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为什么是因为性格悲剧?

项羽之死为什么是因为性格悲剧?,第1张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这是一位宁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英雄,从他拿起武器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有想过放下。相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表演艺术家一样,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达到高潮。

他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仿佛乌江之水也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为之浊浪翻腾。

然而项羽却死得很惨。

王翦得到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士兵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踏,争夺项羽的尸体,以致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我们的英雄,曾经然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征的。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雄的时代就开始没落了。君臣之间的促膝长谈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横捭阖个展才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权力与欲望成为主宰和动力,人格与尊严则被阉割与践踏。

于是,代表这英雄的虎和豹在草原上孤独得死去,而一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踩在他们尸体上,咬下他们的肉去邀功请赏。

而这群狼和羊的领袖就是刘邦。虽然刘邦也称得上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刘邦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畅饮,酣畅之际,自吟《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罢,慷慨伤怀,泪流满面。真是游子悲故乡啊!然而,这位大汉王朝得开国皇帝代表得毕竟是冷酷无情,摧残人性得专制制度,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他要中央集权,要以天下万民臣朕一人,所以他要摧残那些英雄,摧残韩信,摧残彭越,等等。诛杀功臣,是一项专制政治不可避免的作业。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像项羽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伴随着专制制度的完善,将会越来越少。而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会越来越多。

秦末汉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气的时代,项羽之死,预示着一个英雄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后,取而代之的是狼和羊的时代,而狼也必将会退化为狗,走狗。

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十出头自刎,他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留给了我们很多故事、传说、成语,比如:衣锦夜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等。最脍炙人口的还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答者:zzfh001 - 举人 四级 7-29 22:51

也许只是上天要刘邦活而已

回答者:johnqiuqiu - 探花 十一级 7-29 22:52

怎么就是优柔寡断了

当时天下仅是初定,各路诸侯虽是对项羽马首是瞻,但是因为利益问题 仍是各怀鬼胎, 当此时也,他杀掉刘邦,定会使之大失人心。

再说了,项羽是个宽厚之人,对于战友他如何会痛下杀手,倒是刘邦不仁不义,杀了项羽之后又逐个铲除异姓王直到最后天下姓刘。

自古小人与君子之争,君子获胜的有多少呢 ?

回答者:龙儿心 - 试用期 一级 7-29 23:00

翻阅中华民族楚汉之争的历史画卷,西楚霸王的叱咤风云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英雄末路断头颅”的人生悲剧,无不震憾着我们的灵魂。它让我们心生感动,也带给我们深深的遗憾。它仿佛一座声声不息的警钟,无言地催我们深思、反省。从而给我们以无限意味声长的启迪。

楚汉战争末期,一贯“战必胜、攻必克”的长胜将军项羽在取得彭城之战的大捷后,更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在“内无自知之明,外无军事谋士”的险恶境况下,被刘邦在垓下重重包围,身陷困境。当他准备突围时,唯一牵挂的是他的爱妃虞姬。他和虞姬对唱告别,挥泪如雨。“虞姬虞姬可奈何”道出了他不能带爱妃一起走的无奈之情。项羽,这位铁骨铮铮的战争英雄,此刻为了儿女情长,竟泪如泉涌,难舍难分。他的似水柔情,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爱情,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是一个美丽而永恒的话题。项羽别姬时凄美、哀婉、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为世代所传唱,他和虞姬危难关头,形影相随的真挚情感给后人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项羽酒泪别姬后,“四面楚歌”给他造成一个“十面埋伏”的错觉。他边战边逃至东城时,身边只剩28名壮士。此时,项羽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失误,才败到如此的地步,而他却认为是“天灭我也”!在乌江边,本来有一只小船可以送他东渡乌江,重振雄风,可他却“无颜见江东父老”,将跟随自己7年,身经百战的宝马送与亭长。当看到追兵中刘邦的大将(前项羽手厂的将军)时, 池长叹一声。你是我的故友,我就将头颅送给你了!于是他仰天大笑,拔刘自刎。这位被后人誉为战争之神的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仅3l岁的生命。楚汉战争就此以项羽的惨败而告终。

“破釜沉舟”、“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所显示的项羽的非凡勇气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世代的人们所颂扬。同时,人们更为他“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而深深的痛惜。

