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是一个很开朗爱笑的奇异女子,她的笑容让王子服流连忘返,虽然历尽艰辛,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子服抱得美人归。但从中我们看到了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繁琐礼法的批评,尤其是对妇女束缚的制度的批判。但是它的结局却是美好的,也寄托了蒲松龄的美好的愿望。 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形象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蒲松龄就是抓住了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读到这里,读者也禁不住粲然。一个天真未凿,活泼可爱,机灵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婴宁的笑是跟她特定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在未嫁给王子服这前,婴宁是生存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半真半幻的环境中。“约上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行人,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李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就是婴宁所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脱俗得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点市井的喧嚣。这也就造就了婴宁爱笑便笑的性格,而不必顾忌世俗的看法。婴宁的笑是天真自然,清新脱俗,而不是呆板做作的。在这里,婴宁的笑是未经封建礼教熏染,而发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她所展示的是一颗最纯洁无邪的心。
在《婴宁》里,蒲松龄不仅展示了婴宁天真无邪的笑容,也描述了婴宁从笑到不笑的整个过程。在嫁给王子服伊始,婴宁就遭到好色之徒“西人子”的挑逗。这在婴宁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中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次事故,却是因为她迷人的笑容引起的。虽然婴宁凭借着自己的机智略施小计就惩罚了“西人子”,但这次遭遇却使婴宁第一次感受到现实社会的污浊。并且这件事后,婴宁即遭到王子服之母的训斥。从此以后,婴宁便“正色,矢不复笑”。即使是众人再三挑逗,婴宁“亦终不笑”。或许从这件事中,婴宁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苛刻。在这样的尘世里,是容不得笑声的,特别是女人的笑。
《婴宁》是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故事中描写了一个叫王子服的书生,偶然见到了狐女婴宁,他对婴宁一见钟情,饱受相思之苦,终于迎娶婴宁过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蒲松龄通过对婴宁深入描写,通过一个“笑”字,来全方位展现婴宁的性格和品德,表达了自己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从而暗含着对过去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的不满和批判,可以说,婴宁就是蒲松龄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不光是蒲松龄,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婴宁也绝对是理想中的妻子。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婴宁如此完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婴宁》。
《婴宁》这篇小说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书生,他叫王子服,这个人非常聪慧,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这个秀才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过去封建时代,许多人懂事起就开始背诵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内容之繁多,学习之枯燥,让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许多人可能学到胡子都白了,也未必能考上个秀才,王子服十四岁就考中了,真可谓是才华横溢。
王子服虽然学业有成,但是也是个苦孩子,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定了个亲事,结果未婚妻还没等到出嫁,就死了,你看看,这王子服这点子,也真是背。但是俗话说得好,有一失就有一得,王子服的好运气马上就来了,一个完美的妻子正在路上等他。
