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了,怎么办?

分心了,怎么办?,第1张

孩子上课经常发呆,做事磨蹭,一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立马就跟着走了,这些你的孩子都有吗?

学习分心(许多人将其称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是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难题之一。

“分心”是一种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心理现象,比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者翻阅其他的书籍,或者摆弄文具,或者东张西望……学生在课堂上一旦产生分心现象,就会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进而导致考试成绩下降。

分心的原因有很多:如因为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出现分心;缺乏学习的目的性,难以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出现分心; 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家长又不鼓励他,自己虽然刻苦努力但成绩却不理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致使注意力分散,等等。

面对这种种分心现象,家长和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

当老师发现一名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时,有的老师可能会点该同学的名字,或让其回答问题,或走到其身边对该同学进行暗示等,用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但是过一会学生又开始“走神”了,或者下节课会时不时的再出现“走神”现象。

如果是在家里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的父母可能会提醒孩子,有的甚至会批评、训斥,但往往这些方法得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后果,甚至有的孩子在家写作业时分心现象更加严重了。

为什么这些看似有用的方法在实际解决学生的分心问题上起不到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呢?

在解决孩子分心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原理来解释他们遇到的问题,这好比医生对疾病的诊断,诊断对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果诊断错了,那么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分心的本质是分心时大脑的一套自动化运行程序和厌学情绪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它实际上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学习分心现象,有些是个别条件下偶尔会产生的分心行为,而有些是习惯性的经常分心。

分心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潜意识厌学型的学习分心

这一类的分心现象是由于厌学造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导致在学习期间因受不了焦虑情绪的折磨而逃离学习任务目标或学习情境。举个例子:

高一学生张露(化名),从小就不喜欢学数学,记忆最深的是小学时教数学的班主任总是因为自己贪玩不完成作业而惩罚责骂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只要一想到教数学的班主任就又烦又怕 ,对数学从来都是应付了事。到了高中知识更难了,她想学好数学但是一上数学课或做数学作业时,就控制不了分心,一会儿感觉渴了起来喝点水,一会儿想起一件事要跟妈妈说说,一会儿又想起语文老师今天推荐了一篇文章,想看完再做题⋯⋯就这样总是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

像张露同学这样的表现,就是因为厌学情绪导致的分心,一到学习的情境中,就感到焦虑和痛苦,这种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又会使她想逃避这种情境,于是就出现了分心的现象。

二、单纯的强迫性学习分心

这种分心现象是指大脑中储存了一套习惯性的分心程序,只要一触发有关的条件便自动引发学习分心行为的现象。

有一名初一的男生,他听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的想吃东西,老师就这个问题批评过他很多次,也曾经请家长到学校来商量解决。他也发自内心想改掉这个毛病,甚至还写过保证书,但是一到上课时,听着听着,他的大脑中就出现一个念头“吃点东西吧”,如果强忍着不吃,这节课接下去的内容就再也听不到了,所以每次他都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往嘴里放点东西。

后来经过调查了解到,他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总是担心他会饿着,所以每次在他学习的时候,奶奶都会准备一些吃的东西放在他旁边。长此以往,他便形成了习惯化的分心程序,也就是一到学习的时候就想吃东西,不吃东西就学不进。

三、条件性学习分心行为

这是一种由于种种原因养成的复杂的条件性反应行为。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就产生一种轻度的焦虑和休息一下的行为等。这一类的分心行为是前面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行为。

综上所述, 分心行为的本质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行为,是一种本人想控制但控制不了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和家长仅仅从思想意识层面做工作而收效甚微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其分心行为呢?

首先,调整认知

以文中的张露同学为例,她因为从小害怕数学老师,导致一上数学课就焦虑,一写数学作业就出现分心的行为。

首先从认知上让她明白,她的这种分心行为是一种潜意识的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另一套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行为来替换掉她的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行为,让她对自己的改变充满信心。

其次,调整情绪

当一个人处于焦虑情绪之中时,她的思维都会指向焦虑的一面,大脑会不自觉地向焦虑一方检索知识,那么所想到的自然都是会引起她焦虑情绪的人、事、物。

而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不分心时,情绪是平静的、积极的,而情绪积极,思维的指向性就会向积极的一方检索知识,情绪和行为就会出现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就一定能解决分心的状况。

最后,用放松暗示训练巩固

让她感受放松的过程。在放松暗示训练的过程中,加入她喜欢的风景想象,和想象她在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做数学习题。训练几次后,这种美好的情绪与做数学题之间就产生了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条件反应一旦形成,就会在其大脑中自动运行,分心现象当然就慢慢变少了。

所以,分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其运作原理,并对症下药,必能药到病除。

无戒365极限训练营 第2天

以下是一些可以缓解情感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深呼吸和冥想:深呼吸和冥想可以帮助你放松身体,减轻紧张和焦虑。尝试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和冥想练习。

放松身体:身体紧张也可能导致情感压力和焦虑。尝试进行放松练习,例如瑜伽、普拉提、冥想等。

找到让自己感到放松的活动:例如锻炼、写日记、看书、听音乐等,可以帮助你放松并转移注意力。

和朋友、家人沟通:和亲密的人聊天,分享你的感受和情感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和焦虑。如果你感到无法与他人交流,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管理你的时间:合理规划你的时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情感压力和焦虑。尝试减少无聊、分心的活动,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感到情感压力和焦虑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影响了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那么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缓解情感压力和焦虑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逐渐减轻压力和焦虑,并找到更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在面临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时。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处理这种焦虑,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支持。

一、建立安全的情感连接是关键。

我们应该尽可能提供稳定、亲密和温暖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关爱。这可以通过每天花时间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来实现。在分离的时刻,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他们身边,并且相信他们可以应对分离的挑战。

二、逐步引导孩子适应分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小规模的分离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帮助孩子适应离开我们的时间。例如,可以先从离开他们的视线几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并确保他们知道我们会回来。这样的渐进式分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安全感,逐渐克服焦虑情绪。

此外,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预测性的信息也是重要的。我们可以给孩子解释离开的原因和计划,让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前告知他们。这样做可以减少他们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并增加他们对分离过程的掌控感。

三、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作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我们的情绪和反应会直接影响他们。因此,我们要保持镇定和积极的态度,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如果我们自己感到焦虑或不安,我们可以找到适当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呼吸练习或寻求支持和帮助。

总结起来,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建立安全的情感连接、逐步引导适应分离、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预测性的信息,以及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样的关怀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35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