回想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破誓沉丹。作战勇猛。彻底歼灭了秦王朝的主力。之后,项羽和刘邦在彭城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战,由于项羽是在本土上进行了突然袭击,在刘邦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兵败如山倒, 项羽则以3万人打败了刘邦56万人的军队。然而,在之后和刘邦长达两年零四个月的荥阳会战中,从来是刚愎自用的霸王却一败涂地,以至于被刘邦在垓下围困,最终自刎于乌江。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造就他一生的命运。在项羽的战争生涯中,一贯坚信自己勇猛无敌,能征善战的这位西楚霸王却从来不懂珍惜身边的有用人才,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使得一大批人才弃他而去。一代名将韩信早年谋职于项羽集团,可惜项羽没有萧河的慧眼,使这位军事天才得不到用武之地,因而毫不犹豫地跳槽投奔了刘邦。之后,会听善言,会用人才,会赏罚分明的刘邦听取谋士陈平的计策,又让项羽失去了唯一的谋士范增。从此,西楚霸王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明史,大凡能够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的决策者、领导者哪有一个象项羽这样输得如此惨重呢!是啊,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项羽而扼腕叹息。试想,假如韩信辅助了项羽,假如范增等一大批军事谋士不曾离开而倍受重用,那么,楚汉战争的结局可能会是怎样的呢!

回答者:hsqk21 - 初入江湖 二级 7-29 23:03

两千多年来,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评价,见仁见智,其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此人勇而无谋。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就是典型的例证;也有人认为鸿门宴上项羽的举动是一种“妇人之仁”;更有甚者,假设如果项羽当时除掉刘邦,就不会有垓下自刎的下场。我认为鸿门一宴,项羽不杀刘邦,虽有“妇人之仁”之嫌,但绝不是无谋之举。刘邦率领张良,樊哙等心腹赴宴,一见项羽就说:“我与将军同心协力以攻秦,将军血战黄河以北,我转战黄河以南,我自己未料到先入关中,得与将军在此得重逢。由于小人传言挑拨,造成了将军与我之间的隔阂。我面见将军,表明心意,听凭裁处。”项羽即时应声说:“这都是由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乱语,我何至于对你产生怨恨。”

刘邦固然狡猾,满嘴谎言。但我想项羽也绝非低能,那么容易就相信了刘邦的片面之词。曹无伤成为替死鬼是时局发展的必然!当时的项羽统率五国义军,成为真正主宰时局的人物。实力仅次于项羽的刘邦首先率军进入关中,根据众将领与义帝在彭城的约定,谁先率兵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项羽要杀刘邦,确非难事,但问题是这样一来既授人以柄,说他背弃约定,又不利于稳定义军。在那人人自危的战乱年代,项羽眼里容不下刘邦,谁又敢肯定他就能容得下其他义军的首领呢?而且当时项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项羽也自信能钳制住刘邦,这样一来他就没必要冒险去杀刘邦,而乱了他的军心。

所以说从项羽的性格当中,我们不应只看到他天赋神勇的一面,其实他也懂得讲究谋略。在垓下一战之前,他身经七十余战,兵锋所指,无不破灭降伏,从来未吃过败仗,试问,此番战功又岂是勇而无谋者所能及?但话又说回来,他的谋略较之刘邦的奸计确实要逊色得多。就好比老虎和狐狸觅食,老虎既要懂得相时出击,又要耗废一番力气才能满足口福。而狐狸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它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将乌鸦嘴里的那块肉骗到口。这就是差别!

率直是项羽性格中的一大特点,在那尔虞我诈的战乱年代,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成为震古烁今的英雄,而无法成为游刃政治的帝皇。楚汉相争,战火连年,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项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在广武阵前约刘邦进行个人决斗以定胜负:“天下战争连年不止,实际上只因你我二人争天下。现在,我希望你我二人直接决斗,以决雌雄,不要让天下百姓枉受战争之苦。”项羽的快人快语,直接指出了这场战争的实质,而不是像以往的君王那样,每每发动战争,都要找一个富丽堂皇的藉口,不是伐天行诛,就是吊民伐罪。项羽的率直,正是他政治上幼稚的表现,历来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哪有个人决斗定输输赢之理?再说又有哪次跟项羽的正面交锋,刘邦不是落荒而逃的?对于刘邦来说,这种定输赢的方式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不屑一顾地奸笑道:“吾宁斗志,不能斗力!”项羽坦率,将楚汉之争归为他们二人之争。而刘邦却逆其道行之,恨不得天下所有人都参加到他诛杀项羽的战争中来。于是他大做政治文章,数落项羽的所谓十大罪状,又故意刺激他说:“我统领义兵,联合各地诸侯,共同诛伐祸害天下的贼首,我只需指令刑余罪人击杀你项羽,何苦与你面对面决斗?”怒发冲冠的项羽命令弓箭手放箭,一箭正中刘邦胸口,伤得不轻,狡猾的刘邦伏在马鞍上,一手假作抚脚的姿势。然后一面退回军营疗伤,一面口中大骂:“那混蛋射中了我的大脚!”就这样,刘邦掩盖了自己胸部中箭的实情,稳定了自己的军心,又防止了项羽大军乘乱进攻。这本身就是斗志不斗力的表现。

