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英雄惺惺相惜,所以在柴庄上,落魄的宋江才能和患病的武松一见如故,同睡一榻,继而拜把子结为兄弟。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相互之间虽都以兄弟相称,但真正的拜把子兄弟,实际上只有宋江和武松。
我们必须承认,宋江和武松相识之初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似的遭遇让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在柴庄的那段日子,应当是宋江和武松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光阴。
不过,常言又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说不定哪天就分道扬镳了。宋江和武松这对结拜兄弟,虽然之后都上了梁山,但他们的内心却不知不觉分开,不再像曾经那般亲密,而是彼此疏远,兄弟之情已然黯淡。
熟悉《水浒传》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尤其是宋江当上梁山寨主之后,他和武松就很少有交流,且不要说像当初在柴庄上那样同睡一塌,秉烛夜谈,哪怕是普通的闲话家常也没有。宋江整日和吴用、花荣、李逵等人作伴,而武松则与鲁智深、林冲、孙二娘等人混在一起,两人少有往来,互不问候,昔日结义时的浓烈兄弟之情早已荡然无存。
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当宋江向在座的兄弟表达自己招安决心的时候,结拜兄弟武松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说了一句 :“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 至此,宋江和武松的结义之情名存实亡,因为即便武松反对招安,但如果他真的还拿宋江当大哥的话,也断然不会当着这么多兄弟的面顶撞他。
我们不禁会想,曾经亲如手足的结拜兄弟,为何感情越来越淡呢?宋江又称孝义黑三郎,武松又称情义武二郎,两人都以“义”字行走江湖,更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如今他们的兄弟之情何以发展到这步田地?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两人聚少离多,没有机会畅谈兄弟之情。 宋江和武松相识于柴进庄上,虽然相识之初就建立起了浓烈的兄弟情谊,但奈何两人相聚的时间并不长,仅仅数十来天就各奔东西。无论是兄弟之情还是男女之情,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地打磨,显然宋江和武松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兄弟之情,导致他们之间的感情空如白纸。
另外,两人分开以后,武松回老家寻兄长武大郎,而宋江继续流落江湖,期间他又结交了不少兄弟,如李逵、花荣、戴宗等,这些人都十分仰慕宋江,并且一路追随,视宋江为“偶像”。宋江与他们长期相处下来,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自然而然,宋江就会把更多情感倾注到他们身上,而对远在他方的武松,则会逐渐忽视。
第二,宋江用人之际,武松没有出现。 宋江带领一众兄弟上梁山后,成为了梁山的二把手,并利用有效的手段,逐渐架空晁盖,把持了梁山的军政大权。
宋江上山没多久,就发动了几次重要战役,如青州之战、攻打无为军、三打祝家庄,且都由他亲自坐镇指挥。遗憾的是,在这几次重要战役中,作为宋江的结拜兄弟,武松连一场战斗都没有参加。尤其是在江州劫法场那场关乎宋江生死的战斗中,豁出性命拼死营救宋江的不是武松,而是黑旋风李逵。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宋江生死存亡之际,结拜兄弟武松没有帮上任何忙,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宋江培养感情的机会。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之后跟宋江走得最为亲近的,不是武松,不是吴用,也不是花荣,而恰恰是那个鲁莽憨厚的救宋江于危难之际的李逵。
第三,两人的理想抱负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宋江的理想抱负自不必多说,他一心寻求朝廷招安,实现从江湖到朝廷的换位,从而彻底摘下草寇的帽子,回归到主流社会秩序中去,即走入仕途,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而武松呢,严格说来,他没有什么理想抱负,只是一个纯粹的江湖人,武松之所想,无非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活得潇洒自由,不被世俗羁绊。这么一对比,显然宋江和武松不是一路人,宋江之所求于朝廷,武松之所求于江湖,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理想抱负差距如此之大的宋江和武松,又怎么能成为真正的知己兄弟呢?所以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当宋江以诗明志,表达招安决心的时候,武松不乐意了,当下就说了一句“ 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寒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这句话一出口,几乎已经宣告他和宋江的结义之情名存实亡。
总而言之,导致宋江和武松感情越来越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人的理想追求不同。试想一下,如果武松赞同招安,那么他和宋江的结义之情也不至于走到名存实亡那步田地。征方腊结束后,宋江劝武松一同回京受封,可那时的武松早已心灰意冷,他找不到任何理由随宋江回京,索性在六和寺出家,了度余生。
主题思想:是一部以传奇的笔法描写一批当时处于社会边缘人物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不断奋斗、成功与失败的一部生存史,对黑暗的、混乱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反抗史。歌颂的是各个阶层敢于反抗作恶官僚、维护自身利益、不向权贵低头的反抗者,尖锐地指出“官逼民反”的社会矛盾。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
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容貌丑陋。我的父亲武大郎是一部家庭情感类电视剧,在电视剧我的父亲武大郎中武大郎的含义是身材矮小,容貌丑陋。武大郎,《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并无人物原型。武家排行老大,唤作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
在近期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独孤皇后》中,独孤伽罗与杨坚在浴佛节上相遇,在浴佛节上,他们看到了宇文护的大儿子宇文会在大街上强抢民女,于是两人二话不说,当即冲到宇文会的府上救人。由于他们这一次潜入的是宇文会的府上,因此两人在入府时都带了面具。后来独孤伽罗点燃了柴房的稻草引开守卫,并与杨坚两人一同将女子解救了出来。逃出宇文府后,独孤伽罗表明了女儿身,并告之杨坚,称行侠仗义不分男女,随后便潇洒离去。但至此之后,两人就相互认识了。