有一天,正好是上元节,有一个叫婴宁的狐女,她在郊外游玩,不料路上正好遇见王子服,这王子服一见婴宁貌美如花,谈笑风生,立刻像被婴宁勾去了魂儿一般,怅然若失,见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脑子里都是婴宁的音容笑貌,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单相思,王子服对婴宁一见钟情了。
这王子服一到家,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这下可愁坏了他母亲,过去的人都迷信,以为王子服中了什么邪,就请人来驱鬼,但是根本不管用,因为王子服根本不是中了邪,他是得了相思病了。
后来,在亲人们的劝解下,王子服终于把思念婴宁的事情说了出来,家里人一看,嗨,这算什么事呢?喜欢人家女孩,就讲出来嘛,找到那女孩,上门提亲不就结了,王子服这才放了心,终于笑了。
王子服与婴宁
此后,因为心里有了期盼,王子服开始吃东西了,过了一阵子,他恢复了,但是家里人始终也找不到婴宁,他心中十分焦急,听家里人骗他,说婴宁应该住在山里面,离这里也就三十多里路,按捺不住的王子服决定靠人不如靠自己,他要亲自去寻找梦中情人去。
这王子服说走就走,自己就进了山,但是人生地不熟,他也不知道是走到了哪里,只是感觉这个地方的环境是真不错,突然,他看见前面的山谷下有几间房子,房子虽然不算阔气,但也十分干净,在这鸟语花香的山间,也别有一翻情趣,王子服正在房子附近休息。
突然听见房子里面有女孩说话,他好奇,在那里仔细听着,这时候,他突然看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孩从外面回来,进入了房子,王子服真是高兴,想进去,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急的在外面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一等,就从早上等到了中午。
这个时候,房子里出来个老太太,看见王子服,就上来询问,两人这一攀谈,老太太就让王子服进屋住一晚再走,王子服一听,真是喜出望外啊,终于可以进屋了,能见到自己心上人。
进屋后,王子服在闲谈中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不料,老太太竟然说自己是王子服的姨妈,原来还是亲戚,这就更不见外了,一家人啊。
老太太就把那个女孩带过来,给王子服认识,王子服终于知道了,这个爱笑的女孩就是婴宁。这个婴宁有一个特点,特别地爱笑,而且还不是笑不露齿,而是前仰后合地笑,经常笑得直不起腰,她还特别喜欢花,常常关注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没有。
婴宁因为爱笑而引起的风波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王子服在树上看见了婴宁,这婴宁在树上看见了王子服顿时大笑不止。从树上下来后,王子服借机跟婴宁表达爱意,但是婴宁根本听不懂,只认为亲戚之间的爱是很自然的,逼得王子服就解释,自己说的爱是可以在一起睡觉的那种男女之爱,婴宁听了,居然回答一句,我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睡觉。
而且婴宁居然还把王子服的话告诉了她母亲,惹得王子服很是难堪。而婴宁却不以为然,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见婴宁真是洁白无瑕,心思单纯到了极点了。
后来,王子服的家里人来找他了,王子服就经过老太太的允许之后,带着婴宁回家了。婴宁来到了王子服的家里,王子服的母亲打听了一下婴宁的身世,虽觉得可疑,但马上被婴宁的大笑给打断了思绪。
婴宁的大笑把周围的人们全部感染了,大家都十分喜欢她,人缘特别好,婴宁在结婚的时候,还笑得直不起腰,甚至连婚礼的礼节都无法进行。
婴宁深受王母的喜爱,只要她一看见婴宁,心中的烦闷顿时就会消散。婴宁还有个癖好,那就是爱花爱到了极致,她把首饰都偷偷卖了,换钱来购买珍贵的花种,把房前屋后都种满了鲜花。
婴宁因为爱笑也引出了一场风波,有一个邻居的儿子,看见婴宁爱笑,以为是对他有意,就来勾引婴宁,结果婴宁变作一根干枯的木头,对方没有得逞,那个人回家就死了,结果对方把婴宁告到官府,幸亏官府没有听信邻居的话,没有怪罪婴宁,但是王母却不免对婴宁责备了几句,认为都是婴宁太爱笑招惹的是非,婴宁听了王母的话,也妥协了,说再也不笑了。
有一天,婴宁大概是压抑了太久吧,她终于忍不住了,哭着对王子服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说她本来是人和狐狸结合生出来的,属于半人半狐,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还没有合葬,他请求王子服帮助自己尽一下孝道,把父母合葬了。后来,婴宁为王子服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从小就爱笑,还真是随了他的母亲了。
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
至此,这个故事就结束了,从这个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大家一定对婴宁有个初步的了解了,婴宁,可以说,与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女性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看看,封建礼教要求下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
封建礼教里的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女性没有出嫁要听父亲的,出嫁了要听丈夫,丈夫死了要听儿子的,四德讲究德行,言语,容貌,技术,女孩从小就得能干各种农活,要守贞洁,话也不能太多,要有修养,容貌上也不要过分打扮自己。
婴宁是蒲松龄幻想的完美女性