项羽言必行,行必果。我们敬佩这种人,因为他言而有信,但历史的无情就在于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种人却常常受到小人的算计。楚汉两军对垒,在正面的对峙一时还没法打破的时候,楚军的后方受到韩信、彭越等的牵制。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刘邦假惺惺地请求罢兵讲和,但要求项羽释放他的父母妻室。几经思考和一番权衡之后,项羽答应了刘邦的请求。于是划分楚河汉界,与刘邦平分天下。双方履行盟约仪式之后,项羽立即释放人质,随即率军东归。久经战乱疾苦的士兵为此而高呼万岁。在这次罢兵当中,如果说项羽有错,那他就错在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知己而未能知彼!这就犯了领兵作战的大忌。人质获释后,刘邦就再也没有了投鼠忌器的顾虑,背弃对他刘邦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于是趁守约撤退的楚军亳无准备之际,倒戈直击。楚亡汉兴的关键就在此一击!我很惋惜,历史上的仁人君子经常被小人算计;但我又庆幸,后人能摒弃成王败寇的史观,还英雄一个公正的评价!

刘邦虽称不上英雄,但也不失为一代枭雄。他好玩弄权术,而且玩得出神入化。因此,他很善于把握战机,也很专长于拉笼人才。项羽失天下,从失人开始;刘邦得天下,是从得人开始。

刘邦常以傲慢之态待人,动辄漫骂,但却有一帮将才智囊任其驱使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讲,刘邦确实有过人之处。看看他是怎样来笼络人才吧。萧何追赶逃亡的韩信,事前来不及禀报。刘邦听闻萧何逃亡,如失左右手,整日暴躁不安,动辄骂人。等箫何回来,他更是破口大骂,表达的是一种亲近,倚重之情;还有就是韩信攻下齐地后,派使者请求刘邦给他“假齐王”的名号,以镇抚齐地,刘邦对使者大骂:“大丈夫平定一个诸侯国,就应当堂堂正正地做真王,为什么还要请求立为假王呢?”骂人能骂成他这样子,也确非一般人所能及,他在骂声中提升被骂者的地位,肯定对方的能力,使对方有一种倍受重用的感觉,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也难怪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所用。项羽对部下虽然能以礼相待,但他忌贤妒能,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像陈平这样的智囊,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都曾经是他的部下,但可惜的是他未能使他们各尽其能,又不会像刘邦那样玩弄一下笼络人心的把戏,所以他们两人最终投靠了刘邦,并得以一展抱负,为汉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历来皇帝都是高高在上,他们自视为是上天派来统治人民的,所以称为天子。皇帝从不会犯错,因为对错的标准由他们说了算,从来就是只有别人迎合他们,绝无他们向别人低头之理。但刘邦为了笼络人心,却经常不惜屈尊求贤,这就是他最能可贵的地方。因为他很明白,所谓“屈尊”只不过是做做戏,国政还是他说了算。既然无伤大雅,而又可以使部下死心踏地跟随自己,何乐而不为呢?萧何当了相国后,有一次,他为民请命,建议刘邦向民间开放由皇室控制的上林苑,以缓解人民缺少耕地之急。刘邦却以为萧何接受了商人的贿赂,为民请命是假,谋求私利是真。于是乎龙颜大怒,一气之下就把这位一等功臣、显赫无比的相国下狱。后来多得王卫尉直言劝谏,刘邦自知理亏,只好释放了萧何。刘邦一脸悔意地对萧何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请命,我不批准,由此看来,我不过是夏桀商纣一般的暴君,而相国是贤相。我故意将相国监禁,只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如果有人以为刘邦这番解释有半点悔改之意,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表演只不过是服众的一种手段罢了。当时实施的是君主专制,皇帝是可以无法无天的,萧何的囚捕和宽赦,全在刘邦的一念之间,一语之下。但刘邦不愿让这种君王至上的特权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样不利于他巩固江山。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主的假象:我刘邦有错,但能知错而改,也能善于纳谏,朝政也清明。这样既有利于他拉笼人才,争取部下的拥戴,也给自己找了一个下台的好台阶。所有人的生死予夺的大权始终在他刘邦手上,至于屈尊自己为暴君,承认萧何为贤相又何妨呢?