后来杨坚在大街上遇到醉酒的独孤伽罗,并将独孤伽罗从市井歹人的手中救了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便更为密切了。虽说独孤伽罗的母亲在带着独孤伽罗到寺庙中求姻缘签时,恰好与杨坚擦身而过,但两人之前的情感却愈发浓郁。直到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特意举办宴会,邀请杨坚父子一同前来,制造独孤伽罗与杨坚单独见面的机会时,这两位在此前就有数面之缘的人才得以认识到对方的身份。在剧中,杨坚向独孤伽罗表明身份,称他自己就是杨家大郎杨坚,但在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杨坚并不姓杨,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姓都叫错了。
杨坚在这个时候不姓杨,那他姓什么呢?事实上,杨坚在这个时候,应该叫普六茹坚。或许有人会不理解,杨坚为何不姓杨,而姓普六茹呢?难道杨坚的祖上改过姓?其实杨坚的祖上确实姓杨,是正儿八经的汉族人,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血脉纯正。不过北周的实际建立者宇文泰曾经让朝廷的汉人勋贵们都改成鲜卑姓氏,比如后来唐王朝的建立者陇西李氏家族改姓大野,而杨坚的父亲杨忠则被赐姓普六茹,直到杨坚掌权以后才恢复了这些家族原来的汉姓。而杨家被赐姓是在魏恭帝在位时的事情,也就是杨坚十三岁那年,因此在剧中这个年龄时,杨坚就应该被称作普六茹坚。
既然杨家的姓氏都被改了,那同为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姓氏是不是也改了呢?在历史上,独孤信是没有改过姓氏,因为独孤信本就是鲜卑族人,不需要被赐姓,而杨坚继位后,也没有让皇后独孤伽罗改汉姓的打算,因此独孤家一直姓独孤。
笔者认为,《独孤皇后》不过是影视作品,若凡事都按历史来拍,只怕观众也不会买账,因此普六茹坚也就直接被改为杨坚了。
其中我们会发现在婚姻当中大多数女生都处于比较弱的一方,正是因为如此可能确实要会受到婚姻的束缚,从某些方面上来讲,现实版的大郎喝药确实反映了大多数女人是很难拥有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的,也正因为如此更倾向于,用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另一半,所以正是因为如此,这份婚姻更添加很多恐怖的色彩,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婚姻中绝望的女人却是恐怖如斯,总的来说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出发来考虑问题。
1,现实版大郎喝药,从侧面说明婚姻中的女人大多数时候一旦缺乏理智,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毫无情感,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命安全。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会发现大佬喝药确实在信任中真实的演绎过,从某些方面来讲,在婚姻中那些属于劣势的女人,大多数时候再狠起来也会表现的非常的绝情,而且对于自己另一半来说也是莫大的伤害。
2,大多数时候婚姻中绝望的女人更趋向于一种比较保守的方式生活,当性格压抑久的话,也会选择爆发,反而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其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婚姻都是比较不去了,也正因如此在无聊的婚姻之中,一直被束缚的婚姻,女人大多数时候也会选择一种比较保守的方式应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但是当一天爆发的时候,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婚姻中绝望的女人更是吓人。
3,从侧面说明,那些在婚姻中绝望的女人更倾向于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对自己另一半的缺乏思考和宽容之心。其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时候在婚姻中绝望的女人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自由生活方式,但是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和现实还是有巨大差别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很难对自己的另一半保持宽容之心,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我们而言,那些婚姻中绝望的女人往往就像一枚定时炸弹。
其实我们会发现,在婚姻中绝望的女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无助的形象出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忍耐到一定限度的时候也会爆发,所以对我们来说更应该关注婚姻健康,更应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处理好彼此之间的情绪,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婚姻更加长久幸福美满。
事实上,潘金莲不是天生的奸妇。相反,当潘金莲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为一个富裕的家庭当女仆时,那个骗子,像西门庆,想欺负潘金莲,被潘金莲拒绝了。富户们愤愤不平,作为惩罚,潘金莲强行把他交给“三寸丁古吠”武大郎。
这就是《水浒传》所描述的情节,我们谈论的是《水浒传》 ,它不能拉到《金瓶梅》上来,我们应该谈论的是人物水浒传。潘金莲被迫嫁给武大郎,似乎是因为潘金莲长得漂亮,梦想嫁给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这一定是她的梦想,但她被迫嫁给了武大郎,潘金莲内心可能有上百件事情,为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和武大郎的悲剧奠定了基础。很难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武大郎的伤害,而人生中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尽量远离灾难的根源,因为人们有物质和情感的需要,为了物质和情感的需要,大多数人会意识到风险,并且会毫不犹豫,就像俗话说的,“一个人为了钱死,一只鸟为了食物死。”过去,人们也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三件宝,丑妻瘦,棉袄破”这是老百姓别无选择的明智选择,而武大郎则反对这种“无奈的智慧”。武大郎最好的辩护是拒绝嫁给潘金莲,而对他来说,嫁给潘金莲已经埋下了自己垮台的种子。因为潘金莲本质上并不坏,但潘金莲的美丽,加上潘金莲对武大郎的怨恨,使得潘金莲不可避免地会堕落,虽然宋代对女性的限制到了极致,但也抑制了潘金莲对洪水的“爱”。此外,即使武大郎最大的防御,是拒绝嫁给潘金莲,什么是最好的防御,嫁给这样一个美丽的潘金莲。只是大郎在一时气急之下,忘了自己的斤两,忘记了对手是人高马大且会花拳绣腿的西门大官人。愤而出手的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并反招其害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