女性有了这么多的繁琐理教的束缚,难免失去天性,天天压抑着自己本性生活。我们再来看看婴宁的表现,我就知道她是有多么理想化了,可以说,是蒲松龄幻想的完美女性毫不过分。
首先,婴宁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婴宁特别喜欢鲜花,她甚至变卖首饰来买名贵花种,把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鲜花,自己平时也喜欢拿着鲜花,这既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也体现了婴宁为了追求自己的本心,不受理教束缚的那种追求爱好和自由的可贵精神。
其次,婴宁很纯,王子服刚见到婴宁的时候,跟婴宁表达爱意,婴宁根本听不懂,甚至王子服说自己的爱,是和她一起睡觉的男女之爱的时候,婴宁都不能体会其中真意,甚至还对自己的母亲去说这件事情,可见婴宁的品质是多么纯正,她根本未经人事,单纯到极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纯洁的一切条件。
再次,婴宁爱笑,我们通过婴宁的一举一动,就会有深切的感觉,婴宁太爱笑了,而且她的这种笑并不是笑不露齿,斯文的假笑,而是流露真情实感的哈哈大笑,这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笑是最能打动人的。
所以,她的人缘才如此之好,人们一见她就特别地喜爱,大家见惯了周围的人们那种想笑不敢笑的尴尬,对这种真性情的笑,十分欣赏和陶醉。
第四,婴宁非常孝顺,婴宁作为一个如此爱笑的人,她竟然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合葬和丈夫哭诉身世,这就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如此爱笑的人,终于哭了,而形成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尽孝道,多么震撼人心,人们对婴宁的形象立刻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婴宁虽然爱笑,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顾忌,婴宁因为邻居调戏自己而死亡的事情,受了王母的责备,这个时候,她一来是不想让王母难做,二来不想因为自己的爱笑的行为影响了自己丈夫的形象,她真的就收敛了笑容,但是她虽然表面上为了顾忌家庭,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原来那个充满阳光的婴宁。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发现婴宁这个女孩,不但是个完美的恋人,她单纯,善良,活泼,充满了少女身上那种让人着迷的魅力,同时,她也是个完美的妻子,她人缘好,懂生活,孝顺长辈,对丈夫忠贞,也聪明机智,关键还有牺牲精神。婴宁不光是蒲松龄眼中完美的女性,就是今天,她也是一切美好女子的榜样!
婴宁》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她真有点像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会的否定。然而,出人意外的是这个可爱的婴宁,却干下了一件令人发指的“缺德事”。仿佛《红楼梦》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般,将一位羡慕她美艳的邻人诱骗置之于死地。现代许多评论者因此说,这是蒲松龄一大败笔,破坏了婴宁的美(见黄秋耘《读婴宁》)。其实未必如此。
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人狐交配而生的婴宁如此,完狐所生的小翠(《小翠》)也如此。小翠几乎与婴宁一样美貌绝伦、天真绝俗,然而不是也毫无怨言地听凭母亲之命送给了一个连人事也不知的痴儿么?这难道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糟粕?蒲松龄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的复杂性上。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说婴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婴宁除了这件“缺德事”外,更有一次值得注意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但她其实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只把生活看成是欢乐,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
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
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蒲松龄说:“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婴宁是位岁月雕成的“笑面人”。她独居幽谷,披萝带荔,仍然拂不去社会中尔虞我诈的尘埃,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前人久已指出一部《聊斋》可以概括为“惩恶扬善”四个字,然而《聊斋》中惩恶更是为了扬善。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但是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想的孝道。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天真。纯洁美丽