追求荣誉,项羽丢了性命,追逐实惠,刘邦绝处逢生。鸿门晏上,刘邦忍辱偷生,面对项王屈膝下跪;荥阳诈降,更是不惜用其部将纪信为替死鬼;成皋独逃,又剥夺韩信兵权以挽回成皋败局,所有的这一切他都能处之坦然,他这人很讲究实惠,只要能活着,可以转败为胜,采用何种手段,个中折了多少面子,他是不会在意的,他奉行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项羽不屑用如此卑鄙的手段来为自己觅活路,刘邦可以一逃再逃,忍辱偷生,但项羽却一败垓下,即慷慨赴死,为荣誉殉身。

回顾历史,楚亡汉兴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人完全不同的命运。读史每到楚亡汉兴之时,常有一种愤愤不平之感。读到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更是击节感叹,引为同感

回答者:woailaoposjw - 试用期 一级 7-29 23:04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有比较阳刚的,

也有阴柔的。

而项羽是前者,

所以他战败了,

选择比较刚烈的方式结束自己。

而项羽若是后者,

则会好好投降,

也就不会死了。

所以项羽虽然是刚烈的性格,

也是悲壮的结局。

所以项羽之死是因为性格悲剧

回答者:随风QMY - 初学弟子 一级 7-29 23:20

我只想说一点!

项羽走霸者路线!不适于勾心于帝王权术!

刘邦走帝者路线!专注于驾驭以行人上人!

回答者:甘肃小鸿 - 试用期 一级 7-29 23:44

刘邦虽称不上英雄,但也不失为一代枭雄。他好玩弄权术,而且玩得出神入化。因此,他很善于把握战机,也很专长于拉笼人才。项羽失天下,从失人开始;刘邦得天下,是从得人开始

回答者:95869532 - 试用期 一级 7-29 23:48

要资料,复制即可

  强烈推荐 三国被遗忘的英雄 高顺。 据记载,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乃军人之典范。

  高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个深思远虑使谋化策的谋臣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 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素书》说:“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一点,高顺做到了。

  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阵营。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用高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英雄记)。吕布和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没有象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没有像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或许曹操是更好的主人,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自己捍卫的旗帜倒下了,自己自然没有存活的意义。简单质朴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种大义凛然的借口的,不过至少任何人也无权指责贯彻自己信念慷慨赴义的殉难者。

中国秦末起义首领。原齐国贵族。陈胜起义后,随从兄田儋在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举事反秦,田儋自立为齐王。后田儋与秦军交战败亡。田横兄田荣自立为齐王,以田横为将军,尽占齐地。项羽称西楚霸王后,大封诸侯。田荣因负项梁未出兵助楚,未封王,对项羽心怀不满,遂联络赵将陈余反楚。项羽起兵伐齐,田荣兵败身亡。田横收集余部继续抗击楚军。因刘邦攻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撤军回援,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自任相国,独揽国政。田横定齐三年,刘邦派郦食其前来游说,齐国君臣为其所动。不意汉将韩信率兵攻齐,田广、田横怒甚,以为被郦所卖,杀之。齐军不敌汉军,战败。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投奔彭越。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青岛市即墨市田横岛)。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尸乡)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

 刘邦在听说田横自杀后,感叹到:“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

 司马迁在《史记·田儋列传》中曾慨叹:“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圣,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韩愈曾有《吊田横墓》一文说:“余既博观乎天下,歇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跪陈词而荐酒,魂仿佛其来享”。

 明代登莱巡抚袁可立登上蓬莱阁,在《蓬莱阁怀古》一诗中赞叹道:“秦皇踪已沉,汉武终阙望。田横五百人,至今堪惆怅。义城鲁仲连,功成甘退让。千载有同心,感时怀高尚。”

 明代即墨县丞周番曾写下《吊五百义士》七律一首,云: 山函巨谷水茫茫,欲向洪涛觅首阳。 穷岛至今多义骨,汉廷未许有降王。 断碑卧地苔痕重,古庙无人祀典荒。 识得灵旗生气在,暮潮风卷早潮扬。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回答者: 江湖的江 | 六级 | 2011-5-15 19:14 | 检举

项羽乌江自刎、诸葛亮进攻中原、苏秦合纵、汉末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宗泽三呼过河、红袄军起义 回答者: 前排胖子 | 二级 | 2011-5-15 19:17 | 检举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 戊戌六君子

义运动中的激进派, 谭嗣同

为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诗作表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些山水诗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受,抒发了他冲破网罗、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进取精神。诗风恢阔豪迈、刚健遒劲,所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有《谭嗣同全集》。

