”,却“不在意里”。因为这些乡下妇女对马二先生而言并没有吸引力,他的“看”只是对“女人”的一种不自觉的反应,心中实无所动,所以看得那么放肆。第二次他又在湖边看三个富贵人家的女客在船中换衣裳,一直看到她们带着丫环缓步上岸,到了快要遇上的时候,却“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这一回其实是有点“在意里”了,所以在举止上反而有了自我节制。第三次写到他在净慈寺遇上成群逐队的富贵人家的女客,但尽管他“腆着个肚子”,“只管在人窝里撞”,却是“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彼此视若无物。因为太近的女人,古板而讲究“君子”之行的马二先生是不敢看的,所以他就把自己封闭得更严,成为一种麻木的状态。但这“不看”的态度,毕竟还是因为感觉到了女人对他的心灵的触激,所以不看也是一种“看”。就这样,马二先生在西湖边经受了女人引起的小小骚动,而平安地从“天理”与“人欲”之间穿行过去。淡化故有情节、从细琐处见精神的写作方法,在过去的小说如《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的某些佳篇中虽也可以看到,但还从没有写得如此深入而微妙。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吴敬梓是怎样洞察人心,善于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他并不以叙述者的身份对此进行分析介绍,而喜欢纯用白描手法,以人物自身的动作、对话来表现,笔锋内藏而涵蕴深厚。这方面的例子还有不少,如第五回写严监生之妾赵氏在正室王氏病重时每夜焚香,哭求天地,表示自己愿代王氏死。到了王氏提出一旦自己死去她可以扶为正室时,“赵氏忙叫请爷进来,把奶奶的话说了”,只一句,便写透了赵氏的内心。当然,这也是她在卑贱的地位上的苦苦挣扎。

《儒林外史》的语言是一种高度纯熟的白话文,写得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极少有累赘的成分,也极少有程式化的套语。如第二回写周进的出场: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穷老塾师的神情面目勾勒出来。像“旧毡帽”表明他还不是秀才,“右边袖子”先破,表明他经常伏案写字,这些都是用笔极细的地方。而这种例子在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白话写到如此精炼,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了。

《儒林外史》当然也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如果与稍后的《红楼梦》相比,论结构之宏大完整、人物之类型众多,它都显然不如《红楼梦》。但《红楼梦》还是有较多的“古典”气息(如它的以神话为象征的哲理内涵、诗词歌赋的运用,以及宝黛爱情故事的诗化成分等),《儒林外史》朴素、平实而深刻的艺术风格,则更接近于现代小说。鲁迅小说中一些简洁的描写和冷峻的笔调,可以看出与《儒林外史》的关系。就这一点而言,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64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