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颗明珠,是篇章最长又浓墨重彩的一个天真无邪的奇女子,也是作者的偏爱。婴宁美貌绝伦,“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以纯真无邪的笑来面对惨淡的人生,以风风火火的情来试探奇幻的世界。她是作者塑造得最有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也是读者最最难忘的一个奇女子。
女主人公“婴宁”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说每一个作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心理倾向,尽管不是“自传”但或多或少夹杂着自己的影子和人生经历,这是无法逾越的创作模式。
所以这个故事也不例外,我们似乎感到蒲松龄在对婴宁的描写,带有强烈的赞美和自我欣赏,从而将他自己心目中女性的完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走了封建统治者,笑来了左邻右舍,笑进了所钟爱的有情人家,进而也笑破了人生。她是“笑的化身”,是“不知愁的别名”。她笑得洒脱,笑得灿烂,笑得忘我,这也正是书生倾心爱恋之处。她的笑不但令人倾心,也给人解忧。婚后,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她的“一笑”,顷刻间为婆婆解除了忧烦恼怒。
在那个“笑不露齿,坐不动膝”的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婴宁的笑带给了女性世界一片欢乐、一阵轻松、一份美好。她的笑不仅不使人生厌,丝毫没有损害自己的妩媚,反而博得了众人由衷的喜爱。
婴宁的性格婴宁的性格又是复合型的,生憨之中透着机智,不知“礼”中蕴含着勤劳与聪慧,“无心肝”中更浸透着真挚情感。它的一条“暗线”,向我们揭示了“婴宁”这个人物,她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是对那个社会制度的鞭挞和无形的嘲讽。
结语从整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爱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笑”则是其生活的另一部分,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性格上亦憨亦黠。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邻家女孩”。同时不失深沉成熟,知恩必报的坚贞姑娘。
故事中的婴宁,样貌娇俏可人,性格天真活泼,在嫁给王子服后,便尽心做好妻子的角色,尽心侍奉丈夫,孝顺公婆,打造了一名完美的妻子形象。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鬼神小说的代表作品,书中描述了大量鬼狐精怪的女性角色,《婴宁》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的婴宁,可以说是包含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婴宁是一个狐女,她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人狐结合所生,刚出生便成了孤儿,从小由鬼母抚养长大,她性格天真烂漫,爱说爱笑,自幼爱花成痴。
她一直与鬼母居住在与世隔离的山野之中,性格一派天真,并没有受到封建制度礼仪的浸染,性格中保留着她作为狐女的活泼灵动,王子服眼中的她是这样的,
"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娇憨巧笑的模样一下就吸引了王子服,为了结识这位妙人,他来到西南山中进行找寻,两人一见倾心,故事中的婴宁心思单纯,无拘无束,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让她烦恼的。
在她跟随王子服回府以后,便开始遵循着普通女子那样孝顺公婆,逐渐收敛起了她的言行举止,虽然她有时仍然不拘小节,做派天真,但却不失为一个完美的妻子人设。
婴宁可以说是蒲松龄笔下最完美的狐女形象,也可以说是蒲松龄的理想类型,婴宁在没有出嫁前展现的是狐性的天真浪漫,而她在出嫁后便谨守孝道,侍奉夫君成为了一位无可挑剔的妻子。
婴宁非常善解人意,每当王母有烦心之事,她都能想办法化解,出嫁前婴宁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恋爱对象,而出嫁后又能成为一位恪守本分的完美妻子,相信这也是很多男性心中的理想状态,所以,蒲松龄对婴宁这一人物的描写,反应的也是他自己内心的理想女性形象。
2011年7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真题阅读理解第5题
阅读《婴宁》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这段文字概括了婴宁哪些性格特征?
校解析答案: 爱笑,但是此“笑”是“隐于笑者”、“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婴宁表面上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表明了她是一个痴憨,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太真烂漫,把生活看成是欢乐的女孩子。这是表面现象。而内心深处,婴宁还有精明的一面,笑是她应付生活,探讨人生,取得胜利的手段。这可以从她结婚后想要迁母之坟看出。 她对至亲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