《项羽自刎乌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个成语出自这篇文章 表达极度后悔、惭愧至极的情感。 导读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站,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被迫自刎身亡。

编辑本段原文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编辑本段译文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籍就杀了汉军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就割脖子自杀了。 …… 太史公(自称)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事物,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回答者: 水无怜奈4869 | 一级 | 2011-5-15 20:09 | 检举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的“挑战者号”飞机上7位牺牲宇航员也是。 回答者: 雨香美琳 | 一级 | 2011-5-20 20:59 | 检举

拿破仑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於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於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汉高祖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汉高祖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汉高祖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汉高祖,项羽却优柔寡斯,被汉高祖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汉高祖。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汉高祖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限制汉高祖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汉高祖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汉高祖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汉高祖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汉高祖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汉高娌扇×苏返淖髡街傅迹笫爻筛蓿诔志谜街邢亩苑绞盗Γ呕椿鳎幌钣鹫液焊咦婢稣剑旨惫ゲ幌隆K搅α慷源朔⑸烁颈浠壕扇醣淝浚钣鹩汕勘淙酢:焊叩畚迥辏ㄇ岸二),汉高祖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很真实。

一个皇帝就算心里敬爱一个人,也不会只守着一个人。

就算爱着一个人,也不会为了美人忘了天下忘了权力忘了欲望。

BE的结局比较符合所有人物的性格。

卫璋即便是老了,还是很喜欢缠我,同我撒娇。

连他去世时候,叫的最后一个名字,也是宝娘。

可这人世间也莫求太圆满,不如意十之八九,能如意一二便是福气了。

《宝娘》结局试读:

这一日,我在景和宫和她们两喝多了酒,又不肯坐轿子回宫。非得绕到出宫的路上走走,锦瑟姑姑和虹玉拦不住我,只好陪我一同步行。

没想到居然遇到了卫璋,他坐在九人抬着的软轿上,眼中像天上的星星时明时暗,晦涩莫辨的看着我。

我喝的晕乎乎,看着他傻傻的笑,还朝他无礼的大喊,卫璋哥哥,下来陪宝娘一起走。

没想到他的眸光真的落在我身上,下了轿,令德才带着人远远的跟着,自己则陪我沿着宫道往外走。

卫璋哥哥,你今天为什么离我这么近啊。

他下意识的就听从了一个酒鬼的话,向右移开一步,还红了耳根。

下一次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宫,卫璋哥哥会想我吗?

他不说话,将自己掩藏在夜色中。

卫璋哥哥,我跟我娘亲说好了,无论你是在京中做王爷,还是去自己封地,我都跟你走。

他停下来,声音低的吓人,颤抖的问我,不做皇帝也可以吗?

哈哈哈,卫璋哥哥开什么玩笑,为什么要做皇帝啊,父亲说做皇帝不快乐,我不要卫璋哥哥不快乐。

他想,自己的生母,养母,就连身边的宫女太监都在灌输他,要争一争,争做人上人。只有当了皇帝,才能守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爬不上皇位,就输了。这是命,皇家人的命。

原来他的宝娘,从来不在意他能不能当上皇帝,只在乎他快不快乐。

哎,卫璋哥哥你的眼睛怎么红了,是你那些哥哥欺负你了吗,你说出来,宝娘替你揍她们。

不知道何时我走到了他的对面,两人面对面离得很近,我卷起了衣袖,似乎真的要和谁去打一架。

他看见我穿着是那日我们吵架时那件艾绿色的襦裙,身上的墨迹被洗的干干净净,一点痕迹也看不见。

对不起宝娘,对不起。

他不是被人欺负的红了眼,是真真切切的流了一滴泪。

不知道是不是他不想让我看见他哭的样子,就一把将我搂入怀中。

没关系的,卫璋哥哥做什么我都没有关系。我红着脸,小声告诉他,因为我以后会嫁给卫璋哥哥。

他温情的替我把额角的碎发别在耳后,已经嫁了。

我没听清,啊了一声。

他又重复了一遍,宝娘已经嫁给卫璋哥哥了。

我从他怀中挣脱出来,拽着他的袖子将他看个仔细,好像他在说谎一样大声道,不可能。

我要是嫁给了卫璋哥哥,一定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可我若是开开心心的,为什么会喝这么多酒呢。

是我,是我让宝娘不开心。卫璋一动不动的站着,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任由我把他袖子拽个稀巴烂。

宝娘也不好,我踮起脚够着,将他眼角的泪都舔干净,宝娘让卫璋哥哥伤心了吗?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牵起我的手,宝娘,我们回去吧。

可我们走反了啊,我要出宫去,我娘亲在马车上等我。

你喝醉了,我们已经成婚了,宝娘要回到我们的家去。他将我横腰抱起,我蜷缩着在他怀中汲取温暖,在困倦中睡着。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没有躺在甘泉宫中,居然栖在养心殿内。

卫璋也没有离开,他同我躺在一处,单手撑着头,另一手把玩着我的长发,似乎对我惊恐的表情很是满意。

头疼吗?

经由他提醒,我的确觉得自己头痛欲裂,应该是宿醉的症状。

下次还敢喝那么多酒吗?

我点了点头,看见他加深的瞳孔,立马摇了摇头认怂,不敢了不敢了。

宝娘不乖。

那段对话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我问卫璋,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卫璋说,我就喜欢宝娘这样的,乖巧温顺。

其实后面还有一段,我回他说,可我不乖巧,也不温顺,很凶的。

卫璋笑了,他说没关系,宝娘是什么样的,他就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我想着想着就熬红眼眶,卫璋慌了神,连忙问我怎么了。

我戳了戳他的脸,是温热的,我说我怕我在做梦。

不会的,宝娘,是我错了,我再也不会丢开你。他蹭了蹭我的脸,一如往昔。

坐在回甘泉宫的轿中,我神情盲目,直至躺在宫中的大床上我才有了一丝真实感。

看来这次是我赌赢了。

我听说卫璋喜欢一个人不掌灯,坐在轿上让宫人来回的走在出宫的路上。

我就赌他对我还有一份真情。

我故意喝多,在宫人面前演戏醉酒走回那段路上。

那些台词,也是我清醒时一遍遍预想过的,卫璋的反应也在我的可控范围内。

不出一个月,顺贵妃复宠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后宫,哦不对,卫璋又给我改回了宝贵妃。

这一次,卫璋像是要弥补我一样,我要星星,他便给我搭梯子,我要月亮,他可以整夜不睡陪我去皇宫的最高处赏月。

我心里明白,只有他的宠爱,才能让我在宫中所向披靡。想要问王皇后要回大皇子,也只能由我来当这个恶人。

几个月的如胶似漆,卫璋好像一点也不腻。他不让我叫他夫君,让我改口叫他卫璋哥哥。

自欺欺人罢了,我怎么会是当年的宝娘,而他又如何配当我的卫璋哥哥?

这一日,我闻着饭桌上的鸽子汤腹部感觉到了明显的不适。

虹玉问锦瑟姑姑,这几日娘娘是不是吃坏肚子了总见我干呕。

锦瑟姑姑却一脸明明白白的跟我说,家里面找的太医正在调查家世,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就会来会诊。

诊断过后,御医跪地贺道,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娘娘有两个月的身孕。

我终于在年二十一的时候怀上了第一个自己的孩子。

卫璋是不喜欢孩子的,可他得知消息的时候听说高兴的又摔坏一方砚台。他折子也不批了,兴冲冲就来到了甘泉宫。

我故意怄他,你不喜欢孩子吗,还说希望我不要给你生孩子。

他有些不好意思,狭长的眼眨巴眨巴,委屈的撇嘴表示,怎么会呢,这可是宝娘的孩子。

我惊讶,你个负心汉,我的孩子难道不是你的孩子吗?

他忍着笑,用鼻尖蹭了蹭我的肩窝,这是卫璋最喜欢的撒娇方式。

胎稳至四个月的时候,卫璋正在给我抄诗经,原先他送的那本已经被我翻得稀烂,于是他主动请缨,为我再誊写一本。我瞧着他心情不错,向他提了提把大皇子还给龚平茹的事情。

他犹豫了片刻,说了声好,宝娘喜欢就好。

你看,卫璋这个人喜欢你的时候,为你上天入地都行。可他不喜欢你的时候,你就是快渴死,他捧着一壶水从你身边路过,都不会分给你一口。

王皇后对他来说,就只是一个帮他稍稍管理着后宫的活人而已,他不会在意王皇后的感受,甚至不会去询问龚平茹是不是想要回这个孩子。

只是因为我开口提了,我想而已。

听说王皇后得知消息的时候,万年不变的佛像脸上终于有了别的表情,她甚至一遍又一遍的去询问传话的公公是不是真的,甚至在公公带走大皇子的时候赖在地上撒了泼。

下午她来找了我几次,均被我以睡着为由头拦在了外面。

她不死心,一整晚上都堵在我的宫门外,还请来了一位帮手,元幼蓝。

不知道她和元幼蓝是什么关系,只知道元幼蓝也乖巧的一道陪她在等我。

没堵到我,先堵到了卫璋。

卫璋皱着眉,想从王皇后身旁经过,却被她拦下。还是一旁的元幼蓝先开口道,我们想见见顺贵妃。

卫璋的脸色变得十分不好看,即便是面对几个月前才正值盛宠的元幼蓝,不要叫顺贵妃,要叫宝贵妃。

元幼蓝煞白着脸,没想到一直很宠爱他的人,一见面也不问她最近过的好不好,竟纠正她这个。

你们有什么事吗?我旁听的也差不多火候,笑着打开宫门,假装来迎卫璋。

卫璋哥哥,你来啦。

他也以笑应我,不是说了不用来接我,你还怀着胎要少走些路。

两人一唱一和,还跪着的王皇后和元幼蓝心中更不是滋味。王皇后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可元幼蓝没想到一朝被打翻在地会是这种处境。

她将不甘心都写满了脸上,被我瞧的一清二楚。

原来当时的我在卫璋眼中也是这样吗,将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换来他的讥讽和谎言。

幼蓝认为,不该将大皇子的抚养权交还给龚贵嫔,这有违礼仪宫规。她昂首说了许多,旁征博引般还要说更多,却被卫璋打断。

我是没想到原来元幼蓝是个学究派,讲起话来都像写文章一样。

卫璋只看着我额角一层细密的汗,外头热,进屋说吧。

不得已,我只好将人都请进了屋内。

王皇后先低了头,说她一生从未求过皇上什么,现在只求皇上能收回成命,让大皇子继续由他抚养。

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了许多,连我都要心动,却被猪一样的队友元幼蓝给破坏了。

元幼蓝竟知曦妃不是卫璋的生母,是养母。初生牛犊不怕虎般,一开口就拿曦妃举例,证明养母对孩子更好。

我笑的像朵花儿一样,内心拍案叫绝。

果然连王皇后都不知道皇帝还有个养母的事情,愈听愈不对劲,赶忙拉住元幼蓝的衣角,让她不要再说。

够了,卫璋怒的重重拍了一下茶案,我连忙握住他的手宽厚的示意他息怒。

元嫔知道可真多啊,卫璋带着一丝冷笑的意味,转身看我,询问我的意思。

我说王皇后的这个孩子是一定要还给龚贵嫔的,但是也感念王皇后把大皇子养到这么大。这样吧,若是元嫔觉得由皇后抚养孩子好,元嫔不是还养着二皇子吗,就交给王皇后养吧。还有以后无论元嫔怀胎生出是男是女,一并都交由王皇后抚养可好?

我偏头,对着卫璋风情万种的一笑,卫璋哥哥,宝宝在肚子里说他饿了。

你们退下吧。

宫人们便把这二人拖出了甘泉宫。

我摸了摸心口,问卫璋,刚刚我是不是太坏了?

坏?是她们得寸进尺,德才,传令下去,元嫔以下犯下,口出狂言,从嫔位降到答应,收回二皇子的抚养,王皇后是从犯,责令她百日不许出栖凤宫。

我笑了笑,真成令人咂舌的宠妃。

宝娘自然是要宠的,他将手附在我的肚皮上,你看,宝宝踢我!

像是撒娇争宠一般,宝娘你也管管你的宝宝啊,他踢我啊。

晚些时候龚平茹抱着着大皇子来我这闲逛,吉嫔则带着二公主来了,我这里还有个长公主,正好三个孩子做个伴。

吉嫔问我,元答应原先养着的二皇子怎么办。

我听着她的意思,似乎对二皇子也有意,便问她是不是想养。

龚平茹哈哈大笑,说我现在真的硬气多了,要皇子像要块物件一样。

吉嫔解释道她只是问问,眼下二公主正是黏她的时候,实在不想再多费劲。

三个二十多的姑娘,像七老八十的老太婆一样,都已经对人生没什么大追求。

吉嫔说她的偏殿里有个答应,处了半年多,对她知根知底,是个可以托付的好人。

我问她,人家姑娘那么小,难道不想自己生吗?

她们两一同怪笑道,现在皇上只恨不得搬到甘泉宫来住,哪愿意碰别人?

我说,未来的事可说不准啊。对了,你们说我故意把王皇后逼急,会让她露出狐狸尾巴吗?

她有张良计,我们有过墙梯,不怕,龚平茹喝了口茶水说道。

自从我们现在都要带孩子,就也不聚酒会,看着龚平茹喝水的样子也能让我联想到我们三人喝酒时的场景,馋的我心痒痒。

相比较王皇后的事,朝野上发生一件更大的事。

元幼蓝的事情像一记警钟一样敲醒了盛阳公主,她发现昔日养的小猫咪,不知何时已经长成威震四方的大老虎。

她借口说自己年纪大了,皇帝也已长大成人,主动上交禁军的兵符。只为她的驸马爷讨了个国公的世袭封号,令驸马也从要职上退下来。

卫璋以为她是以退为进,怕她暗中使坏,可监察许久发现,盛阳公主是真的年长到不愿意参与到这些勾心斗角中。

卫璋年二十六,他的姑母盛阳公主却已经年四十七。

卫璋想让我的哥哥继任禁军统领,却被我一口拒绝。甄安峪在京中呆了一年多也颇感不适,想要回西北去。

父亲已经职掌西北兵权,我也不想甄家变为另一个李家。

值得庆贺的是,甄安峪在临走前终于开了窍,娶了一位愿意跟他一同去西北的姑娘,我的哥哥终于成婚。

为了迁就我的肚子,也是为了满足娘亲想要哥哥多呆一会的一点心愿,哥哥打算等我生完孩子休养好,再同嫂子完成婚礼后再回西北。

我等王皇后的动作等的太久,没想到这次她竟然如此笨拙。

同住在甘泉宫,如今是愉贵人的易燕突然出现,说是给我送来了江南生子的秘方。

我同她不算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但也不至于交坏。

可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佯装对生皇子很感兴趣,拉着她多聊了几句,留她一同午膳。故意给她留了点自己的时间,就人赃并获的捉住她下毒。

下的并不是滑胎药,而是直接可以让我当场毙命的毒药。

我知道她必然不是主使,没想到她性子竟然烈的很,在大理寺里也什么都不肯招。

可到了第三天,有人坐不住。

同她交好的钱蕊心出现了,说易燕这么做都是为了她。

钱蕊心交代自己一时荒唐竟同一个侍卫有了私情,便被王皇后抓住了把柄。本来谋害我的事情应该是钱蕊心来做,可她的好姐妹认为钱蕊心太笨,一定会露馅,所以便自己先来做恶人。

还真是一对姐妹情深。

这下王皇后再也不能推脱,在冷宫之时我问她,曹贵嫔是不是她的人。

她说,让她见一见大皇子,她就什么都告诉我们。

龚平茹令人抱来了大皇子,王皇后披头散发的想要靠近卫玠。可玠儿好似认不出眼前这个人来,止不住的嚎哭。

王皇后也跟着哭了,她承认曹贵嫔的确是她的人,齐淑妃当年害死过她一个孩子,令她对齐淑妃恨之入骨。

原先龚平茹怀着的那胎,也是她指使曹贵嫔除掉的,原先她压根一点也不想顺着李太后的意,抚养别人的孩子。

可当她真的养了大皇子之后,养出了感情,是真的把这个孩子当做是自己被齐淑妃打掉的那个孩子,也是真真切切想把他养大成人。

而齐淑妃对待曹贵嫔实在太差,不称心就对她打骂,而且是当着二公主的面也不避讳。要不是为了二公主,曹贵嫔早就忍不下去。

两人便合谋打算让齐淑妃试试失去挚爱的体验,那些藏红花便是王皇后从她的藏香里挑拣出来的,所以当年盛阳公主怎么查也查不到藏红花的来源。

王皇后被驳了皇后囚禁在了冷宫之中,后位空缺。

我于第二年也顺利产下了三皇子卫玦。

其实我是真的想要一个女儿,我会像替长公主那样挑一个她喜欢的如意郎君,绝不会让他坐拥万里江山,享尽无边孤独。

卫璋想让我当皇后,我拒绝了多次,终于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答应了他,成为一国之后,三皇子也被立为了太子。

卫璋也再也没选过秀,一群宫妃闲的在宫内整日打叶子牌。

为什么后宫的妃嫔们一定要争宠?

从前我想争一争,争一争心上人的宠爱,而现在我不想争,也不必争了。

情啊爱啊都好似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也许是我幸运的同卫璋走过那段他年少的时光,才能他另眼相看。

当年那些他说过的,伤透我心的话语,历经时间的证明,都像成了假话。

但我知道卫璋是真真切切的利用过我的,把我当做一件听话的玩物一般。可他那时候,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收拢自己手上的权利去斗垮李家。

可我也知道,当他还是八皇子的时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动过情,想要在那条长长的宫道上牵起我的手。

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也在我和卫璋身上发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5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